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63874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docx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

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积累要点梳理

第一单元

1、《勇攀高峰》课题本应是陈述句,但省略了主语,如还原就是《邓亚萍勇攀高峰》。

课题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显得精练、醒目、生动,具有很强的吸引人的力量。

文章的主人公是邓亚萍。

本文记叙邓亚萍在乒乓球事业上的成长历程,赞扬了邓亚萍永不服输、乐于吃苦、自强不息、敢打敢拼的可贵精神。

作者选择典型事件表现主人公的风采与品格。

并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穿插小段议论,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2、节选自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

本文描述了陈招娣一次续加训练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以陈招娣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个人服从集体,永不服输,永争第一,顽强拼搏的可贵精神。

学习本文两条情感线索并行发展,叙事中结合抒情的写作方法。

《马拉松的故事》课题是一个偏正词组,点明本文是用故事的形式讲述长跑项目马拉松的来历。

长跑马拉松源于公元前欧洲著名的马拉松战役。

这是古希腊击败波斯帝国侵略的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本文记叙雅典士兵菲迪皮茨在马拉松战役中3次长途奔跑传递战争信息,因体力耗尽而牺牲。

人们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者,将其奔跑的距离定为奥运会长跑比赛中的马拉松赛跑。

故事传递这样一种思想:

奥运会比赛项目表现了人类的共同心愿———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对自由的追求。

所以说文章只写了一个人物———传令兵菲迪皮茨,这样情节发展线条也就很清晰了。

《“足球之王”贝利》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中心词素是“贝利”,“足球之王”是限制、修饰“贝利”的,点出贝利的特长与贡献。

“王”,是多义词,在生活中人们常把某一行业或某一活动中最强的、技艺最精湛的人称做“王”。

贝利踢足球的技术最精湛,所以人们称他为“足球之王”。

本文用人名做题目,表明它是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文章运用间接描写揭示文章主题。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征。

语文七色光一

1、你能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吗?

疲(惫)不堪(猝)不及防 (汗)马功劳金榜(题)名

刻骨(铭)心拍案叫(绝)(焕)然一新变本加(厉) 

再接再(厉) 不(计)其数走(投)无路汗流(浃)背

(济济)一堂(诡)计多端(勉)为其难弱不(禁)风

轻歌(曼)舞来势(汹汹)舍(身)取义奋不顾(身)

名落(孙)山 迫不(及)待 山(清)水秀随声附(和)

(勇)往直前仗义(执)言 星罗(棋)布名(副)其实

如火如(荼)半(途)而废惹(是)生非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风沙遮住了地质队员的眼睛。

(改为被字句)

  地质队员的眼睛被风沙遮住了。

⑵书籍不正是我们的好老师吗?

(改为陈述句)

  书籍正是我们的好老师。

⑶小明对我说:

“我今天身体不舒服,请代我向老师请假。

”(改成转述句)

小明说他今天身体不舒服,让我代他向老师请假。

3、日积月累

人的健全,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

———蔡元培

  我们的生命力存在于运动之中,绝对的静止就是死亡。

———帕思卡(法国)

第二单元

3、《春》是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课题只一个字“春”,极为简练。

“春”是表示季节的名词,点明本文是一篇写春景的文章。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

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毕业后当中学教师。

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1931年去美国留学,回国后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抗战时期,他随学校内迁,在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胜利后又回清华大学任教。

他在大学学习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1922年主编《诗刊》,192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踪迹》。

1925年后转入散文创作,《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等都是他的散文名篇。

朱自清著作有27种,大都收入四卷《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有独特的风格,著名学者杨振声对他及他的散文做如下的评价:

“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

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得那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

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这是十分中肯的评价。

本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清新可爱、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明朗、恬淡、愉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追求积极向上境界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点:

作者凭借敏锐的感觉,捕捉住春的极其细微的变化特征进行描写。

多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比如,写花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拟人法把花争相开放的情景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写春“像娃娃”、“像青年”,连用两个比喻,揭示出春天大有希望、蓬勃有力的精髓。

4、《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本文题目实际是一个句子:

“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题目用逗号取代了“是”。

这个题目是对本文主题的概括。

作者热爱大自然,觉得大自然就好像诗表达的那样,那么美好,那么意境深邃,给人以美感享受,所以说“大自然是我心中最美的诗”。

《向往绿色》用动宾词组作题目。

这实际是省略主语的句子,还原是一个陈述句:

“我向往绿色”。

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看题目,读者就会知道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向往绿色”就是特别喜爱绿色,因而希望得到绿色,进而让绿色融入自己的内心。

语文七色光二

1、仔细读下面的各组词语,注意感情色彩,把每组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画掉。

⑴高尚伟大卑劣端庄正直

⑵轻视蔑视仰视藐视歧视

⑶再接再厉始终不渝灰心丧气斗志昂扬

2、日积月累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唐)

