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0578734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醉专业技术操作规范.doc

临床麻醉日常工作规范

一、择期手术麻醉前的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一)麻醉前访视

1.手术前1d麻醉科医师必须到病房访视手术病人访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了解病人的发育、营养状况及精神状态:

(2)了解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于术史、家族史、药物过敏史及烟酒嗜好等。

 

(3)有无并存疾病及其程度与治疗情况。

(4)查阅术前有关检查资料,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

(5)评估病人对于术麻醉的耐受能力。

(6)检查术前准备是否充分,还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准备。

 

(7)询问病人对于术和麻醉的理解和(或)顾虑,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有关问题,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8)对于危重或疑难病例应进行麻醉前讨论。

2.阅读病历

(1)根据临床诊断和病史记录初步了解和评估病人的病情。

(2)根据病情制定对病人重点询问和检查的计划。

(3)查阅与麻醉有关的化验及检查是否完备。

3.访视和检查

(1)询问手术麻醉史、吸烟史、药物过敏史及药物治疗情况,并存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情况,平时体力活动能力及目前的变化。

 

(2)以关心和鼓励的方法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虑心情,必要时可酌情将麻醉方法、术中可能发生的不适感及应该配合的情况,向病人进行恰当的解释。

以适 当的方式向病人或其亲属介绍麻醉方法的选择、可能发生的麻醉并发症及意外、药物不良反应等,耐心听取和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以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合作。

由病人或被授权的亲属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3)观察病人的体型、组织结构,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昕诊心律及上肺呼吸音。

重点检查心、肺及呼吸道,脊柱及神经系统,并对并存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检查和评估。

(4)根据所选择的麻醉方法进行特殊检查,如椎管内阻滞麻醉应检查脊柱情况,必要时应拍摄脊柱X线片。

全身麻醉应检查有无义齿、龋齿或牙齿松动,张口程度,头颈活动度等,以判断气管内插管的难易程度。

4.麻醉风险坪估

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可使麻醉的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

为了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应根据访视和检查结果,对病人的病情和其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能力做出全面评估。

美国麻醉科医师协会(ASA)将病情分为5级(表I-I) ,有重要参考价值。

表1-1 ASA病情分级和围手术期病死率

分级

标   准

病死率(%)

体格健康,行一般手术 

除外科疾病外,有轻度并存病,功能代偿健全 

并存病较严重,体力活动受限,但尚能应付日常工作

并存病严重,丧失日常工作能力,经常面临生命威胁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h的濒死病人

0.06~0.08

0.27~0.40

1.82~4.30

7.80~23.0

9.40~50.7

注:

.急症病例注"急"或"E",表示风险较择期手术增加

(I)Ⅰ~Ⅱ级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良好,风险性较小。

(2) Ⅲ级病人的器官功能虽在代偿范围内,但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降低, 风险性较大,如术前准备充分,尚能耐受麻醉。

(3)Ⅳ级病人因器官功能代偿不全,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性很大,即使术前准备充分,围手术期的病死率仍很高。

(4)Ⅴ级病人为濒死病人,麻醉和手术都异常危险,不宜行择期手术。

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与ASA分级的关系密切。

(二)常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

2.血型,凝血参数。

 

3.血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脂肪代谢功能、电解质、HBsAg及抗 HIV、梅毒抗原等。

4.心电图、胸部X线片,疑有呼吸道梗阻者应摄颈部正、侧位X线片。

5.年龄≥60岁或长期吸烟者检查动脉血气分析。

6.开胸手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行上腹部手术者,检查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

(三)纠正或改善病理生理状态

1.改善营养不良状态使血红蛋白高于80g/L,血浆清蛋白高于30g/L,血小板高于8×I09/L。

2.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有并存疾病者,应请相关专业医师和麻醉科医师会诊,对其严重程度做出评价,并做相应的麻醉前准备。

4.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心脏功能的改善。

凡有心力衰竭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扩大者,应以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术前以洋地黄维持治疗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5.长期服用自受体阻滞药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和高血压者,术前应持续服用至术日晨,术后及时恢复服用。

