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447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7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第四次学情检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9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5题,共5题)两部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纸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2.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学校系统,它表明

层级

中央

郡国

官学

太常→太学

私学

精舍→书馆

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C.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3.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

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增加至55.12%。

这一现象有助于(  )

A.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

B.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C.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

D.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

4.明代江南地区的一些土地所有者,不再满足于把土地出租,而是雇工经营全部或部分土

地,他们亲自管理生产,非常注意作物配置和生产过程的合理化。

由此可见明代江南地

区(  )

A.新的经济因素滋生

B.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放弃传统经济模式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5.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

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

而出的。

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  )

A.造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断层

B.传播了新思想促进了思想启蒙

C.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D.推动了近代史学的产生发展

6.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

型的代表作。

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她所阅读的书是《天演论》,却不是《女

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

这一情况的出现说明(  )

A.上海成为女性思想解放的中心

B.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C.民族危机冲击传统的社会观念

D.新式学堂学习内容的变化

7.《宣言》认为: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

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下列对该《宣言》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

A.主张推翻帝制,创立中华民国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作了新解释

8.史料记载,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至

10%,1933年提高至20%,到1934年更是达到25%。

关税收入从1928年的1.34亿元增

至1931年的3.88亿元。

关税收入的增加(  )

A.促使近代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B.使列强商品输出遭到毁灭性打击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9.1938年10月31日,将介石在《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军民书》中说,“保卫武汉之军事,其主要意义,在于阻滞敌军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与中部之工业,以进行西北西南之建设。

盖唯西北西南交通经济建设之发展。

始为长期抗战与建国工作坚实之基础”。

材料表明蒋介石的战略思想是:

A.迟滞敌人以空间换时间,建设后方支持前线抗战

B.保存实力,消耗敌军,争取英美的支持和援助

C.以联合中共实行持久抗战,并大力准备长沙会战

D.实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发西北,西南地区

10.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

“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

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

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

”这次国际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11.“票证”是指按人口定量发行的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是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下图的“票证”可以表明在这一年(  )

 

A.农业合作化促进了粮食生产

B.计划经济下的做法依旧存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废除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失效

12.《新全球史》:

“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他们还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

……罗马法律的原则在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依旧产生着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对罗马法作用的认识,主要在强调(  )

A.公民法调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万民法维系了罗马帝国社会稳定

C.从根本上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罗马法原则具有一定的永恒价值

13.这一事件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政治和经济领域,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联系日益紧密。

从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据此可知,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在于(  )

A.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致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

14.“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

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

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

A.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B.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C.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D.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15.“什么是生命的法则?

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

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

”他的这一理论(  )

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B.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C.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

D.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16.“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

你们在哪些书本上读到过,说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改变的呢?

”由此可知,列宁

A.号召群众积极支持二月革命

B.强调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主张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7.1949年7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

A.与冷战宣传的政冶需要直接相关

B.表达了苏联认为美国援助别有用心

C.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是苏联党内政治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

18.1956年,在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正式提出人工智能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

这反映出:

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

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

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

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

19.全球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贫富分化加剧、国内民族与社会的分裂、生态环境恶化、侵犯人权、国际犯罪、国际游资投机、恐怖主义等。

这些问题已经越出了民

族国家疆域的范围,单靠民族国家本身是无法解决的。

这主要反映出(  )

A.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的局限

B.全球化带来的新问题无法克服

C.全球化问题深入到民族国家

D.民族国家无力参与解决全球问题

20.2017年12月电影《至爱梵高》在中国上映。

1888年,梵高独自来到法国阳光充沛的南部,开始以狂热的笔触去画他心中的风景,他画里如火焰般晃动的笔触和色块正是梵高炽热的内心在燃烧和迸发。

下列作品,和梵高这一时期画作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BCD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计60分。

21.(14分)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

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候,建立候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

——摘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洲、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

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

……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3分)

22.(13分)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日益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阅读材料:

材料一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正是在北部,伟大的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崛起,通货膨胀由南而北——受新的金银资源的刺激、受新的信贷形式及其扩展刺激、受人口增长创造的雷求的刺激,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摘编自(美)F阿迈斯托《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二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他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须的工业品。

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其中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欧洲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3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具体影响。

