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712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docx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与企业信息化》专题研究报告

班级:

信管09-1

学号:

0901050328

成绩:

____________

信息化与企业文化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已初见成效,但仍有许多企业信息化不太理想。

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收效甚微,甚至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不是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或者忽视建设与实施信息化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1企业信息化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1.1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1.1.1企业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信息化通俗地说,就是指挖掘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去整合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及时地为企业的“三层决策”系统(战术层、战略层、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迅速的反应,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体到一个企业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

产品信息化、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市场经营信息化。

从而实现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和商务运营的电子化。

1.1.2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由四个部分组成。

首先是企业工作流信息化,包括信息的采集、文档的传递等基本工作流程。

其次是企业生产制造业务的信息化,就制造行业而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以及后来的产品数据管理等。

第三是企业商务流程的信息化,即交易业务的信息化,包括销售、采购、库存调研等的业务流程。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和电子商务应用都是为此提出的解决方案。

第四是企业运作管理的信息化,使整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完整、流畅的管理控制系统,ERP系统软件就是构建这一系统的基础。

1.2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1.2.1企业文化的定义

目前普遍认可和使用的企业文化基本定义是: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为本企业所特有的,并为企业绝大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及其在企业各项活动中的体

现。

1.2.2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习俗、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环境、企业礼仪、企业风尚等等无形的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结构。

1.2.3创新性企业文化概述

创新型企业文化是指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新理念已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人们坚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企业管理人员十分注重创新并不断倡导创新,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敢冒风险,创新思想已渗透到企业上上下下人员的意识深处,并已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

1.2.4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功能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主要具有五个方面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崇高目标指引职工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它体现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和经验。

2.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是,它由重视激励个体转变为重视激励群体,为提高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供了新型的手段与方法,为企业职工的激励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

3.凝聚功能

企业的各个群体组织和各位员工,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企业整体的理想信念中来,形成价值观共识,才会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融为一体时,企业成员才会感到自己不仅是在为企业工作,也是在为自己工作。

这种员工与企业的和谐一致,能够激发起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员工的士气保持长盛不衰。

4.稳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稳定发展的长寿药。

5.辐射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企业文化反映了整个企业的特点和作风,集中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念。

从众多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来看,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极大的推动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任何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管理是文化的一部分,管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我们通常所说文化对管理的影响,首先是指民族文化对管理的影响,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并根植于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价值观、习惯和信念之中。

另一方面,管理和管理人员可影响文化和社会的形成,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达至使个人、社团和社会的价值观、志向和传统趋向一个共同的生产目标。

企业文化是管理手段。

企业文化要以管理制度为依托,但企业文化不同于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通过外在的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则是通过内在的认同来引导员工的行为。

对一个企业来说,文化认同与制度强制都是管理的手段。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的作用将日益凸显。

有了以上管理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理论脉络,再来讨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2.1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本质上都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有两个标志:

一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二是企业员工的现代化,即企业员工能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学习。

引进与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培育企业文化的基本目标正在于实现企业员工的现代化。

事实上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和企业人的现代化都不可能独立实现,需要二者相互配合与促进。

因此作为实现手段的企业文化与信息化也必然会交织在一起。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实现企业生产与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企业人的现代化也要包括培养企业员工具备现代信息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技巧等内容。

在这种趋势下,为促进企业人的现代化,作为微观

文化的企业文化,必须将信息价值观、信息文化纳入自身的体系范畴之中。

2.2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分属企业管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

从属性上看,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管理中人文属性方面的内容,是管理软件,偏重于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企业信息化则从属于技术属性层次,是企业的硬件,偏重于信息资源的利用。

企业文化可以改善企业的日常技术性管理,但不能替代具体的管理工作。

它要求企业以人为本,但并不排斥企业硬件的建设。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与交流,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改进,都要借助各种科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而现代信息技术是能担任重任的首选手段之一。

同时,信息化在企业中运用的效果还要受上至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的管理思想与观念的制约,信息化的有效运用需要先进的信息意识的引导。

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员工转变观念,认识到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关键作用,从而促使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积极引用和有效利用。

2.3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在推动企业革新发展中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从功能上看,企业文化与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革新发展的具体作用点有不少重合之处,这为两者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能。

现代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组织各部门间、企业内部和外部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更为便利,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各方面的大量信息,这就为实现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

与此相对应,企业文化注重人的因素,强调通过企业精神的塑造与企业价值观的树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意识。

显然,在这些具体的交叉作用点上,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员工的观点与思想上做准备,信息化则从技术给予支持,将两者合理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文化之间互补作用,保证共同目标的高效和高质量实现。

3国内企业文化研究

企业文化在我国引起关注和兴趣,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较早出现在《管理世界》权威杂志上的一篇名为“组织文化”的译文揭开了企业文化在我国研究的新篇章。

它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企业文化的基础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及其关系,并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传统和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十分有助于我们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然而,这篇极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综述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在我国掀起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浪,其可能的原因是:

这篇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的文章视野宽泛,超出了当时国人的理解能力。

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研究者采用Schein的“整体阐释性”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来阐释企业文化[3]。

采用Hofstede的定量方法研究企业文化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4]。

在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分为大陆派和港台派。

在香港和台湾多采用Hofstede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如陈正南、黄文宏的《成功企业之企业文化类型》,刊载在“中国文化与企业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徐联恩、赖国茂的《企业文化属性与企业绩效———权变观点》、占德干、张炳林的《企业文化构建的实证性研究———对四个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与分析》刊载在“管理世界”等等[3]。

而国内研究者多青睐于Schein式的“深入”、“参与”、“观察”、“阐释”的临床研究方式,如代表性的有陈春花的《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1],刊载于北京大学学报。

占德干、张炳林采用《中国价值倾向调查表》进行了关于中国企业文化构建的一项实证性研究,发现这些变量的综合作用对企业文化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2]。

李琪在《欧洲管理学者看中西企业文化的差异》中指出,中西人士对Management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不同,对中国人来说重在“掌管”,而对西方人来说重在“授权”。

因此,在权力距离、思维方式、沟通习惯、法制观念、企业组织与员工关系、领导方式上存在着广泛的差异[3]。

林娜的《中日美三国企业管理差异的社会文化渊源》在管理思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以及管理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差异分析,重点分析了东西方文化对群体和个体、人际关系、物质利益的不同看法以及不同的时间哲学[4]。

胡晓清在《中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社会文化困扰》(1998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新式运转模式牵涉着一套独特文化和一种品格构造”。

在文化上,资本主义企业的特征是自我实现,而我国的企业正是缺乏这种“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既定目标的自我意识”。

他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缺乏主流文化,是一种过渡性文化。

在整个外部文化环境方面,这种没有主流文化的过渡性文化使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遇到较大的困扰[5]。

王利平(2000年从宏观意义上对中国管理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总结。

指出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儒法互补、兼兵家权谋的管理文化,并对中国的“单位”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6]。

4.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

每一个人都具有心理学家所说的“个性”。

一个人的个性是由一套相对持久和稳定的特征组成的。

当我们说一个人热情、富有创新精神、轻松活泼或保守时,我们正在描述他的性格特征。

一个企业也同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我们称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围绕企业的最高目标所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员工素质以及蕴含在企业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