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7322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docx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要5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5

1.2基本情况5

1.3项目建设年限5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6

1.5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6

第二章项目建设基本情况7

2.1自然资源7

2.2经济环境14

2.3县域社会发展环境16

2.4项目建设区基本情况19

第三章项目建设基本原则20

3.1基本原则20

3.2基本条件21

3.3招投标21

第四章 转移安置模式、标准及规模22

4.1安置模式22

4.2安置标准22

4.3安置规模23

4.4安置形式23

第五章公用辅助工程23

5.1给排水设计23

5.2供电设计24

5.3防雷设计25

5.4防震抗震25

第六章环境保护26

6.1编制依据26

6.2主要污染源分析27

6.3环境保护措施27

6.4水土保持措施29

第七章节能29

7.1建筑节能设计29

7.2电气节能设计30

第八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0

8.1投资估算30

8.2建设投资32

8.3资金来源32

第九章项目运行机制、项目管理及组织落实32

9.1组织机构32

9.2工程施工组织方式32

9.3项目管理33

第十章效益分析34

10.1社会效益34

10.2生态效益35

10.3经济效益35

第十一章后续产业的发展及配套政策36

11.1配套优惠政策36

11.2组织管理措施37

附件:

1、某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示意图

2、某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入区迁出区位置图

3、某乡大理新街建红线图

4、某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照片

5、某乡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房屋照片(1、2、3、4页)

6、项目迁入地铁炉村用地承诺书

7、某乡人民政府与铁炉村民委员会土地流转协议书

8、项目到户土地流转协议书

9、某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基本情况登记表

10、某县铁炉乡易地扶贫搬迁移民自愿搬迁农户签字登记表

11、某县县人民政府支持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文件(鹤政办发[2009]28号)

12、某乡人民政府支持项目实施的政策性文件(铁政发[2013]9号)

13、县直16个相关部门对《方案》的审查意见

14、铁炉乡关于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铁办发[2013]50号)

15、某县国土局建设用地预审意见(鹤国土资函[2013]49号)

16、某县规划管理局建设项目规划意见(鹤规地[2013]001号)

17、某县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18、某县财政局关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资金的函(鹤财农发[2013]96号)

19、某县发改局关于实施方案的批复(鹤发改地区[2013]8号)

20、某县发改局向省发改委的申报文件

第一章概要

1.1项目建设方案汇总表

某乡易地搬迁工程建设方案汇总表

单位:

万元 

建设地点及

建设内容

安置农户

安置人员

单位

数量

总投资

其中

中央资金

地方自筹

农户

自筹

合计

150户

600人

 

 

1341

360

221

760

 1、农户建房

150户

600人

11550

1120

360

 

760

 2、铺设道路

9000

135

135

 

 3、铺设下水道

m

2000

56

56

 

4、饮水工程

m

1000

10

10

5、污水处理

20

20

1.2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某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项目建设单位:

某县某乡人民政府

项目主管单位:

某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建设地点:

集中安置点为某县某乡铁炉村二组

项目建设规模:

150户,600人

项目安置形式:

整体迁出,依托小城乡集中安置

1.3项目建设年限

项目建设期:

1年(2013年12月—2014年11月)。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2013年12月,完成项目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2014年1月,核实搬迁对象,公示搬迁户名单。

2014年2月—2014年8月,完成搬迁户房屋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工程建设。

2014年9月—2014年11月,完成迁出地生态恢复工程,检查验收。

1.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建设规模:

搬迁移民150户,600人。

项目建设内容:

1、移民住房建设:

集中安置点按照统一规划,房屋结构为砖混结构,每户建筑面积平均77平方米,建房总面积11550平方米;

2、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铁炉村二组扩展街道900米×10米共9000㎡,铺设下水道2000米,配套饮水工程1000米及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等。

1.5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建设投资。

项目总投资1341万元。

其中:

公共辅助基础设施建设221万元,住房工程建设1120万元。

2、项目资金来源。

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补助360万元,农户自筹760万元,地方配套221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2.1自然资源

1、地理位置。

某县位于某省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东南角,地处东径109°45′至110°38′,北纬29°38′至30°14′之间。

东毗湖南省石门县,南邻湖南省桑植县,西接某省来凤县、宣恩县,北抵某省巴东县、建始县,东北与某省五峰县相连,西北与某省恩施市接壤。

县城距省会武汉市603公里,距自治州首府恩施市176公里。

境内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67公里,版图面积2872平方公里。

某县处于某省的西南边陲和武陵山区腹地,东连荆楚、西眺巴蜀,北临长江三峡,南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张家界接壤,属某省骨架公路网规划高基庙至朝阳寺段的中间段,系某“一江两山"旅游区、恩施州生态文化旅游区和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三大旅游区的结合部。

