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14151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docx

国际经济学7班整理的

注意!

资料使用说明:

基本上是老师课件ppt转成word形式,把不考的删了,不是什么画重点资料

除了第三章没(本人弄的资料不见了)其他要考的章节都有

资料上有图片的地方,自行对照书本看,补充分析

根据老师课上说的范围,结合书看,会好的

第4章

在现实世界中,各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不同只能部分解释贸易的产生,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资源的差异。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TheHeckscher-Ohlintheory:

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强调资源差异是贸易的唯一源泉。

•显示比较优势是受到以下因素影响:

–要素禀赋(factorabundance)(与国家有关)

–要素密度(factorintensity)(与商品有关)

要素禀赋——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如果一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L。

要素密度——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如果X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比例是Kx/Lx,大于Y产品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Ly,

则成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最简单的要素比例模型,有时称2X2X2模型

▪模型假设

•一国可以生产两种产品:

棉布和粮食。

•生产这些产品需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L)和土地(T),这两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有限的。

•粮食的生产是土地密集型(land-intensive)的,棉布的生产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的。

•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要素密度

–在一个只生产两种产品的和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经济体中,

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这是由于在任何给定的工资-地租比率下,粮食的土地-劳动比率比棉布高。

TF/LF>TC/LC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Stolper-SamuelsonTheorem:

在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这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增加,

而另一种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下降。

–反之亦然。

 

▪对于本国来说,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意味着资源(劳动和土地)会由粮食生产部门转向棉布生产部门。

▪但是粮食生产部门是土地密集生产型,会释放出较少的劳动和较多的土地。

▪因而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过程中,对于劳动新的需求超过了其新的供给,

在要素市场上,名义工资上升,名义地租下降

▪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调整,劳动变得相对昂贵,土地变得相对便宜,每个部门的厂商都会调整其生产要素的使用比例,尽量使用便宜的土地替代昂贵的劳动。

▪因而,每个部门的土地-劳动比率都要高于工资上升之前的土地-劳动比率。

▪棉布相对与粮食价格PC/PF的增加将导致:

▪工人收入相对于土地所有者收入的增长,w/r。

▪棉布和粮食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率T/L增加,并增加了用两种商品衡量的边际劳动产出。

▪通过提高以两种商品衡量的实际工资和降低以两种商品计算的实际租金,

实际上提高了工人的购买力,降低土地所有者的购买力。

如何决定资源的配置?

在棉布的相对价格和土地与劳动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可以讨论经济中的每种资源如何分配给每种产品的生产。

▪如果一国资源改变是,两种产品的产出会如何变化呢?

•罗伯津斯基定理: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种生产要素的产品供给增加

另一种产品的供给下降。

–反之亦然。

▪土地供给的增加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偏于粮食生产的方向扩张。

▪资源供给的变动对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效应是理解资源差异如何导致国际贸易的关键。

▪一个国家生产本国相对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比较有效。

第二节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

▪模型假设:

•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

–相同的偏好Sametastes

–相同的技术水平Sametechnology

–不同的资源Differentresources

–本国拥有劳动的比例比外国高

•每个国家的产品结构相同。

▪要素禀赋

本国和外国相比是劳动相对充裕的国家,外国则是土地相对充裕的国家:

L/T>L*/T*

如果美国拥有8000万工人和2亿英亩的土地,而英国拥有2000万工人和2000万英亩的土地,那么英国是劳动充裕的国家。

–在本例中,本国的稀缺资源是土地,而外国是劳动。

 

•当本国和外国发生贸易时,他们的相对价格会趋同,本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上升,而外国棉布的相对价格会下降。

–在本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导致棉布产量的增加和相对消费量的下降,本国成为棉布的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相反的,外国棉布相对价格的下降导致其成为棉布的进口国和粮食的出口国。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Theorem:

•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资源密集生产的产品。

二、贸易和收入分配

▪贸易导致相对价格的趋同,相对价格的变动又对两国土地和劳动收入有强烈的影响。

–在本国,随着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劳动者的获利而土地所有者受损。

–在外国,随着棉布相对价格的下降,情况刚好相反。

▪国际贸易分配效应表明:

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特定要素模型和赫俄模型的区别在于收入分配效应:

