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6521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docx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应用

例谈历史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延吉市第四中学历史组 袁军令

摘 要:

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要跳出传统教学的老套路,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去钻研教学,设计教法,教师可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恰当地引入新课,使枯燥的历史生动化,使遥远的历史形象化,增强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关键字:

历史教学;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导语;教学过程;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使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扎实根基和保证”。

没有教育的国家难以发展,没有创新的国家难以兴盛。

作为新时期下的教育者,我们首先应该思考得是:

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就要从基本做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自然对于知识的掌握会得心应手。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实施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无兴趣,或者兴趣如何,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多掌握相关知识,把课本中的原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讲出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寓教于乐,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消化。

而关于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一,导语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适用尤其重要。

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犹如小说的“引子”,戏剧的“序幕”,乐章的“前奏”。

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带入情境、切入主题等作用。

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求知欲望;了解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

要做到巧妙导入新课,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创设情境激起想象;或者运用对比引导思维,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

(一)》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我们都知道明朝航海家郑和,他从1405年到1433年长达30年的时间里率领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后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有一次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后,突然遇到暴风雨使他们迷失方向,大家都惊慌失措时,郑和不紧不慢地拿出一样东西看了看,然后吩咐舵手向左前进。

”请问,郑和看到的是什么东西?

学生的答案纷纭,而我就趁势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课内容中就有同学们想知道的答案,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我们看看郑和究竟拿出了什么!

这样创设悬念,强烈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师生心理上的同步,有利于教师授课时的发挥,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说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十分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这一起始环节,力图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架设起教与学之间的桥梁,打开历史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通道。

用有趣味的问题为教学过程开路,创设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特别是每一具体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兴致盎然地从已有的知识经验过渡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

由此可见,引言至少有两项功能:

其一,创设覆盖本节课的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并产生认知本课的需求;其二,提出具体问题,作为学生完成本课时学习任务的起点。

例如:

讲《明朝君权的强化》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

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

第二天,明太祖问宋濂,昨天请了些什么人?

吃了些什么菜?

喝了些什么酒?

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明太祖听后说:

“你说的全对,没有欺骗我。

”说完,拿出一张地图。

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不禁吓出一身冷汗。

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

他们听谁的指挥呢?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材料的运用和问题的设置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的引入课题。

但是由于历史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对象的广阔、遥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和接受既有多样性又存在差异,因而历史课的“导入”无论内容上、形式上、方法上都不可能千篇一律。

第二,在授课过程当中,也可以从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出发,从学科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适当引用一些谜语、对联或者典故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

另外还能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例如:

讲授《勃兴的中华文化

(二)》这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战国末年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和爱国政治活动,感悟其爱国精神,我讲了湖南汨罗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联:

哀怨托《离骚》,生面别开诗赋组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湘汉人

显见屈原把爱国报复寄托在《离骚》当中,而《离骚》又开创了一代楚辞体诗风,其爱国精神激励着“汉湘”民众。

通过对联,第一,吸引了学生向深探究其内在含义的究竟;第二,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诗话的优美,受到文化熏陶;第三,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将授课过程转化为探究过程,趣味盎然,可谓一举数得。

但是要注意,调动兴趣的内容要切合实际,既要讲究活泼新颖,又要能让学生融入情境。

比如:

讲授《合同为一家》时,引用唐太宗拿谜语考禄东赞的典故,可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禄东赞,老师出题,看看哪个禄东赞更聪明!

通过这样的情景假设,可以使学生感到很新奇,很有兴趣,从而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结束课程使也可以运用趣味性教学法。

如新学期新章节的绪论课,历史教师可以考虑用悬念性结尾:

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者精彩的“镜头”,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理解性较强的内容也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总之,在探寻新课程教育方向,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今天,恰当地运用趣味教学法,会给历史教学增添不小的魅力,给学生一份认知中的惊喜

举报

.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当前离线注册时间2008-2-24最后登录2010-2-9阅读权限150积分15203精华9帖子6559.

灵魂人物

灵魂人物,积分15203,距离下一级还需9984796积分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地板

发表于2008-7-106:

48:

00|只看该作者回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沧州市颐和中学(一中分校) 刘国良

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

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又能在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呢?

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

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

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师为主体了。

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读:

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

在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

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

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

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

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第四:

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听课,多评课,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学科思想,去引领学生学习。

总之,有思想的课堂才是有生机的、成功的课堂。

举报

.

与你同行与你同行当前离线注册时间2008-2-24最后登录2010-2-9阅读权限150积分15203精华9帖子6559.

灵魂人物

灵魂人物,积分15203,距离下一级还需9984796积分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5#

发表于2008-7-106:

48:

00|只看该作者回复: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

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在体验中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浙江衢州柯城区巨化中学陈英

摘 要: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的建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建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终身学习。

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体验;建构知识;自主学习

由于学生刚入学不久,第一次接触历史,对古今中外发生的历史事件都相当陌生,就教材中的内容和情节很难让历史完整地重现,严重影响了教学。

借助课外形式多样的历史书籍,针对教学内容同步搜索相关信息通过学生自己来讲是有效的途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分钟看历史”这个教学环节,就是笔者针对历史教学学情探索出的一个典型的教学情境法。

它是通过学生课前备课,以讲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的形式,替代老师完成导入新课这一环节。

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当一回老师的想法。

一、体验教师备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

因此在指导学生备课时,强调采集历史故事的生动有趣,并形成详案。

学生备课热情很高,翻阅大量形式多样的书籍,如讲“赤壁之战”时,学生就讲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讲“商鞅变法”时,学生就讲了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