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议乾坤617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858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议乾坤617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杂议乾坤617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杂议乾坤617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杂议乾坤617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杂议乾坤617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议乾坤6170.docx

《杂议乾坤61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议乾坤6170.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议乾坤6170.docx

杂议乾坤6170

【杂议乾坤】(61-70)

【杂议乾坤】(61)均衡是前提

探讨乾坤卦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均衡,均衡是乾坤卦的一个特殊性所在,是衡量其它卦“正”与“不正”的一个标准,也是周易卦爻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即便不从数上考虑,也应知道乾卦六爻是均等的,我们不能说哪个爻大,哪个爻小。

乾卦六爻都均等,同样坤卦六爻也均等。

如果从数的构成上考虑,那么乾与坤各爻都均等,因为它们的数结构都一样,都是四个天数与五个地数,因此我们才得出构成乾坤的各爻都是“非阴非阳”和“亦阴亦阳”的结论;得出“乾坤一体”的结论,乾并不表示“天”,坤也不表示“地”,至少不是完全说的天、地,如果非要说是天、地,那么这也是一种天地未分、阴阳未判的“混沌”状态。

乾坤各爻均等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如果把爻看成是“物质”,那么这些物质的质量是一样的;看成是“空间”,那么这些空间的大小是一样的;看成时间,那么每个爻的时间都相同;看成运动,那么速度则是匀速;看成是“国”、“邑”、“城”,那么这些国、邑、城也一样,没有大与小的区别;如果是“人”,那么这些人也一律平等。

如此说来,乾坤各爻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吗?

不是的,乾坤各爻的差别主要有三点,一个是方位,一个是时间,即处于过程的什么阶段,再一个是运动方向。

六爻均等而方位不同,处于不同的方位之间的爻还必须是一个统一体,而统一体的概念意味着爻与爻之间还有一种相互依赖和相互转化的关系,那么这样的统一体一定是一个球体,正方体也是六面均等,但不能周流,要做到“周流六虚”,六爻必须共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也就是球心,而处于球面上的六个爻也就分别构成了三个封闭的“圆圈”,所以六爻的“中心”不是哪一个爻,六爻构成的“圆圈”也不是一个“圆圈”。

六爻分处于三个“圆圈”的交汇点,这样六爻也就分成了上、中、下三个层次,分成了相对与相临这样两种关系,出现了两个“跷跷板”,相对的两个爻的连线通过球心,这样也就有了三个彼此相互垂直的“轴”。

如果不考虑时间,那么六爻就是先天的、并列的,不能说谁先谁后,谁产生了谁;六爻共守一个“中心”,向心力与离心力均等,相临的爻与爻之间的引力与斥力也均等。

乾坤卦是个绝对卦,不能设想在“这个”乾坤以外,还有别的乾坤,正如不能设想在我们这个宇宙以外还有另外的宇宙一样,所以乾坤卦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向心力与离心力以及诸爻之间的斥力与引力,乾坤卦不存在什么外力,因此也就没有重心,如果说有,那么也是中心与重心合一,因此乾坤卦又是处在悬浮状态。

如果把六爻看做是一个统一的运动过程,那么爻与爻之间便有了先与后的差别,有了开端、中间与终结;有了主动与被动的差别;有了能量的积聚、传递与转换;有了运动的方向、速度等问题;有了推动、拉动、涡旋等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了往、返与反、复;有了通畅与梗阻;有了连接、转折与断裂……一句话,爻与爻之间的关系也便由先天的、并列的性质变成了后天的包容的性质,爻的运行轨道也便由“十字路口”变成了“单线运行”,就乾坤两卦而言,其运行轨迹,也就成了一个呈螺旋形上升的“拐子”,一种“三旋”运动

【杂议乾坤】(62)乾卦是先天的,也是后天的

上文谈到,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那么乾卦六爻就是先天的。

先天的意思就是爻与爻没有时间上的差别,没有谁先谁后,没有谁终谁始,没有运动,没有生机,当然也就没有谁产生了谁的问题,它们原本就是这样,至于为什么就是这样,这是一个不可致诘的问题。

老子把这种状态叫“象帝之先”,我们把这种状态就叫“客观形势”。

对于一个爻来讲,客观形势就是客观上早就存在着的形势,这个客观形势是不以这个爻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中国有句俗语叫“子不嫌母丑”,母丑与不丑与子没有关系,母丑不能怪子,子的本事再大,也不能使母由丑变美,当然,使用美容术除外。