2、地形地质。

某县地处中国地形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东部的延伸部分,是武陵山脉石门支脉上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山地特征。

境内地质结构较为简单,地形复杂,地貌千姿百态。

山高谷峡,切割深,高差大,海拔最低的铁炉乡—江口194米,最高的下坪乡—牛池2096.3米,平均海拔1147米,平均切割深784米,平均地面坡度24.1度。

在全县土地总面积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占17.6%;海拔800-1200米的二高山,占42.8%;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39.6%。

3、水文概况。

县境内溪河遍布,流域面积大。

年平均径流深1223毫米,径流总量35.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径流量为122.3万立方米,四季分配不均。

据某县水文站实测溇水河洪枯比为2333﹕1。

最大径流深高达1980毫米,最小径流深只有656毫米。

4、气候概况。

某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

春季天气复杂多变,阴晴不定;夏季多雨湿热;秋季凉爽;冬季较为干燥寒冷。

从低山到高山依次表现出低热中暖高湿寒的气候特点,垂直差异十分明显。

平均年降雨量1734.9㎜,蒸发量1028.5㎜,无霜期296天,平均温度15.8℃,日照时数1216.4h,≥10℃的积温4892℃,干旱日数87天。

5、土壤概况。

某县土地总面积432.95万亩,人平22.54亩,耕地30.28万亩,人平1.68亩。

地表切割严重,支离破碎,山高坡陡,坡度在15°以下的仅占17.89﹪。

耕地可开垦系数不大,已有耕地所占的垦植指数为8.96﹪。

境内土壤呈典型地带性分布和地域性分布,土壤类型复杂,种类众多,地带性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微域土壤千变万化,星罗棋布,点辍于各个生物气候带中,且多数土壤深厚肥沃,酸碱度适中,质地良好,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共有10个土类,23个亚类,65个土属,169个土种。

其中林业用地土壤8个土类,16个亚类,29个土属,87个土种,在8个林业用地土类中,分布最广的是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4个地带性土类。

6、森林植被。

某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貌高低起伏,微域气候及土壤种类多样,植物资料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共有171种,645属,1264种。

全县林业用地344.98亩,人均占有林业用地15.8亩,全县活立木蓄积448.34万立方米,人均蓄积20.5立方米,植被覆盖率82.97%。

木林子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下坪区、燕子区交界处。

核心区面积6358亩,有林地面积6205亩,成林蓄积55714立方米。

保护区受第四纪冰川影响甚少,区内植物区系的温带、亚热带成分明显,植被完好,呈垂直分布,动物种类60多种,处于半原始状态。

第三纪和第三纪以前残留下来的子孑遗植物和中国特有的珍惜植物众多。

孑遗植物中的紫箕属、硫足蕨类属、凤尾蕨属,石松属,海斤砂属、裸子植物中的银杏,松属,粗匪属、铁杉属、红豆杉属、杉属等以及被子植物。

属国家一类保护的2种,二类保护的9种,三类保护的8种,一般稀有树种20种。

7、中草药资源:

品种1800种以上,分布地域以高山、中高山为主,品质大多优良。

天麻——兰科,俗名明天麻、赤箭、无风自动草,常用名贵中药。

主要产地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

黄连——毛莨科,俗名鸡爪黄连。

根茎多分枝呈束状,形如鸡爪,主产中高山以上地区。

土司时期曾为贡品,现绝大部分为人工种植。

贝母——百合科,俗名大贝。

鳞茎呈扁圆形或圆锥形,兼具淅贝、川贝功能,主产中高山以上地区。

续断——山萝葡科,俗名续断、六汗。

根茎质坚而柔,断面墨绿色或灰绿色,菊花纹明显。

加工成乌梅菊花心,分正断、正堤、副堤、副副堤、统庄五种规格。

主产地走马、铁炉、五里、六峰、荞云、下坪、北佳。

厚朴——木兰科,皮、花、芽均作药用。

为本地主要木本药材,分布面广。

黄柏——芸香科,俗名川黄柏,皮作药用。

为本地主要木本药材,主产地中高山、高山地区。

辛夷花——木兰科,俗名望春花、木笔花、迎春花。

主产地清明、中营、五里、六峰、太平。

党参——桔梗科,俗名支党、条党,主产地高山地区。

当归——伞形科,俗名云归。

主产地中高山地区,本地当归品质优良,有特殊的浓郁香气。

川杛——伞形科,俗名抚杛、拳杛。

主产地中高山以上地区。

大黄——蓼科,俗名西大黄,川军、将军。

本地大黄质地优良,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黄白色棱形网纹,习称“棉纹”,外围具放射状纹理及明显环纹,习称“槟榔纹”。

