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0538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docx

山西医科大学劳卫教案

山西医科大学

教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用)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教研室

劳动卫生教研室

任课教师姓名

牛侨

课程名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授课时间

 

授课章节

第一章绪论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历史与现状,掌握相关概念

2.掌握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概念及种类;职业性损害的种类及概念,特点

3.理解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模式

4.掌握三级预防原则,了解现阶段职业卫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1.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的基本概念

2.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模式、不同种类职业性病损的特点及差别

3.三级预防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一、职业与健康的关系

二、简述我国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历史与现状,相关概念

三、详细讲述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概念及种类;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模式、种类及概念,特点

四、讲述三级预防原则

五、讲述职业性损害的防治,了解现阶段职业卫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二章职业工效学原理及应用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人类工效学的概念与任务。

2.了解作业过程的生物力学。

重点难点

掌握人类工效学的概念与任务。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1.工效学的命名和发展简史

2.职业工效学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3.工作过程中的生物力学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一节概述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理解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2.掌握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

3.熟悉影响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4.了解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5.了解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原则

重点难点

1.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

2.影响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第四章毒物和职业中毒

第一节概述

一、           生产性毒物来源与存在形式

二、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呼吸道

(二)皮肤

(三)消化系统

三、           生产性毒物的体内过程

(一)分布

(二)蓄积

(三)生物转化

(四)排泄

四、           影响毒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

(一)毒物的特性

(二)毒物作用条件

(三)机体因素

(四)社会经济因素

(五)遗传因素

五、           职业中毒临床表现

(一)职业中毒表现形式

(二)主要临床表现

六、           职业中毒的诊断

(一)职业史

(二)体格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

七、           职业中毒的治疗

(一)现场急救

(二)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三)解毒药的应用

(四)对症治疗

八、           职业中毒的预防

(一)第一级预防

(二)第二级预防

(三)第三级预防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一、铅二、汞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生产性毒物铅,汞毒作用表现,及铅、汞中毒相应的特效解毒药物。

2.理解铅、汞毒作用机制以及诊断、处理原则。

3.了解铅、汞的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及体内转化过程和预防。

重点难点

1.铅中毒,汞中毒的毒作用机制的区别。

2.铅中毒和汞中毒临床表现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

一、铅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1.入体途径,分布,代谢转化及排出

2.毒作用机制

(四)毒作用表现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2)消化系统

(3)血液和造血系统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六)治疗

1.驱铅治疗

2.对症治疗

3.支持治疗

二、汞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1.入体途径,分布,代谢转化及排出

2.毒作用机制

(四)临床表现

1.慢性中毒

(1)脑衰弱综合征

(2)震颤

(3)口腔-牙龈炎

2.急性中毒

(1)吸入汞蒸气中毒

(2)口服汞盐中毒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1.观察对象

2.急性中毒

3.慢性中毒

(六)治疗

1.驱铅治疗

2.对症治疗

3.支持治疗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三节刺激性气体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刺激性气体的概念、种类、接触机会,

2.掌握刺激性气体的中毒的机理、临床表现、

3.掌握刺激性气体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和治疗。

重点难点

刺激性气体引起化学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一、概述

(一)概念

刺激性气体(irritantgases)是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的统称。

(二)种类

刺激性气体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氯、氨、光气、氮氧化物、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详细见课本。

(三)毒理

1.对机体作用的共同点是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

2.以局部损害为主,仅在刺激作用过强时可引起全身反应。

3.病变程度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与毒物的溶解度有关。

(四)毒作用表现

1.急性刺激

(1)眼和上呼吸道炎症。

(2)化学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

(3)吸人高浓度的刺激性气体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

喉痉挛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2.化学性肺水肿

(1)作用机制

肺水肿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部水运行失衡的结果。

其发病机制主要有:

①直接损伤肺泡壁导致通透性增加:

②肺泡间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③肺淋巴循环受阻:

④产生氧化物:

(2)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临床过程可分为四期:

1)刺激期

2)潜伏期(诱导期)

3)肺水肿期

4)恢复期

(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肺水肿的一种类型,是刺激性气体中毒、创伤、休克、烧伤、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中继发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

3.慢性影响

(1)慢性结膜炎、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及牙齿酸蚀症

(2)急性氯气中毒后可遗留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3)致敏作用,如甲苯二异氰酸酯等。

(五)诊断

1.诊断原则根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化学物的职业史,较快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或)、肝、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类似疾病后,方可诊断。

2.刺激反应出现一过性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胸部X线无异常表现者。

3.诊断及分级标准

(1)轻度中毒:

(2)中度中毒:

(3)重度中毒:

(六)治疗与处理

1.阻止毒物继续吸收

2.预防肺水肿:

早期应用激素

3.限制静脉补液量:

保持出入量为负平衡。

4.对症治疗:

镇静、解痉、止咳、化痰。

5.肺水肿的治疗

1)及早吸氧,纠正缺氧:

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必要时加压给氧。

2)应用去泡沫剂:

1%二甲基硅油雾化吸入。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尽早、短期、足量。

4)减轻胸腔压力

5)预防和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利尿剂和脱水剂。

(七)防治原则

1.预防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防止工艺流程的跑、冒、滴、漏,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应是预防工作的重点。

一般可采用下列综合措施:

(1)卫生技术措施

(2)个人防护措施

(3)保健措施

(4)环境监测措施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四节窒息性气体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窒息性气体的概念、种类、接触机会,

2.掌握窒息性气体(CO)的中毒的机理、临床表现

3.掌握窒息性气体(CO)的中毒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和治疗。

重点难点

1.CO中毒机制

2.CO中毒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一、概述

(一)概念:

窒息性气体(asphyxiatinggases)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主要致病环节都是引起机体缺氧。

(二)分类:

依其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1.单纯窒息性气体其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甲烷、二氧化碳、乙烷、水蒸汽等。

2.化学窒息性气体是经吸入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内窒息的气体。

化学窒息性气体依据中毒机制的不同分为两类:

1)血液窒息性气体:

如一氧化碳等。

这类气体可阻碍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影响血液氧的运输,从而导致机体缺氧,发生窒息;

2)细胞窒息性气体:

如硫化氢、氰化氢等。

这类毒物主要是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从而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机体发生细胞内“窒息”。

二、一氧化碳

1.理化特性及接触机会

理化特性

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氨水,易燃易爆。

接触机会

1)冶金工业中的炼焦、炼钢、炼铁。

2)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铸造、锻造车间。

3)化学工业中用一氧化碳作原料。

4)各种工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等。

2.毒理

一氧化碳(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之失去携氧功能。

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

一氧化碳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鸟甘酸环化酶、一氧化氮合酶结合,引起细胞缺氧。

3.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

2)中度中毒

3)重度中毒

4)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

5)慢性影响

4.诊断(依据GBZ23-2002)

1〉诊断原则根据吸人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LCO)及时测定的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2〉接触反应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吸人新鲜空气后症状可消失。

3〉诊断及分级标准:

(1)轻度中毒:

(2)中度中毒:

(3)重度中毒:

(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障碍恢复后,经约2~60天的“假愈期”,又出现下列临床表现之一者:

1)精神及意识障碍呈痴呆状态,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

3)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4)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5.处理原则

6.预防设立CO报警器;防止管道漏气;生产场所加强通风;加强个体防护,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进入危险区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五节有机溶剂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苯的急慢性中毒的毒作用表现。

2.了解苯的毒作用机制,以及诊断和处理原则。

3.了解苯中毒的预防。

重点难点

1.苯中毒的毒作用机制。

2.急慢性苯中毒各自临床表现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第五节有机溶剂

一、概述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2.化学结构

3.吸收与分布

4.代谢与排出

(二)有机溶剂对健康的影响

1.皮肤

2.中枢神经系统

3.周围神经和脑神经

4.呼吸系统

5.心脏

6.肝脏

7.肾脏

8.血液

9.致癌

10.生殖系统

二、常见有机溶剂

(一)苯

1.理化特性

2.接触机会

3.毒理

(1)吸收、分布和代谢

(2)毒作用机制

4.毒作用表现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2)造血系统

3)其他

5.诊断

6.处理原则

(1)急性苯中毒

(2)慢性苯中毒

7.预防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三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六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共同点。

2.了解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及体内转化过程。

3.了解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的预防原则。

4.熟悉苯胺、三硝基甲苯的毒作用表现,以及治疗。

5.了解苯胺、三硝基甲苯的毒理,诊断和处理原则。

重点难点

苯的氨基和硝基的毒作用机制。

慢性三硝基甲苯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第六节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一、概述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1.进入途径与代谢