6.合并高血压者,应经内科系统治疗控制血压至稳定,收缩压低于24.0kPa(l80mmHg)、舒张压低于13.3kPa(l00mmHg)较为安全。

在选择抗高血压药时,应避免用中枢性降压药或酶抑制药,以免麻醉期间发生顽固性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其他降压药可持续用到手术当天,避免因停药而发生血压剧烈波动。

7.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术前应停止吸烟至少2周,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行雾化吸人和胸部物理治疗以促进排痰;应用有效抗生素3~5d以控制急、慢性肺部感染。

8.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

急诊伴酮症酸中毒者,应静滴胰岛素消除酮体、纠正酸中毒后手术;如须立即手术者,虽然可在手术过程中补充胰岛素、输液并纠正酸中毒,但麻醉的风险性明显增加。

 

(四)胃肠道的准备 

1.应常规排空胃,以免发生反流、呕吐或误吸,及由此导致的窒息和吸人性肺炎。

2.成人术前应禁食6h,禁饮4h。

 

3.小于6个月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4h,禁水2h;6个月到3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6h,禁水3h;大于3岁的小儿术前应禁食(奶)8h,禁水3h。

 

(五)麻醉设备、用具及药品的准备

1.麻醉前必须准备和检查麻醉和监测设备、麻醉用具及药品o

2.无论实施何种麻醉,都必须准备麻醉机及急救药品。

3.麻醉期间必须检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麻醉实施前对已经准备好的设备用具和药品等,应再一次检查和核对。

术中所用药品必须经过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六)麻醉前应做的准备

1.核对手术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术前诊断和手术名称等。

检查麻醉前用药是否使用,是否按要求禁食,核对血型及备血情况。

2.麻醉时检查义齿是否已取下,活动牙齿应通知病人及时处理。

3.检查麻醉机、监护仪、麻醉用具、氧气和吸引器等;核对所准备的药品、剂量,并在注射器上标识清楚。

4.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监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并作为基础值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七)麻醉前用药

1.麻醉前用药应有麻醉科医师根据需要开医嘱,由病房护士执行;急诊或特殊病人可由手术室护士执行。

2.根据麻醉方法和病情选择药物种类、用量、给药途径和时间。

二、麻醉选择的基本原则

麻醉选择主要指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监测项目和方法等的选择。

麻醉的选择主要由麻醉科医师来进行,如果外科医师或病人有特殊要求,可与麻醉科医师协商,但麻醉科医师有决定权。

在保证手术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对病人生理扰乱轻,镇痛、镇静、肌松完善,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满足手术操作要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但任何麻醉方法都有一定比例的失败率,为了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允许在手术期间更改麻醉方法。

1.根据病情来选择麻醉。

病人的年龄、主要器官的功能状态、原发病对生理的影响程度是决定该病人对麻醉耐受能力的主要因素。

2.根据手术复杂程度和要求来选择麻醉。

麻醉的风险性与手术复杂程度并非完全一致,手术复杂可使麻醉的风险性增加,而有时手术并不复杂,但病人的病情和并存病却为麻醉带来许多困难。

3.根据手术部位选择麻醉。

如颈部或胸壁手术,可选局部浸润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加强化、神经传导阻滞、硬膜外阻滞或气管内全麻。

胸内手术一般都在气管内 全麻下进行;全肺切除术、支气管成形术、支气管胸膜瘘、湿肺、脓胸及一侧肺有出血者,在胸腔镜下手术、支气管肺灌洗等,应选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全麻;为了便于胸内手术的操作,食管手术及肺叶切除术也可选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全麻。

腹部及盆腔手术可选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全麻或硬膜外阻滞加全麻。

4.根据技术条件选择麻醉方法。

在自己能够胜任的情况下,选择安全性最大、操作最熟练、最有把握的麻醉方法。

5.各种麻醉方法都有一定的失败率,因此,应允许在麻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更改麻醉方法。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监测和记录 

(一)观察 

1.只要是需要专职麻醉科医师施行的麻醉,都必须由专职人员实施并在现场观察,不得擅离职守。

 

2.主要任务是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结合必要的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积极处理麻醉期间出现的异常变化,以保证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

 

3.保持自主呼吸的病人,观察病人的呼吸运动类型(胸式或腹式呼吸),呼吸幅度及频率,口唇粘膜、皮肤及术野血液的颜色,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道梗阻、缺氧或二氧化碳蓄积。

