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7999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docx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社会工作教案

学分:

3学分

教学要求:

了解小组工作课程基本内容,及整学期课程安排、考评机制等。

进行班级分组和小组展示,为以后课堂讨论做基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对小组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的理论与技巧的基本认识。

内容将介绍主要的小组工作介入模式和技巧。

重点侧重在小组工作工作员的工作技巧,及小组工作进程中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2.课程目标

1)了解小组工作的基本要素——概念、类型、特性等;

2)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3)了解各种小组工作理论取向的异同;

4)了解各种主流小组工作模式;

5)了解各种小组工作的介入技巧——小组领导、沟通及冲突处理;

6)掌握如何设计一个小组工作计划——小组构成及筹备;

7)掌握小组工作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特性及工作方法;

3.学习模式

1)讲课-老师会于每一课堂中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留心的地方。

2)个案研习-老师会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讲解及分享运用小组工作手法的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人与小组习作-老师会选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进行学习,要求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功课或研究。

4)个人/小组咨询-学生如有需要,可以电邮或电话方法与老师联络,预约直接交流的时间,询问有关课程学习和作业的事宜。

4.课程内容

周次

教学内容

1

课程安排讲解;小组工作概述

2

小组工作概述;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3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4

小组工作理论和小组动力

5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6

小组工作的领导

7

小组的构成

8

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9

小组的筹备

10

小组的筹备

11

小组的筹备

12

小组初期

13

小组中期

14

小组后期

15

小组的评估

16

小组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

17

小组在不同人群中的运用

18

复习考试

5.考评机制

测验(10%)-于课后进行两次以多选题形式及短问题为主的测验;

平时成绩(20%)平时参与课堂讨论及出席情况;

期末考试(70%)-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测评。

6.参考书目

1)范克新,肖萍:

《团体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丁少华:

《小组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林孟平:

《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简体字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二、班级分组及团队展示

1.5人一组,设计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契约、队形;

2.进行团队展示。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课时:

4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涵义及其功能,了解小组工作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社会历史条件。

从而对小组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小组与小组工作的界定、小组工作的功能。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涵义

例一:

一群人同坐一个航班,空中经历了三小时的飞行。

他们可以做一个团体吗?

例二:

一群人在一个电影院里看电影,共同经历了两个小时。

他们能是一个团体吗?

例三:

一群陌路人同在一节卧铺车厢,途中遭遇列车出轨事故,大家在一起有72小时的抢险经历,彼此互助、合作,共同应付突发性灾难,终于渡过难关。

他们算是一个团体吗?

一、小组的含义

《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

小组:

是有组织、有秩序、有一定目标,彼此相互依存、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持续互动的两人以上的结合体。

特点:

规模:

小组人数有一定的要求

关系:

组员彼此之间有互动

目的:

组员的交往有一定目的

二、小组的特征

①有一定的规模(两人及以上);

②组员之间有经常性的互动;

③组员彼此有认同感;

④组员彼此之间互相依存;

⑤小组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能产生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范;

⑥组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和任务而走到一起;

⑦小组会与环境互动,并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三、小组的类型

1.初级小组与次级小组

2.计划小组与偶现小组

3.形成小组与自然小组

4.自愿小组与非自愿小组

5.封闭小组与开放小组

学习活动:

列举几个你所知道的小组,并分析它们属于以上哪一种类型。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含义

观看视频:

平寨乡青社

1.小组工作的含义

定义: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它在小组工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互相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公正发展。

特点:

(1)小组工作是由组员和工作者组成的关系体系,在这个关系体系内会出现多层次的互动;

(2)小组通过有目的的互动过程,以达到明确的目标;

(3)小组工作既是过程,也是组员改变的方法和手段;

(4)小组具有互助性。

2.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

有问题的组员在行为、情绪、态度和认知方面恢复到正常状态

(2)能力建立: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过程

(3)矫正:

“问题”组员认识、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学习并巩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和价值观

(4)社会化:

指协助个人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个过程

(5)预防:

预测困难,提供所需环境支援

(6)社会行动:

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行动,学会领导和参与社会行动的技巧,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

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

(8)社会价值:

鼓励组员社会价值的实现

3.小组工作的类型

(1)教育小组

特征:

用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应用:

常常在学习、医院和社区中心等机构中应用。

(2)成长小组

特征:

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在思想、感情和行为等方面觉醒和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其重点在于通过对组员人际关系、价值观、感觉等方面的内容的探讨,帮助组员发现、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个人的正常发展。

应用:

常常用于学校、医院和矫正机构中。

(3)治疗小组

特征:

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或行为问题,或者处理生理、心理、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应用:

常常应用于医院、学校、矫正机构中。

(4)支持小组

特征:

