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621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泰安市届高三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试卷类型:

A

泰安市2011届高三期末考试

2011.1

化学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K39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卷类型、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18题。

1—8题每小题2分,9—18题每小题3分,共4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

下图所列物质与危险警告标签对应错误的是

A.浓硫酸B.金属汞C.四氯化碳D.硝酸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研究物质的结构,常利用模型、假

说等方法

B.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D.先开发资源再治理环境的发展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3.3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4He少一个质子B.与4He互为同位素

C.与4He都是氦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比4He多一个中子

4.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界面化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

就。

下面实例中涉及到的变化都属于“界面化学”的范畴。

其中正确的是

A.在汽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一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氧化为二氧化碳,可减少一氧化碳的排

B.泄漏在海洋中的原油可被海洋生物迅速分解而除去

C.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直接化合生成了水合氧化铁(Fe2O3·nH2O)的结果

D.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出现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

6.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的个数为NA

B.2g氢气所含氢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1.7g氨气所含分子数目为0.1NA

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电解质

NH3

Na2CO3

NH4NO3

Fe(OH)3

非电解质

Cl2

HCl

CO2

CH4

酸性氧化物

CO2

NO2

SiO2

CO

HClO

CH3COOH

H2SiO3

HNO3

8.2.1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反应后,立即通入足

量的Na2O2固体中,充分反应,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gB.7.2gC.9.3g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9.下面是从某中学化学教材中摘录的内容,其中表述得不够科学严密的是

A.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与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C.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

D.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也能发生聚沉

10.氢氧燃料电池以氢气作还原剂,氧气作氧化剂,电极为多孔镍,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

溶液。

以下有数种说法:

①负极反应为O2+2H2O+4e-→4OH-

②负极反应为2H2+4OH-→4H2O+4e-

③电池工作时正极区pH升高,负极区pH下降

④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正极

正确的组合是

A.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④

11.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则物质AB2的溶解度一定小于物质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12.在中和滴定中,下列操作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滴定管时,洗涤后必须用待装液润洗2~3次

B.盛装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2~3次

C.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不能盛装酸液或强氧化性溶液

D.滴定终点时,若不慎滴入过量标准溶液,可用装有待测液的滴定管再滴入一定量进行调整

13.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2X(g)+Y(g)

Z(g),经60s达到平衡,生成0.3molZ。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1·s-1

B.其它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其它条件不变,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D.其它条件不变,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

14.下列气体①NH3②NO2③NO④O2⑤SO2中,适于用下图装置制取和收集的气体是

A.仅①②B.仅②③C.仅③④D.仅②⑤

1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相同条件下,2molSO2(g)和1molO2(g)所具有的能量小于2molSO3(g)所具有的能

B.将2molSO2(g)和1molO2(g)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QkJ

C.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该平衡都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如将一定量SO2(g)和O2(g)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热QkJ,则此过程中有2mol

SO2(g)被氧化

16.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由这四种元素不能组成有机化合物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比Z弱

C.Z的单质与氢气反应较Y剧烈

D.X、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

B.能与铝片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

C.常温下,

的溶液中:

D.含有较多

的溶液中:

18.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的图象曲线表示的是

反应

纵坐标

A

相同质量氨,在同一容器中

氨气的转化率

500℃

400℃

B

等质量钾、钠分别与足量水反应

H2质量

C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体积比1∶3的N2、H2,

氨气的浓度

活性高的催化剂

活性一般的催化剂

D

2molSO2与1molO2,在相同温度下

SO3物质的量

10个大气压

2个大气压

高三年级考试

2011.1

化学试题

成绩统计表(考生不要填写)

题号

第Ⅰ卷

19

20

21

22

23

24

总分

得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Ⅱ卷共6个小题。

得分

评卷人

19.(6分)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学习。

在实验桌上摆有下列仪器:

(1)指导教师要求同学们写出仪器的名称,甲同学书写的答案如下表,请你找出其中的错误,将改正后的名称填写在下表中(若正确,则该空不需要填写)。

仪器编号

a

b

c

d

e

名称

试管

溶量瓶

集气瓶

碱式滴定管

普通漏斗

改正的名称

(2)关于e的用途,乙同学说:

组成防倒吸装置。

你还能说出其他两种用途吗?