▪生产要素对某个产业的特定性往往只是一个短期问题。

–生产服装的工人不能在一夜之间成为制造计算机的工人,但是如果时间充裕,美国经济可以将衰退产业部门的工人转移到新兴产业部门去。

▪相比之下,贸易对土地、劳动和资本之间收入分配的影响则比较持久。

 

第5章

李嘉图模型(Ricardianmodel):

--实质观点是比较优势

生产可能性由单一要素在两个部门的分配情况决定,贸易的产生是由于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如果均生产奶酪和葡萄酒,用a表示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如果aLC/aLW

则本国在生产奶酪上具有比较优势,并将出口奶酪。

但是单一要素的假设使我们无法对收入分配进行讨论。

赫克尔—俄林模型要素资源的差异促使贸易发生,而且贸易能影响收入分配

各国倾向于出口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资源密集生产的产品

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

在生产要素供给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这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增加,

而另一种要素的名义报酬和以两种产品衡量的实际报酬下降,反之亦然。

贸易分配效应:

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利,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而受损。

▪这些模型的共同点:

•社会的生产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来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不同导致了贸易的产生。

•生产可能性边界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曲线。

•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均衡点。

▪基于这些共同特点,我们可以提出一个世界贸易标准模型,而上述模型作为其特例。

▪标准贸易模型建立在以下四个重要关系的基础上: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对国家福利(nationalwelfare)的影响

▪假设:

•每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和棉布(C)。

•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是一天平滑的曲线(TT)。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点代表社会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它由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PC/PF.决定。

▪我们可以用一系列等价值曲线(Isovaluelines)来表示产出价值

图5-2:

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二、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

PCQC+PFQF=PCDC+PFDF=V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社会的消费倾向,这可以用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s)表示。

•无差异曲线表示同一消费效用水平上棉布和粮食消费组合的轨迹。

•如果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增加,社会消费选择将从D1转移到D2,由此产生两种效应:

–收入效应Incomeeffect

–替代效应Substitutioneffect

–从理论上说,收入效应比较大,当PC/PF上升时,两种产品的绝对消费量都会增加。

但是棉布对粮食的相对消费量会下降,也就是说棉布的相对需求会减少。

三、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贸易条件Termsoftrade

•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除以进口产品的价格。

•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贸易条件的恶化而下降。

 

四、相对价格的确定

▪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

•本国出口棉布,贸易条件由PC/PF表示,生产的棉布和粮食的数量分别由QC和QF表示。

•外国出口粮食,贸易条件由PF/PC表示,生产的棉布和粮食的数量分别由Q*C和Q*F表示。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五、经济增长:

RS曲线的移动

▪别国的经济增长对本国来说有利还是有弊呢?

•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意味着为本国出口开辟了更大的市场,有利于本国经济。

•但是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许意味着本国出口产品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本国经济增长也是各有利弊:

•一方面,本国生产能力的加强使本国能向世界市场出口更多的产品。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可能会以本国出口产品价格降低的形式转移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而非本国所得。

六、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但是带有偏向性。

•经济增长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

–一国资源的增加

–一国利用资源效率的提高

七、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出口偏向型增长Export-biasedgrowth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进口偏向型增长Import-biasedgrowth

•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

•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图5-7:

经济增长与相对供给

 

八、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

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第三节 关税和出口补贴

▪关税和出口补贴将影响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关税和出口补贴将商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外部价格和国内市场价格(内部价格分隔开来。

•贸易条件指的是外部价格。

•关税使进口商品在国内的价格高于在国外的价格。

•出口补贴则起到了鼓励生产者出口的作用。

▪关税对于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

•假设本国对进口粮食征收相当于产品价值20%的关税,

那么本国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粮食对棉布的相对价格比世界市场上的粮食的相对价格高20%。

也就是说本国居民面对的棉布的相对价格要低于外部市场的价格。

•由于本国生产者面对的是一个比世界市场价格低的棉布相对价格,他们会少生产棉布,多生产粮食。

•消费者则会多消费棉布,少消费粮食。

图5-9:

关税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

▪收取关税的结果是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但是关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制定关税的国家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小。

•如果如果关税国是一个小国,那么它对世界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就不大,从而不会对相对价格有什么影响。

•但是制定关税国是一个大国,对于世界相对价格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出口补贴的影响

•关税和出口补贴经常被当作是一类政策,事实上,它们对于贸易条件的影响却不一样。

•出口补贴将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使外国的贸易条件改善。

•假设本国向所有出口棉布的生产者提供相当于产品价值20%的出口补贴。

这项补贴使本国国内棉布对粮食的相对价格上升20%。

•棉布相对价格的上升是本国生产者生产更多的棉布,减少粮食的生产,消费者则相反。

 

▪贸易条件效应的应用:

谁得谁失?