全麻病人在气管内插管后,应听双侧肺呼吸音以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二)监测

是指采用特殊仪器或设备来测定病人的某些生理参数。

应根据病情需要、手术方式及其风险性的大小和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

 

1.常规监测项目为:

血压(无创性)、心电图(心率和心律)、呼吸频率和Sp02。

2.病情较重或手术较大者,除监测上述参数外,可选择监测直接动脉测压、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和体温。

3.对于危重病人或风险性大的手术,除监测上述参数外,可选择监测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模压(PAWP)和心排血量(CO) ,并计算血流动力学参数。

4.全麻病人应监测潮气量和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MV)或呼气末CO2浓度(ETC02),以保证病人的通气功能正常。

并设置气道压和通气量的报警界限,以便发现呼吸环路的意外脱离。

 

5.有条件者可选择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吸人氧浓度(FI02)、ETC02、麻醉气体浓度和肌肉松弛程度等参数。

(三)麻醉记录

1.凡是需要专职麻醉科医师实施麻醉者,都必须填写麻醉记录单。

 

2.麻醉记录单应逐项填写,记录必须完整。

3.麻醉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

 

(1)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等。

(2)麻醉期间(包括入手术室时、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手术及麻醉结束时)每间隔5~10min记录1次血压、脉搏、Sp02和呼吸频率,必要时记录体温。

(3)记录麻醉期间用药(包括麻醉前、麻醉诱导期用药及维持期用药,各种拮抗药和特殊用药等)的药名、剂量、用药途径和时间。

(4)麻醉期间输液、输血及输注的其他特殊体液的名称、用量及起止时间。

(5)椎管内麻醉的穿刺部位、方法及阻滞平面范围;全麻气管内插管的途径、导管类型(如单腔管、双腔管、喉罩等)和号码。

 

(6)主要监测方法、手术体位、重要手术操作步骤及其他重要事件。

 

(7)麻醉结束后,填写主要麻醉药总量,术中输液、输血量,失血量、引流液量及尿量等。

 

四、手术结束后病人的转运

1.手术和麻醉虽然结束了,但手术及麻醉对病人的生理影响并未完全消除,病人的各种保护性反射仍未完全消失,潜在的危险仍然存在。

因此,在转运病人时,至少应有麻醉科医师、外科医师和卫生员各一人共同护送。

麻醉科医师应位于病人头部,负责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紧急情况。

2.一般病人手术后应等待病情稳定后才能离开于术室,包括病人神志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能自主保持呼吸道通畅,自主呼吸(吸人空气)时能维持在90%以上。

3.接受各种阻滞麻醉,并保持神志清醒者,转运中应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接受全麻者,转运中应维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并携带口咽通气道和简易呼吸器。

 

4.危重病人应在有效治疗措施的支持下,如吸氧、人工呼吸、输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稳定后,才能转送往重症监护室(ICU)进一步台疗。

在转运途中,除维持手术期间的有效治疗外,应监测心电图、血压、SPO2,并准备必要的急救措施。

五、麻醉后随访 

1.在术后24h内应对麻醉后病人进行随访,并将随访结果记入病程日志或病案的麻醉记录单上。

2.主要了解麻醉后恢复情况,及有无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

 

3.有麻醉并发症者,应继续随访,并参加有关的讨论和处理。

各种麻醉方法和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基础麻醉

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是,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而后者则以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适应证】

1.需要手术而又难以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基本操作原则】

1.基础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实施,并有麻醉记录。

2.基础麻醉可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前或在手术室内进行。

 

3.注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稳定。

4.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其他有创性操作或麻醉操作时,应有麻醉科医师观察病人。

【常用药物】

1.硫喷妥纳 2%~2.5%溶液,10~20mg/kg,深部肌内注射。

严禁在皮下、动脉内及神经部位注药。

2.氯胺酮3~5mg/kg,肌内注射。

以上药物多用于儿童。

3.咪达唑仑常用于成人,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0.01~0.03mg/kg,静脉注射。

 

第二节局部麻醉 

利用药物阻滞神经传导的功能,使麻醉作用局限于躯体某一部分称为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局部麻醉一般由手术者实施。

