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4616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国地理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国地理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国地理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国地理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13.docx

《中国地理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13.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13.docx

中国地理13

第三章:

海岸及海域

第一节海域环境

一、海域范围

(一)范围

中国近海海域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以东海域。

在地理位置上,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介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自北、向南略呈弧形展布,总面积约47.3万平方公里。

(二)海域划分

1、依据

根据海域的地理位置、地理轮廓、海洋物理性质、生物体系、海底地貌等因素所表现的差异,中国近海可划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域。

2、界线

1)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是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西起长江口北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3)东海与南海之间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侧端鹅鸾鼻之间连线。

(三)主要海区

1、渤海

1)面积:

80000平方公里,深入中国内陆,三面为陆地包围,是我国的内海。

2)组成:

可分为五个部分:

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中部的中央盆地和东部的渤海海峡。

渤海海峡宽约57mile,庙岛列岛南北排列,把海峡分隔成六个主要海道,北面的老铁山水道较宽,局部出现水深80米左右的冲刷潮沟,是黄海水进入渤海的重要通道。

3)深度:

渤海平均水深18米,深度小于30米的范围占总面积的95%。

坡度平缓,是一个近封闭的浅海。

2、黄海

1)面积:

380000平方公里,

2)深度:

平均深度44米。

以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与朝鲜半岛长山串连线,可将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黄海平均深38米,南黄海平均深46米。

最深处在济州岛北,约为140米。

3)位置:

黄海的北侧、西侧为中国大陆,东侧为朝鲜半岛,东南通过济州海峡与日本海相通,南与东海相连。

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

水文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大陆的影响。

3、东海

1)面积:

770000平方公里,

2)深度平均水深349米,大陆架由海岸向东南缓缓倾斜。

为一边缘海,东北部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西南部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相连。

4、南海

1)面积:

350000平方公里,由周边向中心有较大坡降的菱形海盆。

2)深度:

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377米。

5、台湾岛以东太平洋海区

台湾岛以东海区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

台湾岛东侧为狭窄的陆架,陆架外侧是陡峡的大陆坡直临海沟或海底,且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二、海底地貌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

大陆架

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

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公里。

中国沿海大陆架发育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2、丰富的物质来源。

3、水下隆脊所围限的盆地地形。

水下隆脊大体呈北东向,主要有:

1)前古生代基底的与胶辽隆起相连的渤海海峡水下隆脊。

2)中生代基底的与浙闽-朝鲜半岛隆起带相连水下隆脊。

3)新生代基底的东海陆架边缘隆褶带。

(一)大陆坡

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

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水深范围在800—4200米,坡度为2º40ˊ,最大坡度达4º。

(二)海槽与陆缘盆地

1、东海和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

2、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

3、陆缘海盆分布在南海中部,深海平原长1500公里,宽处820公里北部海底平坦,水深3400—4000米,向南缓倾斜,中部水深4000—4300米,向西南倾斜,南部水深4300—4400米,其间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山群。

4、黄岩岛为出露水面的海山。

组成物多为玄武岩。

三、海洋水文

(一)海水温度

1、影响因素:

中国近海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受纬度、海岸与海区形态、海流与潮汐、气象变化等因素影响,变化比较复杂。

2、分布情况:

海域水文的年平均值,渤海约为12℃,黄海约16℃,东海22℃上下,南海26℃左右。

1)渤海水温状况受大陆影响大,冬季各层水温呈均匀状态。

沿岸浅水区每年均有短期结冰现象。

2)黄海冬季水温垂直分布均匀。

3)东海东部深水区终年受黑潮影响,冬季水温可达20℃。

4)南海位于热带,水温高,年变化小,夏季可达29℃,冬季大部分达23℃,北部也在16℃以上。

(二)海水盐度

1、影响因素:

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人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的影响,

2、分布情况:

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渤海约为30‰,黄海约31.3‰,东海约33‰—34‰,南海在34‰以上。

(三)海流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流可以分为两大系统:

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

(四)潮汐

中国沿岸潮汐系统主要是由太平洋传入的潮波引起的振动和日月引潮力形成的独立潮合成的,以前者为主。

中国海域潮差分布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东海最大,渤、黄海次之,南海最小。

(五)海域环境评价

1、海域环境优势

1)区位优势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太平洋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期,经济发展速度高出世界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重心逐步向东亚转移。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侧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

3)海水营养丰富,水质肥沃。

4)海洋环境类型多样,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

5)浅海、滩涂广阔。

据调查,我国15m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约1400×104hm2,海岸带滩涂面积约200×104hm2,宽阔的浅海和滩涂是我国发展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

2、海域利用的不利因素

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

中国近海海域出现较多的自然灾害有台风、风暴潮、海冰、大风、大浪等。

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据联合国组织专门研究的预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全球海平面将持续上升。

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

4)赤潮。

8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赤潮时有发生,外海也有发现,平均每年都有一二十起。

第二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一、海洋生物资源

(一)鱼类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鱼类1694种,其中150多种属重要经济鱼类。

