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986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docx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第一无有)

《实相宝藏论释》讲要

净明山人

《实相宝藏论释》是宁玛派之隆钦宁提支派的始祖隆钦然绛巴所著。

他把密乘里面的所有成果集中的学习研究,通过修证体会之后,再把他们形成了各个方面的著作来概括密乘的所有的内容。

他已经是一个大成者,是宁玛派里面第四位最有成就的人物之一,他的本名是智美沃色,公元1308-1364年的人,生于前藏约茹的扎浦堆的地方。

《实相宝藏论释》为其所蓍的《七宝藏论》中之一。

《七宝藏论》中间有,譬如,《如意宝藏论》、《法界宝藏论》、《口诀宝藏论》、《宗派宝藏论》、《教理藏论》等等内容,

原书藏文为德格木刻版,汉文为郭元兴翻译的。

在《实相宝藏论》里面,他的内容主要说明大菩提心,即自心本性的实相,

这个就是历代佛祖所传的道的根本的地方,即大菩提心,这个大菩提心就是胜义菩提心,是自心本性的实相。

属大圆满的思想,与内地禅宗说法大体相似。

但是禅宗是遮诠,重在不明说,本论是表诠,重在说理,故又不尽同。

为什么说禅宗是遮诠,“遮”就是否定,以否定的形式来表示,不给你说道理,不给你说对象的内容、说心性的面貌,他不给你说,让你自己体悟,然后印证。

所以说,他的重点是不明说,这是禅的风格。

那么《实相宝藏论》是表诠,以表示、说明、显现,重在说理,故又不尽相同。

大圆满的意义就是指宇宙万有、轮回涅磐一切诸法莫不包罗在自心本性──明空妙觉之内

这个明空妙觉就是佛,就是我们悟证的道。

无欠无缺,

没有一点欠缺,一切万法他是任运自然显现的。

故名大圆满。

为什么叫宁玛派、叫大圆满的意思,为什么红教叫大圆满?

就是他是体现这个。

禅宗其实也是大圆满。

全论概括了大圆满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的究竟要旨,

说明这部论非常重要。

这三部的内容都在里面。

并引据许多经续论证。

论文中心分为无有、平等、元成、唯一,四个部分来论述菩提心。

每一部份又分为见、修、行、果四纲:

“见”阐明经旨;“修”总结关键;“行”摄纳为纲;“果”肯定宗义。

下面就是内容了。

第一、无有

阐明要旨(见)

在见解上认识菩提心之体无有实体相状,

就在见解上、在领悟上,首先要认识到菩提心的体性是没有实体的相状,也就是无相。

本来空寂无生、无为、无一切戏论,犹如虚空,故说“无有”。

是本来空寂无生、无为、无一切戏论,“戏论”就是思想概念,犹如虚空一样,故说“无有”,这就是《传心法要》讲的空寂、空寂灵知。

菩提心体中所现诸有为法亦无自性,无实体,

有的人问是不是要念首菩提心的文字什么的?

到了这里,你的空寂无生的体性,就是菩提心体,已经是悟证了菩提心。

所以说,菩提心当中所现的有为法,也没有自性。

我们面前的茶杯、等等事物,也是没有自性、没有实体的。

不要认为有一个实体的在。

虽在菩提心中幻起幻灭(无有),而菩提心体并无动摇。

这个菩提心体并没有动摇。

一切境相三有轮回涅槃之法皆是自然智慧之游戏,妙用与庄严,除自现外无有其它。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切的境界、一切的现象,“三有”就是我们三界之有:

欲有、色有、无色有,这些轮回以及超越轮回的涅槃的方法,“皆是自然智慧之游戏”,什么叫自然智慧?

