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8960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docx

盘盖类零件知识储备

盘盖类零件的识读与绘制

图样识读与绘制相关知识:

一、盘盖类零件的结构分析

盘盖类零件一般是指法兰盘、端盖、透盖、齿轮等零件,这类零件在机器中

主要起支撑、轴向定位及密封作用。

1.盘盖类零件的基本形状为扁平状结构,多为同轴回转体的外形和内孔,其轴向尺寸比其它两个方向的尺寸小,常见结构有肋、孔、槽、轮辐等。

2.盘盖类零件主要是在车床上加工,有的表面则需在磨床上加工,所以按其形体特征和加工位置选择主视图,轴线水平放置。

盘盖类零件一般常用主视图、左视图两个视图来表达。

主视图采用全剖视,左视图则多用来表示其轴向外形和盘上孔和槽的分布情况.零件上其他细小结构常采用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来表达。

3.盘盖类零件主要有两个方向的尺寸,即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

径向尺寸往往以轴线或对称面为基准,轴向尺寸以经过机械加工并与其他零件表面相接触的较大端面为基准。

4.盘盖类零件有配合关系的内、外表面及起轴向定位作用的端面,其表面结构参数值要小。

有配合关系的孔、轴的尺寸应给出恰当的尺寸公差,与其他零件表面相接触的表面,尤其是与运动零件相接触的表面应有平行度或垂直度的要求.

二、剖视图

1.什么是剖视图

如图1所示,假想用剖切面(常用平面或柱面)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

如图12-21所示,原来不可见的孔、槽都变成可见的了,比没有剖开的视图,层次分明,清晰易懂。

图1

   2.剖视图的画法

以图2的支架为例说明

图2

   

(1)确定剖切平面的位置。

一般用平面剖切机件,应通过内部孔、槽等结构的对称面或轴线,且使其平行或垂直于某一投影面,以便使剖切后的孔、槽的投影反映实形。

例如,图1中的剖切平面通过支架的孔和缺口的对称面而平行正面.这样剖切后,在剖视图上就能清楚地反映出台阶孔的直径和缺口的深度(图3)。

图3

(2)画剖开的机件部分的投影.应画出剖切平面与机件实体相交的截面轮廓线的投影;还须画出剖切平面后面的机件部分的投影.

(3)剖面区域。

假想用剖切面剖开物体,剖切面与物体的接触部分称为剖面区域。

当不需在剖面区域(见GB/T17452)中表示材料的类别时,可采用通用剖面线表示。

通用剖面线应以适当角度的细实线(见GB/T17450)绘制,最好与主要轮廓或剖面区域的对称线成45°(图4)

图4

剖面区域的各种表示法,请查阅相关国家标准.

   (4)剖视图的标注。

机械制图中剖视图的标注内容及规则如下:

   ①在剖视图的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剖视图的名称“×-×”;在相应的视图上用指示剖切面起、迄和转折位置的剖切符号(线宽1~1。

5b,长约5~10毫米的粗实线)表示剖切平面的部切位置;用箭头表示投射方向。

应在剖切平面的起、迄及转折处注上同样的字母(图5)。

图5

②当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以省略箭头。

③当单一剖切平面通过机件的对称平面或基本对称平面,且剖视图按投影关系配置,中间又没有其他图形隔开时,可省略全部标注(图4)。

3.画剖视图应注意的问题

   

(1)未剖开的视图仍按完整的机件投影画出。

剖开是假想将机件剖开,其实机件没有被剖开。

所以未剖开的视图仍按完整的机件投影画出如(3)中的俯视图。

   

