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7769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8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docx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

专题二、化学基本原理与概念

1.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D.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实

解释

A、H2O2可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B、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气体易被压缩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很大

D、花香四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3.如图,“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34

A.图1、3表示的是两种单质

B.图2所示的物质可能是一种氧化物

C.图4若为混合物,其中一定只含有两种分子

D.若用“

”表示氯原子和“

”表示氢原子,1+3

2的反应可以表示为Cl2+H2

HCl

4.在化学反应中,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例:

2Na+Cl2==2NaCl,反应前后,Na、Cl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合价是否变化分析,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3H2+N2==2NH3B.CaCO3+2HCl==CaCl2+H2O+CO2↑

C.CaO+H2O

Ca(OH)2D.3NO2+H2O===2HNO3+NO

5.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载人飞船,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又有重大突破,发射神舟号的火箭用的是长征II(F)型火箭,该火箭的燃料是偏二甲基肼[(CH3)2N-NH2],氧化剂是四氧化二氮,发生的反应可写作:

(CH3)2N-NH2+2N2O4

3N2↑+2CO2↑+4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偏二甲基肼中元素质量比为C:

H:

N=l:

4:

1

B.参加反应的物质中只含C、H、N、O四种元素

C.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在宇宙仓中(失重条件下)比地球上难做过滤实验

6.下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个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了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7.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7:

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14:

17

8.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

9.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①FeCl2﹣氯化亚铁②2Ca2+﹣2个钙离子

③O2﹣2个氧原子④

﹣钠离子⑤2H2O﹣2个水分子

⑥2H﹣2个氢元素⑦

﹣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A.①④⑤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⑦D.②⑤⑥⑦

10.对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H②Li+③KClO3④Cu⑤O2-⑥

A.表示物质的组成的式子有①③④

B.③中的数字表示氯酸钾中有3个氧原子

C.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⑥

D.④既能表示元素、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物质

11.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12.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事实

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某物质可以导电

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

C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

CO2和H2O

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13.下列实验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带火星的小木条在O2中复燃B.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

C.石灰浆扶上墙后变潮湿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14.下列各组物质按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顺序分类正确的是()

A.糖水、一氧化碳、铁粉、水

B.水、铁水、氯酸钾、五氧化二磷

C.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氧化铜

D.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氯酸钾

15.如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一氧化碳B.硫酸铜C.空气D.铜

1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17.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g,,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a/bB.12b/aC.b/aD.12a/b

18.物质发生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本身大小发生变化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D.微粒间的空隙大小发生改变

1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①过氧化氢②空气③高锰酸钾④二氧化碳⑤液氧

A.②④⑤B.②⑤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20.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青蒿素属于氧化物。

D.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

11:

40。

21.只用C、CO、CuO、CaCO3、稀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可写出生成物中有CO2的化学方程式有()

A.2个B.3个C.4个D.5个

22.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水果榨果汁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

23.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从铝土矿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

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24.2.8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

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无法确定

25.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酒精燃烧,蜡烛变形B.植物腐烂,钢铁生锈,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C.铁铸成钢,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水分蒸发,金属导电,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6.铁遇稀硝酸可产生一种气体,反应为Fe+4HNO3===Fe(NO3)3+X↑+2H2O,则X的化学式是()

A.NOB.N2C.N2OD.NO2

27.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①中反应:

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FeCl3

C.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CH3OH),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

2

二、填空题

28.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离子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3)氧气

(4)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粒子

(5)硫酸铵

(6)氢氧化钡中钡元素化合价为+2价

29.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掌握好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1)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

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2)下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填序号),理由是。

(3)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16

24

15

20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0

10

则:

①参加反应的P与Q的质量比为

②当y≤24时,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③根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变化特点,x的取值范围

A.0≤x≤16B.0≤x≤65C.0≤x≤40D.16≤x≤65

30.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2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

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填字母).

A.易溶于水B.有挥发性C.受热易分解

31.

(1)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②2个氮分子③氦气

④2SO42-含义______________⑤氧化钙中钙元素显+2价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原子结构入手,找出氟元素处于第___________周期。

②表中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③右图是元素锶(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锶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④下列与锶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

ABCDE

32.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在化学反应中,氯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_____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数关系密切;

(3)从原子结构方面看:

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_数;

(4)在此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呈现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依次递增。

(5)结合上图,用化学符号填空:

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原子序数为16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

33.2016年5月4日,北京的王女士因混合使用洁厕灵(盐酸)和84消毒液(次氯酸钠)清洁马桶,中毒死亡。

其原因是2HCl+NaClO=NaCl+Cl2↑+H2O产生的氯气有毒。

(1)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物质是(填字母)。

A.HClB.NaClOC.NaClD.Cl2

(2)符号“Cl2”的意义是(答出一条即可)。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允许自来水厂使用氯气对天然水进行灭菌消毒,在此之前还要经过沉降、等净化操作;要求水的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不超过450mg/L,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

