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4456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docx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资料

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校自2007年起,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校概况

1.历史沿革

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1年,原称“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1958年改称“柳州医学专科学校”;1962年,因国家政策调整恢复中等医学教育,更名为“广西柳州卫生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多年来,学校努力实践“正德济生”的校训,树立“和谐务实”、“敬业善教”、“勤学力行”的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探索“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广西培养基层、农村地区具有专科学历的医学及相关医学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2.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412547.29m2(生均67.14m2),教学行政用房126329.09m2(生均20.55m2),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64673.67m2(生均10.52m2),学生宿舍面积41477.09m2(生均6.75m2),藏书63.54万册(生均103.4册)。

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5270.99万元。

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605.07万元(生均5866.67元),教学用计算机529台,百名学生8.61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976座,百名学生32.16座;08/09学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29.27%。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6145名,成人专科学历教育在校生2805名,未组织在校生参加各类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

现有教职工364人,专任教师212名,生师比15.83:

1,双师型教师128名,占60.38%。

学校设有6个教学部门:

人文社科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公共卫生中医系、影像药学口腔系。

学校现设12个专业:

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管理、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医学营养、医学检验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覆盖了广西基层医疗卫生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

学校拥有2所直属的附属医院。

第一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设病床504张;第二附属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设病床130张。

目前,学校已与168家各级医院或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形成了紧密型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3.办学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

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服务基层为宗旨。

加强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为广西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医药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办学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就业为原则,主要培养医药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办学规模定位——学校办学规模控制在800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专科生6000人以上,逐步形成全日制、成人教育以及各种类型培训、短训班在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5.办学目标

把学校建成面向医药卫生技能型岗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社会声誉高、辐射能力强、区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二、人才培养工作自评

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为依据,就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七个方面总结如下:

1.领导作用

(1)队伍结构合理,深入教学一线

学校现领导班子由6人组成,其中博士2人,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本科学历1人;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学缘结构合理,有多年从事医院管理或高校管理的经历。

为强化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名副校长兼任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教学工作、学生工作作为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主要议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走访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宿舍、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密切联系师生。

(2)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事业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

“加强农村医护人员培训基地—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作为广西唯一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理应承担培养面向广大基层、农村地区具有专科学历的医药卫生人才的重任。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广西医学教育的形势和学校发展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在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了《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新的突破:

办学规模适度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逐步增强,教育质量、科研水平、自我发展能力和办学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为基层培养更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强、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一所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3)坚持规范办学,重视人才培养

学校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2008年,支出1098.98万元,用于教学改革及研究、师资建设、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等,经费支出与2007年相比有大幅增长。

2008年学校用于学生奖、助学等经费140多万元。

(4)拓展实训基地,抓实校企(院)合作

学校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二级甲等医院1所。

并与168家各级医院或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覆盖全部专业。

近年来,学校还不断地开拓省外实习点,如北京、天津、广东、山西等省市。

学校领导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实行“院系合一”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直属附属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参加临床教学。

各专业学生毕业顶岗实习8-10个月。

按照国家教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教高[1992]8号)的要求,长期以来,学校已建立了完善的临床实习基地管理网络和考核体系,保证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各专业顶岗实习时间

序号

专业名称

实习地点

时间(月)

1.

临床医学

医院

8-10

2.

中西医结合

医院

8-10

3.

卫生监督

医院、疾控中心、卫监所

8-10

4.

公共卫生管理

医院、疾控中心、卫监所

8-10

5.

护理

医院

8-10

6.

助产

医院

8-10

7.

康复治疗技术

医院

8-10

8.

药学

医院、企业

8-10

9.

口腔医学技术

企业

8-10

10.

医学营养

医院、企业

8-10

11.

医学影像技术

医院

8-10

12.

