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840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docx

麻柳小学新课改教学模式

开县麻柳乡中心小学

“131有效课堂”教学方式(试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多元课程管理下的全课程理论,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廖鑫

副组长:

冯元华

成员:

李贤华、王军、袁军、熊敏、袁岷

三、现状分析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从理论探讨到应用研究,都在不断走向深入,教学方式的建构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导学法”、“诵读法”、“质疑法”、“情境法”……从不同方面诠释了《新课标》理念,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但是,从总体上看,发展并不平衡:

(一)“新瓶旧酒”:

1.对《新课标》学习认识不够。

2.对旧的教学方式过于依赖。

3.教学评价体系发展不完善。

(二)“邯郸学步”:

1.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

2.追求表面的学生主体。

3.讲求无限制的课外延伸。

四、发展策略

构建《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既要开拓创新,又要稳步前进,对构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理论先导,避免方式过于细化教学方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决不能把教学方式简单地等同于教学步骤或教学环节。

(二)批判继承,实现方式整合优化对于许多教师来说,在构建新的方式时,如果彻底否定具有很多合理成分的已有的教学方式,定会感到无所适从。

(三)立足整体,注重方式群系构建小学教学方式的建构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仅把目光盯在某一学段,既应看到各学段教学的个性,又应了解其共性。

同时,在强调整体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做到多样化,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

(四)推陈出新,促使方式与时俱进教学方式决不是教学规律探寻的终点,而仅仅是规律。

五、课改原则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渠道,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没有权利一言堂,要真正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2.要充分相信学生。

学生基础有差异,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

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成才培育到成人教育,由“灌入式”教学到“超市”提供,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3.认真研究学习过程。

重点明确学习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与反馈。

做到预习到位,展示充分,反馈及时。

教师设计在先,导演在后;组织在先,调控在后。

学生预习有效,集体展示,个性反馈,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4.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

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课、复习、提问、批改作业、课后辅导、课堂用语、授课方式等习惯,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听课、回答、练习、作业、听课方式等习惯,按照科学的教育理论,培养新的教学习惯。

六、“131有效课堂”的总体结构

“131有效课堂”中的131是指“一习三环节一练”。

1.一习是指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着重解决预习什么内容?

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

2.三环节:

语文:

要体现“初读感知—精读领悟—深读启思”三个环节,该环节是教学的主体部分;数学:

要体现“预习汇报引导梳理、疑难辩析师生交流、当堂训练反馈矫正”三个环节。

要研究好各个环节的目的和作用的是什么?

3.一练是指课后训练,迁移创新:

要体现精简,注意作业的多样性、思维性、发展性、创新性。

七、设计思路

1.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是这样”,而是让学生去发现“为什么”是这样,从而去拓展还可以“是什么样”。

2.学生没有参与的课不是好课。

3.教师由满堂灌成了满堂问,我们要改教师的满堂问为学生的满堂问。

4.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5.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

以下分语文、数学进行说明)

语文部分

一、基本模型

                                              

模型说明:

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本形式和途径,那么,其“探究”也应以“读”为基点,围绕“读”而展开。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按照阅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课文的不同程度,划分为“初读、精读、深读”三个阶段,由“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平等对话、拓展延伸”六个部分构成。

一般而言,六个环节是逐步生成的,具有一定的序列性,但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二、操作程序

(一)初读——探究中感知课文

初读阶段,主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先行自主研读,在迫切的探究心理伴随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一般可分成创设情境、激疑生疑、自主研读三个步聚。

(二)精读——探究中领悟课文

精读阶段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性环节,探究心理、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始至终伴随着学生,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阅读、感受、理解、品评课文,最终领悟、吸收、内化课文内容。

这一阶段主要分成合作探究和平等对话两个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以“读”的方式感悟品评、释疑解惑、内化吸收。

当然这两个步骤不是截然分开的,较多的时候是交叉着进行的。

(三)深读——探究中拓展课文

在“深读”阶段主要是完成“拓展延伸”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研读,进一步深化课文的学习,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心理,有条件时将学生的学习引向课外,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最终养成。

三、方式流程的说明

(一)课前预习。

要求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生课前预习,为学生提出预习什么,采取哪些方法预习,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和诊断,了解学情,为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精讲点拨作准备。

(二)三环节。

这个环节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讲读教学,但我们的课改把他变成了学生的质疑、讨论,教师的引导、评价。

1.边读边画:

学生个人采用不同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文中的中心句、优美句子、关键句子等,为下一步的思考铺路。

2.再读解疑:

速读课文,自己解决疑难问题。

3.你问我答:

各人将自己的问题提出,由其他同学帮助解答,教师作为指导、总结。

4.教师补充:

课文关键问题的抛出,学生不一定抓住,就需要教师提出来。

此环节的时间概念有两种,其一,时间充裕,因为学生没有几个问题,目前基本都是如此。

其二,时间有限,因为学生像十万个为什么,目前我校就面临这种情况。

因此存在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会发现问题、敢提出问题、能解答问题?