没有造作,就是觉性的自然显现的智慧的游戏,他们都是游戏,这个我们要明白。

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生死烦恼与菩提涅槃,都是我们本性中的游戏。

所以说,不要执着哪里,不要执着这里,不要认为有一个地方实实在在的楼室内院、极乐世界,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果实放在什么地方。

无论是什么境界,是染污的世界和清净的境界、光明的境界,都是我们的游戏、是我们的妙用,都在我们的菩提心觉性当中显现与庄严。

庄严不等于是好境界就叫庄严,一切的境界在你的游戏当中无碍,就是庄严。

“除自现外无有其它”,他叫“自现”,不是你有意去取,除了自现以外,没有其它。

所现之相无造作者,皆是空寂不变之界。

所现的任何“相”现象,是没有一个造作的人,没有造作的存在,他们都是空寂不变的法界。

外境所现诸法,刹那不住,

外境所现的诸法,刹那刹那不住,不停留。

无而明现之空色,

他是从本无的无有当中明现为“空色”,虚空和色相。

无有自性,

他们都没有自性,都不可执取。

故是“无有”如幻化。

所以说,是无有中的幻化,他们都没有,就像幻化一样。

觉性妙用能现轮回涅槃,

觉性的妙用能够显现轮回和涅槃,如果不能显现,那是什么?

在禅宗讲“死水一潭”、“住在洁白地上不起身”,觉性的妙用能够现轮回也能够现涅槃。

觉性自体轮回涅槃皆不可得(无有)

觉性的自体在轮回涅槃中“皆不可得”,“不可得”就是没有。

然明现之源乃为本性,不可能无明,应知不灭。

但是能够显现的那个源头,禅宗也讲源头,就是诸法之源,“乃为本性”就叫本性,这个源头的地方就叫本性。

“不可能无明”,就是说,不可能不明了,他是亲切明了,是自然而知,具有智慧。

“应知不灭”,应该知道他是不灭的、永远存在的,他不会消失的。

妙用者乃觉性之功能,

什么叫妙用呢?

妙用就是我们这个觉性的功能,能够吃饭穿衣、能够做事情、能够说话、能够显现一切,就是他的功能。

能各别出现轮涅之法,

“各别”就是差别的,能够差别的显现一切轮回和涅槃的种种诸法、事事物物。

然仅是觉性之庄严与游戏(无有)现为体之妙用,不可阻止其现,应知无灭。

他们虽然各个差别,很多很多,万千世界。

但是,仅是觉性的庄严与游戏而已,是从无有当中显现为“体之妙用”,当体的妙用,也可以说,是全体的法界的妙用。

“不可阻止其现”,阻止不了他的显现。

如果你能阻止他的显现的话,就是死了。

无法阻止他的显现。

所以说尽管来,“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禅宗是这样讲的,叫“明镜当台,显现万法”。

“应知无灭”,应该知道是无灭。

觉性菩提心超越善恶因果和迷悟苦乐,

觉性的菩提心,他超越了善恶因果的世界分别,而同时也超越了迷和悟、苦和乐的对立。

无修无治本自解脱,

他不用通过修,因为本来清净嘛。

也不用通过对治,因为一切都是他的显现,还对治什么?

所以说是“本自解脱”。

只要不分别、不执着、悟到本我的源头,一切的烦恼、一切的障碍,是本自解脱。

无增无减,

没有增加什么,也没有减少什么。

住平等界。

住于平等法界,不要说:

我将来功德很大,我有很多的成就。

也不要说:

我减少了多少烦恼,减少了多少障碍。

你要悟到没有增,也没有减,在这个本元之中,是住平等的法界。

觉性本体全无所得,

在觉性的本体当中,全无所得。

得到什么?

什么都没有得到,就像禅宗讲的,悟了以后:

哎呀,原来佛法无多子啊。

我没有什么得到啊,你师父也没有给我什么,本来这样啊。

超越其它诸乘有相之法。

这的样话,是真正的大圆满的极点,他超越了其它一切乘的“有相之法”,“有相之法”就有有境界、有方法、有对治、有所得。

觉性自然智即灵明妙觉,

这个觉性的自然智就是“灵明妙觉”,就是我们的灵知妙性。

是明空大元成,

是明和空的大元成。

“大”就是法界,“元”就是本来,“成”本来成就、本来具备的,就是明空大元成。

住于最初本界大本净中,

这样住于“最初”的,一念未生前叫最初,“本界”是本来法界的“大本净中”,他是不生不灭的本净当中、本来清净当中。

名为住于本位。

这样的话,叫做“住于本位”。

禅宗也讲住于本位,叫法身本位。

能够悟到这里,安住不动,就叫“住于本位”。

这个人就是圣人了,就是道人。

但是,他不立圣见、不立道见,就是成就,就是叫法身本位当中,以后起大机大用,利益众生而无尽,生生死死当中显现无碍。

(2)总结关键(修)

在修持中,于“无有”义上安住本位不动,

在“无有”的“义上”、这个真义上,这个“义上”也就是智慧,安住本位不动,不要染污,不要起分别、动念。

入流水三摩地,

“流水三摩地”是什么?

