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练习题3298.docx
《考研政治练习题329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练习题3298.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练习题3298
考研政治练习题(3298)答案见最后
多选题
1、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主要经验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采取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成功结合起来
多选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是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创造性地回答了在K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深化了我们对新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
D.创造性地回答了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单选题
3、二、综合分析题(127~140题)
(一)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27-130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D.政治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单选题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社会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多选题
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
A.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B.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C.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多选题
6、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党和毛泽东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学说,是在借鉴苏联经验,总结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符合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具体表现为
A.实现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B.实现工业化是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乃至阶级差别的根本途径
C.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
D.实现工业化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单选题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和谐
B.科学发展
C.民族振兴
D.祖国统一
单选题
8、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单选题
9、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多选题
1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11、()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
A.改革开放
B.体制改革
C.科学发展观
D.一国两制
单选题
1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单选题
13、和谐社会可以理解为______。
A.西方社会的“福利社会”
B.社会主义的治国思想
C.我国古代社会描写的“田园牧歌”
D.“大同”社会
简答题
14、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即以超过8%的年均速度高速前进。
近两年我国GDP平均年增超过9%,而世界经济平均年增5%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就好比世界迈出一步,我们就已经迈出了两步;发达国家迈出一步,我们就已迈出了四步。
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值和产量在总量上已多年居于世界第一。
同时,中国人均GDP已达1269美元,步入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未来若干年内,中国仍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活力和发展希望的经济体。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中国经济连续二十多年保持高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却在不断增大。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而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6,表明该国家就有发生动乱的潜在危险。
统计显示,中国1979年的基尼系数为0.33,1988年为0.382,1994年为0.434,说明我国贫富差距早就在不断扩大。
2004年中国贫困人口首次出现反弹,未解决温饱(人均年收入637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增加了80万人,这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佐证。
摘自人民网
材料3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摘自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材料4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善于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
要加强对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研究,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转变工作作风,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要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确保社会安定团结。
摘自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05年2月2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分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2)说明材料3、4提出的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指导思想及其内涵。
(3)如何把握材料3、4所反映的内容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
多选题
15、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
A.农业的基础地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C.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D.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单选题
1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单选题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单选题
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报告是:
A.《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B.《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多选题
19、党的十六大强调: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
”把“四个尊重”作为一项重大方针其必要性有______
A.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B.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
C.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
D.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多选题
20、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
C.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单选题
21、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C.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努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简答题
22、下面是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材料:
[材料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材料2]邓小平同志称自已是“实事求是派”,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最尊重实践,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善于从新的实践和新的条件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
邓小平同志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提出了许多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材料3]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提出、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些正确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及时制定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人民愿望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主张,新中国成立后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等等。
历史表明,只有不断实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与时俱进,我们党才能找到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正确道路和科学方法,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根据上述材料。
请回答:
为什么说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单选题
23、20世纪中共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简答题
24、试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单选题
25、党的十五大主题是______
A.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和政策
C.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单选题
26、20世纪中共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单选题
2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不属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原因是()
A.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B.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物质文化需求
C.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D.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简答题
28、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构建和谐社会渐成中共中央执政理念
中新社记者吴庆才
自去年秋季中共十六届全会以来,“和谐社会”一词频见报端并日渐升温。
春节刚过,大约二百名中国党政军高官便云集北京,参加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中央党校研讨会。
人民预料,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在目前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再次突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号召各级党政官员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权威人士认为,中共高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正逢其时。
去年秋季,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这被海外舆论称为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历史性文献,以明确无误的语气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并首次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这是中共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随后公布的《二00五年社会蓝皮书》,则提出了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这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
上述目标,简而言之即千百年来民众所期待的“政通人和”,它历来被视为理想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
其实,自古以来“和”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历代政治家秉持的治国理念。
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能“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而今,按中共高层所述,中国所要全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资深观察家认为,“和谐社会”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并将给中国政治生活带来全新的变化。
简答题
29、“实现社会和谐,建设荚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
(2)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单选题
30、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______。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C.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D.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
1-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这是该章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考生应通过经验与失误的比较加强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2-答案:
A,B,C
暂无解析
3-答案:
A
解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前进的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并且决定着国家制度、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上层建筑,以此构成人类社会全部的历史发展画卷。
我国现阶段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部的工作都是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核心来进行的。
创造条件发展生产力,利用现有全部物质和精神力量发展生产力,积极主动发展生产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大的本质。
因此本题答案为A。
4-答案:
-1
暂无解析
5-答案:
A,B,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教训。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提供的教训也是极其惨痛的。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对国情的深刻认识;二是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绝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三是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中国共产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四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五是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坚持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全党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党的作用。
本题正确答案是ABCD。
6-答案:
A,C,D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党在我国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完全符合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第三,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因而,ACD项正确。
实现共产主义才是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乃至阶级差别的根本途径,所以,B项被排除。
7-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第6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出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新观点。
2007年考研真题第14题的题干“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本题的考点一样,但考查角度不同。
本题采用正选法即可。
8-答案:
C
[解析]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任务就是集中力量解决国内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故正确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坚持的社会主义必须是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因此,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首先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否则就不可能真正从实际出发,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0-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11-答案:
A
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不开的。
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12-答案:
A
[解析]做此题时考生要注意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直接联系的,基本目标是纲,基本政策是为实现基本目标而制订的。
这个题的备选BCD三项分别为实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目标的基本政策之内容,有些也很有干扰性,如C。
还要注意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基本纲领的内容与基本路线易混淆,可参见《2006年政治理论辅导讲稿(汪云生等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P410~413。
13-答案:
B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