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586037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 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docx

小学数学北京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42

2020-2021学年北京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比和比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

(A、B都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B.

A.>B.<C.=

2.a与b成反比例关系的条件是(  )

A.=c(一定)B.a×c=b(一定)

C.a×b=c(一定)

3.如果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

4,那么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文艺书比科技书多

B.科技书比文艺书少

C.科技书占全部书的

D.文艺书比科技书多全部书的

4.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A.增加16B.乘2C.增加8D.除以

5.一个长方体,宽是长的,宽是高的.这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

A.10:

5:

6B.6:

5:

1C.10:

5:

2

6.如图由3个相等的正方形组成,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面积的比是(  )

A.2:

3B.1:

3C.1:

2

7.下列各比中能与12:

6组成比例的是(  )

A.2:

4B.:

C.9:

3D.6:

3

8.如果=,那么与成(  )比例。

A.正B.反C.不成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王飞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了240千米,按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60千米,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  千米.

10.如图是小红家周围的平面图。

(1)小红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是8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测量时取整厘米)

(2)图书馆在小红家  方向,距小红家  米的位置。

11.13:

19读作  .作为一个比应该读作  .

12.已知

,求.  

1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厘米,如果一辆汽车以7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城开出,需要  小时才能到达乙城.

14.一张地图上画有一条线段比例尺:

,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在这张地图上量得镇海到宁海的距离是厘米,镇海到宁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  千米.

15.打一篇文章,小明单独完成需要15分钟,小兰单独完成需要12分钟,他们的所用时间比是  ,打字速度比是  。

16.5:

4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17.把: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8.按4:

5把360本图书分给四年级和五年级,四年级分得  本,五年级分得  本.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作业量一定,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不成比例.  .(判断对错)

20.一张比例尺是5:

1的精密零件图纸,如果在图纸上量得长,那么它表示实际的长度是.  .(判断对错)

21.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判断对错)

22.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判断对错)

23.如果ab﹣8=17,那么a和b成反比例.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求未知数的值。

=:

35%﹣=

五.应用题(共5小题)

25.某校六年级学生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参加机器人竞赛,分成甲、乙两个组,甲、乙两组人数比是7:

8,如果从乙组调8人到甲组,则甲、乙两组的人数比是5:

4,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一共多少人

26.张敏爸爸的身高是178cm,她的身高是1m,张敏说她和爸爸的身高比是1:

178,她说的对吗你认为是多少呢

27.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沙子按照2:

3:

5的比混合而成的.现在要用300吨混凝土,需要水泥多少吨

28.小伟看一本科技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是5:

6,如果再看20页,正好看完这本书的50%,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29.两列火车分别从两城相对开出,两车同时出发,5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10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80千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

3000000的地图上,两城之间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六.操作题(共1小题)

30.

(1)先分别量出汽车站到广场、少年宫、超市的图上距离,再计算出实际距离.

(2)实验小学在汽车站的北偏东45°方向600m处.请在图中标出实验小学的位置.

七.解答题(共2小题)

31.甲、乙两人各带了一些钱去买书,甲买书用去18元,乙买书用去24元,这时两人剩下的总数与原来总钱数的比是4:

7,问:

原来两人共带了多少钱

32.百货大楼新到甲、乙、丙三种品牌的彩电视机共200台,其中甲品牌的彩电视机有80台,乙品牌和丙品牌彩电视机的台数之比是2:

3.乙品牌和丙品牌的彩电视机各有多少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分析】a÷b=(A、B都不为0的自然数),说明b是a的2倍,a是b的,由此得解.

【解答】解:

a÷b=(A、B都不为0的自然数),说明b是a的2倍,a是b的,故a<b.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一,也就是另一个数是一个数的几倍.

2.【分析】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分析后直接选择即可.

【解答】解: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只有a×b=c(一定),a与b才成反比例.只有C选项符合反比例的意义.

故选:

C.

【点评】此题重点考查反比例的意义,两个变量的乘积一定.

3.【分析】科技书和文艺书本数的比是3:

4,把文艺书的本数看作4份,则科技书本数就为3份,根据各选项的说法分别求得正确答案后选择即可.

【解答】解:

A、文艺书比科技书多(4﹣3)÷3=,原题说法错误;

B、科技书比文艺书少(4﹣3)÷4=,原题说法错误;

C、科技书占全部书的3÷(34)=,原题说法错误;

D、文艺书比科技书多全部书的﹣=,原题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4.【分析】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增加16,前项变成24,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3,即除以;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816)÷8

=24÷8

=3

比的前项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3,即除以。

故选:

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的性质的应用。

5.【分析】宽是长的,长与宽的比是2:

1,宽是高的,宽与高的比6:

5,2:

1=10:

5,由此可得长方体长、宽、高的最简整数比.