•收入在国家间的分配

–如果本国(大国)征收关税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外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只要征收关税不是太高,本国的福利将改善。

–如果本国实施出口补贴,那本国的贸易条件将恶化,外国的贸易条件将改善,外国的福利水平将改善。

收入在国家内部的分配

–关税和补贴对于进口和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有直接的影响。

–关税调高进口产品在国内的相对价格,对于本国进口产品竞争部门有利,对出口部门不利。

–出口补贴提高出口产品在国内的相对价格,对于出口部门有利,则对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不利。

▪标准贸易模型为演技一系列国际问题提供了分析框架,并将之前的模型作为特例包含其中。

▪一国的贸易条件由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相互作用来决定。

▪经济增长经常是有偏向性的。

本国出口偏向型的经济增长将使其贸易条件恶化。

▪国际收入转移可能会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但这要取决于时间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都会影响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出口补贴所造成的贸易条件效应会损害补贴国利益,而使世界其他国家受益。

关税的效应则相反。

二者对于一国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都很大。

第6章

▪许多国家之所以进行贸易和从事专业化生产是出于两个原因:

•国与国之间在资源上或技术上存在差别

•规模经济

▪我们将使用两个模型来说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市场所起到的作用:

•垄断竞争模型Monopolisticcompetitionmodel

•倾销模型Dumpingmodel

第一节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

▪前面所讲到的比较优势模型假设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

•规模报酬不变指某个行业中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的增加一倍。

▪实际上,很多行业在长期中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的特征。

▪当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

•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平均成本(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将下降。

平均成本曲线

补充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外部(External)的和内部的(Internal)

外部规模经济:

单位成本取决于行业的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在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有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

单位成本的降低取决于单个厂商规模而不是其所在的行业规模。

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外部和内部两种规模经济都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不完全竞争理论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competition)特征

•同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主要厂商。

•在消费者眼中,各家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区别的。

▪每个厂商都把自己看成价格的制定者(pricesetter)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他们可以通过影响价格来影响销量。

▪最简单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是完全垄断(puremonopoly)。

即整个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没有任何竞争。

一、垄断:

简要复习

▪1、边际收益Marginalrevenue

–厂商多销售一单位产品所获得的额外的收益。

–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这意味着为了多销售以单位产品,厂商必须降低所有产品的价格(不仅仅是最后一个)。

–边际收益曲线通常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2、边际收益和价格MarginalRevenueandPrice

•边际收益总是低于价格

•二者的关系取决于两个因素:

–厂商的销量。

一个没有销售多少产品的厂商不会由于消减这些产品的价格而损失太大。

–价格和边际收益之间的差距取决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如果需求曲线很平缓,那么厂商只要稍微降价就能够多售出一单位产品;相反,如果需求曲线比较陡峭,那么为了多销售1单位产品,垄断厂商不得不大幅降价。

–假设厂商面临的是一条线形需求曲线:

Q=A–BxP

–那么厂商面对的面积收益可以用下式表示:

MR=P–Q/B

▪3、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AverageandMarginalCosts

–平均成本等于总成本除以总产量

–边际成本指厂商追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如果平均成本是产出的递减函数,那边际成本总是低于平均成本。

–假设厂商的总成本具有以下形式

C=F+c×Q

F,固定成本;c,边际成本;Q,产量。

线性成本函数中的固定成本使生产出现规模经济,因为产量越大,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越少。

–厂商的平均成本可具体表示为:

AC=C/Q=F/Q+c

 

二、垄断竞争

(一)寡头垄断Oligopoly

•通常内部规模经济产生于寡头垄断市场。

–在这种市场结构下只有几家厂商,每家均大到足以影响价格,但是没有一家拥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并且厂商制定价格不仅要考虑消费者的反应,还要考虑竞争者的反应,在寡头之间的策略是相互依存的。

–对寡头垄断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课题,而垄断竞争相对容易分析。

(二)垄断竞争Monopolisticcompetition

•在垄断竞争模型中,围绕着相互依存性的问题,有两个关键性的假设:

–每个公司均能生产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产品,也就是说它的顾客不会由于微小的价格差别去购买其他厂商的产品。

–每个厂商把竞争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即它不考虑自己的价格对其他厂商的影响。

•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垄断竞争的行业呢?

