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5691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docx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语文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教材分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主要内容有:

1.认识地球公转的规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严重意义。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

黄赤交角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四、教学难点:

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分析

五、教学方法:

图表分析

六、学生分析:

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合适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详尽,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

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发学案。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叠加,通过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公转的的相关知识,基本思路和自转类似:

基础知识、公转的地理意义,分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第二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第三课时:

昼夜长短与四季的更替。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flash动画演示:

】地球的公转【课件提示:

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结合着(图1-3-2)。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

总结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⑵地球近日点(1月初)与远日点(7月初)⑶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教师讲解】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由近日点到远日点

越来越慢,由远日点到近日点越来越快【开普勒第三定律:

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归纳:

】方向:

自西向东;速度:

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较慢;周期:

一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一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通常所用的年的计算为一回归年四年一个闰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赤道平面,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

【课堂练习】见学案

二、黄赤交角:

【图1-3-3flash动画演示:

【问题导学】

(1)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为多少?

(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识讲解]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和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看作是不变的。

因此,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例外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flash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归纳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作往返运动,

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南、北纬2326分别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⑷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有无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有何关系?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flash动画演示(图1-3-4)】

【讨论】:

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⑴如何根据地轴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地轴总是指向北)⑵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近日点1月初冬至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夏至6月22日。

近日点与远日点分别位于冬至与夏至相对偏东的位置。

⑶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如何来判断节气?

【教师讲解】判断节气的方法如下:

①先画出赤道和地轴垂直②连接日心和地心,找出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交点在赤道以南,则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节气为冬至,则另外一侧为夏至④沿着地球公转方向:

春夏秋冬判断,从而确定二分。

【拓展】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

【课堂小结】本节主要是从读图中找取知识点,并有用的归纳:

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从根本上掌握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

【教学反思】变抽象为详尽更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

【课下作业】基础训练相关题目,预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㈠正午太阳高度

学校临清一中学科地理编写人梁文霞审稿人胡玉芹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一课时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通过课本阅读了解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2.通过分析图黄赤交角和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掌握节气的判断以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球公转的基础知识

⑴地球公转的运动方向⑵地球的公转速度的差异

⑶周期:

一恒星年:

一回归年:

二、黄赤交角:

【问题导学】

(1)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为

(2)黄赤交角与地轴和黄道平面的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讨论】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⑴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⑵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⑷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的关系。

四、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

【讨论】:

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⑴如何根据地轴判断地球的公转方向

⑵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

⑶根据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如何来判断节气?

【拓展】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

课内探究学案

一、地球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周期?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样,都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公转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方向呈顺时针。

下图就表示从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公转的方向。

?

?

(2)周期: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单位是一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2.地球公转的轨道与速度?

地球公转的轨道为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如下图。

?

地球公转的平均速度:

角速度约1线速度约30千米/秒。

?

公转速度的变化:

?

地球绕日公转遵循开普勒第二定律:

同一行星的面积速度保持不变。

即行星同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上图中S1、S2、S3分别是地球与太阳连线在一个月内所扫过的面积,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S1=S2=S3;从图中

可看出,近日点的弧长大于远日点的弧长,所以近日点公转线速度快,而远日点公转线速度慢。

?

?

拓展延伸

北极极昼天数多于南极?

北极极昼的天数为186天,而南极极昼的天数则为179天,北极极昼天数比南极多7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主要是因为:

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

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北半球冬半年,日地距离稍近些。

要使面积相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较大,弧长较长。

即在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线速度较大,公转整个冬半年需时间较短,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夜,南极极昼。

而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公转速度较慢,需时较长,此时正值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

所以北极极昼天数多于南极。

二、黄赤交角及影响?

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叫赤道面,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叫黄道面,两面并不重合,两个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为2326。

?

直接影响:

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两个严重特点:

①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指示不变。

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

如下图。

?

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有时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是北纬2326,最南是南纬2326。

这与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一致。

?

当太阳直射在北纬2326时,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在南纬2326这一天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此后太阳直射点北返,当太阳再次直射赤道这一天时,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又直射北纬2326。

这样以一年为周期,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6月22日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

?

拓展延伸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影响?

黄赤交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

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

数变大,而极圈度数变小。

因五带的划分是以回归线和极圈为依据的,所以影响到五带范围的大小。

黄赤交角变大时,五带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而温带的范围变小;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回归线的度数变小,极圈的度数变大,故五带

中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公转运动和不变的地轴倾角?

C.太阳的运动?

D.地球的自转?

2.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B.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慢?

3.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4.当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时为春分日到秋分日之间?

B.南半球逐渐变暖?

C.此时间段内的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

D.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越来越远?

5.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较快?

B.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快而线速度慢?

C.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D.黄赤交角变小?

6.每年的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先向南再向北B.一直向北?

C.一直向南D.先向北再向南?

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有一处明明错误,请改正。

?

(2)图中字母代码表示的含义是:

A为星;B为面;C为面。

、两角中,为黄赤交角,度数是。

?

(3)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关系是。

?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和基本不变。

?

8.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C.图示为从南极所看到的地球公转运动?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

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D.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10.2019年6月4日以来,福建省中北部地区持续发生暴雨和特大暴雨,致使闽江支流建溪和霍同溪发生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