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408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冲刺卷3.docx

高考语文冲刺卷3

高州市2016高考语文冲刺卷(三)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宋代家训

家训,是中国古代的家长出于督促家庭成员尤其子孙修其身、齐其家的美好理想,而对其言行提出的种种规范、劝谕或警戒。

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分为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和百姓家训,其中士大夫家训最多,如范仲淹《义庄规矩》、包拯《家训》、陆游《放翁家训》等。

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创造性地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先以散文叙事,后以诗歌阐发。

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

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相关的家庭规范汇集起来,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密切。

宋代由门阀政治时期转入官僚政治时代,婚姻不重阀阅,选官以科举为主,土地买卖自由。

在这样的社会中,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家族如何在竞争中取胜,如何维护家族利益长期不衰,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些家族特别是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以期通过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宋人提倡家庭治生,强调辩证节俭和量入为出的基本原则。

这些治生内容出现在家训中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家族维持正常运作的总体考虑和支持科举的良苦用心。

宋人把俭朴当做应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认为节俭是人最高尚的行为,但节俭又不是吝啬,要量力而行,“丰俭随其财力,则不谓之费”;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不可谓舍财不见获福而不为”。

这些治生内容得到了后代家训的继承和补充。

重视教育是宋代家训的内核。

宋人注重道德教育,在家训中贯穿儒家思想以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并在强调修身与齐家之后,倡导治国与平天下的追求。

宋人还在家训中突出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等教育原则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对子孙教育重视与否,关乎家族能否兴旺发达。

宋代鄱阳大族洪氏,从农、商并重发家开始,到富而重教培养出子孙考中进士,走出了一条由山村农户向士绅人家转变的道路。

但此后族中晚辈皆荒废学业,骄奢淫逸,家中再无一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长久兴旺,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

有的宋代家训及后续规矩还曾得到朝廷的许可或支持,而朝廷也会给家族政治、经济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护,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国与平天下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和繁荣。

当对家庭子孙等成员言行的规范、劝谕或警戒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肉体惩罚、经济惩罚、精神惩罚等惩罚方式,但宋代家训中很少有对某类过错者要严惩至处死的规定,一些惩罚常采取告官但又不至于处死的方式来实现。

家训与法律有相互依赖之处,但家训侧重家庭的发展,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删改自2012年01月0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家训的数量远超前代,在体裁上也有自己的创新。

B、宋代家训提倡家庭经营生计,并补充了一些基本原则。

C、宋代家训重视道德教育,也重视参加科举考试教育等。

D、宋代家训与法律有互相依赖之处,但其目的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辑录体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这样的方式决定了这种家训的纂述者以士大夫居多。

B、在贫富无定势的宋代社会,士大夫家族积极纂述家训是一种督促家庭成员修身齐家从而维持家族优势地位的手段。

C、宋代以后的家训在治生内容方面,也强调节俭但不吝啬、对公益事业要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的基本原则。

D、宋代家训不仅强调家庭成员要修身齐家,还倡导追求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表明宋代家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出现的辑录体家训丰富了宋代家训的体裁,它不仅能帮助家族在竞争中获胜,还能维护家族利益使其长期不衰。

B、宋人视俭朴为应该代代相传的传统,这表明宋代百姓家训在治生方面的基本原则要严格于士大夫家训中的相应原则。

C、宋代鄱阳大族洪氏忽视教育子孙,使族中晚辈无人进入士绅阶层,家道走向衰落,洪氏也由士绅人家变回山村农户。

D、宋代家训借助官方势力惩罚犯有某类过错者的方式,体现出家训与法律在追求“治国平天下”理想方面关系密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

少孤。

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尚贞俱以文章见称。

中书令薛元超曰:

“是子且有海内名。

”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

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帝遣使江南,发在所库赀以赎生,乂上疏以为:

“江南鱼鳖之利,衣食所资。

江湖之生无既,而府库之财有限,与其拯物,不如忧民。

且鬻生之徒惟利所视,钱刀日至,网罟岁广,施之一朝,营之百倍。

若回所赎之赀,减方困之徭,其泽乡矣。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

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

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

“李下无蹊径。

”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

制敕不便,辄驳正。

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

“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

”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

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

开元初,姚崇为紫微令,荐为侍郎,外托引重,实去其纠驳权,畏乂明切也。

未几,除刑部尚书。

乂方雅有学识,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会病卒,年六十八,赠黄门监,谥曰贞。

遗令薄葬,毋还乡里。

乂沉正方雅,识治体。

葬日,苏颋、毕构、马怀素往祖之,哭曰:

“非公为恸而谁恸欤!

