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3493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docx

考验故事不断向极限挑战

考研数学满分者谈:

不断向极限挑战

应该说我的数学基础还是不错的,但之前并没有料到考研会拿到满分,这可能多少也会有运气的成分吧.回头看看考研复习过程发现的确复习的策略与方式都很到位,也算是付出了努力的结果。

先大体说一下我数学复习的安排。

我并不赞成题海战术,尤其在数学上更是如此,数学更强调的是数学基础即对基本概念,定理的把握,这不只是能记住这些东西,而且能够知道它的来龙去脉,能够独立推导,并很清楚它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的考察点。

同样数学还强调灵活的数学思维,这还是建立在对基本的东西很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单纯多做题可能会多见识一些题型,但对于一些很灵活有新意的题目就可能无法应对,这和点石成金的故事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的考研题目越来越倾向于出得活一些,而且出题的人与办辅导班的人之间的较量也越来越尖锐和直接,这样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真的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不至于陷入听天由命的境地。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却来自于老老实实地将基础打牢,这一点上要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我想不论是考研还是成就一番别的什么事情,要想成功,首先要沉得住气,有一个长远的打算,而不是做一天算一天,同时要善于控制事情发展的节奏,不论太快抑或太慢都不好,你都得去考虑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去解决。

一个人不论处于顺风还是逆风,都要学会不断的去跟自己出难题,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己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才能最后成功,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忠告吧。

下面切入正题。

第一阶段:

在我的数学复习过程中,打基础占了一半左右的时间。

这可能和大多数人一上来就用陈文灯的书有比较大的差别。

从3月中下旬到7月底这段时间主要是看课本,没有接触任何数学的考验资料。

高数与线代用的都是南开上课时的教材。

在这一过程中课本看得很细,单是高数与线代就作了5本笔记,记的大多是一些定理,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与推导,以及自己认为可以出题的切入点,这一过程现在看来很笨,但事实上越到考研的后一阶段它的效用就越发明显,而且不论考题如何变动,掌握了基础的东西,随机应变的主动权始终在你手中。

这期间由于这种复习方式很磨人的性子,的确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所以五一的时候就借钱去泰山玩了一趟(考研中如果状态不好,一定要即时调整,放松自己)。

而正是因为这次出游,回来将数学考研班给退掉了,回头想想如果暑假真的上考研班,以那种进度,我的数学肯定会出很大的问题,这次出游也算是一件很幸运而必要的行动吧。

概率用的是浙大的教材,由于前面复习高数与线代时间没掌握好,到7月底我才开始看概率课本,当时还没觉察到时间的紧迫,直到系里有一位女生告诉我金融系女生那边都看了3-4遍了,我才有点警醒。

接下来的一个月,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却也是我考研阶段成果最丰的时候,尤其是数学,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质的飞跃,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若没有那次很不经意的对话,我想考研的结局会变的不可想象。

那段时间我一般是晚上2点左右睡觉,早晨7:

30就起了,真的没有觉得过累,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大学过程中学得最投入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好,但这也留下了一些问题,这在后面会提到。

在我考研过程中这种体会是非常深刻的,很多不经意的偶然事件最后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这种经历多了使我觉得有种很幸运的感觉,在关键时刻我的运气显得一直都好于一般人,当然我想这里也会有一个在关键时刻捕捉机会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问题,之所以提这一点是希望大家有这点意识,留意一些小事,同时不要过于计较小的得失,不要患得患失,记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以上是数学第一阶段的复习。

第二阶段:

从7月底起,我开始加紧看概率课本,这样大概用了5天时间。

坦白说陈文登概率的题目的确范围太小,套路过于老化,以致正对着出题人的枪眼,而且有些也过于基础,成为一种定式以后反而变成了坏事,你可能会去套一些定式,却不会留意如何从这些题目或者题型中去加深对基本概念,定理的理解,这样你可以掌握一个很窄的模式,却丢掉了涵盖范围更广的东西。

不过在那个时候,因为本身我的概率就学得很粗糙,对一些基本的思想都没搞清楚,基础非常薄弱,复习指南上的题还是相对适合我当时的水平的。

但是仍然会很心虚,根据学微积分与线代的经验,我知道我对于概率的掌握还没到那种真正学进去的程度,思维的东西没有学到,学到的只是定式或者说是模式。

要提一点就是数学含三门,可能会学玩概率忘了微积分,所以在复习的各个阶段,要逐渐缩短这种循环周期,我并不主张三门课其头并进,毕竟三门课有所区别,要学一门就先学精了再继续推进,做成夹生饭会让你有种骑虎难下的感觉,到时你反而会耗费更多的时间去收拾烂摊子。