医学检验技术

医院

8-10

2.师资队伍

学校通过采取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专兼职教师交叉培训、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个体的“双师素质”和整体的“双师结构”初具规模。

目前,校内有专任教师21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99名,占46.7%;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166名,其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28名,占77%;2008年学校聘请行业、企业(医院)校外兼职教师(折合数)137名。

2006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和参与各级科研课题29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7项,厅级17项,校级4项。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28项,其中省级立项11项,校级立项17项。

在各类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355篇,其中核心期刊95篇。

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1项、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4名,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4个。

学校积极投入经费用于师资队伍培养,使61名教师先后获取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师资队伍培养的系列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3.强化“两个系统”理念,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把课程改革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以系统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基础知识培养,即“两个系统”交叉融合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来全方位实施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根据“就业市场为导向,岗位素质为要求,执业资格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工作经历三者有机结合。

学校自2006年起,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加强基础课和实践课两个课程系统的建设和融通,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与后期专业课的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

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学校自2005年起,全面启动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至今累计建成《临床基本技能教程》、《常用护理技术》、《常用分析化学实验技术》、《病理学》等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12门、重点课程8门。

各级精品课程绝大多数为各专业的主干课程。

学校还通过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建设了《内科护理学》等53门网络课程,搭建了师生交互沟通的网络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各专业选用高职教材数比例为92%。

贯彻“基础知识够用为度,加强实践教学”的理念,紧密结合行业及岗位需求,重视工作过程知识的形成,开发了校本教材及实验实训讲义60部。

3年来,共有55人次教师参与编写正式出版发行的教材45部,其中主编8人次,副主编21人次,参编26人次。

4.实践教学

注重岗位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本着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而是重在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了以“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为主,以学生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等为辅的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各专业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大于1:

2,实验开出率达100%,学生顶岗实习课时数占实践总课时数的比例超过60%。

优化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技能考核。

积极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中心条件,年投入实践教学设备近500万元以上,建有12个实验实训中心,能满足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护理实训基地获中央财政资助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临床医学实训基地获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供实践平台,积极开拓校外实践基地。

目前,校外实习基地达228个,其中与168个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技能考核,建立日常基本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前技能培训考核、毕业前技能考核的3级技能考核制度,有力促进了学生工作过程知识的形成,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5.特色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以广西医药卫生人才需求市场为导向,结合区域卫生规划对农村卫生人力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口径、专业方向和专业内涵。

校共设置有专业12个,基本上覆盖了广西基层医疗卫生各类专业岗位。

专业建设坚持“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院)合作强专业”的基本思路和“扶需、扶特、扶强”的基本方针,护理和临床医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其学生数超过学生总数的60%。

为加强校企(院)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各专业均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来自行业的专家、技术骨干、行业能手和来自学校的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教学骨干组成,每年反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论证和修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1)护理专业

护理人才是全国四种紧缺人才之一。

护理专业是学校的强势专业,年招生超过900人,为自治区优质专业。

根据护理职业和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护士职业资格标准,针对传统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重医学轻人文的缺陷,重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具有良好护理职业道德,专业思想稳定,职业美感和服务意识强,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

建立起“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临床实际三者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重要实践环节。

护理学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立了高仿真的模拟病房(护理实训中心),同时聘请了附属医院2位优秀护士长担任模拟病房(实训中心)护士长,完全按照医院病房管理要求和护理质量标准,管理和训练学生。

在校外建立了128个工学结合实习教学基地,每个实习教学基地均实施“主管院长—护理部—病房护士长”三级管理,并配备专职班主任。

学生轮转任何科室均常规接受入科教育、专人带教、专科理论教育和操作训练、出科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及综合评定,并将人文素质要求融入专业技能考核中,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聘请72位护理行业的专家、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见习和实践技能授课任务;同时加强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医院从事医疗护理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了一支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双师型”的优秀教学团队。

其中“基础护理教学团队”2008年获“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主要分布在区内各地,还辐射至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

护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职业思想稳定、岗位流失率低、技能强、服务好、人文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2)临床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是我区唯一的专科层次的专业,根据广西农村卫生工作的需求,以“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按照专业服务于、服从于农村卫生服务的需求,课程服从于、服务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形成了面向农村的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96.03%,2009年初次就业率90.98%,专业对口率超过88%;其中,在乡镇卫生院就业的超过70%,在村卫生室(诊所)就业的为5%。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扎实肯干、实践能力强。

《改革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农村急需医学人才》2009年荣获第五届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6.教学管理

(1)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

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制订了一系列相应的管理制度,使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逐步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教学运行管理和学生管理机制。

学校现有专职教学管理人员22名。

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教学副校长统筹分管全校的教学工作,教科处、各系部及教研室具体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