(2)不要漏画粗实线。

在剖视图中应将剖切平面与投影面之间机件部分的可见轮廓线全部画出,不能遗漏。

图6中就漏画了台阶孔后半个台阶面的积聚性投影线。

(3)虚线处理.在剖视图上,对已经在其他视图中表达清楚的结构,其虚线可以省略.当机件的结构没有表示清楚时,在剖视图中仍需画出虚线。

如图7主视图中表示圆台、小孔和左视图中表示斜面的虚线就应画出。

图6

图7

三、剖视图的种类

GB/T17452规定剖视图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1.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如图1的主视图,为了表示机件中间的通孔和两边的槽,选用一个平行于正面,且通过机件前、后对称平面的剖切平面,将机件完全剖开后向正面投射得到全剖视图。

图1

全剖视图主要用于表达内部形状复杂的不对称机件,或外形简单的对称机件,如图2所示轴套图。

图2

2.半剖视图

当物体具有对称平面时,向垂直于对称平面的投影面上投射所得的图形,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另一半画成视图,这种剖视图称为半剖视图,如图3的主、俯和左视图都画成了半剖视图,看图时,根据机件形状对称的特点,可从半剖视图联系其他视图想象出机件的内部形状,又可从半个外形视图想出机件的外部形状。

即可较全面和容易地想象出机件的整体结构形状和相对位置。

半剖视图主要用于内、外形状都需要表示的对称机件。

图3

画半剖视图应注意:

   

(1)以点画线为分界线.如图12-28所示,主、左两视图中间用竖直方向的点画线为分界线;半剖视图中剖视部分的位置通常按以下原则配置:

   ①主视图中位于对称线右侧。

   ②俯视图中位于对称线下方。

   ③左视图中位于对称线右侧。

   有时为了表达某些特殊或具体形状,也可按具体情况要求配置。

   

(2)半剖视图中,机件的内部形状已经在半个剖视图中表达清楚,因此在半个外形图中不必画虚线。

(3)当机件的形状接近对称,且不对称部分已另有图形表达清楚时,也可画成半剖视图(图4)。

图4

(4)在半剖视图中,标注机件对称结构的尺寸时,其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中心线,并在尺寸线的一端画出箭头,如图5所示.

图5

3.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物体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局部剖视图主要用于表达机件的局部形状结构(图6),或不宜采用全剖视图或半剖视图的地方,如图7所示的轴,图8所示的连杆等机件。

在一个视图中,选用局部剖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显得零乱以至影响图形清晰。

图6

图7

图8

画局部剖视图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局部剖视图存在一个被剖部分与未剖部分的分界线,标准规定这个分界线用波浪线表示(图6)。

(2)波浪线、双折线的画法。

波浪线只在机件的实体部分画出,如遇通孔及槽时无波浪线,波浪线不能伸出视图轮廓之外,不能与图样上的其他图线重合(图9)。

图9

(3)当被剖的局部结构为回转体时,允许将该结构的中心线作为局部剖视图与视图的分界线(图10)。

图10

(4)当对称机件在对称中心线处有图线而不便于采用半剖视图时,即可使用局部视图表示(图11)。

图11

(5)在绘制局部剖视图时,有两种表示形式,一种是直接在原视图上表示,即用波浪线或中心线作为被剖部分和未剖部分的分界线,如图6和图10所示;而另一种则是移出原视图表示,如图12所示。

有时移出原视图的局部剖视图可旋转绘制,如图13所示。

由此可见,移出原视图的局部剖视图的绘制和表示规则与按向视图配置形式配置的局部视图相类似。

   

图12

图13

三、剖切面的种类

根据物体的结构特点,GB/T17452规定可以选择以下三种剖切面剖开物体。

   1.单一剖切面

(1)单一剖切面通常指平面或柱面.

(2)采用柱面剖切时,通常用展开画法.在具体绘图时,通常仅画出剖面展开图,或采用简化画法,将剖切平面后面物体的有关结构形状省略不画.图1是采用单一剖切柱面获得的全剖视图;图2是采用单一剖切柱面获得的半剖视图.