【解答】解:

宽是长的,

长与宽的比是2:

1,

宽是高的,宽与高的比5:

6,

长与宽的比是2:

1=10:

5,

所以长方体长、宽、高的最简整数比是10:

5:

6.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题意写比、化简比以及求比值的方法的运用.

6.【分析】解答此题时应先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再求出3个正方形的面积,进而求出空白的面积,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

正方形的面积:

1×1×3

=1×3,

=3;

阴影部分的面积;

2×1÷2

=2÷2,

=1;

空白的面积:

3﹣1=2,

阴影部分的面积与空白的面积的比是:

1:

2;

故选:

C.

【点评】此题应先求出两部分的面积,写出比即可.

7.【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根据求比值的方法,先求出12:

6的比值,然后分别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

12:

6

=12÷6

=2

4

=2÷4

=÷

=20

3

=9÷3

=3

3

=6÷3

=2

所以12:

6能与6:

3组成比例。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及应用,求比值的方法及应用。

8.【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

如果=,即:

=(一定),是比值一定,那么与成正比例。

故选:

A。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分析】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可以求出返回的时间,再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即可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

240÷60=4(小时);

240×2÷(240÷404);

=480÷(64);

=480÷10;

=48(千米);

答:

王飞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48千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找准对应量,列式解答即可.

10.【分析】

(1)量出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即可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先量出小红家与图书馆的图上距离,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小红家到图书馆的实际距离;再据二者的方向关系,即可描述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解答】解:

(1):

(1)量出小红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

又因800米=80000厘米

则2:

80000=1:

40000

答: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40000。

(2)由图上信息可知:

图书馆在小红家东偏北30°方向,

量得小红家与图书馆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

=160000(厘米)=1600(米)

答:

图书馆在小红家东偏北30°方向,距小红家1600米的位置。

故答案为:

1:

40000,东偏北30°,1600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1.【分析】横式比就按照前后的顺序读出数,先读第一个数再读比,最后读出第二个数,分数形式的比,先读分子再读比,最后读分母.

【解答】解:

13:

19读作13比19.

作为一个比应该读作1比3.

故答案为:

13比19;1比3.

【点评】考查了比的读法,横式比先读前项再读比号,最后读后项,分数形式的比先读分子,再读比号,最后读分母.

12.【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据此解答.

【解答】解:

=2:

3

×2=×3

=×

=6

=6

=6×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3.【分析】

(1)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即可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2)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先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再据“路程÷速度=时间”即可得解.

【解答】解:

(1)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千米,

又因40千米=4000000厘米,

则1厘米:

4000000厘米=1:

4000000;

答:

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

4000000.

(2)÷

=(厘米)=140(千米)

140÷70=2(小时)

答:

要2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故答案为:

1:

4000000,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行程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14.【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知道在图上是1厘米的距离,实际距离是20千米,求得比例尺即可;现在知道在这张地图上量得镇海到宁海的距离是厘米,根据整数乘法的意义,即可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

【解答】解:

20千米=2000000厘米

数值比例尺是1:

2000000

20×=130(千米)

答:

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是1:

2000000,在这张地图上量得镇海到宁海的距离是厘米,镇海到宁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30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懂比例尺的意义,找准对应量,特别注意对应量的单位名称,找出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15.【分析】求两人所用时间的比,用小明的工作时间比小兰的工作时间,化简即可;

求速度比,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小明的速度为,小兰的速度为,二者相比即可。

【解答】解:

15:

12=5:

4

=4:

5

答:

打一篇文章,小明单独完成需要15分钟,小兰单独完成需要12分钟,他们的所用时间比是5:

4,打字速度比是4:

5。

故答案为:

5:

4,4:

5。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的意义.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

(1)比的意义;

(2)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16.【分析】根据5:

4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由4变成12,也可以认为是后项加上8;据此解答.

【解答】解:

5:

4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应该乘3,由4变成12,

相当于后项加上:

12﹣4=8;

故答案为:

8.

【点评】此题考查比的性质的运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才不变.

17.【分析】

(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进而把比化成最简比;

(2)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即为比值。

【解答】解:

(1):

=(×8):

(×8)

=5:

3;

(2):

=÷

=。

故答案为:

5:

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另外还要注意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18.【分析】先求出总份数,是45=9份,再用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是360÷9=40本,四年级分得这批图书的4份,五年级分得这批图书的5份,再用份数乘每份的本数解答即可.

【解答】解:

45=9

360÷9=40(本)

40×4=160(本)

40×5=200(本)

答:

四年级分得160本,五年级分得200本.

