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docx
《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重视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
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
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
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和谐的“情感场”。
古人云:
“亲其师,信其道”。
初中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喜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科任老师的喜好程度。
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
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
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
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试想:
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
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
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
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师生之间形成高度的默契,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
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
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
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
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
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
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
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
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他(她)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第三,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
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
“,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
”三个。
“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
”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
“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
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
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
“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二、出人意料,引入入胜的导入是上好每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常言道:
“万事开头难”。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
教师讲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不会积极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
1、开门见题导入法
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即开门见题。
当一些课题与学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常见的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接课我们学习……”或“这节课我们学习……”等形式。
例如,讲“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这样导入新课:
小学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今天一起来研究它的性质。
这样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效果。
2、温固知新导入法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在复习旧知识中,教师采用诱发的手段,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做些文章,启发学生用旧知识来思考新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之中由旧课复习转入新课讲授,这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例如九(上)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己学习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就从复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为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回答:
有三种关系:
圆内、圆上、圆外。
问题:
怎样判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回答:
可以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定:
点在圆外;时,点在圆上;时,点在圆内。
教师小结: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我们可以用圆心到点的距离的数量关系来判定。
问题如果把一个点换成一条直线用米尺表示一直线,与黑板上已画好的圆组合进行演示位置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固有几种位置关系学生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启发下,通过教具的演示,很快就能得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相交、相切、相离,并得出其判定定理。
3、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
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
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4、引趣导入法
新课开始,巧妙地设置问题,使学生产悬念,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
例如,在八年级(下)《方差》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生活体验。
同学们,你们当过裁判吗?
这个问题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
于是,老师继续说:
现有两个人参加了射击比赛,成绩如下,他们都认为自己应得第一,如果你是裁判,你将如何判决?
学生非常兴奋,立即投入到这个问题的讨论中去了。
讲圆的概念时,一开头就问:
“车轮是什么形状?
”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
“圆形!
”教师又问: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
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
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
”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
“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
”教师再问:
“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行吗?
”同学们始觉茫然,继而大笑起来:
“不行!
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
”教师再进一步发问:
“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
”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
”由此引出圆的定义。
总之,数学新课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为学生能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实施分层异步教学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评价上更要分层评价。
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利用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宽优生的学习面。
当然,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差距的,科学、合理、正确的将理论融于实践,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1、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
我们所代的班级班额大,学生发展参差不平的现象甚为突出,数学得分最差的学生仅为6分,最好的100分以上。
与学生家长沟通,尽力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背景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
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并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
2、分层建立学习目标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
比如:
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3、分层布置作业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
如: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1课时的教学中,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默写勾股定理5遍;
②求下列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
③下图阴影部分是正方形,求此正方形的面积;
④矩形的周长为34cm,长为12cm,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⑤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2,0)、B(0,3)两点在坐标轴上,求三角形OAB的面积。
学困生做①、②题;中等生做①—④题;优生做①—⑤题,虽然中等生和优生的题量较大,但由于他们领悟了勾股定理,所以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
③、④题可以作为学困生选做的题;⑤题也可以作为中等生选做的题;优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一些辅导性的练习题(采用自学的形式)。
4、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自己头脑中的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
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我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
对于中等生,我主要强调对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它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简而言之,我对学生的分层辅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扎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后续知识的联系”。
分层辅导如果做的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可忽视。
5、分层评价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考6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
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名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学生其实十分在意老师的评价。
如果上面的评价换成:
“你怎么这么笨,才考8分,你这个书读着还有什么意思,干脆别读算了。
”那样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说,教师认为学生是魔鬼,学生就会变成魔鬼;教师认为学生是天使,学生就会变成天使。
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帮助,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
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的一纸评语,平时教学中或课后的一个微笑、一句赞扬、一个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对于学困生,评价应该偏向对他们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即使某位同学考了6分,只要他确实尽力了,我觉得同样应该给予鼓励与肯定;对于中等生,也需要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的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作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
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总而言之,只有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育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最终也就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发展。
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灵魂,为高效的实施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必将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沉睡的思维,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默契。
当然,这些观点和做法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也许有很多不妥之处,愿与同行在实践中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