”乂事兄尚一、尚贞孝谨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为一集,号《李氏花萼集》,总二十卷,乂所著甚多。

尚一终清源尉,尚贞博州刺史。

(节选自《新唐书》,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义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B.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C.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怙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D.长安三年/诏雍州长史薛季昶选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闻/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叶/静能估势/乂条其奸/中宗不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谥号是人死后,朝廷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乂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中书舍人时,皇帝派遣使者前往江南,发放所在地府库中的钱财以赎生,李乂上书认为与其拯救生物,不如忧念民众。

B.李乂品性刚正,不畏权贵,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

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C.李乂沉正方雅,有宰相才能,识治体,得到很多人的尊敬。

当他去世埋葬的时候,苏颋、毕构、马怀素为之痛哭不已。

D.李乂年轻时被中书令薛元超预测将驰名海内。

后来,他考中进士,并且一路升迁,直至刑部尚书,后因病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

“李下无蹊径。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

“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送卢主簿(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①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②忽多违③。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注】①琴尊:

琴与酒杯。

指古代文士悠闲的生活。

②分袂:

指离别。

③多违:

指久别。

8.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到了“城阙”,用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⑴《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

⑵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创造病(老舍)

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

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期不会抽叶开花。

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桌、椅、小巧的玩艺儿。

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光。

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一起。

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

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

这个小芽使小家庭里雷雨交加。

芽儿既已长出,花是非开不可了。

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

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

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

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

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

他有件厚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

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

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风,寒,与颤抖。

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

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

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

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人,在大家的眼中。

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

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

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本不能和太太商议。

怎办呢?

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但是心管不住脸。

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

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

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

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

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

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个天蓝的扣子,夏天——配上长白手套——也还体面。

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

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

差不多没有!

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

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

他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

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果。

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

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

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所必需的没法不买。

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

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

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

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

干什么呢?

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

得买个话匣子。

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

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

杨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

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的勇气,可是他们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

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月还清。

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

他看见了,对她一笑:

她回了一笑。

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

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

片子是要用现钱买的,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

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名贵的音乐与歌唱。

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

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

那个机器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

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

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会暗中耻笑。

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

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期成块白纸,买了话匣和没买有什么分别呢?

马上去再买新片是不敢想的,这个月的下半已经很难

过去了。

 

看着那个机器,他们有点说不出的后悔。

把它送回去损失一个月的钱与那三张片子,是个办法,可他们俩连讨论这个事都不敢,因为买来时的欣喜是那么高。

青年是不肯认错,更不肯认自己呆蠢的。

他们相对愣着,几乎不敢再瞧那个机器;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块心病。

(有删改)

⑴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讲述了杨家夫妇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就表现出她对留声机的珍爱。

C.“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运用了拟人手法;“拉他的袖口”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冬季即将到来的意思。

D.杨家夫妇虽然没钱买大衣和皮包,但是他们深爱着对方,愿意放弃购置自己必需的物品,去成全爱人。

E.小说把平凡的话语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了简单的、有力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⑵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⑶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

合文本,分析本文以“创造病”为题的妙处。

(6分)

⑷小说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分别表现出杨家夫妇怎样的人生态度?

请找出两处简要分析。

你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

请就此说说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汪道涵多维多彩的情感世界

孟素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因提纲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而载入史册。

他的一生,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

汪道涵,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现明光市)明光镇,原名汪导淮。

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思想进步、开明、为人正直,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

汪道涵是家中长子,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昂,汪道涵和同学秦其谷、李正恩等十几名青年学生上街进行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

正值学校放暑假返乡的汪道涵与数名有志青年商议,很快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同时还决定创办《抗日快报》,报道抗日消息和日军的暴行,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1980年后汪道涵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

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之后,年逾古稀的他在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

然而,在海峡彼岸发生的事,却促使汪道涵在垂暮之年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

那是在1990年10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辜振甫出任董事长,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中国内地理所当然作出回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以促进两岸交流。

于是,在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时,中国内地遴选一位能与辜振甫旗鼓相当者来提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重任,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

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首先想到的便是汪道涵,汪道涵堪称最佳人选,义不容辞。

于是,晚年的汪道涵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以76岁高龄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受到举世瞩目。

他务实、理性、勇敢,先行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

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

他说:

要多多出台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不管台湾是谁执政,我们是对全体台湾人民的,要主动释放善意。