支持小组的组员常常会拥有相同的经验或面临相同的问题,通过小组分享,组员可以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步产生相似感,进而发展出组员间的一致性,培养同舟共济的感受,彼此之间互相支持。

(5)社会化小组

特征:

主要目标就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工作内容包括社交技巧培训、提升自信心和规划未来等。

组员基本上有相同的需要。

社会化小组的形式基本有三类:

社交技巧培训小组、治疗小组和娱乐小组。

(6)任务小组

特征:

具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取向,组员为了完成某个机构指派的具体任务或者实现某个具体目标而走到一起。

在小组中,组员拥有不同的才能和技术,角色分工明确,各显所能。

(7)自助——互助小组

特征:

通常是自愿性小组,组织和参与者为了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或生活难题而自发走到一起,希望通过互助来解决某些社会——个人问题。

在小组中,组员彼此间会提供相关资料信息、情感支持,分享各自的经验,获得认同。

(8)意识提升小组

特征:

目标是提升组员的个人意识。

组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体验式活动,从中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态度和行为,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

特征:

小组目的是充分利用小组资源,整合社区力量,维护小组和社区的利益,促进社会变革。

在这类小组中,组员更多的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而不是解决个人问题。

第三节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一、小组工作的萌芽(199-1920)

二、小组工作的缓慢发展(1920-1930)

三、小组工作的快速发展(1930-1945)

四、小组工作的专业化(1945-1960)

五、小组工作的新方法(1960-1980)

六、小组工作的现状(80年代至今)

七、小组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1.小组工作在港台的发展

2.小组工作在内地的发展

思考题:

1.小组工作与小组的区别。

2.小组工作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课时:

8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进一步树立社会基本价值观,增强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于小组工作的意识。

掌握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

教学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实务原则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

一、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①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接纳个体的价值、尊严和特点。

(案例1)

③以人为本和个人自我决定的原则(案例2)

④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的原则(案例3)

⑤赋权的原则

⑥发展的原则

案例1:

吉特家电话响起的时候是早上10点一刻。

她丈夫1小时前上班去了。

他离家大约半小时后,电台和电视台报道了纽约的双子星座遭到飞机的撞击。

几分钟后,警报四起。

人们焦虑不安。

帮吉特家照看孩子的卡来太太打电话来,说她害怕今早不过来了。

此时电话又响了。

城市紧急救援中心要求专业社工吉特马上到其所在的紧急救援中心报到,因为有许多人受伤或受到惊吓,还有人在寻找自己的亲人。

她该怎么办?

思考:

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和社工机构的伦理。

个体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案例2:

小林是一个14岁的初二的学生,怀孕10周。

她一直是个好学生,老师说她从来没有过什么问题。

学校的护士将小林介绍给学校的社会工作者,因小林拒绝跟护士讨论自己的事情。

小林告诉学校社工自己不想流产,要求社工作出安排,让她留下孩子。

并一再强调不想让父母知道她怀孕的事。

小林也不说谁是孩子的父亲。

社工怀疑小林一直受到性虐待。

思考:

社工是否应该答应小林的要求?

保密和隐私原则、自决原则如何应用?

案例3:

小李参加了一个戒毒康复工作项目。

项目的治疗内容包括药物治疗、小组治疗和个人治疗。

你是他的社工。

在日常的治疗活动中你与李成功建立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关系。

一天,李告诉你,多年前他在一起抢劫案中意外伤了银行的保安。

他没被警察抓住,但是另一个人被顶罪判刑,在监狱里服了漫长的刑期。

你花好几天时间说服李把这事告诉警察,好把那个无辜的人放出来。

李拒绝听取建议,并要求你保密。

你该怎么办?

思考问题:

1.社工人员与案主互动关系维系重要?

或是社会正义维护较为重要?

2.以案主福祉行为改善为优先考量?

或遵守法律规定以维护社会正义原则为要?

二、小组工作基本价值观

①互助互惠的原则。

a、组员之间互助互惠的关系。

b、社工与组员之间互助互惠的关系。

②尊重组员的权利和能力。

尊重和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坚持组员自决和自治,尊重组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参与权。

③民主参与和决策。

(小组规范的制定)

④赋权的原则。

⑤高度的个别化原则。

(组员、小组)

第二节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

一、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

特斯兰德和瓦利斯:

1.组员拥有明确的知情权

2.明确保密的原则和措施。

3.从事小组工作的社工,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和专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经验才可以带领一个小组。