反过来说,子丑与不丑却是与母有关系的,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除非是基因发生了突变。

对于一个爻来讲,不运动是不运动,要运动它就必须顾及客观形势,这好比儿子要经商,他就需考虑老子给他准备了多少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又好比女儿要当歌星,那么她就需看父母给了她一个什么样的嗓子。

任何爻都不是在绝对的虚空中运动,而是在披荆斩棘中进行,只有杀出一条“血路”,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当某个爻的自身价值得以实现,那么它也就改变了原来的客观形势。

乾初“潜龙,勿用”,“勿用”是因为乾卦的客观形势本来是均衡的、稳定的,没有需要“纠偏”的问题,不是说这个爻什么作用也没有。

乾初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蓄势”,即储备下足以出行的口粮与盘缠;二是“爆发”,没有初爻的爆发,也就不能抵达二爻;没有初爻的抵达与接济,二爻也就不能成为“大人”。

初爻的爆发、接济、支援,是二爻成为“大人”的原因;二爻成为“大人”,又是初爻爆发、接济、支援的结果。

同理,三、四、五、上各爻也是这样,这就构成了一个因果链条,在乾卦六爻这个链条上,除了初爻是原始的原因、上爻是最终的结果以外,其它每个爻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对前一个爻而言是结果,对后一个爻而言就又成了原因。

单独的一个乾卦其终始是绝对的,当着乾上变为坤初之后,这一切就又反了过来,乾之终变成了坤之始,而坤卦假定发展到上爻,那么也会变成乾之始。

“原始反终”,这样也就没有了绝对的终始。

在这种情况下,乾卦六爻的运动与发展,可以看成是坤卦得以产生的原因,坤卦可以看成是乾卦六爻运动与发展的结果。

假定坤卦六爻这个链条没有中途断裂,那么它也会成为乾卦得以产生的原因。

当作原因的爻或卦,它们是先天的,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作结果的爻或卦就是后天的,通过主观上的努力,是可以有选择、有取舍,在一定范围或条件下是可以随着主观意志而改变的,甚至是能够预见的。

唯物主义并不是一般的否认预见性,只是否认不顾客观形势,不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所谓“预测”,一切科学与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尊重客观形势的前提下,在掌握了事物之间内在或必然的联系的条件下,“先知”也就没有什么奇怪了。

【杂议乾坤】(63)坤卦为何“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要弄清坤卦为什么要讲“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必须明确坤卦六爻当中,哪个爻为西?

哪个爻为南?

哪个爻为东?

哪个爻为北?

而要辨别东西南北,又需联系“得朋”、“丧朋”。

“得朋”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得到朋友,得到资助什么的,而“丧朋”就是失去朋友,失去资助。

不大好理解的是这位“朋友”是谁?

为什么它要眷顾西南,冷落东北?

原来这位“朋友”不是别人,它就是“至哉”的坤元也即初爻己。

坤卦讲“元亨”,是说这个爻是通达的,通达的原因是从乾初甲“喷发”到上爻己时,它的能量并没有消耗殆尽,还多余出那么一点点,这也可以叫“翘尾巴”或“蓄势”,随后便是反弹,再加上这时候有一个潜藏着的天数的复出,这就使得坤初己较比其它爻多了一些优势,也能够通达。

但是坤元的通达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在坤卦的四爻上,坤四辞为“括囊,無咎無譽”,“括囊”就是束紧口袋,换句话说也就是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

这也就是说,坤卦的“元亨”到三爻为止,四爻才是真正的静止。

如此看来,能得到坤初资助与接济的也就是坤二与坤三,而坤四、坤五与坤初没有接济关系,由此我们断定,所谓西、南,就是坤卦的二爻与三爻;所谓东、北,就是坤卦的四爻与五爻。

坤卦六爻按其顺序纳入天干是己庚辛壬癸甲,由此我们也可知道,庚为西,辛为南,壬为东,癸为北。

又由于庚与戊是同一个爻位,辛与丁、壬与丙、癸与乙也分别是同一个爻位,所以戊也是西,丁也是南,丙也是东,乙也是北。

东南西北的规定虽然是一种外在的规定,但在辨别其它卦的方位和解释经文上也有重要意义。

比如说明夷卦三讲“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明夷卦只有两个阳爻,单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断定,两个阳爻中必定有一个为“南”。

