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0876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核心竞争力.docx

重庆核心竞争力

关于提高重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培育和积淀而形成的,是企业保持长远竞争优势的源泉。

中国加入WTO后,国有建筑企业不仅面临国内其他建筑企业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来自国外大型建筑商的更加激烈的竞争。

现代经营战略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是企业提高经营效益和维持生存、促进发展的关键,而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能力。

针对国有建筑企业目前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和巨大生存压力,国有建筑企业如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国有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就必须利用外来竞争力培养、整合并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这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严峻课题,更是战略选择。

本文介绍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论和当前建筑企业的主要现状以及建筑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分析了重庆建筑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提高重庆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以此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般理论

如果说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导航灯,那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便是发展的原动力。

从理论层面把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特征、意义,对于研究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在权威杂志《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

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

有人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

这些概念的界定基本上是“形不同而质同”,可归结为: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

严格地说,企业核心竞争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融合的企业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

比如:

索尼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产品创新能力,特别是小型化能力,它以此抢先夺得喜新者的市场。

松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与价格的协调能力。

松下不求新只求以模仿后的适当价位吸引市场。

科龙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无缺陷能力,即在产品各个环节消灭错误可能,如他们发现火车运输中有野蛮装御现象,就专门派人护送列车运输全过程。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强化自己的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达到占领竞争制高点的目的。

由此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战略、人才、管理、技术、资金和品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它的内涵一般包括6个方面:

1、企业具有独具特色的全局性、长远性的战略思维,每一个投资行为都有方向、有目的,企业的发展始终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2、企业具有自身的文化和经营理念,并且在这种文化和理念指导下的用人机制和在这种用人机制作用下所形成的类人才;

3、企业内部有很好的组织构架、运行流程、监控体系、决策和控制能力、市场拓展能力、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协调能力;

4、企业具有各产业所需的技术研究力量和技术更新能力,具有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始终保证在技术上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5、企业具有良好的筹资能力和良好的资金运转状态,资金负责债结构合理,现金流入量大干现金流出量;

6、企业拥有知名的品牌和较高的知名度,产品质量和企业素质一流。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并不是企业所有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当资源、知识和能力符合以下特征时,这些资源、知识和能力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用户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能力,它必须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

以海尔和长虹为例,两者同属电器企业,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五星级的销售和服务体系。

而长虹的核心竞争力则是它的低成本和规模优势,当用户注重购买方便和售后服务时,就倾向于购买海尔电器,而价廉物美成为首要选择时,就倾向于长虹。

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上外,还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和增值,它包括价值保障、价值提升、价值创新三个方面。

2、延展性。

延展性是指企业能够多核心竞争力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核心竞争力有从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延展能力,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含着一项或几项核心技术,而这些技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核心产品,再由核心产品衍生出最终产品。

这个延展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主导力量。

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使企业能够较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仅是当前的需求,而且包括了潜在的需求。

这种需求的满足是通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延展性,在新的领域内积极运用而得以实现的。

延展性使核心竞争力更能保证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成功。

以日本夏普公司为例,其核心竞争力是液晶显示技术,该项技术使夏普公司在笔记本电脑、袖珍计算机、大屏幕显像技术等领域都具有竞争优势。

3、独特性。

独特性又称异质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

独特性还要求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被替代的特性。

如果核心力容易被替代或模仿,刚意味着这种竞争力很弱,无法给企业创造较大的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4、动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它作为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主动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生命周期也远远超过了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

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竞争力必然发生动态发展演变,经历产生、成长、成熟、衰亡等阶段。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无竞争力阶段、一般竞争力阶段、初级核心竞争力阶段、成熟核心竞争力阶段、核心竞争力弱化阶段、核心竞争力新生阶段。

除上述主要特征外,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局部优势性、不可分离性、不易模仿性等特点。

(三)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意义表现在:

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

2、重庆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低碳绿色建筑新型建筑理念的诞生,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建筑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一)建筑企业的现状