2.毒性及中毒机制

(1)血液损害

(2)肝脏毒性

(3)晶体损害

(4)皮肤粘膜损害和致敏作用

(5)神经系统损害

(6)泌尿系统的损害

(7)致癌作用

二、常见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一)苯胺

1.理化特性

2.接触机会

3.毒理

4.毒作用表现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5.诊断

6.处理原则

(1)现场处理

(2)给予特效解毒剂

(3)对症和支持治疗

(二)三硝基甲苯

1.理化特性

2.接触机会

3.毒理

(1)代谢

(2)毒作用机制

(2)对人的毒性作用

4.毒作用表现

(1)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

5.诊断

6.处理原则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第四章毒物和职业中毒第七节农药中毒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2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掌握有机磷农药的毒作用机制

2.握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3.掌握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

4.了解有机磷农药的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及体内转化过程。

重点难点

有机磷农药的毒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仪器

多媒体

授课提纲

一、有机磷农药

(一)理化特性

(二)毒理

1.入体途径,分布,代谢转化及排出

2.毒作用机制

(三)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1)毒蕈碱样症状

(2)烟碱样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

2.慢性中毒

(四)诊断

(五)处理原则

1.清除毒物

2.解毒治疗

(1)乙酰胆碱拮抗剂

(2)复能剂

3.对症治疗

选用教材

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

参考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牛侨主编,第一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金泰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章节

实习一实习总论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     掌握空气采样的原则与目的,及空气采样方法

2.     熟悉对生物监测样品的收集与保存

3.     了解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难点

1.     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浓度的计算

2.     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评价指标

3.     生物监测样品测定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教法

教学仪器

活性碳采样器、气泡吸收管、个体采样器

教学步骤

1.     介绍空气样品采样的原则与目的,及空气采样方法(60min)

2.     演示空气采样仪器并让学生熟悉使用方法(60min)

3.     介绍生物材料的检测(90min)

思考题

1.     空气采样的方法有哪些?

2.     常用的生物材料主要是什么?

参考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实习讲义》2002年版,2005年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一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四版,梁友信主编

授课章节

实习二职业铅接触的测定与评价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8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空气铅的测定用于评价作业环境卫生质量,判断是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估计在此作业环境下劳动者的接触水平。

2.掌握空气铅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铅吸收的情况,掌握尿δ-ALA的测定在诊断铅中毒中的意义。

4.δ-ALA的测定方法。

5.δ-ALA的诊断标准。

6.为对接触铅的工人进行健康监测的一项良好指标。

7.了解污染环境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重点难点

1.空气铅测定的原理

2.铅中毒的机理。

3.铅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特点。

4.铅中毒首选药物。

教学方法

讲授操作指导提问集体讨论

教学仪器

硝酸高氯酸氨水氯仿氢氧化钠溶液硝酸溶液酚红指示剂盐酸羟胺溶液柠檬酸铵溶液氰化钾溶液双硫腙氯仿贮备液双硫腙氯仿应用液双硫腙洗除液铅标准贮备液铅标准应用液尿比重计具塞比色管移液管沸水浴锅漩涡混匀器比色杯722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吸管

教学步骤

1.     回顾理论课所学知识,讲解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

2.     学生具体操作过程

3.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产生原因。

思考题

1.实验注意事项

2.操作是否规范

3.实验中哪些原因可导致结果偏高或偏低。

参考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实习讲义》2002年版,2005年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一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授课章节

实习三尿汞的测定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     掌握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尿汞

2.     尿汞含量的测定可以反映人体接触汞的情况

3.     可以根据测定结果观察药物疗效及体内汞负荷量

4.     尿汞测定可作为汞中毒诊断的一项指标

重点难点

1.     尿汞仪的使用

2.     冷原子吸收法的原理

3.     测定汞的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讲授,操作指导,集体讨论

教学仪器

测汞仪,汞蒸气发生装置,具塞试管,聚乙烯尿样瓶,吸管,

比重计

教学步骤

1.     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讲授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

2.     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3.     集体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

思考题

1.     实验中哪些原因可以造成实验结果偏高,哪些原因可以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2.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参考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实习讲义》2002年版,2005年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一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授课章节

实习四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五年级

授课时数

4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教学目的

1.加深对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

3.了解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

重点难点

1.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测定实验原理

2.实验操作中各种试剂的选用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操作指导,集体讨论

教学仪器

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一次性试管,试管架,吸量管,取样枪,分光光度计

教学步骤

1.复习理论课相关内容,讲授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实验操作

3.集体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的成败原因

思考题

1.实验中那些原因可以造成实验结果偏高,那些原因可以造成实验结果偏低

2.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健康影响的共同特点有那些

参考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实习讲义》2002年版,2005年版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二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五规划教材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一版牛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第四版,梁友信主编

 

授课章节

实习五全血胆碱脂酶活性的测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