主产高山地区。

白术——菊科,主产高山地区。

木桶——毛莨科,俗名山木桶、小木桶。

全县均产。

云木香——菊科,全县均产,根粗壮,质好。

香附——莎草科,俗名香附子,全县均产。

木瓜——蔷薇科,分皱皮木瓜、光皮木瓜,本地多为光皮木瓜,主产低山、中高山。

8、动物资源

哺乳类——华南虎、黑熊、金钱豹、豺狗、狼、狐狸、果子狸、九江狸、野猪、蠔猪、刺猬、泥猪、青羊、香樟、猕猴、野猫、狸猫、鬣狗、狗熊、野兔、黄鼠、分鼠、松鼠、竹鼠、田鼠、狗瓘子、蝙蝠、白猸、黄洋狸、水襰、家鼠。

鸟类——鸽子、野鸡、锦鸡、雉鸡、竹鸡、野水鸭、斑鸠、白鹤、灰鹤、鸿雁、岩鹰、鹞鹰、八哥、画眉、乌鸦、白颈鸦、松鸦、红嘴蓝鸦、喜鹊、猫头鹰、褐河、溪鸽、杜鹃、阳雀鸟、布谷鸟、啄木鸟、白鹫鸽、文章雀、眼鸟、山云雀、燕尾、山雀、白麻雀、黄麻雀、鹦鹉、白头翁、燕子、打鱼狼、黄莺、黄鹂、青翠鸟、绿筒子、白鸽子、山查狼、青庄。

鱼类——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齐口裂腹鱼、马口鱼、红翅膀鱼、青鱼、岩花鱼、巴岩鱼、红尾子。

溪河及塘堰有螃蟹、虾、蚌、螺獅、鳖、乌龟、黄刺骨、泥鳅、云南盘鱼。

两栖动物:

青蛙、蟾蜍。

蛇——青竹标蛇、水蛇、烙铁头、银环蛇、乌梢蛇、蝮蛇、菜花蛇(大王蛇)。

病虫天敌——蜘蛛、瓢虫、食虫、隐翅虫、鳌峰、草玲玲、步蝉、虎钾、生蜂、寄生蝇、线虫、白偪菌。

珍稀动物:

大鲵——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俗名娃娃鱼。

体表光滑无鳞,黄黑色,头大扁平,眼小,口阔,内有三排锐齿,前后肢各一对,,体末有尾。

昼伏夜出、能游善爬,分布在低山流岩壑中。

每年6-9月为繁殖期,最大体重20公斤左右。

其声音若小儿哭泣,故得其名。

棘蛙——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俗名螃螃。

本地多见棘胸蛙、棘唇蛙。

形似蟾蜍,黑褐色,四肢尤为发达、善跳跃。

分布在境内的山间沟溪中,每年6月前后繁殖。

红腹角雉——雉类一种,俗名娃娃鸡,鸣叫似小儿哭泣,故名。

分布在中高山以上山区。

红嘴相思鸟——著名观赏鸟,体型娇秀,羽毛华丽,鸣叫动听,性格温顺。

留鸟,栖息于林内;喜成群结队活动,每年5-8月繁殖。

麂——哺乳纲鹿科。

本地有黄麂、青麂两种,黄麂多于青麂。

9、矿产资源

境内已知矿物31种,矿区、矿点89个。

矿藏中非金属矿储量大,矿区集中,便于开发利用;金属矿种较多,储量小,多为共生矿床。

矿区、矿点分散。

▲非金属矿藏

磷矿——矿床位于与湖南省交界的走马一带,矿区呈半环状,面积为250平方公里,普查远景储量为11.78亿吨,矿石类型齐全,品位属中、低两级,变化较大,平均含量为14﹪-16﹪,为沉积层磷岩矿床,构造简单,层次稳定,地层出露完整,分白果坪、走马坪、江坪河、大典河4个矿区,下坪和毛坝也有矿点。

矿区不利因素是山高坡陡,运输困难,供水条件差,渍水变质影响大。

黄铁矿——储量205万吨。

主要分布在留驾司、后荒、红鱼潭、官仓、晒坪、岩屋冲、石灰沟等地且常与煤、铁共生同一矿床,留驾司矿区品位在10﹪-40﹪之间,个别矿区高达44.75﹪,平均含量32.63﹪。