1、重庆建筑企业的现状。

重庆直辖市以来,建筑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向好,重庆经济稳步前行,以“促投资”为“保增长”的重要抓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作为投资建设实施主体的建筑业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2009年1~9月,全市有工作量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64家,签订的合同额2284.35亿元,增长36.4%,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42.54亿元,增长33.3%。

建筑业总产值构成快速协调增长,带动总产值持续较快增长。

全市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完成竣工产值571.4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5%。

虽然建筑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但总的来看,重庆建筑业还存在行业发展水平不高,企业发展问题多、困难大,建筑业市场秩序不尽规范,管理体制、机制不够优化等问题。

为使得重庆建筑业更好更快发展,重庆市政府在深入细致调研基础上,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重庆建筑业提出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和具体的目标任务,对重庆市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明确到2012年,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符合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和工业现代化要求的建筑产业体系、市场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

全市建筑业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培育1~2家年产值2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建筑业行业综合水平位居西部一流,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国内其他建筑企业的现状。

(1)生产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建筑业生产体系。

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具有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大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定实力的施工队伍和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具有承建、招揽大型工程项目的能力。

(2)管理制度与水平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未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等还不完善,因而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3)经营模式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型经营和外延式发展模式。

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即产出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产值的增加是靠从业人员人数的增加来实现的。

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4)组织结构

同国外建筑企业100人以内为主的规模结构相比,我国建筑企业平均规模偏大。

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企业平均规模是发达国家的近50倍,大型建筑企业平均规模是发达国家的20倍,其中年产值几千万元、人数三四千人的企业相比比重。

科技论文,管理现代化。

我国建筑企业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还造成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现状,大企业无法与国外大承包商进行竞争。

3、国际建筑企业的现状。

1988年,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循环。

经济增长达到4.5%的较高水平,世界贸易超前增长达到8.5%,国际金融市场十分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国际建筑市场也随之出现较大增长,250家国际大承包投资商的合同成交额(营业额)达9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走出了低谷。

1989年增至1126亿美元,1990年增至1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国际承包市场历史最高记录1519亿美元。

此后的10多年内,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且时有反复,但总体保持增长势头未变,国际承包市场出现了稳定发展的兴盛时期,每年225家大承包商营业额均在1000亿美元以上。

从发展趋势看,估计国际建筑市场总体规模将基本保持在3万亿美元的水平之上。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建筑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承包的比例将不断扩大,据有关预测,2010年之前,世界每年将有2000~3000多亿美元的国际工程承包额。

(二)建筑行业竞争的需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了从虚拟经济至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至发展中国家的各个层面。

我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建筑业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堪,各国纷纷收缩或延期执行建设计划,使得国际新开项目锐减;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加上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状态;人民币升值、物价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这些因素都使得建筑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大多建筑企业利润减少,一些企业出现亏损甚至破产,这场金融风暴对建筑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巨大考验。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金融危机有“危”也有“机”:

在危机重建中,国外许多大型建筑企业正在计划或者已经与我国的一些建筑企业进行了合作。

奥运工程的国际招投标等,这些对建筑企业而言都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经济危机的蔓延、市场竞争的加剧及低碳绿色建筑新型建筑理念的诞生,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谋求长远发展的建筑企业而言至关重要,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企业危机的发生。

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树立企业科学的发展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至关紧要。

(三)国际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在规模上居世界同行业的前列,但是对外投资数量偏少。

这些大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这几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一批企业加快建立全球营销网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一批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但总体上看,中国大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整体规模偏小,在产业结构、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从对外投资规模来看,一些大企业在规模上居于世界同行业的前列,但是对外投资数量偏少,单个项目投资额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同行业的企业,比如中石油居世界500强第153位,在世界同行业排名第八,但是跨国指数只有2.7%,从跨国经营能力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一直占据着对外直接投资的绝对主导地位,早已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从而降低成本拓展市场,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大企业跨国经营水平普遍比较低,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而且严重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

