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77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docx

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世界性趋势

2010年09月03日11:

06凤凰网财经【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0条

进入中投顾问机构主页>>

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化工行业。

目前,世界上对精细化工包括的范围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不过,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具有附加值高、污染少、能耗低、批量小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各大化工企业巨头的重点发展对象。

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常轶智指出,近年来,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发达国家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其化学工业产品结构,将化工行业的发展重点逐渐转向发展精细化工产品。

一些国际型的化工大企业都在不断的进行产业整合,朝精细化工方面转型。

例如,美国的杜邦、德国的巴斯夫、拜耳等企业近年来纷纷出售其基本化工原料产品产业,转向医药、农药、聚合物等精细化工产业发展。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精细化工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美国杜邦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将公司的发展重点从石油化工转向农药、医药、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抗癌和抗衰老等药物、保健品、仿生医疗品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

而德国的巴斯夫、拜耳等企业也在重点开发农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保健医药用品、医疗诊断用品、信息影像用品、宇航用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

常轶智认为,由于这些化工企业巨头对精细化工产品发展的重视,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开发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近年来,像医药保健品、电子化学品、特种聚合物、复合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得世界精细化工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

由此可见,精细化工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也指出,近年来,除了美国和德国之外,像日本、瑞士、韩国等国家也都出现了从传统化学工业向精细化工产业升级加速的发展趋势。

而在我国,对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也日渐重视,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趋势。

中国生物化工产业未来有三大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崛起,为生物化工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它将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已有部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并制订了该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国家相关政策以及资金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得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我国生物化工产业发展迅猛。

有机酸中柠檬酸工艺和技术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乳酸,氨基酸中,赖氨酸和谷氨酸生产工艺和产量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甘油发酵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微生物法生产丙烯酰胺、已二酸、透明质酸、天门冬氨酸等产品的生产已具有一定的工业生产规模;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已开始应用;生物法生产高性能高分子、高性能膜、高性能液晶、生物可降解塑料等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等。

  尚普咨询化工行业分析师认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大对生物高技术医药产品、农业及天然生物工程产品、及可再生资源生物加工工艺、动植物细胞培养的工艺与工程的开发力度。

另外,在产业化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生物化工技术改造现有及传统生化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加速走向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氨基酸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为改变我国现有食品结构,解决未来粮食缺乏的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利用现代生物化工技术,大力开发众多的精细生物化工产品,如生物色素、甜味剂、酶制剂;深入开展生物催化剂和生物转化的酶工程研究,其反应过程比起传统的化工过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开展新型生化分离方法和工程研究,包括新型高效分离设备、分离介质以及新的分离工艺和流程的研制开发。

  由于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与传统化工相比优势明显,目前国家对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尤其是在生物化工技术方面,如生物技术下游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生物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的建设等,为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尚普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生物化工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工业结构方面,行业与行业间的划分将日趋模糊,企业间的合作将加大;二、产品结构方面,生物化工产品正向专业化、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三、技术水平方面,不断提高菌株活力、发酵水平、生化反应过程、分离纯化水平,依然是目前生物化工面临的课题。

  生物化工在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调整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生物化工的发展将有力地推动生物技术和化工生产技术的变革和进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未来20%-30%的化学工艺过程将会被生物技术过程所代替,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重要的化工产业。

今后,随着国内生物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技术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或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医药贸易高端市场发展趋势

 

  全球医药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将对我国医药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传统发展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特色原料药、中高端诊疗设备、生物制药的发展顺应国际市场需求,符合我国长期医药发展战略,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同时,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新兴市场潜力犹存,局部地区的政治动荡和金融问题不会对我国医药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而国内产业优化和升级才是关键因素。

预计下半年我国医药出口将延续上半年的增长态势,全年进、出口增幅将超过30%。

  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和我国医药内需发展强劲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上半年医药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出口额213.82亿美元,同比增长36.62%;进口额131.64亿美元,同比增长45.67%。

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市场发展趋势为我国医药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传统优势面临新的挑战,发展方式面临转变,高端市场有待突破,挑战与机遇共存。

  上半年:

出口额增三成

  

(一)出口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上半年,由于欧盟债务危机,美国、欧美经济复苏缓慢,为了消化库存、保持生产,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努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国内市场、新兴国家市场和稳住传统出口市场齐头并进,我国医药出口市场多元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截至6月,我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日本医药出口增速分别为32.11%、29.49%、27.9%,三个市场合计占我国医药出口比重49.96%,比去年同期下降2.44个百分点。

同时,对发达市场出口产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医疗器械类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幅达到54.34%,而原料药产品明显放缓,增速为18.93%,低于平均28.63%的平均市场增幅。