基于以上这种想法,接下来我又回到微积分的复习。

这时发现微积分忘得差不多了,应该说定理,概念还是很清楚,但是手特别生,最初复习时的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一点都找不到,所以这段时间有点心慌,但由于这段时间复习强度大,而且的确驱动力非常大,所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对于大家而言,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解自己的心态,定下心来,千万不要慌张,自乱阵脚。

微积分看的是《考研数学复习指南》的微积分部分,没有看习题集,也没有再做别的更多的题目,这一过程花了10天左右吧,事实上可能算起来看了两遍,但我先要提一下,对于考研辅导书除了政治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本书翻来覆去反反复复看好几遍,我的第二遍只是很快地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思路总结了一下进行了一下归类,整理了一些东西,算不上看了一遍书。

但这是有个前提的,就是你第一遍就要看得很好,在看之前有很多同学说第一遍很多都看不懂,所以必须看好几遍,但我看的时候很流畅地就下来了,并没有觉得题很难,只是有些题有点偏,而且这一过程中,还能发现一些更好的思路,还可以从陈的思路进行扩展,去自己总结一些思路。

这些东西我只能点到为止,无法细说,这就要靠大家各自的领悟能力自己去把握了。

我想这段能够顺利地推进应该是第一阶段复习的结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对于大部分题目你即便没有看专门的考研辅导书也能单凭自己想出来,这就是你第一阶段复习要实现的目标,因此第二阶段只是一个适应考研题型的阶段,锻炼一下熟练程度,第一阶段是起基础作用,甚至决定作用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我想如果你能真的体验到这种感觉,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

看完微积分,接下来是线代,一位上研的老乡给了一本胡金德的线代辅导(恩波的那本小册子)说很好,我也不想买新书就想将就着用吧,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的确是一本很经典的教材,对于提高线代水平是很有帮助的,我当时也是先看一遍,然后将一些好东西给记下来,也就相当于两遍吧。

这一过程花了5天,因为一共是五章,刚好一天一章,当然这里的一天一般也只是一个上午,下午会看专业课中的西经,晚上一般留给英语。

然后就是概率论了,这也是我觉得最怕的一部分。

刚好有一天中午很烦躁没睡好,下午学习没精神,于是去书店逛了逛,准备买一本概率辅导书,这也是我考研用的第一本自己买的2003版的书,其他的都是别人送的旧版的,所以如果你经济有点困难的话,买旧版教材是一样的,关键你要真正学到东西。

在书店看到了一本姚孟臣的概率辅导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那本概率与数理统计习题集的提高篇),书前有基础内容的提要,然后每章有相对较多的习题,但特点在于他的解答也非常详尽,这样的体例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也是大家可以考虑的一种。

至少纯习题式的书我一直就很不喜欢,包括英语在内。

正是这本书使得我数学最大的一个空洞被弥补上了,而且应该说此后我才真正知道我是懂概率而不是仅会做概率题,但这一结果却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正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去思考去琢磨不断地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分布函数F(x),如果不是这段时间的复习改变了对其的认识,今年的倒第二道题目肯定会做错,所以并不一定要把所有题目都做过,你也无法实现这一点,重要得是你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功底,做题不是为了做多少数目给自己一点安慰,这只是自己骗自己,而是要从做题中得到东西,包括思维的锻炼以及掌握一些比较好的题型,甚至要自己去引申一些题型。

这是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

这本书是我觉得考研过程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至今仍记得。

第三阶段:

对我而言第二阶段的结束已经数学基本上就定型了,而且这时已经是8月底9月初了,政治还没开始看,专业课也只是在第二阶段看了一点,所以这一段数学开始减少,从9月到考前只看了李永乐的400题,感觉很好,题目里知识点涵盖很多,技巧比较强,题也出得比较规范,没有偏题怪题,一般2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一套,一般能在140左右,而且做数三感觉比数四相应部分还要简单些,之间还做了历年真题,觉得比较简单,一般都能两个小时拿下90分左右(大家应该注意真题永远是最好的辅导资料,所以一定不要刚开始复习就草率地做完),但后来也发现有一点问题,就是400题的概率与线代比较强而微积分相对较弱,所以后来考前还做了几套严守权的,感觉比较难,也做了几套陈的,都不太理想,这时也快考试了,所以也比较紧张,那么这一过程中调整心态就很重要了。

