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5107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x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

《望岳》

1、抒发人生誓言的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 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 览众山小。

”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春望》

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将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 、诗人感时伤怀、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2、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 

1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诗句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诗中用拟人手法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忧时伤经乱,忧国思家的 感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6、《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以乐景写哀表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8、写出了战火不断、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

《石壕吏》

1、写妇人与官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  

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子是: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说明兵役之苛酷:

三男邺城戍  

4、说明战争之惨烈:

二男新战死 

5、战争破坏之严重:

出入无完裙  

6、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哪两句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了: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官吏的强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诗句是: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11 、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14、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 

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赏析

望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

“未了”,绵绵不尽之意。

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春望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

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里曾写道:

“‘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

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

诗人家在于州(今陕西富县),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人这一年刚45岁,但“白头”是写实──半年后,他在《北征》中曾再次提到: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

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

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

著名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深刻地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

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

老妇“致词”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六句)写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两个战死沙场,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中现状。

“室中更无人”,隐去“老翁逾墙”一事,是不得已而言。

“乳下孙”犹言孙子正在哺乳期间,故其母“未去”,意思是儿媳丧夫,本当改嫁,只因舍不得丢下孩子而仍留家中。

“无完裙”,不止于说衣不蔽体,也包含了食不果腹的意思。

第三层(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

河阳,这是当时官军退守的地方,她知道那里需要人,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

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

这一矛盾也反映在《三吏》《三别》的其他五首诗中。

这是一首古体诗,内容是叙事性的,但又带有抒情色彩,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感到有诗人在。

结尾以“独与老翁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诗词赏析训练题

一、赏析《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

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答案: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答案:

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答案: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

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蕴含的人生哲理:

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

从山的北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答案:

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