因此术者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和不良反应,并具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麻醉前病人应禁食8h、禁饮4h以上。

对于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部麻醉者,可在基础麻醉下实施

3.麻醉前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局麻药及其浓度和用量。

用药前应经至少有两人对药物名称和浓度进行核对。

4.麻醉应完善,完全阻滞疼痛传导径路以达到无痛和避免疼痛剌激引起的全身反应。

5.麻醉前或麻醉期间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

二、局部麻醉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表面麻醉

局麻药直接与黏膜接触后,穿透黏膜作用于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

眼、耳鼻喉、气管、尿道等部位的黏膜麻醉。

不同部位应选择不同药物浓度,如角膜选用较低浓度的药物。

【给药方法】

用喷雾器喷于黏膜表面;以棉球涂抹在黏膜表面;以棉球或纱条填充。

为达到完善的麻醉作用,须多次给药,一般2~3次,每次相隔5min左右。

【常用药物】

2%~4%利多卡因,1%~2%丁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刺激、过敏反应等。

{二)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注人手术区域的组织内,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局部麻醉作用。

【适应证】 

体表手术和介入性检查的麻醉等。

 

【禁忌证】

局部感染,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

"一针技术",即先行皮内注药形成皮丘,再从皮丘边缘进针注药形成第2个皮丘沿手术切口形成皮丘带。

"分层注药",即浸润一层切一层,以达到完善麻醉的目的。

每次注药前应回吸,以免血管内注药。

【常用药物】

0.5%~1. 0%普鲁卡因或0.5%利多卡因。

【不良反应】

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部组织剌激、过敏反应等。

第三节神经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的周围,阻滞其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一、颈神经丛阻滞

【适应证】

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禁忌证】

呼吸道梗阻,不能合作者。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常规皮肤消毒。

 

2颈浅丛阻滞。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回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3.颈深丛阻滞。

现多采用改良颈深丛阻滞法。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平面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针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人局麻药5~8ml时,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并发症】

1.颈交感神经阻滞导致霍纳综合征。

2.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

3.局麻药毒性反应。

4.误入蛛网膜下隙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

5.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二、臂神经丛阻滞

(一)肌间沟阻滞法

【适应证】 

肩部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

(2)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治疗巾。

(3)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4)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人,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5)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μg/ml)。

【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二)锁骨上阻滞法

【适应证】

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

当触及第1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μg/ml)。

【并发症】

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三)腋路阻滞法

【适应证】

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于术最佳。

 

【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0°,前臂屈曲90° ,充分暴露腋窝.

(2)常规消毒皮肤后,铺治疗巾。

(3)在腋窝触及腋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穿刺针紧靠动脉上方向内、下方刺人。

当针穿破筋膜时有落空感,针体可随动脉搏动而摆动,并可出现上肢异感,说明针已进入腋鞘内。

 

(4)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40ml(含肾上腺素5μg/ml)。

【并发症】

血肿,局麻药毒性反应。

第四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 

将局麻药注人到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而使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习称脊椎麻醉(spinal anesthesia),简称脊麻或腰麻。

【适应证】

下腹部、腰部、盆腔、下股、肛门及会阴部位的手术。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或脊神经根病变、脑膜炎等。

2.感染,如脓毒血症、穿刺部位感染等。

3.脊柱疾病,如脊椎严重畸形、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

4.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5.不能合作的小儿、精神病病人。

6.合并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外伤失血、腹内高压者等为相对禁忌证。

【操作方法】

1.体位侧卧位为最常用体位;坐位一般用于鞍麻;俯卧位较少用,偶尔用于俯卧位腰椎手术。

2.穿刺部位 成人应在腰2以下的腰椎间隙,儿童在腰3以下的腰推间隙。

3.穿刺方法

(1)皮肤消毒后铺消毒洞巾。

确定穿刺点,并于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做完善的局部浸润麻醉。

(2)正中穿刺法。

将腰麻针经穿刺点与皮肤垂直刺入,沿穿刺针轴心方向将针推进。

依次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隙,取出针芯有脑脊液流出。

(3)旁正中穿刺法。

穿刺针自距中线1.5cm近尾侧处刺人,然后穿刺针对准中线稍向头侧推进。

穿刺针只穿过部分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

(4)穿刺成功后,固定针体,回吸有脑脊液回流,再将蛛网膜下腔阻滞药注入。

【常用药物】

      蛛网膜下腔阻滞常用药物

药 名

比 重

药物配制方法

常用剂量(mg)