一切运作、一切变化都是三摩地当中。

不一定是打坐、用功、入定叫三摩地,任何时候都是三摩地,叫流水三摩地。

不以勤行和二边执等来作中断,

“不以勤行”,哎哟,我要多念咒、多打坐、多用功,叫勤行。

“二边执”,空边有边等等。

“来作中断”,把妄念歇下来、把执着破掉,叫“中断”。

“二边执等来作中断”,也就是说,在“二边执”上起了某些执着,就中断了这个正行、正修,或者产生障碍。

所以说

如恒河水滔滔不绝。

永远在,本位永远在,他没有动,也不用勤修。

心境相遇,认识一切皆是觉性之妙用,不随境转,心境皆归隐没。

这非常重要的。

“心境相遇”,我们要起用、要了知,那么“认识一切”,在这个时候,不要说,我空了以后,这个是本性。

在作用处就不是本性了、在种种善恶境界当中就不是了。

不是。

要认识到“一切皆是觉性之妙用,不随境转”,但是这里关键在哪里?

就是不要随境界转。

“心境皆归隐没”,这时候心境皆归隐没,就是不动地,就不会再起烦恼执着、产生了一些分别。

“皆归隐没”,了不可得,湛然无相。

(3)摄纳为纲(行)

一切时中的行动纲领:

掌握“无有”之义,了知如太虚中包罗三有情器。

了知像太虚空当中一样,包罗了三有的情器。

一切自现之外五境,

色身向外出,这个叫外五境,一切自现的外五境。

内起灭之心识亦均包罗于自然智慧中,

内心还有起灭的心识,不是说把念头断掉,而是不分别于念,“均包罗于自然智慧中”,自然的智慧明明了了,没有分别,自然显现。

此智又包于空寂大本觉中,无有动摇。

这个智慧就是根本智、了然的智慧,又是“包于空寂大本觉中”,这个源头的空寂,如如不动,无有动摇。

一切时中皆无有功用勤行。

一切时候都没有什么功用,什么要精勤的用功、行动。

没有。

菩提心不是修善增福的功能而来的,

不是修善增福的功能而来的。

它是无为法。

是本具的。

三门之法,皆应了解觉性无为之义。

“三门”就是身口意,三门作用的地方都应该“了解觉性无为之义”,在作用处不落作用。

有为则有所得,造善造恶,轮回无边。

无论你造善,被所束缚;造恶,被恶所束缚,在轮回的世界里面就没有边际。

故应一切放下不管,随心自在,任运无为。

所以说,一切放下不管,随心自在,任运无为。

这些都是口诀,用功的地方。

凡是有为皆属缘起,因缘生法皆生灭无实,故应无为。

因为缘生法,他是生灭无实,始终变化,他没有主宰,一落进去,都是颠倒,随波逐流了。

所以说,应该无为。

(4)肯定宗义(果)(结论)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皆无自性,

知道一切法都没有自性。

不但是世界法没有自性,圣人法也是没有自性。

则不住于有、无、断常、是非等边。

就不会住在这些边界上。

法性自初无作,无取无舍,

法性从无始最初以来,就是“无作”,本来就是这样。

“无取无舍”,没有取舍。

愚夫以种种见而起实执,

因为愚夫无明颠倒,起种种的知见,而起实有的执着。

取相着相,漂流于生死轮回。

这就是漂流生死轮回的原因。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则超越于因果。

以“无有”义决择一切法,则超越于因果。

总括“无有”果义。

这就是总的概括了“无有”的“果义”,究竟义。

觉性之体无生,

觉性的体性从来无生。

现性无灭,

“现性”就是显现。

非常的重要,不显现,就是死的。

显现万法,就是无灭。

形相无实,性果无修。

这就是概括了。

概括什么呢?

他说,觉性的体是无生的;现的性是无灭的;一切出现的形相,无论是凡圣,都是无实有的;性果是无修的,本性的果实是什么?

什么叫成就?

就是无修,本来没有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