学生能不能认真听问题、写问题?

这里就需要我们教师补充。

(三)一练。

这个环节就是训练,没有测评训练,这节课的目标达到与否就无法衡量。

根据我们以往的应试教育来看,我们平时讲过的题,考试中原封不动地现身了,大多数学生都做不好,原因就在于没有及时测评。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这里以随堂测评为例:

1.教师命题,事先预设的小测试题,当堂随机发现并有代表性的学生错误理解的问题。

或者学生命题,可由各学习小组命题,考察该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选抽几道题。

2.测试:

选派各组学习较差的同学演板,组长批改,其他同学做完互批互改。

3.评价。

四、方式讨论

1.本方式运用范围

近年来,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学方式。

但每一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运用范围。

活动教学方式适用范围,一是教材,一般要求故事性、情节性较强的课文。

课文精短的,可全文纳入这一教学方式;课文较长的,可选重点段纳入这一教学方式。

而一些议论文、散文则不适宜运用这一教学方式。

二是对象。

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因为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发展各自的个性。

2.处理好活动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活动仅仅是学习的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因此,我们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不应该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也不应该把教材文本丢在一边,一味地只是活动,要真正发挥活动的手段作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钻研,去领悟,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教与学的关系

在活动教学方式中,教师要切实转变角色,充当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编导者、指导者、促进者。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学生活动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展开自主活动。

让学生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同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参与活动的盲目性,避免在活动中放任自流,保证学生活动规范而有效地进行。

(3)收与放的关系

活动教学方式中,由于教师角色转变了,学生真正动了起来。

但同时也极易导致课堂的失控,纪律松散,乱糟糟的,有时甚至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放纵,并不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无原则地迁就学生,而应该“该出手时就出手”,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力求放得开,收得拢。

(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活动教学,以活动为手段,以兴趣为纽带,因此,就“预设”与“生成”两者而言,教师更应注重“生成”。

不能缚住学生手脚。

活动方案不要预先设计,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

要让学生结合课文,自主设计活动,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五、温馨提示

所有的环节都要有积极的评价激励;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奖励,奖励就是分数,教师手中有无穷的分数,把它分发出去,快乐了学生,幸福了自己,活跃了课堂,何乐而不为!

小组是进行教学实施的基础,划分小组有利于我们讨论合作,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要利用好分数的作用,分数和利益结合起来,学生才喜欢竞争,才会为了分数而去随着教师的要求去活动。

就是说,高分数小组有什么好处,低分数小组会有什么坏处,一定要让学生知晓。

比如有利的位置;较少的劳动任务,诸如此类。

附:

教学建议

语文教学总体来讲分为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和口语交际四类。

【识字教学】

一、总体要求: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的集中识字课,一种是阅读课中的识字。

无论哪种课型的识字,学生只有在具体可感的语境中,借助于图画、拼音和词句,才能对要学的生字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印象,为更进一步的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识字课中,教师要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让学生借助图画与拼音充分认读词语;在阅读课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多种途径(可借助拼音、查阅字典、伙伴互助等)进行识记。

二、基本方式: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知课文,随文识字——深入理解,品读感悟——积累应用,拓展延伸——指导书写,练习反馈

三、具体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可以用幻灯、投影、录像、挂图、音乐、录音等音像手段或语言描绘、问题激趣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感知课文,随文识字

1.老师范读,学生根据老师的读识字。

2.生汇报自己刚刚认识的字,师生共同随文识字。

3.出示词语,检测。

4.游戏识字。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自身生活经验理解词句含义等各种方法理解词意。

(三)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1.精读课文,在读中质疑,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

渗透在课文中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得方法。

(这个环节切忌不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2.指导学生用情朗读。

在讲读课文的同时,主要用示范的方法指导朗读,注意文章的基调,各部分情感的变化,语气、语速、韵律、节奏、停顿、重音等。

(要一个词一个词地读,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读,切忌一字一顿,千文一调。

朗读时要求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中,用心去感受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