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609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docx

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3

 

杭州市萧山区

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

(2004~2007年)

 

萧山区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

目录

1

总论……………………………………………………………

1

2

总体战略目标……………………………………………………

1

3

近期规划目标……………………………………………………

3

4

存在的差距及生态建设的重点、难点…………………………

8

5

实施方案要点……………………………………………………

9

6

近期生态建设实施方案…………………………………………

18

 

1总论

21世纪是人与自然开始走向协调与和谐的世纪,“环境与发展”已成为国际、国内广受关注的时代主题。

2003年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分别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的目标,提出要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省份。

杭州提出了“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宏伟目标,争取在2010年前在老城区基本达到生态市要求,在2015年全面实现“生态市”建设目标。

根据“生态省”、“生态市”创建要求,萧山区要在2012年前全面建成“生态区”。

依据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和杭州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整体构架和战略构想,围绕“做精做优中部、做快做美南部、做大做强东部”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以生态化工业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为主线,努力为萧山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强有力的自然生态支撑系统,保持萧山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进步,促进萧山的可持续发展。

为全面推进萧山生态区建设,特组织编制了《杭州市萧山生态区建设实施方案》。

2总体战略目标

萧山发展战略定位

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融入“绿色浙江”发展战略、融入“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轨道,融入杭州市大都市建设规划,构筑农业都市效益型、工业生态科技化、旅游业休闲度假式的现代化强区形象。

(1)“接轨大上海、立足长三角、面向全球经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绿色浙江”发展战略的重要示范(经济发达地区)

(3)“环杭州湾产业带”中的重要区块

(4)杭州市“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重点地区

(5)“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城区

萧山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努力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生态型、资源保障效益型、环境支撑稳定型、社会文明先进型的“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

立足萧山实际,依据环杭州湾产业带及杭州市、萧山区战略发展定位,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以人为本,以生态经济理念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相结合,以自然资源恢复与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发挥相结合,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工农业污染控制相结合,以景观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建设相结合构筑萧山新形象。

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布局——“两带一区(生态保护为重点),两片一网(环境改善为核心)”,“生态保护引魅力、环境改善保魅力、人居建设增魅力”是实现“魅力萧山”的战略主导。

“两带”:

钱塘江南岸生态旅游及滩涂保护带;浦阳江流域生态景观及水源保护带。

“一区”:

南部山区次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域。

“两片”:

以湘湖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西北片区和以南阳工业区为重点的东北片区。

城镇发展格局——“一核三组团,二轴三级”

“一核”:

在绕城公路以内近300平方公里范围内。

“三组团”:

在南部构筑以临浦为中心,义桥、所前、戴村等现有建制镇为依托的点状式组团城市;在东部构筑以瓜沥为中心,街前、坎山等现有建制镇为依托,航坞山为背景的点状式组团城市;在北部构筑以义蓬为中心,靖江、河庄、新湾等现有建制镇为依托的点状式组团城市。

“二轴”:

杭甬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发展轴;杭金公路城镇发展轴。

“三级”:

城区;中心镇;一般镇。

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东强南秀北优中兴”

行业发展布局和定位

工业发展布局和定位——通过“集聚区整合、企业集聚、南污关并,东污整治”,构筑“产业集聚发展、污染集中处理、优势集约体现”的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强区。

农业发展布局和定位——构造“南部特色化、中部高新型、东北部综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建设“都市型、科技型、开放型、生态型、规模型”的现代农业。

旅游业发展布局和定位——形成旅游卫星镇环绕下的“一城五区”发展格局,建设以“休闲之都、度假天堂、观潮胜地”为目的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业。

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提升一产、优化二产、强化三产”总体思路来调整萧山的产业结构,转化经济增长方式,从宏观层次上实现产业的效益化、生态化和绿色化。

3近期规划目标

近期(2003—2007年):

大部分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主要环境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试行的生态市(发达地区)建设指标要求。

抑制工业高污染、高能耗的发展状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能基本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承载力有所提高。

——经济总量不断上升

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0.16亿元,年均递增17.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627元,年均递增17.22%;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递增24.4%,农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递增8%以上。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全区一产增加值年均递增6%左右,二产增加值年均递增16.76%,三产增加值年均递增20.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

57:

38。

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纺织印染、化工和造纸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降低,同时以机械制造为重点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行业比重不断上升;农业结构调整展现良好发展势头,传统粮食种植业带单产提高的情况下,播种面积和总产下降,以都市农业为特点的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和其他高效益、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林果种植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业、房地产业和科技信息服务业。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工业企业布局实施“区块整合、产业集聚、南污关并,东污整治”工程,到2007年重点整合提升江东工业新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工业区块。

加快南部生态敏感区、中部绕城线以内污染企业的关停并迁,提高工业企业入园率,加快产业集聚。

农业布局初步呈现“南部特色化、中部高新型、东北部综合发展”的区域发展模式,旅游业布局形成旅游卫星镇环绕下的“一城五区”的发展雏形,近期重点建设南阳、所前、戴村等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镇,成为旅游重点卫星镇;中心城市集中建设一个较大规模的商贸旅游街区,初步形成一个园林式的不夜城;湘湖旅游度假区等六景区建设初具规模。

——产业生态化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生态化将循环经济模式与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有机结合,建立1-2个工业循环经济模式,通过ISO14000认证的单位数量达到15个以上,通过清洁生产认证的企业数量达到8个。

农业生态化将农业化学物质施用量分区控制与绿色有机农业开发和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相融合,化肥施用强度降低到300公斤/公顷以下,农药施用强度低于10公斤/公顷,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大于90%,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7500公顷,绿色食品基地达到1600公顷,有机食品基地达到240公顷,主要农产品中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数量达到20个。

旅游业生态化将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相结合,重点旅游区烟控区覆盖率和噪声达标区达到100%,垃圾实现分类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现有的四星级高档旅游饭店基本达到绿色宾馆标准,三星饭店部分达到绿色宾馆要求,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的旅游从业人员占90%以上。

——自然资源恢复与保育不断加强

到2007年,林业总产值0.6亿元,生态公益林面积20万亩;森林覆盖率逐年稳步增长,以自然河道的水网建设为重点,加强水网的水体连通性和流动性,增强水环境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提高水处理达标率,确保到2007年各地面水水质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

——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在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全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还有所削减,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天数达到292天,全区SO2排放总量降低2000吨,水环境质量达到近期水质功能规划要求,声环境质量达标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医疗及其它危险固废处理率均达到100%。

——生态文明和生态人居初步构建

完成文化资源普查和规划工作,典型社区生态文明示范效果显著,生态文化产业建设初见成效,各级各类学校中初步普及有关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教育,社区生态文化初步形成,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达86%,全面实施“东海明珠工程”,每年有2~3个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活动。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5家、绿色社区4家、绿色家庭20家、绿色医院、人居等3家,各镇全部实现自来水供应,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村镇自来水普及率大大提高。