再比如升卦讲“用見大人”,又讲“南征吉”,升卦也只有两个阳爻,“用見大人”必然是用其中的一个,而“南征吉”一定是阴爻当中有一个在南。

蹇卦讲“利西南,不利東北”,解卦只讲“利西南”,如果不首先解决方位问题,这些卦辞的意义,是没有办法弄清的。

杂议乾坤】(64)东西南北与六爻定位的关系

前面我们探讨了球形卦体上的六爻定位,指出这些定位方法的依据有两个,一个是事物的空间性质,事物本来就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点、线、面不过是立体的抽象或简略。

再一个是视角,根据卦体的性质,再确定一个角度,这样也就有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分,六个位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可以叫做“全方位的定位”或者叫“全球定位”。

八卦、五行等等定位方法,正是背离了这个原则,因此我们说它们是不合情理的规定。

“全球定位”是一种科学的定位,精确的定位,它为人类活动带来极大的方便,但是“全球定位”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区分东西南北或者区分了东西南北而不能区分上下,好比我们看月球,月球的哪一方是上?

哪一方是下?

哪一方是南?

哪一方是北?

好象还没有这样的规定,原因就是要做这样的规定,必须先有一个参照物,好比地球就是参照了北极星,把朝向北极星的一端确定为北极,与北极相对的另一端也就成了南极,再根据格林威治线,分出了东半球与西半球,但是却没有上与下,我们不能说格林威治就是上或下,也不能说南极就是上或下。

生活中不能没有东西南北,事实上人们用得最多的也还是东西南北。

好比一个人在郑州,说武汉在南,北京在北,开封在东,洛阳在西,天在上,地在下,这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说什么问题也没有,完全正确;如果是站在郑州面向北京,说北京在前,武汉在后,洛阳在左,开封在右,这有什么问题吗,也没有。

但是这样一来,就和“全球定位”发生了矛盾,依据格林威治线,上述五个城市都在东半球,都属东,只不过距离格林威治有个远近的问题;又如天在上,地在下,如果这是白天说的话,那么到了夜间,天就变成了下,地也就变成了上。

乾卦六爻定位能够区分上下前后左右,比如规定甲为下,己为上,乙为前,丁为后,戊为左,丙为右,乾卦倒过来变成坤卦以后,前后左右的实际内容发生了变化,改为甲为上,己为下,庚为前,壬为后,癸为左,辛为右。

虽然坤卦有个“先迷”的问题,但这也不难理解。

问题在于我们又规定庚戊为西,辛丁为南,壬丙为东,癸乙为北之后,甲和己有一个如何安置的问题,比如说按照原来的规定,甲为下或为上,己为上或为下,那么乙丙丁戊或庚辛壬癸就是“中”,并且这四个位是处在同一个层面上,打个比方,好比说甲为地球的北极,己为南极,那么乙丙丁戊或庚辛壬癸就都在赤道上,不但东西南北分不开,春夏秋冬也区别不了。

这就是说,“全球定位”固然是一种科学的定位,但又代替不了人们生活习惯上的定位。

周易是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呢?

原来它既坚持了“全球定位”法,也照顾了生活习惯上的定位法,它把两种定位都统一到天干这十个字上,但又做了一个转换。

先说“全球定位”是怎么坚持的。

乾卦六爻规定甲为下,己为上,乙为前,丁为后,戊为左,丙为右,其中上与下,前与后,左与右,这是三个“对立面”,这种对立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

当乾卦六爻纳入天干以后,这三个“对立面”变成了甲和己,乙和丁,丙和戊,这种对立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当着乾卦倒过来以后,前后左右的实际内容发生了变化,天干之乙变成癸,丙变为壬,丁变为辛,戊变为庚,但是甲与己,庚与壬,辛与癸的对立关系却没有变。

正是利用了这种对立关系,周易又规定了乙癸为北,丙壬为东,丁辛为南,戊庚为西。

谁都知道,北与南,东与西是对立着的,是东就不会是西,是南就不会是北,在这种情况下,甲和己或上或下,或重叠为“中”,或一中一外,这倒是无关紧要了,只是在重叠为“中”的时候,不能忘记它们的对立性质,也就是说,甲和己是永远不能“见面”的。