普鲁卡因

150mg+脑脊液或生理盐水3ml→5%溶液

150mg+注射用水10ml→1.5%溶液

75~150

布比卡因

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

以注射用水配成0.1%~0.2%溶液

6~15

8~15

【并发症】

1.低血压

(1)原因:

麻醉平面过高超过胸4,交感神经广泛阻滞,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

(2)处理:

局麻药中加入麻黄碱15~30mg。

穿刺前或蛛网膜下隙注药后,立即开放静脉,快速输液200~300ml,必要时也可经静脉用血管收缩药。

2.恶心、呕吐

(1)原因:

麻醉平面升高,血压下降,肋间肌麻痺而出现呼吸抑制,一过性脑缺氧。

麻醉药不纯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化学刺激。

(2)处理:

加快输液或静脉注入麻黄碱15mg使血压回升,面罩吸氧。

3.头痛

(1)原因:

脑脊液漏出引起的颅内低压,化学性刺激等。

(2)处理:

采用细针或笔尖状穿刺针穿刺,硬膜外注入5%葡萄糖溶液10~25ml,输液以增加脑脊液生成量,对症治疗(包括平卧、针灸及应用镇痛药)。

4.尿滞留

(1)原因:

膀胱麻痹导致过度胀满,手术刺激,不习惯卧位排尿。

(2)处理:

去除手术刺激,改变排尿体位。

较长时间的手术应术前放置导尿管,以避免发生膀胱无力。

针灸治疗。

发生膀胱无力时,可放留置导尿管进行潮式引流,约1周后膀胱收缩功能恢复再拔除导尿管。

 

5.腰、背痛可能与局部损伤有关,主要是对症处理。

第五节 硬膜外阻滞

将局麻药注射到硬膜外隙(硬膜外腔),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受到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阻滞,又称硬脊膜外腔阻滞或硬膜外麻醉。

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一般都用连续法。

 

【适应证】

1.常用于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的手术。

2.颈部、上肢及胸壁的手术也可在硬膜外腔阻滞下完成。

3.术后镇痛。

 

【禁忌证】

1.不能合作者。

2.穿刺部位有感染者。

3.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4.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颅内压升高者。

 

5.严重低血容量及休克者。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常取侧卧位。

2.正中穿刺法(直入法) 在选定穿刺椎间隙行局部浸润麻醉后,以导针穿透皮肤及棘上韧带。

将硬膜外针沿导针孔刺入皮肤、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然后缓慢推进。

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或出现负压现象,表示针尖己进入硬膜外间隙。

以注射器回吸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证明穿刺成功。

3.旁正中穿刺法以选定椎间隙旁开1. 5cm为进针点。

局麻后以导针穿透皮肤,穿刺针沿导针孔向中线30~45度角推进。

穿过棘间韧带及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或出现负压现象,回吸无脑脊液流出,注气无阻力,证明硬膜外穿刺成功。

 

4.置管置管前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是否有裂痕或残缺。

经穿刺针将导管插入到硬膜外腔,导管穿过针口3~5cm时,一手顶住导管,另一手将穿刺针退出。

导管在硬膜外腔的长度以3~4cm为宜。

5.骶管阻滞穿刺方法

(1)经骶管孔穿刺注入局麻药阻滞骶神经的方法称骶管阻滞。

适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的手术。

(2)病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

先以手指触及尾骨顶端,在尾骨顶端上方3~4cm处有一凹陷点,即为骶管孔。

该点的两旁即为骶角,与左右髂后上棘形成等边三角形。

(3)在骶裂孔行局部浸润后,将穿刺针与皮肤成750刺入,当穿破覆盖于骶管孔的骶尾韧带时有明显的落空感,再将穿刺针改为200~300角进,即可进入骶管。

(4)注射器回抽无血或脑脊液、注气无阻力后,将局麻药注入。

【常用药物】

1.常用局麻药

药物

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