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935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docx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太一宫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注:

[1]西太一宫:

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时期所建,在今河南省开封县西八角镇。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时隔32年重游西太一宫写的。

[2]蜩:

蝉。

问:

古人评这首诗,认为一、二句的“暗”和“酣”用的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表达作用。

答: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舟中读元九诗[注]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

元九:

白居易的挚友。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被贬通州。

1这首诗前三句写“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岸坐”,这样写创作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分)

答:

2诗中第四句写“风吹浪打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3、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山  馆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

残菊绕墙飞。

注:

①岫:

山②畲田:

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⑴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

试做具体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

(1)—

(2)题。

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

是怎样写画眉鸟的?

 

(2)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

(5分)

宿云梦馆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奋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

逆旅淹留①。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

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

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1)“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

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

(3分)

(2)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

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5分)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鲈鱼正美:

吴郡人张翰,晋时为齐王司马冏的幕僚。

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莼菜,辞职而归。

②后人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作简明解说。

(2分)

(2)前人评说,首句“凄清”二字“极妙”,请简析其妙处(3分)

(3)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分)

8.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前人评价说:

“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明”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前两句诗说明“明”字妙在何处。

(2)简析“满川风雨看潮生”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的心境。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夏日西斋书事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

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

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

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蝶恋花暮春苏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①。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

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3分)

答: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4分)

答:

(3).你认为“山青一点横云破”一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什么?

为什么?

(4分)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①,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②烟柳,曲江③池馆,应待人来。

[注]①高兴亭,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正对南山。

②霸桥,在长安东。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③曲江:

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3分)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灞上秋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4分)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一联值得玩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4分)

13.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闽中秋思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附注:

杜荀鹤,晚唐诗人。

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对“炼字”这一技法做出简析。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

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的内容,从诗歌思想感情入手,加以分析(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2分,点出“思念家人,渴盼团圆”意思的计1分,点出“思念不得的愁绪”意思的计1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1分),第二句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或家书(1分)。

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家书)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

(1分,点出诗句中所写的大雁和岁暮与诗人思想感情的关系的即可计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

6.【古诗鉴赏】(

(1)参考答案:

描写了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情怀。

评分标准:

答出“纷纷落下的灯蕊余烬及散乱的棋局”1分,“侧面”(或情境描写)1分,“百无聊赖”1分。

 

(2)参考答案:

作者在此取“一”的联想意义:

一点点儿梧叶芭蕉之动,都会牵动秋的愁绪,羁旅的惆怅;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响,都使得愁思更浓。

正是这“一点”“一点”、“一声”“一声”使得三更梦醒后的作者辗转枕上,绵绵相思、悠悠乡情涌上心头。

开头两句诗的数量词叠用不仅巧妙地表现了作者愁肠百结、夜不能寐的心理状态,而且读来让人有抑扬顿挫之感,同时又渲染了孤寂惆怅的气氛,使诗句蕴含更丰富的内容,耐人寻味。

评分标准: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合理2分。

妙处:

“夜不能寐”1分,“抑扬顿挫”1分,“渲染气氛”1分。

意思对即可。

7.

(1)七言律诗(或七律)。

(1分)特点:

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用韵、平仄、对仗只要求答出一点即可给1分)

(2)①“凄清”二字,写秋意的冷清,实衬心境的凄凉,并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感情基调,(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3分)

(2)用云雾、残星、秋雁、菊花、枯荷以及高楼的笛声,层层推进,反复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冷清凉的意境。

抒发了羁旅思乡归隐的感情。

(意象特点或意境概括2分,感情1分,共3分)

8、答案及解说:

前两句写白天行舟看到青青原野上春雨欲来,阴云低垂,令人压抑。

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那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让人眼前一亮,顿觉怡然。

同时,作者不直接写船在行走,而用时不时有花出现来暗写船在动,十分巧妙。

(划线处每处1分,简析2分)

答案及解说:

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河水上涨,春潮奔涌而来(2分)作者静观风雨春潮,表现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或:

作者看风雨吹打,潮水起伏,表现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态。

(2分)

9

(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闷的心情。

(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

(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或:

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摆脱了官场束缚而愉快和超脱。

(两诗表达的感情各2分,共4分)

10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2分)

(3).“点”或“破”(2分);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言之成理即可)

11

(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远中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

(艺术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

12.(⑴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⑵诗人触景生情,羁留异地见落叶而思故乡;“寒”“独”二字相互映衬,写尽客居他乡凄凉孤独的心情。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

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

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

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

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

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13.

(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

(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2分,共计3分)

(2)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

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

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

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

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14.(6分)“暗”,写出了柳叶之密、柳色之浓(2分);“酣”把荷花拟人化,让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泛着红晕(2分);“绿暗”和“红酣”色彩绚丽,境界甚美,并与第四句的白头相对照,表现了作者抚今追昔,思念亲人的情感。

⑴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

(1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1分)

⑵"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

"得雨肥"意味着丰足。

(1分)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

(1分)

答:

(1)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

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2)这首诗借鸟咏怀,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

14、①黑夜中凄凄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寂静冷清的环境及仕途的冷落”也给分)

②既实指江中的狂风大浪,又喻指险恶的政治风浪(指诗人心中悲愤不平的感情)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8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

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

请简要阐述。

(4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

(1分)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

 

8.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8分)

读长恨辞

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的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

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

请简要阐述。

(4分)

答: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1)白居易(1分),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1分)。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1分);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泪失所的悲剧。

(1分)

(2)两诗的表现手法一致,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分)。

 

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解析:

这道题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一小题考查关键词的表达作用,对于问作用的题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

叠音词一般都有音韵上的作用,也可以增强表达效果。

第二小题是对关键句的情景理解。

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语言炼字——诗歌鉴赏技巧

考查方向

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

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

3、当题干要求品评某一个字眼的艺术效果时,就是考析诗眼或析炼字。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4.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解题格式

品味关键词句:

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答题要领

炼字类答题: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有什麽作用?

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

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关键词类答题:

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2002年高考题)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语言特色类答题:

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

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例2:

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

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4分)

答:

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率的船家女形象。

附录诗歌语言鉴赏知识:

一.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做诗中国。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要详加分辨。

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的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就如“雨肥梅子”一句,又经了几场雨呢?

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

)以上各句中的“暗”、“饮”、“冷”、“悦”、“空”、“淡”、“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话,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