出自: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李白(唐)

出自: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唐)

出自:

《春雪》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唐)

出自: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三单元

5、《最后的时刻》有多重含义,本义指这一刻在其他时间之后。

本文使用曲笔的方法,用“最后的时刻”代替“临死前”或“牺牲前”的说法,体现作者对江姐的敬重和爱戴。

本文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合著的长篇小说《红岩》。

6、《颁奖词》是在某一主题活动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

颁奖词是对受表彰的公众人物颁发奖项时由颁奖活动主持人宣读的致词。

颁奖词所适用的场合是在颁奖典礼上,作为某种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存在的。

缺少了这个环节,活动的策划就不是很完美,活动过程就显得不是很完整。

通过这种宣读颁奖词的方式,让大众了解获奖对象的事迹,以及所体现的一种超乎寻常的人格精神,从而取得一种宣传与教育的效果。

因此,它必须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

颁奖词的特点:

1.情感性。

饱含情感,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目的是要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2.深刻性。

对人物事迹的评价,必须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3.简洁性。

颁奖词一定要非常精练简洁。

为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受限的要求,寥寥数句,就充分体现出人物的神韵与风采。

4.系列性。

在颁奖典礼上,授奖对象一般不是单一的个人,因此,这类文稿的写作往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尽管主题相同,但是具体人物对象的事迹不同,这就要求写作时必须做到因人定论、因事定调,有针对性地表达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写作特点〕1.高度概括,简洁精练。

2.词吻意合,富有音韵。

3.语句清新,文笔优美。

4.言志寓义,饱含深情。

《海的女儿》课题有很强的诱惑力,能让读者产生许多疑问和联想。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安徒生。

安徒生,全名汉斯·克利斯安·安徒生,19世纪丹麦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著名的童话作家。

1805年生于丹麦中部奥登塞镇一个贫苦的鞋匠家。

受父亲所讲的故事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文学。

为追求艺术,他14岁来到首都哥本哈根,先在皇家剧院当杂役,后在几位艺术家的帮助下,入中学、大学学习。

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中展露才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早期写诗歌和剧本,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世界声誉。

1875年8月4日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

安徒生30岁开始写童话,写了43年童话,共168篇。

《海的女儿》与《皇帝的新装》都是同一年写成,发表在1837年出版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里。

故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丹麦人把《海的女儿》中的同名主人公铸成铜像,竖立在首都哥本哈根的入口处,作为他们国家的象征。

《丹柯的故事》课题是一个偏正词组,表明本课是写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丹柯”。

这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94年出版的《伊则吉尔老婆子》中。

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1868年生于一个木工家庭。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丘德拉》,从此登上文坛。

1898年,两卷集《随笔与短篇小说》出版,轰动了文坛,成为驰名欧洲的作家。

1901年,他亲自参加彼得堡的群众示威游行,创作了著名的诗篇《海燕》,塑造了象征革命者大智大勇搏风击浪的海燕的形象,受到列宁的热烈称赞。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得到列宁的高度评价,标志着他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峰。

童话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表现生活的理想。

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

语文七色光三

1、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再……然后……    只要……就……不论……总……⑴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⑵只要变成人,并能得到人类的爱情,就可以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

⑶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好像要把他们压碎似的。

2、日积月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第四单元

7、《地平线》本课用名词作课题,本应解释、说明地平线的内涵,但读罢文章才知道并非如此,文章是在告诉读者一个人生哲理。

标题之妙正在于此。

“地平线”,向水平方向望去,天和地交界的线。

本文作者是贾平凹。

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本文写作者追逐地平线并从中获得感悟的事。

文章讲了这样一个道理:

人,应该永远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并以此为动力,执著地追逐、探索,不断地向前看,不断地奋斗。

〔写作特点〕1.由自然景观引发出理性思考。

2.地平线的多次出现,是突出主题的艺术手段。

【课后习题】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空洞——空旷 品味——咀嚼艰苦——艰辛融会——融合

8、《张石匠拜师》课题是一个主谓词组,相当于一个简缩的陈述句,概括了本文记叙的故事内容。

读了课题,读者会想:

拜师学艺,这是很平常的事,张石匠拜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于是产生了阅读期待。

“石匠”,开采石料或用石料制作器物的人。

“拜师”,认老师,认师傅。

 

本文是民间故事,讲张石匠手艺高超,但是愿意自夸,在与一个小伙子比试手艺时,连连失败,他服输了,拜小伙子为师。

故事告诉我们,技艺是没有止境的,人应该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和锤炼,精益求精。

〔写作特点〕1.巧用对比。

2.妙用民间口语。

《古诗两首》

1、《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子聿:

陆游的儿子。

聿,yù。

浅:

浅薄。

躬行:

亲身实行。

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题是一个简缩的陈述句,意思是:

在冬天的夜晚,我用读书生发的感悟教育儿子子聿。

“示”,指示、训示,把一种事物或道理指出来或讲出来,让人知道。

“子聿”,陆游共生6子,子聿是他最小的儿子,即陆子聿,字怀祖,官居溧阳令、知严州。

庆元五年(1199),陆游住在山阴。

一个冬日的夜晚,陆游在书房入迷地啃读诗书,受书的启迪,写下了《冬夜读书示子聿》诗。

2、《观书有感》

(宋)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亩:

mǔ。

塘:

水塘。

鉴:

jiàn,镜子。

渠:

第三人称“他”,这里指水塘。

那:

同“哪”。

为:

因为。

源头:

塘水发源的地方。

这是宋代大诗人朱熹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朱文公文集》。

“观书”,就是看书,读书。

“有感”,产生了感想,有了感悟。

诗题表明,本诗表达诗人在读书过程中产生的独特感受。

朱熹还有一首《观书有感》七言绝句,讲的是读书过程中积累与贯通的关系。

语文七色光四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偏僻—繁华愚昧—机智肯定—否定

轻松—沉重苦楚—甜蜜称赞—批评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①人生一旦有了自己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就会朝着目标和理想不断奋斗,不断前进。

②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那么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就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3、改正两段话中的错误。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特别快极了(删掉“特别”或“极了”),(加“总是”)一目十行。

他读了很多书,消废(改为“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经历(改为“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像(改为“象”)。

有一次(加“,”号)他请(改为“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

(加“朱熹”)询问了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翻(改为“番”)警告(改为“忠告”):

“以后读书不但(改为“不能”)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

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这一句话放到“以后”的前面)。

4、日积月累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毛泽东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张载(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唐)

第五单元

9、《音乐之都维也纳》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名城,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10、《密西西比河风光》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

北出中北部湖沼区,南流过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干流长达3779千米,流域面积约322万平方千米。

春涨秋落。

支流众多,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

航运价值巨大。

《威尼斯》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临亚得里亚海,是中世纪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乡。

市区建于离陆地4千米的海边浅水滩上,由120余个小岛组成,又名“百岛之城”。

177条水道贯通其间,大运河为其干道。

市内以400多座形式各异的桥梁相连,以舟代车,有“水上城市”之称。

公元6世纪兴建,是地中海贸易中心之一。

以生产珠宝玉石工艺品、花边、刺绣等著称。

有古老的圣·马可广场和广场上的总督府、钟楼和大教堂等建筑物,多海湾浴场。

旅游业发达,游客年达几百万。

威尼斯被称为镶嵌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一颗明珠,是一座梦幻之城。

它风光旖旎,古迹繁多。

有120座教堂、120座钟楼、40多座宫殿及64座修道院,被拿破仑称为“举世罕见的奇城”。

歌德和拜伦都曾对它赞扬备至。

本文介绍的就是这座著名的“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埃及金字塔见闻》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美洲的一种方锥形建筑物。

形似汉字“金”字,故称“金字塔”。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法老(国王)的陵墓。

其中以古王国第四王朝(前26世纪)胡夫的金字塔最大,今仍存于开罗近郊吉萨。

塔内有甬道、石阶、墓室等,据说由农民、奴隶历时30年筑成。

塔近处有法老哈夫拉的金字塔(规模仅次于前者)和他所建的斯芬克司石雕像。

古代美洲金字塔是宗教建筑,塔呈阶梯形,塔顶有庙宇。

墨西哥特奥蒂互坎城的太阳金字塔,是美洲现存金字塔中最大者。

语文七色光五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3、日积月累

旅游在一种意义上是增益的生活准备,一个人要停止了他的游玩的兴趣,便要老得快,以至于死。

———李大钊

任何名胜,游览一次有一次的情趣,再游便是另一种风光。

———梁实秋

旅游是获得愉悦感和浪漫性的最好媒介。

———麦金托什(美国)

第六单元

11、《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里是一个物质生活贫乏,但精神生活异常丰富的地方。

作者对小屋的感情是在不断变化之中,一天天加深的,热烈而深沉!