–有些行业很接近,譬如欧洲的汽车工业,那里主要的生产厂家(福特、通用、大众、雷诺、标志、菲亚特和尼桑等)

提供着大量而有显著差异而又相互竞争的汽车

•1、模型假设:

–一个行业由数家厂商组成,这些厂商生产有差异的产品——其产品不完全相同但相互可以替代。

–对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垄断竞争厂商而言,若对其行业产品的需求越大和竞争对手的价格越高,

则单个厂商的产品销售量就越大;但是如果行业中竞争者增多,并且自己价格升高,该厂商的销售量就会减少。

–我们可以用一个能反映以上特征的等式来表述这种需求

Q=Sx[1/n–bx(P–P)]

2、厂商数与平均成本

假设模型中各厂商均对称,在均衡时,P=P,Q=S/n,即该厂商的产出是全行业销售量的1/n。

这时的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和行业中的厂商数:

AC=F/Q+c=n×F/S+c

行业中的厂商数目越多,平均成本越高。

3、厂商数目与价格

–代表性厂商的价格也由行业中的厂商数决定。

厂商数目越多,它们之间竞争越激烈,相应的价格就越低。

–在垄断竞争模型,假定每个厂商把其他厂商的价格作为既定价格。

Q=(S/n+SxbxP)–SxbxP

边际收益

MR=P–Q/(S×b)

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让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c。

MR=P–Q/(S×b)=c

这说明价格和行业当中的厂商数目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这就是PP曲线:

P=c+1/(b×n)

4、均衡的厂商数

向下倾斜的PP曲线说明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各厂商的定价就越低。

也就以为着厂商越多,竞争越激烈。

向上倾斜的CC曲线说明行业中厂商数目越多,每个厂商的平均成本越高。

这意味着随着厂商数的增加,各厂商的销售量下降,每个厂商都无法沿着自己下降的平均成本曲线达到很低的水平。

 

第三节垄断竞争和贸易

▪垄断竞争模型可以用来解释贸易所导致的以下问题:

•增加的市场规模Increasedmarketsize

•从一体化市场中的获利Mutualgainsfromaintegratedmarket

•规模经济Economicsofscale

•行业间贸易intra-industrytrade

一、市场规模扩大

CC:

AC=F/Q+c=nxF/S+c

PP:

P=c+1/(bxn)

二、从一体化市场中获利

▪例子:

假设汽车生产是一个垄断竞争行业,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如下:

Q=S×[1/n–b×(P–P)]

–b=1/30,000,F=$750,000,000,c=$5000

–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国有相同的生产成本。

–本国汽车年销售量为90万量,外国为160万辆。

假设本国和外国可以进行无成本的汽车贸易,这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需求为250万辆汽车的一体化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消费者有更广泛的选择,厂商能生产更多的产品,因而也能以低价供货

三、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假设:

有两个国家:

本国和外国

有两个产业:

制造品和粮食。

制造品不是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的行业,而是有一个由多家厂商组成的生产多种产品的垄断竞争行业。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生产所有的制造品。

图6-6:

不存在收益递增时的贸易

如果制造品不是一个具有差异产品的行业,那么贸易模式只是制造业和食品业的简单交换。

•如果制造品行业是个垄断竞争部门,世界贸易将由两部分组成:

–行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

制造品和制造品的交换。

–行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trade:

制造品和粮食的交换。

图6-7:

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下的贸易

•行业间贸易和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

–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

–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四、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大于1/4的世界贸易是由产业内部的双向贸易构成。

•在发达国家的制造品贸易中,行业内贸易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

•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

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

(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

(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