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60715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docx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初三历史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按考纲要求整理(2007年6月以前用)

中国近代史部分(《中国历史》第三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识记:

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P3-4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结果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P-5

开始时间: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

  1842年,清政府向英军求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理解: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主要影响: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罪行:

P7-8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4、左宗棠收复新疆P12-13

1875——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5、甲午中日战争:

P16-17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大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理解:

《马关条约》的主要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P20-22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

联军侵华。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理解:

《辛丑条约》的主要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识记:

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P28-30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从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理解: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P32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维新变法运动的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孙中山与同盟会(三民主义)P36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中华民国的成立P37-38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称辛亥革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理解: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口号P40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有: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提出两大口号:

“民主”和“科学”。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识记:

1、五四运动:

P48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的消息传到国内,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P49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到13人。

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北伐的时间、目的和主要对象P52-53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战争的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P54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5、南昌起义的时间、主要领导人和历史意义P56

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P57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7、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和地点P61-62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识记:

1、九一八事变:

时间、地点;标志P72-73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

时间、地点、发动者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P73-74

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

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时间、标志P76-77

1937年7月7日,蓄意挑动战争的日本军队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4、侵华日军暴行:

南京大屠杀P78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5、重要战役P81-82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中共七大:

时间和主要内容P83

时间:

1945年4月,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

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理解: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这是100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帝斗争,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是中华民族由衰落到振兴的转折点,它使中国人民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反帝任务,加快了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迅速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歼灭日军130多万人,牵制了日军的主力,支援了亚洲其它国家和太平洋战场的抗日斗争。

为此中国人民也负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识记:

1、重庆谈判:

时间、中共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双十协定》P93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P94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开始。

3、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名称P96-99

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作战的命令,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现代史(《中国历史》第四册)

第一单元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识记:

1、新中国成立的时间P3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P4

3、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黄继光和邱少云P8-9 

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的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如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黄继光;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邱少云。

4、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和历史意义P12-13

时间: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历史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识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P20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P25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P27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明确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5、建设成就与代表人物P29

建设成就: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犹为突出。

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代表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P28

7、文革结束的标志P34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识记:

1、改革开放方针的作出P39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民主与法制建设:

重要法律的制定P39-40

1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2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的标志P4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安徽风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改革开始的标志。

  4、经济特区的建立:

五个P43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经过几年的发展,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1988年,又把海南省开辟为第五个经济特区。

5、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P44-45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

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6、邓小平理论:

形成、指导作用P48-50

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在1982年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召开的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指导作用:

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统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中共十五大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理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拔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

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于是,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代替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识记: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56

我国的民族政策: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一国两制与香港和澳门回归P61-62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99年12月20,澳门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识记:

1、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与发展P72-74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此后,不断发展。

现在海军已由水面舰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

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时间;万隆会议P77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称为万隆会议。

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P81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P8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中日建交P82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交。

5、中国承办APECP82-83

2001年,中国上海承办APEC会议,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

参与、合作,促进繁荣”。

出席会议的有:

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

 

世界近代史部分(《世界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步入近代

 识记: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P58-60

(1)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2)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4)文艺复兴许多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5)文艺复兴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开创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P60-62(记忆航行线路)

(1)哥伦布船队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发现美洲大陆。

(2)葡萄牙的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3)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等地。

(4)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

意义: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

始连成一个整体。

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P67

航海家

航行时间

开辟的航线

影响

葡萄牙人达·伽马

1497-1498

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第一个找到了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意大利人哥伦布

1492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远航到达美洲

葡萄牙人麦哲伦

1519-1522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这次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4、1649年,英国处死查理一世,英国成立了共和国。

P68

5、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制约。

其历史意义:

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P69

内容:

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6、美国独立战争

过程:

开始: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P73

转折点: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P74

结果: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P74

建国: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英国独立。

后来把每年的7月4日定为美国独立日。

P74

宪法:

1787年美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根据宪法规定,美国是下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

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7、1787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P75

8、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P78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标志:

1789年7月14日,巴黎起义群众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颁布《人权宣言》: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9、拿破仑:

1799年雾月政变建立了政府,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扩大法国革命成果的历史人物。

但在1812年远征俄国的战争失败开始为帝国敲响了丧钟。

曾经兵败滑铁卢。

P81

10、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P88

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P89

英国工程师史蒂芬逊利用蒸汽机发明火车机车。

P90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工业革命过程:

起止时间

开始部门

标志

原因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棉纺织业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重工业

电力的应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以电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产阶级发展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影响: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标志着工业革命完成。

2)、此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世界其他国家或早或晚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11、三次资产阶级革命出现的重要人物之概括其一生的活动评价:

英国的克伦威尔:

在内战中,他领导了“新模范军”打败了王军,取得了胜利,处死了查理一世,宣布成立了

共和国,执掌大权时竭立维护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积极作用:

顺应历史发展,指挥议会军打败了王军,处死了查理一世,发展工商业,局限性:

变为军事独裁者。

美国的华盛顿:

领导了大陆军与英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为独立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789年当

选为总统,在任期间,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

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步入正轨,由于他在独立战争中和国家初创中的卓越贡献,被誉为

“美国之父”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担任首任总统,坚持以法治国,功勋卓著,两任

总统,激流勇退,垂范后世。

法国的拿破仑:

1799年雾月政变建立了执政府,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改革财

政,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