故答案为:

160,200.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每份的本数是多少,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分析】根据题意:

已完成的和未完成的和一定,而不是比值或积一定.

【解答】解:

根据成比例条件,应该是积或比值一定,所以题干说法是对的.

故答案为:

√.

【点评】根据正反比例的概念分析判断.

20.【分析】要求这个零件实际长,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

÷=(毫米)

答:

这个零件实际长毫米.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21.【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找准对应量,即可求出比例尺.

【解答】解:

100米=10000厘米,

1÷10000=1:

10000,

比例尺是1:

10000;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找准对应量,注意单位名称要统一,列式解答即可解决问题.

22.【分析】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它们是加数、加数与和的关系,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据此判断.

【解答】解:

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有三种情况.

23.【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解答】解:

如果ab﹣8=17,即ab=25(一定),乘积一定,那么a和b成反比例;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

【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分析】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化为=×,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原式化为=2×,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3)先计算35%﹣=,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解答】解:

(1):

=:

=×

÷=×÷

(2)=

=2×

÷=2×÷

(3)35%﹣=

÷=÷

=5

【点评】本题考查解方程和解比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五.应用题(共5小题)

25.【分析】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总人数不变,把它看作单位“1”,开始甲组人数占总人数的=,后来甲组人数占总人数的=,甲组前后两次的人数相差是8人,8人占总人数的﹣,用8人除以它所对应的分率可得总人数.

【解答】解:

8÷(﹣)

=8÷(﹣)

=8÷

=90(人)

答:

参加机器人比赛的一共90人.

【点评】此题关键是确定不变的总人数为单位“1”,然后运用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思路找出8对应的分率,再用除法计算.

26.【分析】把张敏身高、爸爸身高化成相同长度单位的名数,然后再根据比的意义写出张敏的身高和爸爸的身高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解答】解:

1m=100cm

100:

178=50:

89

张敏的身高和爸爸的身高的比是50:

89;

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她说的不对。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比的意义及化简。

不同单位的名数比,要化成相同单位的名数再比。

27.【分析】先求得水泥、沙子、石子的总份数,再求得水泥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

235=10(份)

300×=60(吨)

答:

需要水泥60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

已知三个数的比,三个数的和,求其中一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比较容易.

28.【分析】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是5:

6,那么已经看的页数就是总页数的=,再看20页就正好看完这本书的50%,把总页数看成单位“1”,那么它的(50%﹣)就是20页,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20页除以这个分率即可求解.

【解答】解:

=,

20÷(50%﹣)

=20÷

=440(页)

答:

这本书共有440页.

【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页数的比是5:

6,得出已经看了总页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求解.

29.【分析】根据“速度和×时间=路程”,求出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根据“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

(80100)×5

=180×5

=900(千米)

900千米=厘米

×

=30(厘米)

答:

两城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0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地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

六.操作题(共1小题)

30.【分析】

(1)先测量出汽车站到广场、少年宫、超市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

(2)根据利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据此作图即可.

【解答】解:

(1)通过测量可知:

汽车站到广场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汽车站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是厘米、汽车站到超市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2

=2×20000

=40000(厘米)

40000厘米=400米

=×20000

=50000(厘米)

50000厘米=500米

3

=3×20000

=60000(厘米)

60000厘米=600米

答:

汽车站道广场的实际距离是400米、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500米、到超市的实际距离是600米.

(2)600米=6000厘米

60000×

=3(厘米)

作图如下: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理解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以及利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及应用.

七.解答题(共2小题)

31.【分析】通过题意可知:

甲买书用去18元,乙买书用去24元,一共用去1824=42元,这时两人剩下的总数与原来总钱数的比是4:

7,那么用去的钱数占总钱数的1﹣=,故原来两人共带了42÷=98元,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

(1824)÷(1﹣)

=42÷

=42×

=98(元)

答:

原来两人共带了98元钱.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两人剩下的总数与原来总钱数的比是4:

7求出花费的钱数与原来总钱数的比是3:

7.

32.【分析】根据题意,用甲、乙、丙三种品牌的彩电视机的总台数,减去甲品牌的彩电视机的台数,求出乙品牌和丙品牌彩电视机的台数;把乙品牌和丙品牌彩电视机的台数看作单位“1”,再由乙品牌和丙品牌彩电视机的台数之比是2:

3,乙品牌彩电视机的台数占单位“1”的=,丙品牌彩电视机的台数单位“1”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解:

(200﹣80)×

=120×

=48(台)

(200﹣80)×

=120×

=72(台)

答:

乙品牌彩电视机有48台;丙品牌彩电视机有72台.

【点评】此题考查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把比化成分数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