杭州市下达给萧山区的近期(2003~2007)年生态区建设指标见表1。

国家环保局提出的生态区建设指标体系及全区近期规划目标见表2。

表12003~2007年生态区建设目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现状值

指标

综合

1

达到生态县(市、区)初级阶段目标数

--

1

生态经济

2

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数

--

1

3

通过ISO14000认证单位数

--

6

4

通过清洁生产认证企业数

--

8

5

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

%

80

60

6

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无公害林产品基地

万亩

万亩

--

--

--

14

15

5

7

绿色企业数

--

4

生态环境

8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的天数

260天

292

9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85.7

100

10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

97.3

96

11

生态公益林建设面积

生态公益林建成面积

万亩

--

7.2

6.3

12

森林蓄积净增加量

万立方米

--

7

13

需治理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

%

30

14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绿色通道里程

公里

--

165

15

污染物排放问题控制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烟控区覆盖率

%

%

93.3

0

达到控制目标

90

90

16

城镇污水处理率

%

74

75

17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

%

68.1

85

18

实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数

--

275

19

“青山白化”治理率

%

100

100

20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

--

30

21

“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河道整治公里数

公里

--

96

22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100

92

23

城镇建成区绿地率

%

28.5

34

24

医疗废物处置率

%

100

100

25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

60

85

26

中小学环保教育宣传普及率

%

80

85

27

计划生育率

%

99.6

95

28

重大生态破坏事件、环境污染事故、群访事件和议案提案处理率

%

100

100

29

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设达标率

%

100

100

30

“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

“保护母亲河号”创建活动

--

1

1

31

绿色学校

绿色社区

绿色家庭

绿色医院、人居等

--

--

--

--

3

2

10

3

表2萧山生态区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现状值

07年规划值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人

≥33000

29277

64188

2

年人均财政收入

元/人

≥5000

2893

10683

3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11000

7336

11201

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24000

13476

24405

5

单位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1.2

1.2

1.0

6

单位GDP水耗

m3/万元

≤150

88

85

7

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比重

%

≥20

6.4

11.3

土地产出率

万元/km2

10000深圳

2400

5283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5

32.44

37.9

8

森林覆盖率

%

≥18

21.3

22

9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15

5.62

10

10

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

%

≥90

18

54

11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区标准

71

80

12

水环境质量

85.7

100

13

噪声环境质量

100

100

14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GDP)

<4.5且不超过国家总量控制指标

16.3

8.0

15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工业用水重复率

%

≥60

≥40

70.4

43

75

48

16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

100

≥80,并无危险废物排放

100

100

100

100

17

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人

≥12

9.24

12

18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

100

60

85

19

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

%

≥30

40

50

20

秸秆综合利用率

%

100

70.9

85

2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

≥90

68.1

80

22

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

%

≥90

57.9

70

23

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

%

≥80

90

90

24

化肥施用强度(折纯)

千克/公顷

<250

551.8

400

25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城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

100

97.3

100

26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100

100

100

27

农村污灌达标率

%

100

100

100

28

农业生态系统抗灾能力(受灾损失率)

%

<10

--

--

29

人口自然增长率

符合国家或当地政策

3.56

2.5

30

初中教育普及率

%

≥99

99.79

99.85

31

城市化水平

%

≥50

47

55

32

恩格尔系数

%

<40

35.5

30

33

贫困人口比例

%

<0.2

0.4

0.2

34

基尼系数

0.3-0.4之间

0.38

0.36

35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

%

>85

80

85

36

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

>95

77

86

37

非农化水平

%

90

78.7

85

38

高等教育入学率

%

50

32

40

4存在的差距及生态区建设的重点、难点

萧山生态区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作支撑,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改良空间,但在现阶段建设生态区,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对生态经济系统内部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显示出一些差距和不足:

经济系统特别是工业经济总体生态化水平不高,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比例偏大,工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环境质量,特别是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差距明显,历史欠债较大;农村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差,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科技、教育和环境保护的投资相对不足;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市民对环境要求较高,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不强。

对照创建生态区的指标,尚有26项(27个指标)指标未达到,但根据全区的发展进程分析,这26项指标中有10项在2012年前甚至在2007年前肯定能达到,其中有16项(17个指标)需经过生态建设的努力才能达到。

以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要求且无劣于Ⅳ类水体、空气环境质量达标(随着工业快速增长,能源使用量的加大、污染物排放削减越来越困难)、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化肥施用强度这五项最难(一级);其余指标经过努力能达到。

具体分类情况见下表3。

表3生态经济系统未达标项目分类统计表

序号

指标实现难易分级

指标名称

Ⅰ级

难达标

1、空气环境质量

2、水环境质量

3、土地产出率

4、化肥施用强度

5.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

Ⅱ级

可达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年人均财政收入

3、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4、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6、城市化水平

Ⅲ级

较易达标

1、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重

2、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3、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

4、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5、非农化水平

6.高等教育入学率

Ⅳ级

易达标

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2、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3、秸秆综合利用率

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5、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

6、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7、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8、环保投资占GDP比重

9、贫困人口比例

10、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

5实施方案要点

生态区建设分三个阶段,将构建萧山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等体系。

各级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坚决付诸行动。

一、紧扣发展主题,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

(1)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淘汰“新五小”企业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对已经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绝不能以任何借口和形式恢复生产。

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及绕城公路以内、湘湖旅游度假区等敏感区内印染、造纸、化工、建材、金属表面处理等项目不予审批。

在绕城公路以内特别是目前的市区建成区,要结合城市规划建设,一方面对原有布局不合理的污染企业因企制宜用好土地级差地租和扶持发展政策,分别采取技术改造、搬迁转产或退二进三、异地发展等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小的行业和项目,支持一批优势企业优化重组和产业升级,从而实现工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双赢”。