(5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近现代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

 

23.(13分)历史学家马克认为,中西文明的双向交流使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运动者认为惟有向非基督教世界的东方求助借鉴,吸取合乎理性法则的思想材料。

儒家学说以“道”这一理性为基本原则,成为法国哲学家倡导理性主义的基本来源。

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更是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扩张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伏尔泰认为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史都是从中国肇始,而且长期遥遥领先。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过对中国思想和政治的赞美,表示了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而把一个具有崇高理性、合于道德的政治制度作为理想目标。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革命与改良两派都取法于西方,向西方学习。

卢梭、孟德斯鸠等英雄形象,成为两派人汲取思想和战斗激情的共同来源。

自维新运动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怀忧国忧时之思,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而后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产生了中华民国。

如果说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但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为什么会推崇古代中华文明?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革命与改良两派”所汲取的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政治学说。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的观点。

(9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人说:

明治维新“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富强,当平民百姓尚未脱离无识贫弱境地时,王政维新的美名终究也是徒有其名而已,对抗世界富强各国之目的也必然难以达到,因此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文明各国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的一大紧急任务。

——木户孝允《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

材料二明治政府教育纪事(节选)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迅速普及教育。

1881年制定《中学教学大纲》。

1894年,五所高等中学改称“高等学校”,设法、医、工、文、理、农、商等专业学科。

1871年,在工部省设立“工学案”,专门负责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

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

材料三日本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

年代

1885

1890

1910

比率

1.8%

2.1%

2.3%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材料四《教育令》经1880年修改后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

1882年文部省颁布了《关于小学修身书编纂方针之训令》,提出:

虽然儒学是来自于中国,但它与日本的道德修养紧密结合着,如果日本采用儒学教法,必须先学习尊崇出于国家最高地位的天皇。

——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木户孝允认为“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的理由。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进行教育改革的意图。

(4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

(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

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

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得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视角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摈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具有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

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

——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

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要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3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

(2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

(3分)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2分)

高三历史第四次学情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C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D

A

C

A

D

A

C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题14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3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计60分。

21.答案要点:

(14分)

(1)原因:

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

(2分)破解:

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

(2)制度:

郡国并行制。

(1分)理由:

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侯国直属中央。

(2分)

(3)创新: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制度);行省长宫由中央官员担任。

(2分)作用:

加强

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分)

(4)认识:

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

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3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2.答案要点:

(13分)

(1)表现:

商业中心的转移;新型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全球贸易公司和银行的出现;通货膨胀出现。

(3分)

(2)条件:

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

(2分)影响:

拓展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推动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

(如答到“推动世界币场的初步形成,亦可给1分)。

(3分)

(3)特点:

大量农业国家被卷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额总最增长:

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但发展不平衡。

(3分)

(4)趋势:

地区贸易到全球贸易主导地位(局部市场到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2分)

23.答案要点:

(13分)

(1)原因:

儒家思想的理性精神有利于反对神权统治;传统仁君政治可用来开展反对欧洲君主专制。

(2分)主要政治学说:

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学说。

(2分)

(2)评分表

等级

观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8—9分

文明的交流推动中西文明的进步。

(1分)

推动欧洲的发展:

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专制王朝。

(2分)

推动近代中国的进步:

维新运动促使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分)

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1分)

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

(1分)

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1分)

启蒙思想家过度美化儒家文明。

(1分)

新文化运动过于批判旧传统。

(1分)

6—7分

观点明确;能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5分

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1-2个方面提出部分论据,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

0—1分

观点不明确;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楚。

24.(10分)

(1)理由:

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日本仍是封建落后国家;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因素。

(2分)意图:

实现国家富强;提高国民素质。

(2分)

(2)举措:

颁布新学制,修订教学大纲;设立专门人才教育和培养机构;重视师范教育和教师待遇;充足的经费保障。

(4分)

(3)影响:

加速日本近代化进程;培养尊皇爱国、尚武精神,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2分)

25.(10分)

(1)内容:

平均地权。

(1分)发展:

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

(1分)关键:

废除不平等条约,维护民族独立。

(1分)

(2)原因:

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2分)

(3)特征:

从宏观视角认识世界现状;顺应世界潮流;立足本国国情。

(3分)

(4)意义:

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