  新兴市场继续高速发展,我对东盟、印度、巴西、俄罗斯医药出口增速分别为44.73%、31.31%、57.38%、53.43%,对上述四个新兴市场出口共计45.0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约1个百分点。

同时,新兴医药市场容量仍在进一步扩大,根据全球贸易数据(GTI)分析,我国医药产品大多以原料药、中低端医疗器械形式出口上述市场,以巴西市场为例,上半年巴西药品同比下降3.81%,而来源于中国的进口增速达到了102.47%。

同时对俄罗斯出口增幅达130.67%,我国中低端医药产品在新兴市场具有较强优势。

  

(二)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出口由中端向高端突破

  随着技术进步,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中低端产品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出口从中端向高端市场突破,同时,国内市场面临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空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贸易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出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71.34亿美元,同比增幅57.34%,占我国医药出口比重提高4.4个百分点,达33.37%。

从产品结构看,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继续保持了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分别增长108.25%、45.79%、53.41%、56.34%。

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地位稳固,市场占有率继续提高,对新兴市场呈爆发式增长,对东盟、印度、巴西市场增幅超过70%,爆发式增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新兴市场开始接受我国高性价比的医疗器械产品,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二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大市场多元化发展力度,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三是我国中低端医疗设备具备较高技术含量,达到了替代发达国家同类产品水平;四是由于成本上升,部分医用敷料等产品出口价格大幅拉高,量价齐升进一步拉动出口额增长。

  同时,以X光机、CT、核磁共振、超声、核成像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诊疗设备出口显著增长。

其中,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出口量大增55.13%,X射线断层检查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出口量增幅超过20%,出口市场范围继续扩大,对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欧盟市场增幅更为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诊疗设备出口仍由三资企业主导,占出口比重80.25%。

  进口方面,国内大医院高端诊疗设备需求仍在进一步扩大,中高端诊疗设备持续大幅增长,截至6月,高端诊疗设备进口增幅达到14.54亿美元,同比增长33.45%,超过去年同期增速。

从进口品种看,国外医疗设备在我国高端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等高技术壁垒产品方面占有重要比重,CT机、超声波仪器、核磁共振、心电图监视仪等高端诊疗设备进口同比增长48%,该类产品在我国基本被GE医疗、美敦力、强生等跨国集团垄断。

而在“医改”背景下,国内二线、三线市场甚至农村市场将成为跨国公司争抢的潜力市场,目前,跨国集团为巩固和扩张在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份额,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本地化研发等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三)大宗原料药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受全球制药工业转移,我国成为全球初级原料药供应商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从出口规模看,上半年,我国25种大宗原料药出口量51.2万吨,同比增长31.61%,而出口额仅小幅增长4.41%。

导致上述局面的主要因素是医药产业格局变化,北美、欧盟、印度逐步退出了部分原料药生产领域,促使全球对我医药原料需求增长。

但在国际市场需求扩大的同时,国内企业则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使我国庞大的原料药产能长期处于世界制药工业的最底端,规模效益难以体现。

  青霉素类产品:

截至6月,青霉素类原料药累计出口1.12万吨,同比下降12.10%;6APA、阿莫西林、青霉素工业盐位列出口前三位。

从目前形势看,青霉素类产品在经历了去年超过30%的出口增长后,国际市场需求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于年初供需局面有所逆转,出口价格有所回升,同比增12.73%,但由于国内产能巨大,同时有上两轮价格大起大落的经历,国际客户的理性也越来越强,出口价格短期明显上涨难以持续。

  头孢类产品:

头孢类产品出口继续恶化。

7-ACA出口价格在上月小幅反弹后,6月又跌落至73美元/公斤,而上半年实际出口量下跌9.39%,年内,联邦制药、鲁抗、华药等各大企业7-ACA项目陆续开工及投产,产能翻番对出口价格形成巨大压力,产能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此外,头孢三嗪出口亦不容乐观,6月出口价格已持续下跌至92美元/公斤,再创近两年新低,其主要因素是苏州东瑞、齐鲁安替制药、石药等企业提高产能、扩大出口,打破了原福抗出口一家独大的局面,预计该产品竞争态势将会进一步恶化。

  维生素类产品:

由于产业格局不同,维生素类产品市场明显分化,维生素C上半年出口6万吨,同比增长7.08%,出口价格下降5.51%,下跌幅度为30.53%。

部分出口企业为争夺出口市场份额,压价现象明显,同期出口价格大幅低于平均出口价格,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

  上半年,维生素E出口保持稳定。

近半年出口价格稳定于每公斤17美元之间,目前全球维生素E需求仍在保持温和增长,东盟市场成为新的热点,出口量增幅达到40.07%,对北美、日本出口量分别增长30.24%、15.67%,对欧盟市场出口持平。

从中长期看,由于国际药用销量稳定,难以大幅增长,而化妆品级和饲料级市场需求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