①;

②。

(3)丙同学想用右图装置以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教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造成浪费。

该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得分

评卷人

20.(8分)已知Fe(OH)2是白色难溶于水的物质,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

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mol/L的硫酸,其它试剂自选。

请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份是;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

(4)(3)操作后拔出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分

评卷人

21.(10分)含有弱酸HA和其钠盐NaA的混合溶液,在化学上用作缓冲溶液。

向其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溶液的酸碱性变化不大。

(1)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向其中加入少量K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现将0.04mol·L-1HA溶液和0.02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缓冲溶液。

①若HA为HCN,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c(Na+)c(CN-)(填“<”、“=”或“>”),你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②若HA为CH3COOH,该溶液显酸性。

溶液中所有的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得分

评卷人

22.(10分)已知反应: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2)右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的能量,则反应的

0(填“>”、“<”或“=”);

(Ⅰ)、(Ⅱ)两线中,使用催化剂的是线;

(3)反应中发生反应的I-与被氧化的I-的物质的量比为;

(4)反应的速率可以用

与加入的淀粉溶液反应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60

c(

)/mol·L-1

0.040

0.040

0.080

0.080

0.040

t/s

88

44

22

11

t1

则:

该实验的目的是,

显色时间t1=s,

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得分

评卷人

23.(12分)已知: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A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B与C的原子序数之和,由D元素组成的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呈黄绿色,B、C、D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A、B、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X、Y、Z,且存在如下转化关系,试推断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Y与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可以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A与D两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之间可以反应生成一种盐,该盐的水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该水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用具体离子符号表示);

(5)实验室中,应将X的浓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得分

评卷人

24.(8分)臭氧(O3)能与KI溶液反应,生成O2等。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变为红色,若滴入淀粉则变为蓝色。

为测定某环境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将0℃、1.01×105Pa的空气33.6m3通过KI溶液,使之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用0.0100mol·L-1的Na2S2O3溶液60.0mL恰好滴定达终点。

反应方程式为:

2Na2S2O3+I2=Na2S4O6+2NaI。

(1)臭氧通入KI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滴定过程中选择的指示剂是,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3)计算该空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B

A

B

D

C

A

(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D

A

C

B

A

D

D

A

C

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19.(6分)

(1)

仪器编号

b

d

名称

改正的名称

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

(每空1分,共2分。

多写或写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往细口容器中加液体;②组成过滤装置(只要答对两个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亦可)(每种情况1分)

(3)(2分)

(只需画对试管的位置即可得分)

20.(8分)

(1)铁屑(1分)

(2)打开(1分)H2(1分)

(3)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被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2分)

(4)4Fe(OH)2+O2+2H2O=4Fe(OH)3(3分)

21.(10分)

(1)A-+H+=HA(2分);HA+OH-=H2O+A-(2分)

(2)①>(2分)因为c(Na+)+c(H+)=c(CN-)+c(OH-),溶液显碱性,则c(H+)c(CN-)(2分)

②c(CH3COO-)>c(Na+)>c(H+)>c(OH-)或CH3COO-、Na+、H+、OH-(2分)

22.(10分)

(1)

(2分)

(2)<(1分),(Ⅱ)(1分)(3)3∶2(2分)

(4)研究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分);22(1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乘

积成正比(2分)。

23.(12分)

(1)(2分)

(2)N

(3)Al2O3+2OH-+3H2O=2[Al(OH)4]-(2分)

(4)酸(2分)

(2分)

(5)

(2分)

24.(8分)

(1)

===

(2分)

(2)淀粉(1分)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1分)

(3)由化学方程式得:

O3————————————I2————————————2Na2S2O3

1mol2mol

n(O3)0.0100mol/L×0.0600L

………………(2分)

则大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