大家要记住平时考得好并不意味着真考试时就能出好成绩,一般都会打个折扣,所以即便你在平时模考时成绩很好,也不要掉以轻心。

考前几天还是适当做几套题,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维持一下做题的感觉。

接下来就是上考场,一定不要过度紧张,但适度的紧张却是一件好事也不要害怕,考试的时候我才发现,平常做题与真正上考场绝对是两回事,心态的变化使得你在考场上思维会有些过于活跃无法集中,所以水平的发挥也会收到很大的影响,至少我觉得做03题时题目不是很难,但却很不顺手,比如那个应用题5分钟就出答案了,可考试的时候会觉得不可能那么简单,于是反复琢磨,白白耽搁了20多分钟,最后时间觉得很紧张。

这里数学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经历。

数学最后一道题我想了30多分钟没出来,离考试结束只有8分钟了,前面的题目都是很快做出来还没有检查,这时我想放弃,回去检查前面的题目,监考老师在我边上走来走去,一时烦躁却突然冒出了灵感,2分钟搞定了这道题目,考试的时候的确有些难题是需要放弃,但有时你也许只需再坚持一会儿。

此外对于会做的题目一定要拿下,把握住做题的精准度,不要无谓失分,这就要求平常复习时养成严谨的习惯以及有很扎实的基本功。

总结一下就是:

1:

注重基础,这是许多人可能都听别人所过但又不知如何入手的一点,一定要耐得住性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看到别人成功辉煌的同时你也应该更多的去思考他(她)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

考研本身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测定,一个系统的工程。

2:

着力于思维的锻炼,它对于成绩的提高是整体性的,也是最可靠的途经。

3:

选好辅导书。

我做的题目肯定不算最多的,甚至相对许多人是比较少的,但有一点我看的书的种类是比较多的,数学的每一门我都分别选了一册我认为最好的辅导教材,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选书方法,也能达到最好的复习效果,没有必要将赌注都压在一本书上,也没有必要一本书反反复复地看。

4:

稳定心态,不论复习状态或效果是好是坏,都不要有太大的波动,这点上文中提到了比较多。

最后我要说的是,这里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并不一定对任何人都有用,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定复习计划和选择复习方法,复习的主动权应该始终把握在自己手中,这些东西只是给你一个参考。

写给所有研友:

2006考研的那段日子

如今,我走在熟悉的校园里,看着熟悉的教学楼、花园、长廊,望着背着书包来来往往的似曾相识的面孔,不禁想到了去年此时的自己。

那时,为了考研,我放弃了一切课外活动,首要目标就是考上研究生。

从8月份开始,我就忙着上考研辅导班,或整天在教学楼复习考研科目。

即使和同学们聊天,说的也是考研的新动态。

整个人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一个复习考研的紧张状态。

一年过去后,所能回忆起来的,也只剩下支离破碎的片段而已。

一、1#613教室

去年的冬天似乎比今年冷许多。

那时,我还住在4号楼,每天早上6:

30起床,7点出门,拎着个水壶、杯子,背着鼓鼓囊囊的书包早早来到教室占座位。

你别小看主楼6层东边的几个教室,虽说桌椅板凳早已破旧不堪,但是613教室每天人满为患,教室里一个座位一个人,后来的想随便插进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我的观察分析,一是6楼的暖气很热,这为需要长时间一动不动看书的考研同学创造了一个温暖的环境;二是这个教室从周一到周五都没有安排上课,这样,只要你开始学习,就不会面临随时可能更换教室而打乱复习的思路。

所以,占座位,在这个教室早已成为公开的事,甚至还有同学因为占座位而发生口角争执的呢。

我还算比较幸运,能够在这个风水宝地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我今天能够在这个教室重温备战考研的感觉奠定了关键的基础。

我现在还记得坐在我右边的一个学物理的同学,他的学习计划非常合理,每天不急不徐的按进度学习。

后来遇见他,听他说已经考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了。

还有前面的同学,也考上本校的服院了。

在613教室里,认识了许多考研的朋友,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一起度过了那段艰辛而充实的日子。

二、辅导班的政治课

在一个能容纳几千人的室内篮球场的正中央坐着一位瘦小的老先生,全场座无虚席,甚至连场外的台阶上,场内的地毯上,都水泄不通的坐满了人。

而这些人,无一例外不是在聆听那位好先生的讲话。

你能想象得出这样的情景吗?

