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502810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docx

金版学案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框架+走进名人+演练提升专题十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专题十一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季 羡 林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季羡林先生生活极为节俭,他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打扮,每日三餐也是粗茶淡饭。

为减少马桶的排水量,他在马桶水箱里放了两块砖。

他每天四时即起,然后铺开床边的一张不大的书桌进行写作,这种行为被誉称“北大一盏灯”。

他主张小学生的德育标准是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和睦伙伴。

他崇拜彭德怀,认为彭德怀敢说真话,不简单。

他把自己的性格概括为一个字——“犟”,这一点和彭总相通。

他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学问高深莫测,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曾研究翻译过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

他的书,不仅是他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他经历了由清至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其间又经历了“文革”和改革开放。

他是一面镜子,一面百年明镜。

在这面镜子里,我们可以照出百年来国家民族的命运,也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的人生。

一、(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

“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

“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

于是渐不信狐。

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

乃笑曰:

“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

自是狐竟寂然。

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

①涴:

弄脏。

②狃:

因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质:

询问

B.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

友好

C.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谛:

玩味

D.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

记载

解析:

D.录,抄录。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心恚愤而无如何   何前是而今非也

B.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解析:

D.“于”,前句为“向、对”之意,表对象;后句为“在”之意,表处所;A.“而”,但、却,表转折;B.“以”,因为,表原因;C.“所”,助词,与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

答案:

D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

于是渐不信狐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解析: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的是王生对狐狸涂卷的认识,而非郭生的谦虚。

答案:

B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

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解析:

C.“狐狸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有误,应为“于是渐不信狐”。

答案:

C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2)①(狐狸)只是用浓墨洒泼,大点点出,弄得满卷都是。

郭生非常奇怪,拿着去告诉王生。

(注意“淋漓”“异”“白”的翻译)

②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准备一些鸡肉、饭菜,备给狐狸吃喝。

(注意“以是”“德”“啖”的翻译)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

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

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

(第二天一看,)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

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只剩得六七十首。

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

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

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

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又再看看弄脏的诗卷,(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

他惊讶地说:

“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

”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

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

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

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

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

王生看了看说:

“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

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

”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

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喝。

他买了别人的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

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作品,风格典雅,文辞华美,家传户诵。

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

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

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有些佩服狐狸的先见之明。

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

自认为多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心气很高,因为这他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

郭生笑着说:

“这真是胡闹了!

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

”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

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

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

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画中。

异史氏说:

“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则能受益,这是真理。

刚刚小有名气,就自以为是,拿着叶公等人的文章,因袭、模仿而不改变,以至于一败涂地,骄傲、自满的祸害就像这样啊!

二、(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

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

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

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

“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

”因问陆生曰:

“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

“王似贤。

”复问:

“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

②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曰:

“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曰: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

秦时已并天下。

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

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

①椎结:

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②踦

同“崎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亲戚:

父母

B.如反覆手耳反覆:

翻转

C.人众车舆舆:

众多

D.政由一家由:

如同

解析:

D.由:

出于。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D.所:

用在动词前,形成所字短语。

A.因:

介词,于是/因为;B.而:

连词,表承接/转折连词,却;C.乃:

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答案: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

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

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

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

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解析:

B.“且南越君民同心”无中生有。

答案:

B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小小的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注意“天性”“捐”“区区”“且”的翻译)

(2)我没有在中原起兵,所以才在这里称王。

假使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注意“起”“王”“使”的翻译)

(3)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

(注意“无足”“语”“日”的翻译)

参考译文

陆贾跟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在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尉佗也平定了南越,便在那里自立为王。

高祖派遣陆贾赐给尉佗金印,(任命尉佗)为南越王。

陆生到了南越,尉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生。

陆生于是劝尉佗说道:

“您本是中原人,父母兄弟祖先的坟墓都在真定。

而现在您却一反中原人的习俗,丢弃衣冠巾带,想用小小的南越来和天子抗衡,成为敌国,那你的大祸也就要临头了。

况且秦朝暴虐无道,诸侯豪杰都纷纷崛起,只有汉王首先入关,占据咸阳。

项羽背叛盟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们都归属于他,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无比。

但是汉王从巴蜀出兵之后,征服天下,平定诸侯,杀死项羽。

五年之间,天下平定。

这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而是上天辅佐的结果。

现在大汉天子听说您在南越称王,不愿意帮助天下人讨平暴逆,汉朝将相都想带兵来消灭您。

但是天子爱惜百姓,想到他们刚刚经历了战争的劳苦乱离,因此才暂且罢兵,派遣我授予你南越王的金印,剖符为信,互通使臣。

您理应到郊外远迎,面向北方,拜倒称臣,但是您却想以刚刚建立、还没有把众人收拢起的小小南越,在此桀骜不驯。

倘若让朝廷知道了此事,挖掘烧毁您祖先的坟墓,诛灭您的宗族,再派一名偏将带领十万人马来到越地,那么南越人杀死您投降汉朝,就如同翻一下手背那么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尉佗立刻站起身来,向陆生道歉说:

“我在蛮夷中居住得时间长了,所以太失礼了。

”接着,他又问陆生:

“我和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有德有才呢?

”陆生说道:

“您似乎比他们贤能。

”尉佗又问:

“那我和皇帝相比呢?

”陆生回答:

“皇帝从丰、沛起兵,讨伐暴虐的秦朝,扫平强大的楚国,为整个天下的人兴利除害,继承了五帝三皇的宏伟业绩,统理整个中原。

而中原的人口以亿来计算,土地方圆万里,处于天下最富饶的地域,人多车众,物产丰富,政令出于一家,(这种盛况)是从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的。

而现在您的人众不过几十万,而且都是未开化的蛮夷,又居住在这局促狭小的山地海隅之间,只不过如同汉朝的一个郡罢了,您怎么竟同汉王相比呢?

”尉佗听了大笑说道:

“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就比不上汉王!

”尉佗非常喜欢陆生,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

尉佗说:

“南越人当中没有一个和我谈得来,等你来到这里之后,才使我每天都能听到过去所未曾听到的事情。

”陆生完成拜尉佗为南越王的使命,使他向汉称臣,服从汉的管制约束。

陆贾还朝之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

秦国当时兼并了天下。

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

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

任嚣死后,赵佗逐渐用法律杀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官。

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

三、(2013·新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

“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

”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

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

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

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

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

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

铭刻

解析:

A.登:

考中。

答案:

A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  )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②说文升自己。

③对象是太子。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

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

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

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

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

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

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

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解析:

D.“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错,大盗去了钧州,因文升家在那里而离开。

答案:

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文升)在朝官中最年老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任用他,众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有怨言。

(注意“班列”“耆硕”“望”的翻译)

(2)(他)在家闲居,没有事不曾进入州城。

谈及时事,总是皱着眉头不答话。

(注意“家居”“辄”“颦蹙”的翻译)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鲜明。

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

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

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

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

“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

”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

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

文升严格考察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

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

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

他曾经认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

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

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品德和性情、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事后,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

孝宗全都赞赏并接纳了。

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了,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

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从不到州府去。

谈及时政,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对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等他来决断。

他在边镇建功立业,国外人都知道他的名声。

他特别注重气节,磨练节操,一生走正直之道。

马文升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

一、(2014·广东“十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

仕吴为通江吏。

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

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

“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

”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

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

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武帝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

帝尝从容问:

“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

”曰:

“吴主英俊,宰辅贤明。

”帝笑曰:

“君明臣贤,何为亡国?

”彦曰:

“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

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张华时在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