1、黄海、渤海区的鱼类约291种,主要经济鱼类约50种,以暖温带性种类为主。

2、东海大陆架鱼区的鱼类有727种,外海有346种,重要的鱼类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马面鱼屯银鲳、鲐鱼、鳗鱼、海鳗、鲽鱼等。

3、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的鱼类有1064种,其中经济鱼类有125种。

4、南海大陆坡海域的鱼类有200多种,南海诸岛海域的鱼类有520多种,主要有金枪鱼、鲣鱼、箭鱼、鲨鱼等。

(二)虾蟹资源

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鳞虾类42种、蟹类600多种,产量最多的是对虾、毛虾、鹰爪虾、白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青蟹等。

渤海是主要捕捞对虾的场所。

(三)主要渔场

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

主要渔场有:

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舟山、珠江口等渔场。

(四)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2、海洋环境污染。

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4、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二、海水化学资源

(一)海盐

北方海盐生产分为辽宁、长芦、山东和江苏四盐区。

(二)海水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

1.海水提镁

2.海水提溴

3.海水提碘

4.海水提钾

5.海水提铀及重水

(三)海水资源的利用

1、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

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

2、海水直接利用。

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生活用水和耐盐植物灌溉。

三、海底矿产资源

1.渤海油盆地地质储量在4×108—10×108t间。

2.南黄海油气盆地南黄海含油气盆地面积约10×104km2。

3.东海含油气盆地据估计,油气地质储量为40×108—60×108t。

4.珠江口油气盆地石油的地质储量约40×108—45×108t。

5.莺歌海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约27×108t,天然气约2.3×1012m3。

6.北部湾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1×108t,天然气5900×108m3。

7.台湾浅滩盆地

8.深海区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量约243×108t,天然气约8.3×1012m3。

第三节海岸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记32000多千米。

其中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米。

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

由于我国海岸线漫长和平原海岸比例较大,所以海岸带面积宽阔,达到35×104km2,其中潮上带面积约10×104km2,滩涂2×104km2。

0~5m等深线区域2.7×104km2,其余为5m等深线以下海域。

海岸带的资源环境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海岸带地区以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被喻为“黄金地带”。

一、我国海岸带的基本格局

海岸的变化和发育,主要取决于地质条件、河流、波浪、潮汐和海面变化,以及生物运动等因素。

宏观上,岸线的基本格局受地质构造控制。

中国大陆岸线的走向基本上遵循两个方向:

北东向和北西向。

冀东—辽西、山东—辽东半岛以及长江以南的海岸线基本上呈北东向延伸;渤海湾、及苏北海岸线的走向以北西向为主。

北东向的海岸,陆上的山地和丘陵濒海分布,山脉及其主要构造线的走向与岸线平行,海岸港湾曲折多岛屿。

我国大小6000多个岛屿大都散布在这类海岸的外缘。

北西向的海岸大多分布在广阔平原的边缘,都有大河入海,岸线平直。

(一)基岩海岸

1、类型:

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岸滩等

2)海积地貌沙堤、沙嘴、连岛沙洲等。

2、成因:

基岩海岸由于岩性和水动力条件的不同。

3、分布

1)辽东半岛突出于渤海峡处

2)山东半岛岸线曲折

3)杭州湾以南大陆岸线异常曲折

4)台湾东部海岸亦属基岩海岸

(二)平原海岸

平原海岸系在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

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坡度一般为几千分之一),岸线平直,一般缺乏天然港湾。

1.三角洲海岸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淤泥质海岸主要分布在渤海的辽东湾、渤海湾和莱洲湾,以及长江三角洲以北的苏北平原。

3.沙砾质海岸由颗粒较粗的沙砾组成的平原海岸。

大陆沙砾质海岸多呈零星分布,其中辽宁、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分布较多。

(三)生物海岸

1、类型:

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海岸和红树林海岸。

2、分布:

1)我国红树林海岸的分布,北部大约可到27°左右的福建鼎海一带,以海南岛的铺前岛和清澜一带比较典型。

2)我国珊瑚海岸的分布基本上限于北回归线以南。

澎湖列岛,台湾东南海岸及其附近的火烧岛、兰屿等都有岸礁或堡礁发育。

二、海湾和港口资源

(三)海湾

我国沿海大于10km2的海湾有160多个,

(四)港口

1、条件:

我国可供建设中级泊位以上的港址有160多处。

2、主要港口:

上海港、秦皇岛港、大连港、广州港、青岛港、宁波港、天津港、湛江港、连云港等。

3、海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港口的码头泊位少,深水泊位明显不足港口基础设施薄弱,专业化程度低,吞吐能力不大,

2)海港布局不够合理,从港口功能看,尚未形成枢纽港、干线港、支线港的合理布局。

三、滩涂资源

我国现有滩涂面积约217×104km2。

我国沿海人口稠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