调整南阳化工园区产业结构,逐步关停搬迁该区域内大气污染严重企业;禁燃区及“一部三沿”地带需调整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逐步增加使用清洁能源比例。

江东工业园区首先推行生态工业试点建设,创导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及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为今后其它开发区及工业集聚区创造条件。

(2)积极推进清洁生产

采用先进设备及工艺,从技术创新入手,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工作,在工业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控制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到增产减污、节能降耗。

全区纺织印染、化工、电力(热电)、建材、造纸、机械等传统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要普遍开展清洁生产。

要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循环经济体系为目标,通过资源的循环,减轻资源的消耗,减少“三废”排出,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特别是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要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鼓励企业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科研工作,并在全区内进行整体协作和配套,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促进企业彼此合作、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良好的生态工业系统。

到2007年,江东工业区要建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形成资源循环的工业链、产业群,切实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每个乡镇、开发区至少有一家在04年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活动。

(3)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坚持生产生态化、产品优质化、效益最大化,推动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

引导农民开发利用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推行农作物秸杆还田;组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耕作施肥用药的习惯,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推广使用微生物降解肥料和有机肥料,选用生物农药和无毒低残留灭菌杀虫新药剂;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引导农民采用生态优化组合技术,形成良好的大农业生态系统。

在此基础上,引导农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打“绿色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无公害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在南片环境较好的区域加快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东片大型种养殖企业也加快无公害基地建设,突破贸易壁垒,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省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等建设成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典范。

(4)构建绿色生态旅游区

加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将杭州生态园建设成生态旅游区,以此推动生态旅游发展。

抓好省级森林公园的开发和利用,推出独具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产品。

开发一批具有观光游览、科技普及和企业宣传三重功能的工业生态旅游产品,促进绿色工业发展。

建立围垦海涂湿地保护区、加强湘湖旅游度假区的保护及开发、创建余湖桃花水母保护区。

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实施蓝天工程

扩大烟控区、禁燃区面积,加快城镇及“一部三沿”区域能源结构调整,淘汰燃煤小锅炉、大气污染源搬迁或转产

规划的主城区、湘湖旅游度假区内的主要大气污染源华源水泥有限公司及城南水泥有限公司应搬迁或就地改为水泥粉磨站,在2004年应做好搬迁等可行性研究,2005年底前完成。

区域内其它2t/h以下小锅炉在2005年前均需改为燃油、燃气等清洁锅炉,有条件的应集中供热,拆除小锅炉。

另外已批准的39km2烟控区内的所有中小燃煤锅炉在2007年前应全部拆除。

在现有市区、临浦镇烟控区的基础上,在2004~2007年应逐步将烟控区扩大到湘湖旅游区及过渡带,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可见范围及“一心三副”规划区。

2007年前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烟控区覆盖率达100%。

2004年在巩固现有的杭甬高速公路厂家烟尘治理的基础上,沿杭金衢、03省道、104国道区域烟控区创建活动应马上开展,并划好烟控区范围,2007年中期验收。

另外,要下决心全面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塑造与生态强区相称的环境形象,淘汰燃煤小锅炉是当务之急之一。

要将淘汰燃煤锅炉工作列入区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具体目标为:

全区到2005年淘汰所有2t/h以下(含2t/h)和使用8年以上的4t/h(含4t/h)以下燃煤锅炉及各种茶水炉和大小灶;到2007年淘汰所有4t/h以下(含4t/h)和使用8年以上的10t/h以下的燃煤锅炉,采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或实施集中供热。

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从治理重点污染源入手,解决废气和粉尘排放污染问题。

控制建筑、道路扬尘

建筑工程、市政设施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是解决近期空气环境质量超标的重要手段。

杭州市已颁发了《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从2003年8月1日起施行,虽办法中未将萧山区包括进入,但为了创建生态区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从根本上减少扬尘污染,全区在2004年内也将参照实施该管理办法,切实控制粉尘污染,全区进行“绿色工地”创建活动,以点带面。

今后建设单位的工程概算应当包括扬尘污染防治费用,做到专款专用。

控制二氧化硫污染

加快萧山电厂脱硫工程,争取在2004年能促使其动工建设。

加强集中供热,做好热电厂除尘脱硫工程。

在规划新建或扩建热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