学校设有教学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强化社会需求与学生培养目标的零距离就业。

定期召开会议,组织讲座、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市场分析、教学计划修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和大纲、教材编写等,发挥专家智囊团的咨询与指导作用。

建立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现有专职学生管理人员33名,其中专职辅导员23名,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生管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配备了以校学工处(学生工作部)以及各系部学工办工作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管理队伍,形成了健全的学生管理系统,制定了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

(2)加强教学环节质量控制,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重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订了有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和教材选用等各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成立校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收集和反馈学生对教学的各种信息。

除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师生座谈会,加强教学质量监督外,还开展“学生评教、督导评教、领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并注重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教高[1992])文件要求,与顶岗实习单位建立了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并配备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和实习班主任,支付相关人员的工作报酬。

同时每年安排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到各实习点检查实习和进行业务指导,密切校企(院)合作。

(3)全程育人和文化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管导并重,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筑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网络教育、学生社团等5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积极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教育、座谈会、板报、广播、报纸、网络等途径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

教育的主题丰富多彩,如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修身教育等。

为了强化学生热爱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意识,组织在校学生深入到柳州市各个社区、养老院、聋哑学校、乡镇等进行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卫生宣教、义诊、向群众发放健康处方、基层卫生现状调查、预防艾滋病宣讲等。

还请获得“全国农村基层优秀中医”称号的校友——甘志球回校给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扎根基层的教育,使学生深感广大基层农村急需“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医药卫生人才,基层农村是他们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学校将实践活动的论文汇编成《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2005年以来,学校连续四年获广西团区委授予的“广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和优秀团队,学生社团红色协会的研究成果《服务新农村,青春展风采》获2008年广西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优秀成果奖、邓钦文同学撰写的《鹿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获2007年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学习优秀成果。

青年志愿者组成艾滋病知识同伴教育演讲团,到各社区和大中专院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教活动,受到社会的好评。

学校还通过举办一系列艺术鉴赏活动、礼仪大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建立专门人文艺术馆和人文艺术教育网站,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外平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2007年,学校“人文艺术教育基地的建设与实践”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荣誉称号,并获得第五届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7.社会评价

(1)招生和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良好的办学声誉形成了就业和招生的良性循环。

2007年来,每年招生2200名以上,录取学生的高考平均分均高于广西录取控制线90分以上,报到率都在95%以上,第一志愿录取率100%。

生源质量得到保证,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牢了坚实基础,也使就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拓宽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就业率。

学校紧跟广西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形势,分析、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学校建立与完善学生就业工作机制,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就业指导课,加强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心理的教育,不断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积极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广泛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学校每年都组织大型的毕业生双选会和小型的专场供需见面会,2007年、2008年最终就业率均达到90.0%以上,2009年初次就业率达82.3%。

三年来,专业对口就业率逾87%,基层就业率超过80%以上。

几年来,学校办学成果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95%以上。

(3)开展社会服务,提高社会声誉。

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利用教育资源优势,为社会服务,使之形成良好的学校与社会互动的机制。

作为广西乡村医生培训基地,学校每年均接受广西乡村医生的培训任务,并得到上级经费专项资助。

仅2008年,在广西忻城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乡镇医生、个体医生、村医320余人,筹建村卫生室,向农民发放内科、外科、妇儿科、眼耳鼻喉科的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1000多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08年学校被评为广西高校“科技创新三对行动计划先进单位”

学校附属医院积极将自身医疗资源优势辐射到周边县、乡和社区,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充分发挥医学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功能。

三、问题与对策

在评建工作的推动下,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与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全校教职员工对16号文件精神的理解和贯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学校专兼教师队伍与教育部相关规定和要求仍有相当的距离,学校拟制订详尽的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计划,使学校师资队伍适应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3.建设资金短缺,影响新校区建设。

2003年,学校自筹资金1个亿,建设6.8万平方米教学综合楼。

相关配套工程已与柳州市人民政府达成代建协议,实施“钥匙工程”,建设9.5万平方米的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等。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学校的整体搬迁,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学校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站在新一轮发展的高度,以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来统领学校的发展观,坚定发展目标,勇于开拓进取,加强体制建设、人才建设和专业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造就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卫生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