再说如何照顾人们的生活习惯。

周易毕竟是中国人的作品,可靠的地理坐标是“岐山”,这里处于北半球,又有分明的四季,因此方位的规定也就不能不打上中国人的烙印。

同一个季节,北方冷,南方热,这是中国人的感觉,要是到了澳大利亚,那么这一切又都会反过来。

两种规定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假定我们把“全球定位”看作是一种绝对的规定的话,那么东西南北的规定便是一种相对的规定;假如把“全球定位”看成是一种一般的规定的话,那么东西南北的规定便是一种特殊的规定,两种规定都是必要的,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上。

【杂议乾坤】(65)天干定位的局限性

上文我们谈到了“全球定位”与东西南北的定位,指出它们有矛盾着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统一就是都统一在天干上。

假定天干就是专门用于定位,那么怎么规定都可以,只要能区别开上下前后左右或者东西南北上下就行。

但是天干同时又是一个顺序,或者说主要用于表示顺序,如甲要运行就必须向乙,乙要运行就必须向丙,如此等等,作为时间顺序,不能中断,也不能超越,更不能倒退,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但是作为方位时,问题就来了,比如规定甲为中,乙为北,丙为东,丁为南,戊为西,那么处在中的位置,应当是各方都可以直接去的,由中可以向北,也可以向南;可以向西,也可以向东,就象是一个人在郑州,他可以到开封,也可以到洛阳,可以到武汉,也可以到北京,这里没有什么准规矩,全凭自己的意愿,当然还须有“资斧”。

但是按照天干顺序,由甲只能向乙,不能直接向丙向丁等等,这就好比一个在郑州的人要到开封,必须先到北京;如果从开封到洛阳,必须绕道武汉;最可气的是从开封到郑州,要么是绕道武汉、洛阳,要么等适当时候绕道北京。

如果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那么他不是公费旅游,就是脑子注了水。

但是周易就是这样规定的,天干顺序我们也叫“天道”,“天道”不可违,正如冬天过后必然是春天一样。

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呢?

这得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任何规定都有它的局限性,天干定位也是这样。

照顾了这边,就会丢了那边。

好比制订政策,照顾了农民,城里人有意见;给公务员加薪,工人不满,如此等等,要想做出一个百分之百的合理、人们百分之百的满意的规定,几乎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寻求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契合点”。

另一方面,天干虽然给了一个规定,但也不是绝对不能变通。

拿出行来说,修桥就是为了找一条捷径,提速就是为了缩短时间,要不人们为什么骑马开车坐飞机呢?

当然舒服是一个方面,但主要还是为了赶路。

这就是说,在“天道”面前,人们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天道“反映的是客观规律,“人道”反映的是人的意志、愿望与要求,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关键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天干定位使空间位置上的运动有了一个固定的方向,这也就使空间运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一个爻原本是可以四通八达的,纳入天干以后就只能有一个方向。

同时时间顺序也被打乱了,比如说丙壬为东,当丙壬作为时间的时候,东方这个位置,就只有丙与壬这两个时间段,不许有其它时间段,假定把丙规定为“春”,那么人们要想享受春天,就只能到东方这个位置上去。

难道说东方永远是春天吗?

别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了吗?

当然不是,但易经的规定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规定,在传统易学当中也是存在的,比如说“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这其实也是说发自东方的运动,其方向是南,不能直接向北、向西或向中,只是人们没有深究这个问题,这就是天干定位的局限性。

【杂议乾坤】(66)坤卦为何“先迷后得主”?

“先迷后得主”是坤卦的卦辞,完整的句子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

为什么坤卦“先迷后得主”呢?

《彖》传的解释是“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按照这种解释,坤卦中的“君子”,因为迷失方向,先是走了一条弯路或岔道,最后才纳入正轨。

其实《彖》作者才是迷失了方向,走上了岔道,最后也没有回到正轨。

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呢?