煤矿——初查储量1244.23万吨,均属无烟煤。

主要分布在黄家营井田、红鱼潭、鸡公岭、施州河、芹草坡、老木岗、红莲池。

主要矿区位于某向斜南北两翼,上复三迭系石灰岩地较深厚,加之石岩,二迭前地层成条带状覆盖,开采比较困难。

石灰石——成片分布在各区镇,仅撒谷岭山脚局部储量估算7500万吨,含钙51﹪-54﹪,氧化镁含量小于1.6﹪。

百合石——属生物大理石,有不同含量的钙质生物屑海百合茎、珊瑚类与粉砂矿物石英、长石及粘土矿物胶结变质而成。

产于坪溪,初查工业储量32万立方米,是建筑、绝缘和工艺美术制品不可多得的优质材料。

高岭土——主要分布在沙园、石门、毛坝。

二氧化硅含量在40﹪以上,氧化铝含量为37﹪-39﹪,三氧化铁含量在0.4﹪-0.77﹪,耐火度1770℃。

硅石——分布在姜家湾、南渡江等地,其储量尚待详查。

重晶石——分布在唐家坡、官仓平、五峰山、桃子坝、元光岭、

石棉——三路口有石棉矿脉出露。

萤石——蕴藏于万寺坪与铜矿伴生。

▲金属矿藏

铁矿——踏勘储量1898.2万吨,分布在分水岭、青湖、金鸡口、茶店子、红岩河、石门、石堡、坪溪、芭蕉湾。

多属宁乡式铁矿类型,以魣状赤铁矿为主,均为C2级铁矿。

铜矿——矿点分布在九台山、八字山。

品位子0.39﹪-1.62﹪之间。

铅、锌、锑矿——铅锌矿分布在走马镇、五里乡、容美镇、万寺坪、老村等地(九台山、五峰山、铅厂沟、凤凰岭)。

锑矿零星分布在麻泥山、江坪河,矿床呈脉状、星散状、稀少星散状、细脉状,储量不明。

金矿——分布在走马含锰灰质的云岩段中,风化石为锰土,属沉积类型,含量0.01-0.85克/吨。

土地垭个别地段含量25.38克/吨。

板桩有自然金脉石出露。

银矿——分布在走马矿区,局部矿段金属层内银含量9克/吨。

鄔阳关、银厂沟均有银矿脉分布。

钾矿——凡在砣组硅质、粉砂质白云岩段的中下部均有分布。

钒、钼、镍矿——主要分布在走马矿区官仓平、枫香湾。

钒还赋存于石煤之中。

三矿共生或伴生,构成复合的碎屑条带状矿脉。

走马区普查储量钒矿3326.14万吨,钼矿石1764.36万吨。

钼矿品位含量为0.022﹪-0.017﹪,钒矿含量为0.59﹪-0.67﹪、个别矿段达3.26,镍矿品位含量仅0.015﹪-0.06﹪。

铀矿——赋存于官仓平矿段内,含量0.051﹪。

钨矿——在杜家山出露。

10、水能资源

境内河溪大都河床陡、落差高,径流量大。

众多小溪河、伏流、暗河及泉流为主要河流逐级补给水源,径流量逐级增大,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十分丰富。

全县可供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60.5﹪,目前已开发可供开发理论蕴藏量的25﹪左右。

2.2经济环境

某县聚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特困县,是某省26个一类老区县(市)、26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市)、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西部大开发县,某县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被党中央确定为率先启动武陵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连片特困县。

2012年,实现县域国民生产总值34.5亿元、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4.5:

40.3:

35.02;实现财政收入2.5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亿元,分别增长3.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5亿元,增长15.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84元、4779元,分别增长12.8%、16.1%。

县域经济呈现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发展的良性态势。

 

科目

单位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县域生产总值

万元

142070

156420

181600

215000

262600

304330

348175

第一产业

万元

46460

49290

55900

64000

73260

79953

85730

第二产业

万元

49403

57650

64700

81000

103200

120453

140955

其中:

工业

万元

43880

51370

54700

71000

85000

108853

125372

第三产业

万元

46207

49480

61100

70400

86140

103854

122979

某经济结构一览表

▲农业产业化水平。

2012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1776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种植业94740万元,同比增长11.0%,林业16526万元,同比增长9.8%,牧业39183万元,同比增长8.4%,渔业147万元,同比增长16.8%,农业服务业1180万元,同比增长15.1%。