瘸腿的大门、方方的窗子、光光的大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童年美好的回忆;妈妈唤儿的声声呼唤、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她讲书中好听的故事……怀恋之情让作者无法割舍。

12、《我和祖父的花园》一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萧红。

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田园生活。

老爷爷和小孙女,一个在花园中侍弄花草,辛勤劳作;一个在花园中尽情游戏,无忧无虑。

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作者把我们带进了田园诗般美好的意境之中,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让我们懂得了快乐地成长、自由地发展是多么的可贵。

〔写作特点〕1.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2.详略得当,安排合理。

3.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加以再现。

4.善于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去描写景物。

5.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展开内容。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莹,黑龙江呼兰人。

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集)。

1934年到上海,次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

随后又陆续出版散文集《商市街》,小说集《桥》《牛车上》。

抗日战争期间出版小说集《旷野的呼喊》。

1941年到香港,写有长篇小说《马伯乐》和《呼兰河传》。

本篇课文就节选自《呼兰河传》。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30年代以表现东北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篇小说《生死场》震惊文坛,被称为抗日作家。

她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涉及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留给我们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

《童年的朋友》没有朋友的童年是寂寞的,小孩子的心是耐不住寂寞的,所以小孩子特别珍视童年的朋友。

一只毛毛熊唤起小男孩儿许多美好的回忆,于是,他把人类最纯真的情感———爱,真诚地献给了这只不会说话的玩具熊,小男孩儿细腻、微妙、丰富的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打动着每一颗善良的心。

文中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内容集中,语气一贯,结构整齐。

作者能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写人物心理和动作,所以说本文在心理和动作描写上是一美文、也是一典范。

小时候,因为不懂事,孩子们总会做出许多荒唐事。

你看这几个乡下的小孩子,被又甜又大的西瓜所诱惑,想出了一个可笑的办法,去偷老爷爷的瓜,老爷爷故意装做没看见,后来还请他们吃瓜呢。

淳朴的乡情,浓郁的人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谁还会去追究孩子们犯的小错误?

《摸瓜》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每个人物性格特点鲜明突出。

语文七色光六

1、第一题词搭配,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找到事物与叠词的联系。

本题中的叠词均为形容词构成的ABB式词语,用来修饰名词的叠词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修饰动词的叠词,将行为描写具体。

经过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的”“地”的用法:

名词前面“的”,动词前面“地”。

2、日积月累

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

———巴尔扎克(法国)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远的伴侣。

———富兰克林(美国)

好学的人必成大器。

———林肯(美国)

第七单元

13、《为学》【译文】

天下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去做,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做,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人们求学、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界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穷,一个富。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我打算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

“您仗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回答)说:

“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

“我好几年来都想要雇船东下(南海),还没能去成呢,你凭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可是穷和尚到了。

人们立志,难道反而不如四川边界上的穷和尚吗?

【注释】

为学:

做学问。

为,wéi。

蜀:

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四川成都一带。

鄙:

边界。

语:

告诉,对……说。

南海:

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属浙江舟山群岛)。

何恃:

凭什么。

钵:

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

去:

距离。

顾:

反而。

14、《揠(yà)苗助长》【译文】

宋国有个农夫,担心苗长得慢,就将苗一棵一棵地拔高了。

然后,他又累又乏地回家了。

他对家里的人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注释】

揠:

拔。

悯:

担心,忧虑。

芒:

疲乏。

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

劳累。

趋:

赶去。

槁:

枯萎。

《画蛇添足》【译文】

楚国有个主持祭祀的人,赏赐给他家中的门客一壶酒。

门客们商议说:

“这壶酒几个人喝不够,一个人喝又多。

让我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完了,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画完了蛇,拿起酒来将要喝,又左手拿着壶,右手画蛇,说:

“我可以为蛇添上脚。

”他还没有添完,另一个人的蛇也已经画完。

这个人夺过酒壶,说:

“蛇本来没有脚,你怎能够为它画脚呢?

”于是把酒喝了。

蛇本来没有脚,为蛇画脚最终只能失掉喝酒的机会。

【注释】

祠:

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

部属,门客。

卮:

古代饮酒用的器皿。

文中是一卮的意思。

固:

固然,本来。

安:

怎么,怎样。

遂:

于是。

亡:

失去,丢失。

《世说新语》二则(南朝·宋)刘义庆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miǎn)过门者。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华歆一起在园里给菜地锄草,看见地上有一个铜钱。

管宁照旧挥锄,与见了瓦块石头没什么两样;华歆捡起来又丢掉了。

两人又曾一起读书,有一高官乘华丽的车路过门前。

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下书去看。

管宁把坐席分开来坐,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注释】

管宁:

字幼安,东汉北海郡(今山东泰山东部)人。

华歆:

字子鱼,东汉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

共:

一起,一同。

锄菜:

给菜地锄草。

不异:

没有什么不同。

席:

古人的习惯是在地上铺席,坐在上面谈话、读书或做其他事。

乘轩冕:

乘轩戴冕。

轩,古代一种前高后低、顶上有帷幕的车;冕,古代大夫以上的官员所戴的帽子。

废书:

扔下书本。

王戎(róng)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时,曾和几个小孩一起玩。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