“君子”这个概念,先见于乾三,乾三辞为“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前面我们在49《“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一文中有过探讨,那就是在易经上“君子”这个辞的界定相当明确,指的就是“循道之人”,具体说就是按照人道也即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行进的人。

乾卦六爻的顺序,是一个因时递进的顺序,换成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

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我们叫“人道”,甲乙丙丁戊己我们叫“天道”,这两条“道”在卦体上就是下→前→右→后→左→上。

乾卦的“天道”与“人道”实际上是一条道,这是“天人合一”,对人来言也可以说是“与时偕行”,乾三以及乾卦其它各爻都是“与时偕行”,虽然某些爻存在着“脱轨”的危险,但还是坚持了这条道路,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乾卦是一个“君子国”,这个方向是明确的,也可以说是确定的。

坤卦六爻的运行路线也是初二三四五上,换成天干就是己庚辛壬癸甲,这也是因时递进、“天人合一”或“与时偕行”,在卦体上也是下→前→右→后→左→上,这个方向也是明确的,那么为什么乾卦某些爻只有“脱轨”的危险,没有迷失方向的问题,而坤卦却出了一个“先迷”的问题呢?

原来迷就迷在坤卦是乾卦的颠倒,乾卦颠倒过来,一切也就都反了过来,表面上看,乾卦与坤卦的六爻都是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但是内容却不一样了,如果说乾卦的顺序是一个“往”的过程,那么坤卦的顺序对乾卦而言便是一个“来”或“复”的过程,两个过程不一样,反映在方向上也就不一样,比如说乙的运行方向是丙,变成癸以后,爻位还是这个爻位,运行方向就成了甲;再比如乾二乙向三爻丙运行的时候,其右方是上爻己,左方是初爻甲,坤二庚向三爻辛运行的时候,其右方是上爻甲,左方是初爻己,这样一来,左与右的实际内容也变化了。

如果完全依靠上下前后左右的定位方法,那就理解不了坤与乾走的是一条正好相反的路线,这也就是坤卦中的“君子”感到困惑与迷惘的原因,假定坤卦发展到上爻也就是最后,那么就又回到甲,甲是乾元,所谓“后得主”就是又回到甲,以此我们知道甲就是乾坤各爻的“主”。

坤卦中的“君子”是否又回到乾卦的始发站了呢?

没有,实际上坤卦到达三爻时已经是粮草断绝了,坤五也没有向上,而是等待时机变成了屯初,从“君子之道”的角度看这个爻算不上“君子”,而是“篡位”的“小人”,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个爻虽然没有回到甲,但却避免了一场封闭的或者说是恶性的循环,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天地,所以坤五的爻辞是“黄裳,元吉”,元吉的意思就是“以此爻改元为吉”,而作为“主”的天元甲,也就从此下野。

杂议乾坤】(67)何为“履霜,坚冰至”?

“履霜,坚冰至”是坤卦初爻的爻辞,辞义浅显易懂,但传统易学很少有人把这句爻辞同坤卦的整体形势联系起来,同坤卦的特点以及同乾卦的关系联系起来,因此也就弄不清这句爻辞的实际意义。

“履霜,坚冰至”实际意义,在于它用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为我们确定了一个时间上的坐标。

乾坤一体,乾卦的所有性质坤卦也都应当具备,事实上也都具备。

但由于坤卦是乾卦的颠倒,所以乾卦与坤卦也就有了许多区别,或者说各自有了自己的特点。

乾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时偕行”,所谓“与时偕行”就是时间如何变化,空间也如何变化,确切说是用空间上的变化,来反映或表现时间上的变化。

乾卦六爻的层次是非常鲜明的,对这一点,很多易学家都注意到了。

空间上的变化,可以通过人们的视觉观察到,所以乾卦的视角问题,六爻的空间定位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视角一变,方位必乱,坤卦“先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视角发生了变化。

但是,用空间变化来反映或表现时间变化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必须先行确定一个时间坐标,如果没有时间坐标,则空间上的差异也就没有办法表现。

用“杨柳青青”和“草木枯萎”能反映空间上的不同吗?

不能,因为同一个地点,有的时候是“杨柳青青”,有的时候就变成了“草木枯萎”,只有确定在“杨柳青青”这个季节,另一个地方是“草木枯萎”,这才显示出不同地域上的差异。

“与时偕行”的意思是先把时间“凝固”起来,通过不同地域上物候的差异来反映或表现时间的变化。

如何才能使时间“凝固”呢?