国际化发展是中国大企业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加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的大企业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差距,积极学习世界一流企业的先进经验,在国际化经营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四)企业赢利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做大做强是企业成长过程中量与质的辨证统一。

大而不强,难抵风险;强而不大,没有发展。

大企业的组建无论是在市场占有率、掌控度,还是在品牌效应以及国家政策的引领上都有比较优势。

同时也带来了负债率高、利润空间小、竞争力弱、市场风险大等问题。

所以,只有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素质的提高同步运筹,企业发展才可以持续强劲势头;只有在外延与内涵上都实现了“强”,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做大做强,才能持久地造福员工。

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企业的赢利能力是衡量企业在市场表现的唯一标准。

同时,我们国有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要有一定的赢利能力去实现。

如何把企业做强,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就是,必须大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培养企业核心技术,创新企业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文化力。

成功的赢利模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要求有需求清晰的客户组合定位,有明显优势的竞争位势选择,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有远见和客户意识的领导者,有可以充分创造客户价值、实现企业利润的业务范围和管理支撑。

它具有稳定性,环境适应性,可以复制,但难于模仿。

每家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一定有其独特的赢利模式,比如都是西式快餐,麦当劳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是因为它的赢利模式是严格标准化下的工业化快餐制造与服务模式。

这个模式是由产地原料标准化,到设备与操作标准化,到服务流程与团队训练标准化,这个赢利模式为客户提供的是“品质、微笑、清洁和物有所值(QSC&V)”。

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但带给我们无限广阔的空间也让我们肩负起了新的责任和使命。

当前,我们应该正确的认清形势,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精细管理的同时,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以强势的品牌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创新发展的新跨越。

3、重庆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面临的问题

重庆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技术创新不足、人才不足、资金不足、观念落后等问题。

(一)创新不足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建筑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建筑业总产值2006年已达到895.09亿元,是1997年的3.67倍,占GDP的比重也从5.56%提升到7.64%,建筑业在重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

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在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走创新之路,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惟有创新,才能使重庆建筑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抓住建筑业国际接轨中的战略机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生存和发展。

1、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据有关数据统计,重庆建筑业的R&D投入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其R&D的投入占各行业R&D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为0.33%。

一方面由于建筑业的收益水平较低,更重要的是由于建筑业生产空间的离散状态提高了技术创新的费用和风险,对技术创新活动造成了障碍。

重庆建筑业的R&D投入总额(0.034亿元)远远低于所选择省市的平均水平(0.34亿元),人均支出(4.65元/人)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浙江持平,明显低于广东和上海,更无法与天津相比。

由此可见,重庆建筑业R&D投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产业技术水平低。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促进建筑业增长的各种要素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居于首位,而以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为主要体现的技术装备水平则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有关数据表明,1997—2006年重庆建筑业技术装备水平呈现递增态势,增幅变91.6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92.62%。

比上海(86.33%)稍快,但明显慢于北京(135.44%),远远不及天津(258.66%),与四川(113.89%)也有一定的差距。

从绝对值来看,2006年重庆仅为7747元/人,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重庆建筑业动力装备水平却出现了负增长,绝对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不能与北京、天津相比。

重庆市的两个指标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北京、天津及山东等省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抓住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时机,努力缩小建筑业技术水平与其他省市的差距。

3、劳动生产率低。

1997年重庆建筑业按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9826元/人,是我国同期水平的81.3%。

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重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取得了较大进步,与其他三直辖市及建筑业发达省市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到2006年已达20763元/人,但与浙江、上海、广东、天津以及江苏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表明重庆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仍需要对重庆建筑业作较大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人才不足

重庆建筑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相比其它直辖市,重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构成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管理、技术等高端层精英云集,并具备世界上先进的“房屋产业化生产技术”;而另一方面,在140余万人的从业队伍中,农民工比例大,占整个建筑职工人数的80%左右。

农民比率偏高,使重庆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是上海,效率是重庆的2倍。

也就是说,在同样时间段内盖一个楼层,上海投入100个农民工,重庆就要用上200个农民工。

这些状况不利于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制约了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的发展。