4.在特定的情况下,社工在带领小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接受督导和咨询。

5.经过筛选决定组员,形成小组后,要确保组员的需求能够在小组中得到满足。

6.社工有责任协助组员达成治疗目标。

7.组员在小组中必须得到保护,不受到身体伤害、威胁、被迫接受别人的价值观、胁迫、其他形式的压力和来自组员的压力。

8.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组员。

9.社工不能利用组员来达到个人目的。

10.社工有责任对组员进行及时评估和跟进,以保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

二、小组工作者的实务原则

1.服务对象的权利和责任,包括尊重组员的各种权力。

2.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和培训,特别强调小组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3.如何带领小组,在小组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原则。

三、小组工作实务原则在中国的运用

①程序性的原则。

②尊重组员的原则。

(知情、保密、自决、个别化)

③灵活和折中的原则。

④理论联系实务的原则。

⑤互惠的原则。

⑥处理好国际标准与中国本土实践的关系原则。

四、小组工作者的素养

1.专业素质:

①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背景训练:

社会科学基本的学科训练,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法学等。

②理论背景:

心理学咨询理论、人格理论、学习理论、社会学的系统理论、资源理论、小组动力学等。

③辅导技巧:

心理咨询、个案、小组工作方法。

④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小组评估方法等。

⑤实务经验:

实习时间不能少于200小时。

2.个人素养:

修身养性

第三节价值观与伦理的反思

1.小组工作中外价值体系的差异性思考

①考虑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包括各地区各民族),特别是要关注文化的冲突。

②在一个本土的处境和脉络中可以将各种文化价值观的优势整合起来,去最大限度的助人自助。

③小组工作的价值伦理既要考虑专业通则在本土处境下的意义,更要考虑本土处境下的独特价值观在助人中的意义。

2.具体价值伦理的适应性问题

①工作员未具备应有的训练是否构成伦理问题。

②小组组员甄选的伦理问题。

③工作员可否表露自己的价值观并要求组员接受。

④对待小组中的特殊组员的伦理问题。

⑤对可否具有双重关系的伦理思考。

⑥保密及妥善管理和运用小组资料的伦理问题。

第四节实务案例分析

1.如何应对退组的组员

案例:

在某中学开办的一个中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小组中,组员都是本校的高中生。

当小组进行到第三次时,王雷提出要退出小组,任凭社工和其他成员如何劝说,王雷还是坚持要退组,理由是她认为这个小组不适合自己,对自己没什么帮助。

王雷退出小组后,其他组员也出现了情绪波动,在接下来的一次活动,无法按照计划开展活动。

首先,按照当事人自决的原则,组员是有权决定中途退组的。

其次,组员在退出小组后,要给其他组员留出时间来处理离组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次,为了避免退组给其他组员带来的压力,再组前筛选和访谈时,就必须与组员讲清楚,组员决定退组时,有必要先通知社工和其他组员。

2.技术的运用和滥用

案例:

在一个大学辅导中心举办的新生大学生适应小组中,社工采用了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玫瑰幻想的练习,引导组员回顾自己过去的生活,由于小组气氛非常安全,具有支持性,组员小雪说出了自己在童年时期被叔叔性侵犯的经历,引起了组员强烈的情绪反应,整个小组沉浸在一片哭声中,由于社工根本没有充分的准备,无法处理组员当时的情绪反应,小组只能在眼泪中草草收场。

在帮助组员发泄压抑的情绪时:

①社工要对所运用的技术非常熟悉,一定要有过个人体验,或在导师的指导下使用过,知道如何处理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②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是帮助组员发泄其内在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深入自我探索,不能引起组员的不舒服,使他们感到无能。

3.保密的相对性

案例:

张先生正在为维持四年的婚姻寻求帮助。

但妻子拒绝和他一起接受辅导,还一直威胁说要离婚。

张先生说偶尔他会非常生气,还“扇”过她一两次。

有一次辅导的时候,他说他爱妻子,如果她还是威胁离婚的话,就杀了她。

小组讨论:

社工该怎样对张先生说离婚就杀妻子的话做出反应?

此时的保密原则如何运用?

思考题:

1.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

2.保密的相对性。

 

第三章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课时:

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了解小组动力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小组工作的意义,以更好地带领小组。

教学难点:

交流分析理论。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相关理论

一、系统理论

帕森斯:

小组在发挥功能时,就是由几个互相依存的成员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

为了实现目标,维持平衡,小组要完成四个主要的功能性任务:

(1)整合:

确保组员互相之间和谐相处;

(2)适应:

保证小组保持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模式维持:

确保小组保持明确的目标以及对目标的认同和工作程序;

(4)目标实现:

保证小组能够追求和完成自己的任务。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工作员需:

调动组员能量;不断评估小组的进展、组员目标实现的状况、小组与周围环境的互动状态;调整自我。

系统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作为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源于小组中的组员间的互动。

2.小组力量会对小组成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3.在遇到冲突时,小组会努力争取维持自己的整体性。

