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580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2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木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

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C.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一个人质疑能力越强,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B.如果不精选阅读对象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就无法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

C.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D.融合了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知识型阅读才能发展为研究型阅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绿窗帘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

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

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

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

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

她一直倚在窗口。

到夕阳在玻璃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

“琴,瞧!

这是什么?

“啊!

”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

“白杜鹃!

白杜鹃!

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

她甚至忘了地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

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

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

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

大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

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

“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

”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

我不是你的奴隶。

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竞答应了。

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

可竟也办不到。

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

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她变得心灰意冷。

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

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

哎呀,我怎么会忘啦。

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

”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

上帝呀!

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

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

哦,不。

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

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

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

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

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

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

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

丁蓄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

她恒恒地望着。

直到那女的疲款地垂下了脸。

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

“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

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很好。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与下文“她极其无力”等照应,表明这是女邻居病体沉重,不胜操劳所致。

B.“……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这些议论表现了“她”对丈夫刻薄寡恩、不顾家庭的不满。

C.女邻居在爱人生日这一天为他准备了《鲁迅全集》作为礼物,由此可见“她”是个心思细腻、善解人意、重情重义的人。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即全知视角来叙事,“她”的见闻感受贯穿全篇,这样便于作者自由灵活地掌控叙事的节奏。

5.小说以“阳光很好”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这篇小说以“绿窗帘”为题,有多方面的考虑。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课外文言文,翻译下面句子(8分)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7、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8、“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二)课内文言文(19分)(9+5+5)

9.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B.七十者衣帛食肉

C.外连横而斗诸侯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焉耳矣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危(高)乎高哉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

B、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

的办法)    而闻者彰(清楚)    

C、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

D、鸡豚狗彘之畜(牲畜)  声非加疾也(用力)

12、翻译下面句子:

(5分)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3、判断题(对打√错的×)(5分)

(1)教坊:

秦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

(2)四纪:

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

()

(3)崤函:

崤山和函谷关。

()

(4)八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

(5)司马:

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已有职有权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两句,见浮云而念游子,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想念之情。

B.三、四两句,诗人推已及人,抒写对故人的衷情,体现两人形离神合的深情厚谊。

C.“冠盖”四句,写李白希望能高冠华盖跻身达官贵人之间,但终老却为之所累。

D.最后两句,在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同情,也包含着诗人的心事。

E.全诗描述梦境,写李白“告归”,反映出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命运的不平之气。

15.“告归”至“若负”六句,从不同角度将李白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每一处1分,共12分)

(16)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         ”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17)《蜀道难》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     。

(18)杜甫《登高》中,“     ,    。

”的诗句,表现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处境,也蕴含着要与生命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

(19)《琵琶行》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         

(20)《琵琶行》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

      ,   。

(2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一诗句子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福建南安的颜氏家族在宋代立下了永远为唐代诗人韩偓守墓的誓言。

颜氏家族一言九鼎,让此承诺一代一代延续,守护这一片千年历史遗存。

②近日,天津公安公交分局的便衣警察在执行反扒任务时,成功抓获两名公交扒手,现场监控视频完整记录下了扣人心弦的抓捕过程。

③藏品因存世量稀少,历来是藏家的心头之好,又因其收藏价值高,赝品颇多,而收藏者最关注的藏品真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扑朔迷离。

④用功譬如掘井,一锹下去可能会遇到瓦砾,也可能会遇到岩石。

但是,只要心无旁骛,倾力深挖一口井,自有清泉涌出之日。

⑤一部网络小说动辄上千万字,文字水平鱼龙混杂,价值表达未经深思,此类问题普遍存在,即便所谓“大神级”作品也不能免俗。

⑥研讨会中,专家对电视剧《思美人》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指出部分瑕疵之外,更盛赞这是一部雅俗共赏、富有价值的优秀作品。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只有紧紧把握产业变革带来的质量提升,我国才有望实现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提升中国制造的内涵价值与国际声誉。

B.此次出台的能源协同规划,是首次京津冀联合发布的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规划,内容涵盖能源设施协同、能源治理协同等八大领域。

C.开征环境保护税,有利于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也增强了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企业治污减排的责任。

D.该研究课题负责人说,这一突破性技术育成的新稻种具有引领作用,对指导作物遗传改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活动策划案初步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目的就是要把这次的活动办好。

B.张华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拿到书的那天,他送给朋友一本,他的朋友说:

“我一定拜读并雅正。

C.李欣对他的同学张红说:

“你存有家父的手迹吗?