那就是“与时偕行”,好比时间是一辆飞速前进的闷罐列车,你坐在这辆车上,你就会感觉不到车在前进。

如果是朝着同一个方向上运行的两列速度相同的列车,那么坐在一个列车上,你也就感觉不到另一个列车走还没走?

快还是不快?

假如说乾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空间坐标来反映时间上的变化的话,那么坤卦则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时间上的坐标来反映空间上的差异。

正如乾卦反映时间上变化却需先把时间“凝固化”一样,坤卦反映空间上的差异却需先把空间“固定化”或“同一化”。

在坤卦中,有东西南北之说,但我们几乎看不出这些空间方位上的差异,空间被固定,这也才能感觉到时间上的变化。

所谓“乾动”其实是空间的变换,时间是“凝固”的;所谓“坤静”其实是空间的固定,时间是流逝的。

在这里,视觉与视角的作用也被弱化,而人们对温度的感觉则被凸显出来。

“霜”为秋之象,“冰”为冬之象,“履霜,坚冰至”反映的是我国某一个地方(比如岐山周边地区)由秋及冬的变化。

乾卦的“潜、见、惕、或、飞、亢”的顺序,相当于春分至秋分的顺序,乾坤两卦合一是一个完整的周期,如果乾反映的是由春分到秋分的季节,那么坤卦反映的就是由秋分到春分的季节。

坤初为己,己既是一个特定的地点,也是一个特定的时间,这个特定的时间,就是秋分。

杂议乾坤】(68)何谓“直、方、大”?

“直、方、大”是坤卦二爻的爻辞,全句为“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对这句爻辞,《象》的解释是: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

「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文言》的解释是: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

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后世治易者,多遵从这些解释,如解“直”为平直;“方”为形方,引义为苟同,即表现;“大”为盛大,即坤德含弘光大。

其实这些解释,都是经不住推敲的,比如,《象》说“六二之动,直以方也”,单说这个“动”字,就很不妥,人们都知道“乾动坤静”,坤卦描述的是一种静态,如果是坤二“动”,那么我们就要问它的动因是什么?

动能有多大?

运动的方向是哪里?

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没有理由说“六二之動”。

再说“直以方”,在几何学上,直、平、方是性质不同的概念,直有平直、横直、竖直、斜直等等,平中有直,但直不等于平,要想把“直”变成平,只有让“直”围着一个竖轴旋转,才能得到一个“平面”,而这个“平面”也不一定就是“方形”,显然《象》的“直以方”是不能成立的,何况《象》对“大”没有解释。

《文言》把“直”解释为“正”,“方”解释为“義”,也是不妥的,“直”不见得就“正”,斜直是“直”但不“正”。

“方”也不见得就是“義”,难道只有“方”有“義”,直、圆等就没有“義”了吗?

至于把“大”说成是“盛大”或“含弘光大”更没有道理,难道乾就不盛大或光大?

如果把乾与坤做比较,可以肯定地说,乾比坤更盛大,更光大。

那么应当如何理解“直、方、大”呢?

这仍然需要结合卦体,联系坤卦的特点以及同乾卦的关系,才能说明白。

上文谈到,乾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空间变化来反映或表现时间变化,坤卦则是用时间变化来反映或表现空间的差异。

因此,坤卦的空间是只有差异,没有由此及彼的联系,这样每一个空间方位便被孤立、“固化”,没有位移的问题,当然也就可以看成是没有运动,在这个意义上说,坤卦确实是一种静态,根本不存在什么“六二之动”。

但是,所谓“坤静”,只是说空间方位“固化”,并不是说时间“凝固”,时间是不会“凝固”的,坤卦恰恰是用时间的变化来反映或表现空间的差异,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坤卦六爻也便有了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

先后顺序可以看成是一条“轨迹”,尽管爻与爻之间没有实际的交流,但这条“轨迹”又把六爻联系起来。

在平面六画或者是自下而上“垒砖头”式的卦体上,六爻的顺序或“轨迹”是明显的,但它掩盖了六爻空间方位上的差异,好比说“直”,那么六爻自下而上,可以说都是“直”:

若说“方”,那么就需问为什么只有坤二说“方”?

若说“大”,那么就需问二爻比其它爻“大”在哪里?

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办法解释的,当我们知道了乾坤卦的卦体是一个标准的球体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