4.小组既要与外部环境建立关系,又要关注内部的功能性。

5.为了达成平衡,维持生存,小组不断处在一个形成、发展和变化过程之中。

6.小组具有一个发展性的生命周期。

二、需要理论

需要: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分类:

人的需要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指向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和性的需要。

(2)安全需要主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3)归属和爱的需要:

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和关系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和潜能的发挥与完善的需要。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主要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

(1)每个人都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

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

包容需要是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小组或者团体等方面的需要。

支配需要是指控制别人或者被别人控制的需要。

感情需要是指爱别人或者被别人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具有相对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3)基本人际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

②被动包容型

③主动支配型

④被动支配型

⑤主动感情型

⑥被动感情型

(4)关于“相容”

①互换的相容

它是指两个人在六种人际取向上所表达和希望的行为总和相等。

总和差别越大,具体不相容也就越严重。

②发动的相容

它是指一个人经常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与表现去和另外一个人发生互补。

③交互的相容

它是指两个人都在某种需要上表现出与对方一致。

(5)关于小组的形成和瓦解

3.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三、小组动力学理论

1.小组动力学的内容

2.小组动力学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

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

在小组工作中,只有注重营造小组的民主气氛,才能够为小组带来积极的动力,并使小组产生功效。

共同活动为中介增进小组的凝聚力。

小组工作中所建立的小组,是典型的人为小组,其凝聚力必须以小组的活动为中介。

社会学习理论的内容

(1)观察学习与模仿

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

模仿通常被划分为适应性模仿和选择性模仿。

(2)替代强化

人们的行为只须通过观察别人的该种行为是否受到赞赏或惩罚就可以得到强化。

(3)认知的重要性

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看作一个过程,且这个过程可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等五个部分。

他强调如果没有认知能力的支持,观察学习是不可能出现的。

(4)交互决定论

人与其生存的环境互相成为各自的决定因素。

人的行为可以被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多因素之间连续的、互惠的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社会学习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就可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五、镜中自我理论

1.镜中自我理论的内容

与自我发展相关的三个主要观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2)镜中自我

(3)首属小组(初级群体)

库利首次正式提出首属小组的概念。

首属小组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

2.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给个人终生的发展打上的烙印,是很多理论都涉及的观点。

六、交流分析理论

1.交流分析理论内容

交流分析理论就是用于检查“我对你做了什么,你反过来对我做了什么”一类的相互作用,目的是了解在我们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是矛盾的、冲突的。

交流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

(1)关于自我状态

(2)沟通形态

(3)人生的四种基本态度

(1)关于自我状态

(2)沟通状态

(3)四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2.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①交流分析理论解释和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因此非常适用于小组工作,尤其是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的小组工作。

交流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描述,尤其是强调个人的三种状态的自然出现,可以帮助我们在小组过程中分析和领悟自己的人格结构,学习顺畅的与他人沟通。

③小组可以帮助当事人把焦点放在个人的早年生活,帮助组员了解自我的生活态度、沟通形态以及个人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与个人早年束缚的关系。

④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使成员可以尝试和练习新的沟通方式,增加他们的自我觉察,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最重开始新的生活。

思考题:

1.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是什么?

2.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有什么启示?

第二节小组动力分析

一、小组动力的含义

小组是利用小组所产生的动力来达成工作目标的,小组过程中那些复杂和互动式的形态的动力变化是小组工作发生作用的基础。

潘正德总结的小组动力的四方面含义:

(1)小组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小组中的包括察觉到的或未被察觉到的所有心理和行为的内容。

(2)小组动力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的工具。

(3)小组动力是用来说明小组行为的一套基本知识,用来解释小组内各类行为转化、演变和相互影响。

(4)小组动力也是一套正在兴起的适用性的专业技术。

二、小组动力因素分析

1.静态方面

(1)机构方面的影响

(2)小组的特性

类型、对象、原理、目标、名称、主题、规模、结构、形式、时限、空间安排、时间安排、契约形式。

(3)小组带领者的因素

(4)小组成员的特性

2.动态方面

小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的沟通和冲突、小组发展的阶段特点和任务,以及小组的评估。

三、小组动力模型

1.艾丽思和费希的小组动力模型

2.杨极东的小组动力基本模式

3.徐西森的小组动力因素及其流程模式

4.陈若璋、李瑞玲的多向度小组动力结构模型

5.多变项的小组动力因素模型

艾丽思和费希的小组动力流程图

杨极东的小组动力基本模型

徐西森的小组动力因素及其流程模式

多向度小组动力结构模型

多变项的小组动力因素模型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课时:

4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小组工作的几个基本模式及其理论基础,掌握小组基本模式的内容、运用及其局限性。

教学难点:

四大理论模式

第一节社会目标模式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权

2.系统功能理念

3.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目标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人后来被社区工作所采用,成为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总目标是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