”张红说仅存一封信,是她上中学时收到的家书,一直保留着。

D.“感谢您鼎力相助,解决了村民饮水安全问题。

大伙给您做了一面锦旗以表敬意。

”他激动地说。

25、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

(6分)

示例:

甲:

鸟都是会飞的。

     丙:

人都是自私的。

乙:

①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

①________,

②鸵鸟是鸟,          ②________,

③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③________。

26、下面的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针对“为什么高铁上只有吃不起的盒饭却买不到方便面”的疑问,中国铁路方面表示,“动车组密封性特别好,而泡方便面味很大,影响车内的空气质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不卖方便面,就能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然而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网友的认同。

高价盒饭折射出的是高铁服务人员缺乏敬业的理念。

只要他们转变服务观念,乘客就一定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

①泡方便面产生的气味不一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材料一:

“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

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社交方式是所谓“天可不聊,图不可不输”,几乎任何对话都会出现表情包的身影。

材料二:

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

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

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材料三:

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

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

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D(3分)

2.C(3分)

3.D(3分)

4.【分析鉴赏】(3分)

B以“表现了“她’对丈夫刻博真恩、不顾家庭的不满”这一表述不当,小说中并未言及丈夫的刻薄寡恩,从文中“她甚至忘了她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这句可以看出,丈夫只是近段时间因为病号病重需要诊治而早出晚归,暂且无暇顾及家庭)

5.【鉴赏评价】(5分)

①以一阳光很好“之景,给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她天天对病号(女邻居)的关爱,女邻居的丈夫对妻子的疼爱,就像阳光一样照耀着与病魔顽强搏斗的女邻居(3分)以“阳光很好”之景收尾,还隐喻她对丈夫嫌怨的消释。

(2分)

6.【探究意图】(6分)

①从情节结构看,“绿窗帘”是板事基多的发端,是结构全简的中心线索。

②从主题意蕴看,“绿窗帝”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幸福/象征顽强的生命力。

③从阅读接受效果看,“绿窗帘”本身富有诗意,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得一点2分,若有其他理解,且符合文意,亦可的情给分)

7、8翻译: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

“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

“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9.C(C是使动用法,其它的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0、答案:

A(B项,“博学”,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为“知识面广”。

C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11、D12、略13、(1、5错,其他对)

14.【鉴赏语言技巧,评价思想内容】5分)

C、E(答对一项给2分,全对给5分)(“冠盖满京华”写当时高冠华盖者充斥长安的现实,而不是李白对自己的希望,故C错;诗歌描写梦境的部分为“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而并非全诗,故E错)

15.【鉴赏形象,评价观点】(3分)

“告归”两句,写李白的神态;“江湖”两句是李白的独白,通过双关手法写李白现实处境的险恶;(1分)“出门”两,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也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的同情。

(1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了李白的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搞惨淡之状,如在目前。

(1分)

16-21略

22.【成语使用】(3分)

A(①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应用“一诺千金”。

②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不合句意。

可以改为“惊心动魄”。

③扑朔迷离: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

符合语境。

④心无旁骛: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符合语境。

⑤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使用对象错误。

可以改为“参差不齐”。

⑥雅俗共赏:

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

的人都能欣赏。

符合语境)

23.【辨析病句】(3分)

D(A成分残缺,可在“质量提升”后面加“机遇”。

B语序不当,把“首次”移到“京津冀”后面。

C搭配不当,“增强”与“责任”不搭配)

24【表达得体】(3分)

•D(A垂询,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B雅正,敬辞,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

C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5、示例:

①雷锋是不自私的②雷锋是人③所以,有些人是不自私的(5分。

答对一处得2分,两处得4分,三处得6分)

26、【答案】 (示例)②不卖方便面不一定就能营造一个比较舒适的乘车环境 ③高铁服务人员转变服务观念,乘客不一定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盒饭和方便面

27、【写作提示】参考立意角度:

(1)从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

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一图抵千言”,更贴近人际沟通的需求。

表情包简单易懂,既省时省力,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具备幽默功能,能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

青少年在人前难以彻底传达的喜怒悲欢,在表情包中得到了全面宣泄,现实生活中饱受压抑、煎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与补偿。

表情包的创作和开发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表情包的创怍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造性。

(2)从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

表情包助长了我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久而久之,靠它可以含糊应对的事情,我们就懒得用语言说清楚。

相对于语言表达的无穷无尽,表情包是有限的、制式化的,当我们的表达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时,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

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配图和文字的强烈反差,具有引人发笑的效果,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

不是所有的悲伤,都能用文字诠释,但是一些悲伤,能从文字中得到安慰,这是表情包所不能给予的魅力。

(3)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

表情包不失为一种新的语言补充,也的确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但其内核是孤独与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