图1

图2

(3)单一斜剖切面。

国标GB/T17452中对“不平行于任何基本投影面的剖切平面(俗称斜剖)”没给出具体规定,而将其纳入单一剖切面之列。

如图3是采用单一斜剖切平面获得的半剖视图;图4是采用单一斜剖切柱面获得的全剖视图。

图3

图4

2.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

   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可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剖切平面的转折处必须是直角。

如图5所示机件,它的内部结构形状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分别通过不同圆柱孔的轴线进行剖切,在获得的全剖视(主视图)中表示清楚。

图5

这里强调是“剖切平面”,排除了“剖切柱面”是因它使图形复杂化、表达困难。

采用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画剖视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选择剖切平面的位置,在剖视图内不应出现不完整要素。

图6。

b中全剖视的主视图中出现不完整的孔,若在图形中出现不完整的要素时,应适应调配剖切平面的位置。

如图6.a所示调整后的剖切平面位置.

图6

(2)当机件上的两个要素在图形上具有公共对称中心线或轴线时,可以各画一半,此时应以对称中心线或轴线为界,如图7中用B-B剖切平面获得的B-B半剖视图(俯视图)。

图7

(3)采用几个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绘制的剖视图规定要表示在同一个图形上,所以不能在剖视图中画出各剖切平面的交线,如图8。

b所示。

图8

(4)几个平行的斜剖切平面。

图9是采用两个平行的斜剖切平面获得的全剖视图;图10是采用两个平行的斜剖切平面获得的局部剖视图。

图9

图10

3.个相交的剖切面(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

几个相交的剖切面必须保证其交线垂直于某一投影面,通常是基本投影面。

如图11所示A-A是两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其中一个平行于水平面(H面),另一个与水平面相倾斜,但其交线垂直于正立面(V面)。

交线即是机件整体上具有的回转轴。

图11

采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的方法绘制剖视图时,先假想按剖切位置剖开机件,然后将被剖切面剖开的结构及有关部分旋转到与选定的投影面平行再进行投影。

如图12a所示.

   采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画剖视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采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的这种“先剖切后旋转"的方法绘制的剖视图往往有些部分图形会伸长;有些剖视图还要展开绘制,如图12所示。

图12

(2)“有关部分”,是指与所要表达的被剖切结构有直接联系且密切相关的部分,或不一起旋转难以表达的部分,如图13中的螺孔和图14中的肋板。

图13

图14

(3)采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的方法绘制剖视图时,在剖切平面后的其他结构一般仍按原来的位置投影。

这里提到的“其他结构",是指处在剖切平面后与所表达的结构关系不甚密切的结构,或一起旋转容易引起误解的结构。

(4)采用几个相交的剖切面剖开机件时,往往难以避免出现不完整要素。

所以,当剖切后产生不完整要素时,应将此部分按不剖绘制,如图15中的臂板。

图b是错误的画法。

图15

四、剖视图中的规定画法

1.肋板和轮辐在剖视图中的画法

图1

图2

画剖视图时,常遇到如图1.a和2.a所示的加强肋板和轮辐等结构。

当剖切平面通过肋板和轮辐的对称平面或对称线时,称为纵向剖切。

按制图标准规定,纵向剖切肋板和轮辐时,剖面区域都不画剖面线,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分分开,如图1.b的左视图和图2。

b的主视图中箭头所指。

当剖切平面将肋板和轮辐横向剖切时,要在相应的剖视图的剖面区域上画上剖面符号,见图1.b的俯视图所示.

2.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板、孔、轮辐等结构的画法

图3

在剖视图中,当剖切平面不通过零件回转体上均匀分布的肋板、孔、轮辐等结构时,可将这些结构旋转到剖切平面的位置,再按剖开后的对称形状画出,如图3中的主视图画出对称的轮辐图形。

在图3主视图中右边对称画出肋板,左边对称画出小孔中心线(旋转后的)。

在图3中,虽然没剖切到四个均布的孔,但仍将小孔沿定位圆旋转到正平(平行于V面)位置进行投射,且小孔采用简化画法,即画一个孔的投影,另一个只画中心线.

五、标注剖视图的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