已经76岁的汪道涵和74岁的辜振甫,双双成为两岸和谈第一对手。

1993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及双方会务诸问题进行了磋商。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

随后在1998年10月,二老又在上海会晤,进一步商谈有关事宜。

汪道涵在处理台湾事务之中,思想活跃,善于异中求同。

两岸争议的焦点乃“一个中国”。

汪道涵为求双方能够对“一个中国”取得共识,曾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

向来,大陆方面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则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民国,而汪道涵则提出,“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无奈好事多磨。

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原定汪道涵访台化为泡影,“汪辜会谈”无法继续。

             (选自《世纪采风》,有删节) 

材料链接:

他深情地说:

“故乡总是令人回忆的,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缅想之中。

在报章杂志和安徽来人中了解一二,便感欣慰。

”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

(《人民政协报·汪道涵的故乡情》)

汪道涵为人儒雅,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一身笔挺的西装,印发光亮整齐,有着学者睿智的风度,虽然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

(XX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汪道涵的父亲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对汪道涵有较大的影响,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B、抗日战争期间汪道涵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C、汪道涵先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

D、1990年10月,“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中国内地由汪道涵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两岸交流。

E、汪道涵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文章正文部分以此为重点又选取了其他的有代表性的事件突出汪道涵的伟大人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6分)

(3)汪道涵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作出卓越贡献,请简要概括。

(6分)

(4)有人评价汪道涵“言行乃同侪之表率,品德为晚辈所景仰”,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对于那些不讲理,违反中国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老外,我们应与中国人,必须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

②新买住房配套设施费到底该不该缴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广大购房者,相关部门认为:

该不该缴不可。

记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③不应该将这次股市波动的情况与18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因为目前的亚洲经济体的金融监管能力大大提高,并已汲取1997年金融危机的教训。

A.一概而论相提并论一视同仁B.相提并论一概而论一视同仁

C.一视同仁一概而论相提并论D.一概而论相提并论一视同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历史类小说的创作,必须从真实的历史为出发点,不能没有限度的随意篡改,甚至胡编乱造。

要为观众,尤其未成年观众负责。

B.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主张,应通过提高待遇,让农村教师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大幅度提升农村教师待遇已是紧迫而刻不容缓。

C.校讯通通知:

高考报名信息核对表已经打印好,请各班即刻派班长到教学处领取,回去签字确认。

另外提醒:

考生特征标志一栏都为空。

D.在城镇化过程中务必要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切实把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饺子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主食,尤其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中国人的习惯里,。

如今,在几乎所有的传统手工食品都已经被放到了工业化流水线上被复制的今天,中国人,这个全世界最重视家庭观念的群体,依然在一年又一年地重复着同样的故事。

A.无论一年过得怎样,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B.无论日子过得怎样,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任何美昧佳肴都替代不了的。

C.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就算再富有,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相比。

D.不管生活好与歹,春节除夕夜合家团圆吃“饺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句不超过15个字。

(5分)

嫡庶之分,在中国宗法社会里是非常严格的。

正妻称为嫡妻,嫡妻之子为嫡子,①,这是一种区别。

长子为嫡子,非长子为众子,这又是一种区别。

这里所谓长子为嫡子,也必须是正妻之子。

②。

《公羊传·隐公元年》: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根据这个原则,③,而妾媵所生的子即使年长,如果正妻有子,仍应由正妻的子承袭。

17.分析下列表格的内容,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2014-2015年河北省语文高考选考题答题情况统计表

年份

题目

选择情况

得分情况

人数

百分比

分值

平均分

2014年

小说

28392

8.56

25

9.993

传记

303349

91.41

25

16.251

2015年

小说

8908

2.46

25

9.993

传记

352838

97.5

25

19.72

(1)根据表格内容简要概括2014-2015年两年语文选考题的选题得分情况特征及趋势。

(4分)

(2)从引导学生均衡选课的角度,您对命题人提点建议。

(2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

00字的文章。

(60分)

某电器集团在研发新产品的过程中遇到了难关,工程师小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大家听后也很振奋,可静下心来一想,设想好是好,就是很难实现,小李的提议也就暂时搁置起来了。

工人师傅老王一直在仔细琢磨小李的方案,反复的实验、验证,最后终于把小李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新产品研制成功。

公司要表彰有功人员,那把谁放

在第一位呢?

大家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是老王,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小李,大家为此争论不休。

如果你是公司老总,在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中国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