我想,没有参加过辅导班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那是如何的场景。

在那里上课,甭说什么桌子了,能有个座位已经很不错了。

老师的模样也无需关注,只要记下他的话就够了。

为了占到座位,我早上很早就起床了,但上课人太多,室里温度又高,往往上了一半课就开始打瞌睡。

所以,浑浑噩噩的听着老师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邓小平理论。

三、研友

每个人在不同的道路上都会遇见不同的朋友。

在战场上,会有和你并肩作战的战友;在生活上,会有心灵相同的挚友;那么,在考研的道路上,和你共同走过那段时光的朋友,我们就称为研友。

研友不仅仅指和你一起考研的同班同学,它还包括本校考研的同学、外校考研的同学,应届考研同学、往届考研同学,甚至你的老师,等等社会各阶层各种类型的人。

只要是和你同一年参加考研的,都可以称为研友。

呵呵,这个名词也算是诞生于考研时代吧,特定于这类人群而命名。

我上数学辅导班时,就认识了好几个工作过又辞职,专门考研的同学,他们组成了考研同盟。

为了占座位,大家开始慢慢熟悉。

后来又互相借阅上课笔记,资料共享,信息互通,于是建立了非常好的友谊。

所以我认为,单枪匹马备战考研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非常不合理的。

首先,复习考研的道路是漫长且持久的(最少也要半年),时间拖得太长,内容多而繁杂,一个人往往坚持不下来。

有个考研的盟友和你共同分担,互相拼比,看谁能坚持下来,对自己有很大的监督。

第二,考研不仅仅是智力上的拼搏,更是体能上的较量。

没有一个好身体也是使考研功亏一溃的重要因素,所以,有个研友可以一起锻炼身体、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一起按点吃饭,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每年的考研形式都是有很大变化的。

你只是一味的死读书是劳而无功的。

这时候,考研的最新信息是要你及时掌握。

假如你没有建立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的平台,那么你付出的努力往往没有回报。

因为你从一开始的出发点就错了,怎么可能得到预期的目标呢?

也许有的同学觉得我危言耸听,可是事实真是如此。

就拿2005年考研英语来说吧,大纲的改动是到了11月份才出来,如果你早一点得到消息是不是可以更早的制定新的目标呢?

这样才不致于临到考试前慌了手脚。

所以,所有正在准备考研的朋友们,千万不要忽视你身边的研友,千万不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考研的日子离我近了又远了,现在看见教室里埋头备研的同学,是我不禁有感而发,写了上面的一些话。

既是为了纪念我考研的那段日子,也希望对正在准备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文登学子考研数学150分经验分享

回复

转发

下午,在文登学校的办公室,网易小编和几个今年的考研数学满分学生坐在一起聊天,数学满分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坐在我面竟然有5位同学,据李老师介绍还有很多的满分学生没来呢!

满分是不大容易的,所有的同学都承认“数学150分觉得有点侥幸”。

从谈话中我摘取了一些满分学子的经验供大家交流与学习,希望队07年考研学子有所帮助。

导语:

考研起码你要在大三下学期明白自己到底该不该考研,考研到底有没有底,如果你真的要考研你一定要坚持,考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其二还有一个考研的学习环境你必须要自己创造。

基础一般的同学

以前在大学里面所学的知识也就是皮毛的东西,就是了解一些浮浅的东西就能够应付期末考试了,但是考研还考得比较深一点,我报这个班给我的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钻进去了,在里面进行数学的复习,最后数学复习得比较好吧,我感觉每天花的时间也不是特别多,主要就是那个笔记是挺主要的,然后笔记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刚开始上的时候感觉到特点难嘛,根本想不到这些东西,后来就是看着看着,看到中间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个方法特别妙,我觉得能够想到这儿是的确很不错的,但是没有感觉到很难,当时感觉到自己想不到,但是感觉到比较妙一点,最后看到就是觉得能够想到是非常正常的,就差不多平常都这么做的。

成绩好的同学复习经验

今年比以往简单。

这几年真题要让我拿着做着玩儿的话一个半小时就能做完了,成绩就是140左右。

我觉得市面上的模拟卷子也简单一点,一般我做题也是以那个为主了,我做那种感觉的题也比较顺。

总体来说如果做陈老师的做120分,考研就是150分。

去年五一的时候因为05年因为有同学考得不好,我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实力,然后我拿真题自己做了一下,做的时候因为当时我也没复习过基本都会做,只不过正确率上不太高,我估计能到一百二、三十分,然后我遇到不会做的可能有一些小错,但是最后我为什么报这个班,其实作为我们能力来说其实也差不多,就是上这个班就是花钱买一个效率,自学这三个小时没准一边学一边玩,没准还听着MP3,但是在这个班上肯定就是全神贯注地去学。