(4)已知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那么,溴原子核内质子数为,溴原子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5)氯和溴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见下图,二者属于同一(填“周期”或“族”)。

34.(10分)氮化镁是一种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无机化合物,它可用于制备高硬度、高热导、抗腐蚀、抗磨损和耐高温的其它元素的氮化物,制备特殊的陶瓷材料等。

某校化学研究小组用镁与氮气反应制备氮化镁(Mg3N2),并用实验方法测定氮化镁的纯度。

I.制备氮化镁

【查阅资料】

①(NH4)2SO4+2NaNO2

2N2↑+Na2SO4+4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能吸收氧气;稀硫酸能吸收氨气。

③在常温下或温度不高的条件下镁几乎与水不反应。

【实验】

制备氮化镁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1)D装置的作用是,G装置的作用是。

(2)E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时先进行(选填“A”或“E”)处加热,理由是。

II.测定氮化镁的含量

氮化镁是浅黄色粉末,极易与水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氮化镁(Mg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定性分析】

步骤一:

取少量氮化镁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试管底部有沉淀生成,试管口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步骤二:

弃去上层清液,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沉淀全溶且冒气泡。

该步骤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定量测定】

按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4)取氮化镁样品16g进行实验,I装置增重3.4g,求该样品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5)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

35.草酸是一种酸,草酸晶体(H2C2O4•2H2O)易溶于水,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

草酸(H2C2O4)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H2C2O4+Ca(OH)2=CaC2O4↓(白色)+2H2O。

【分析讨论】

(1)草酸的水溶液的pH7(填“>”、“=”、“<”)

(2)实验室可用加热草酸晶体分解的方法获得CO

①先加热草酸晶体生成CO、CO2和H2O,其化学方程式是;

②再将生成的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吸收CO2,其化学方程式是;

③最后用下图装置收集CO,气体应从端进入(选填“a”或“b”)。

【实验反思】

(3)甲认为下图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老师、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装置是正确的,理由是。

(4)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乙认为一定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丙认为乙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生活链接】菠菜营养丰富,但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主要成分:

草酸钙晶体),小组同学对草酸钙晶体的性质及组成产生了兴趣。

【性质探究】按下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并检验产生的气体。

【问题讨论】

(5)B中观察到现象,说明反应生成了水;

(6)C、G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反应还生成和气体。

(7)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组成确定】

(8)利用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

①温度为200℃左右时,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为g。

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28),x=。

③800℃以上时,经检验残留固体为氧化物,图中m的值是。

④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

3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研究过量的炭粉与Fe2O3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

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2)查阅资料:

a.氮气不能与炭粉及Fe2O3反应。

b.高温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2Fe2O3+3C

4Fe+3CO2↑C+CO2

2CO

(3)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环境下与过量炭粉充分反应。

用实验中实际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理论计算得到的CO2的质量进行比较。

(4)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

(5)实验操作:

①称量:

反应前Fe2O3的质量3.20g;炭粉的质量2.00g;玻璃管C的质量48.48g。

反应后玻璃管与残留固体共52.24g。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再夹紧弹簧夹T,点燃酒精喷灯加热。

(6)问题分析:

①用酒精喷灯而不用酒精灯的目的是。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

③理论计算:

若氧化铁与炭粉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CO2,求3.20g氧化铁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④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实验中实际获得气体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7)结论:

原假设(能、不能)成立,理由是。

(8)兴趣小组成员小聪想到家里新换的水龙头。

他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

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参与。

【作出猜想】

猜想1:

Cr>Fe>Cu;猜想2:

Fe>Cu>Cr;猜想3:

你的猜想是。

【查阅资料】

①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的氧化膜。

②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设计与实验】

小聪同学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再取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同种稀硫酸。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铜表面无气泡

【结论与解释】

①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正确。

②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知识运用】

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填“能”或“不能”)进行。

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化学方程式。

37.(7分)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

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aCl猜想二:

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应(填“>”、“=”或“<”)7。

取少量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38.(13分)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调查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

其操作是:

开启弹簧夹、关闭弹簧夹,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

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3)关闭K1,打开K2,K3。

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

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填“大于”“小于”“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会。

实验二:

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结论与反思】

(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39.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作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中,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__;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①生成碳酸;②生成氢氧化钠;③生成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进行实验】

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猜想____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①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

____(填“是”或“否”),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40.(10分)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和氯化钠。

安多夫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

小张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白色细小晶体,加热到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一】对烧煮时产生的确大量气体的探究

1、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

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

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

装置导气口连接顺序:

气体样品

2、小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

猜测②:

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