由于建筑工人的科技含量偏低,长期在低水平层次发展,不能突破沿用了几千年的秦砖汉瓦的建筑模式,特别是在一些区县,传统做砖瓦房的泥瓦工纷纷站在一些高楼大厦“挥刀上阵”,连防水材料和防火材料都分不清,为此,重庆建筑行业每年要为低级错误“买单”数额以亿元计。

(三)资金不足

利润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利润是整个建筑行业待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重庆市的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基本上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但由于与全国建筑市场一样,面临着市场秩序不规范、投资行为无约束、市场恶性竞争、执法难以到位、市场退出机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重庆建筑企业仍在以价格为中心的低水平无差别竞争环境中寻求生存,利润空间过窄,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企业发展后劲减弱,竞争力难以提高。

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28.71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利润总额38.56亿元,同比增长37.0%。

仅从数字来看,建筑业行业利润的增长大大超过了其总量的增长,但总量的增长带动利润的提高,并不代表利润率的增加。

2007年,个市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3.4%,虽较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整体上仍然偏低。

(四)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基础地位虽然未曾动摇过,但在企业管理、品牌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理念,在360行中远谈不上高明。

墨守陈规,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建筑业的最大问题。

在当今“金本位”冲击“官本位”的时候,我们的一些企业家往往选择后者为重。

作为企业家,本该是在商言商,最大化的该是经济效益,但在业内,“为官”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本位。

更多的当家人不是想着如何做大做强企业,而是整天琢磨如何去“摆平上面、烫平下面”。

目的虽是为捞得更多工程,但这种普遍采取的依傍政府的经营“主旨”,使工程承发包、招投标等导致的腐败占了全国各类经济案件中相当可怕的比例。

而这又大大败坏了建筑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这当是行业的悲哀,也是企业家的不幸。

建筑业企业理念的缺失,还表现在品牌经营意识的似有似无和似是而非。

我们的作品是路、桥、房,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但在商品经济社会,它亦同样具有商品的特性和本质。

可我们在品牌经营上的认识误区,导致我们很少像其他行业的着名企业一样,肯花大力气去培植一个能代表自身理念的品牌。

一个最直观的现象是,在中国名牌的星空里,何曾有建筑产品的影子?

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中国建筑企业又何曾有过要做“世界的李宁”的胆略?

高科技已进入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之下越来越让人感到方便时,建筑业的科技含量是否与它的社会需求匹配?

科技创新是否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也许长期被冠以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概念,麻痹了我们自己。

不应忽略的是,企业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没有企业家观念上的转变,不会有建筑科技的春天。

4、重庆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思考

重庆建筑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从拓展品牌、提高市场营销能力、提高服务、打造国际化团队等方面下工夫,综合用力。

主要对策思考如下:

(一)拓展品牌延伸度和新内涵

品牌竞争是国际竞争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衡量综合竞争实力的标志。

企业没有品牌就没有凝聚力,就丧失了经营章法,就失去了应有的竞争力。

重庆建筑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一是要对外统一品牌,规范企业标识,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开拓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二是要集合重庆建筑企业在工程建设方面的行业优势资源,通过重组、联合或建立商务战略联盟等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集项目管理、设计和施工为一体的集团军,利用领先技术和差异优势,集中优势兵力,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市场的竞争;三是要发挥专业优势,重点以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为主,不放过火电、核电、公路、桥梁、机场、港口、水利水电等工程项目的承包施工、分包项目和中小型项目的经营,以及国内外投融资、国家批准或允许的其它业务,不断优化项目结构,提高项目层次,稳步扩大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占有率。

(二)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即理解标书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

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

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

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

如负责造价达40亿美元的南海石油项目的pmc联合体,其超过约定预算的最大赔付责任只有2000万美元。

因此业主选择pmc的目的正是依靠它的技术能力和已取得的经验为业主控制风险。

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和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履约能力。

对标书的深刻理解来自于比竞争对手更理解业主,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