主要农产品稳步增加。

全年粮食产量8.76万吨,同比增长0.6%;蔬菜产量14.17万吨,同比增长15.3%;烟叶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4.2%;茶叶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13.4%;生猪出栏23.22万头,同比增长0.2%。

▲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2012年,某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5372万元,可比价增长14%,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

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净增2家,达到40家,实现总产值329758万元,同比增长28.5%。

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全面提升。

药化产业42417万元,同比增长43%;水电产业22147万元,同比增长5.4%;绿色食品产业154095万元,同比增长24.6%;矿产化工产业62764万元,同比增长44.7%;建材产业41733万元,同比增长36.7%。

主要工业产品除精制茶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精制茶2.6万吨,同比下降0.8%;水力发电量2883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折纯65度白酒1162千升,同比增长33.7%;胶合板6.4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07%;原煤39.4万吨,同比增长34.2%;化学药品原药0.19万吨,同比增长60.9%;罐头1.1万吨,同比增长482.6%;水泥49.3万吨,同比增长40.9%。

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59.1%,增幅位居全州第三。

▲财政收入。

2012年,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5208万元,同比增长3.4%。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600万元,同比增长1.2%。

从财政总收入的构成来看,国税实现10040万元,同比增长5.6%;地税实现12000万元,同比增长1.4%,财政实现3168万元,同比增长4.5%。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8元,同比增收1849元,增长14.3%,其中,工资性收入9829元,增长13%;经营性收入2273元,增长12.4%;转移性收入2948元,增长19.8%。

农民人均纯收入4803元,同比增收687元,增长16.7%,其中,工资性收入1691元,增长19.9%;家庭经营性收入2774元,增长14.7%;转移性收入329元,增长18.1%。

2.3县域社会发展环境

(1)行政管辖。

全县辖6乡3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

即铁炉、五里、燕子、下坪、邬阳、中营、等6个乡,容美、走马、太平等2个建制镇及某经济开发区、木林子自然保护区,205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1364个村民小组。

(2)人口结构。

2012年,全县总人口223210人。

年内出生人口2311人,出生率10.35‰,死亡人口1339人,死亡率6.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5‰。

(3)道路交通。

2012年公路总里程2144.7公里。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020万元,同比增长11.6%,占第三产业的13.0%。

客货周转量4277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6%。

(4)邮电通信。

2012年,邮电通信业实现营业收入11500万元。

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41万户,其中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2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8.57万户。

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用户1.65

(5)教育事业。

全县有各类学校63所,其中,普通中学15所,中等职校1所,小学47所。

年末全县在校学生20251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8838人,小学在校学生10023人。

全县专任教师1493人,其中,中学专任教师619人,中等职校专任教师113人,小学专任教师761人。

全县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3585人。

  

(6)医疗卫生。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170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9个。

拥有病床876张,县级医院拥有病床400张,农村卫生院拥有病床355张。

卫生技术人员757人,其中,医师300人,注册护士256人。

(7)人文环境

某历史悠久,这里林海啸啸,白鹤翩翩,为“古桃源“地,是正处于地球文明发祥圈北纬30。

上一道亮丽的民俗生态旅游风景线。

在某深藏着中华最绝的山珍——葛仙米;最深的天眼一一望天洞;最窄的峡谷一一黑龙渊;最奇的山泉——三潮水;最神的山峰——毛公山;最妙曼的河流——溇水河;最壮烈的土家抗英将领——陈连升;湘鄂边苏区某革命烈士陵园安埋的中国革命第一号烈士——段德昌;最大的氨基酸原料生产出口基地——八峰药化:

最早入诗的山菜——长友薇菜;最缠绵的野菜——相思菜;最断肠的情歌——相思树》,独具特色,展示了某当地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

某拥有湘鄂川黔边区诸土司中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被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称为“世外桃源",是历史比较悠久、疆域较广阔、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土司。

在长达400多年的容美土司时期,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披荆斩棘,走上了艰难的发展之路,政治上反抗封建王朝的压迫、经济上自尊自立,自主发展,文化上积极开放,又始终保留着“洞蛮”的生活习性,创造了这个民族特有的习俗文化。

某容美土司的文字记载内容最多、最丰富,有清代著名戏曲家顾彩在其所著《容美纪游》中,称赞这一片土地如同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其名作《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描绘这里“山环水复,中多迷津,桃花处处有之,或即渔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人,引者注)误入之所。

"并称这里世风清纯,地广人稀,“宜为餐霞采芷者(道士、仙人等出世者,引者注)所居。

岂复知存世间甲子哉。

"是理想中的生活安乐之地,美不胜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