同样我得到一个满意成绩,最后可能还能把我这个学费挣出来,可能还能多挣一点,就是说我并不亏,而且我还买了一个效率。

还有平时复习的时候,因为我数学比较好,当时复习英语郁闷的时候看不下去了,就拿着概率放松一下。

因为我复习有一个计划,我数学复习也是要有计划的,这时候感觉英语看得想吐了,或者政治背得想吐了,你就不想再看了,然后就拿数学调剂一下。

最后给我感觉,因为考研那几天我感觉就是发挥得特别好,然后睡觉也睡得挺好的,考完试以后就觉得很放松,所以差不多就是这样,我觉得基础还是挺重要的,对于考研来说。

基础不好的同学

因为我大学是学经济学的,我觉得这里面我基础是最差的,所以我比他们数学稍微早一点开始复习,可能每天用的时间也稍微多一点。

数学三月份开始准备的,我刚开始对数学挺没信心,在我那个学校数学考高分应该是一件有违常规的事儿,因为我们学校对数学好像不是很重视,我虽然在那个学校好像是中等偏上,但是和大家一比就是属于很下面那层了,所以说我基础不好。

数学不能给我拉后腿,所以我就想好好看数学,主要是看教材,也没什么好的办法,主要就是看教材,教材看了一遍到两遍吧,就是师兄师姐推荐的教材。

反正我觉得我数学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然后我到考场的时候我答得特别特别慢,因为我刚开始做一本书叫四百题,我做四百题的时候我觉得四百题挺难的,但是后来我想反正也快考试了,试一下吧,然后试一下做完了之后达到120分左右的时候我没多想,也没做其他的题我就直接上考场,上考场之后我就觉得考场比四百题简单,我就怀疑这个考场可能是他本来就很简单,二就是他可能有很多圈套在里面,我当时也考虑了很多种可能的情况,所以我比较谨慎,我做得很慢,然后最后五分钟的时候我还没有答完题。

我想瞎写吧,反正就这点东西吧,反正把理论摆上去就这样子了,后来写着写着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写出答案来了。

我只能说这道题是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最后那个脚印就是靠重力作用自然就落下去这么一个结果,所以我觉得数学还是很踏实的,因为我基础不好,然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虽然有人说我用的那本书也是复习指南,他们说复习指南技巧挺多的,我只是感觉个别地方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很多地方不需要,没有技巧,他可能是比别的方法稍微简单了一点,但是我忘了是哪个老师说的,哦,黄老师说的,说数学如果没有任何技巧你三个小时之内是不可能答完题的。

我听了这句话以后给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也感慨颇多,我后来在不断自己做题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方面的作用,尤其对数学。

复习中的心态

应试的时候就需要两种能力,一是坚持能力,二是重复能力。

能坚持下来,能重复下来。

要以平稳的心态去重复,这个挺重要的,尤其坚持时间一长这一周可能就跑掉很多人,一个宿舍里头可能一开始六个人都要考研,最后坚持下来就剩两个了,有的去找工作了,有的去玩儿了…还有出国的,这种情况都有影响,隔壁宿舍开始打上麻将了,这都没法避免的,我们那儿有的学生到最后都受不了了,十月份回外地了,回江西了,一开始说家里出事儿了,后来才知道是复习受不了了。

宿舍里面才两个考研的,剩下的都是该玩儿玩儿该怎么着怎么着,该闹闹,他心态已经崩溃了,他回家不行说我明年再考一遍,最后那三门都没去考,就考了专业课,他已经放弃了,我认为他不可能去考上,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心态。

因为考研是很孤独的一件事情,很少有人碰一块的。

有时候说是一种竞争,比如资料什么的,其实我觉得还是一种资源共享,大家一起考研,互相之间别管什么信息都可以共享,我觉得这个给大家创作一个很好的氛围,就是即便大家考的学校不一样专业不一样,你复习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不在一起,但是我们互相之间还是有一种支持的,这个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说这门课我应该怎么做,跟您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方法不是全部都适合于其他人。

故事

我有一个师姐比我高一级,她是那年考北大考了第一,在我们学校也挺强的,然后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她当时说那个故事我就很纳闷,我说这讲考研经验怎么讲这么一个故事?

很多年以来人们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说地球为什么要自转呢,然后她只是先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然后回来的时候我就在自习室想这个问题,地球为什么会自转呢?

然后后来想起牛顿曾经说过是上帝踢了他一脚,然后她说她多么希望上帝踢她一脚啊,我当时就很不理解,她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等我自己考研的时候我就有时候孤独的时候也想起她这句话就明白了,她是说这种很无助很绝望的心情,可能这种心情真的很难描述,真的希望有人能帮自己一把。

以上的这些就是这次聊天中得到一些信息,愿07年考研的学生能从中获得些许帮助与鼓励,满分并不容易,也不是考研追求的信息,但这些经验与心路历程是很多考研人的缩影。

(此次数学满分中的有一名学生并没有考上,英语、政治、专业课都不能拉下,这是他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