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573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福建省莆田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等载,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今山东省曲阜),是为鲁公。

鲁国从周公开始,到顷公共传三十多代,战国时被楚国所灭,其公族子孙被迫迁居下邑(指国都以外的所属城邑),并以国名为姓,称为鲁氏。

下列从鲁姓起源中获得的信息最为准确是

A.周礼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力工具B.诸侯争战是鲁国灭亡的主要原因C.我国的姓氏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D.鲁姓的起源体现了宗法制的兴衰

25.《新唐书•百官志》载:

“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家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

”这表明唐王朝

A.对官员的考评与官员升降赏罚直接挂钩B.制定了严格考核官员的标准C.通过加强考核实现了唐王朝的长治久安D.选官考核存在严格等级秩序

26.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

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

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27.明末清初大儒吕留良(1629—1683)在阐发《春秋》大义时特别强调“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义”、“人与狄夷无君臣之分”的思想。

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其主要目的是批判君主专制B.其思想是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C.其思想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D.“华夷之分”是狭隘民族主义的体现

28.1858年清廷对鸦片征税,鸦片贸易合法化。

之后,据史料显示,外国进口鸦片和走私鸦片数量逐年减少,国内鸦片价格持续下降,政府鸦片税收逐年增长。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国内鸦片吸食人数减少B.国产鸦片逐渐取代进口鸦片

C.清政府禁烟更加严厉D.国民对外国工业品消费增加

29.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中表示,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的条约“均认为有效”;袁世凯就任大总统时的就职宣言亦申述了与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中近乎一致的对外政策。

由此得出,民国政府的承诺

A.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为新政府的国际承认奠定了基础C.阻碍反封建革命事业的深入发展D.是迫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压力

30.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毛泽东权威下降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已经转移D.吸取苏联教训

31.1979年广大农村忙于分田分地,有农民说:

“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50年,既要如此,何必当初?

”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农民所说的“当初”是指1950年的土地改革B.农村30年的土地变局,最终回归到原点

C.30年的土地变局是瞎折腾,农民的说法是正确的D.农民没有理解1950年与1979年分田分地的本质

32.“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A.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B.属于自然法体系C.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33.梭伦改革后,雅典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虽然没有资格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可以参加陪审法庭。

这反映了

A.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必须是相互对等B.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公民的民主政治C.雅典民主政治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D.雅典民主政治仅仅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

34.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

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35.1956年~1961年,印度“二五”计划时期,苏联对印度援助高达8.3亿美元,是对中国“一五”计划经济援助规模的一倍以上,超过美国和英国,成为印度最大的外援国。

苏联对印度援助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社会主义阵营B.联合印度夹击中国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美国争夺中间地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朱元璋以复“华夏衣冠”为方针,在洪武二年(1369年)下诏“其辫发椎髻、胡服、胡名、胡姓,一切禁止”,“悉命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禁止蒙古、色目人(元代对来自中西亚的各民族的统称)在本族内通婚,而听其与汉人为婚姻。

——赵毅、赵秩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0月,白人失业率为7.0%,非洲裔失业率为14.3%,拉丁裔的失业率则为10.0%。

……美国人口统计局2012年9月12日的数据显示,2011年非洲裔美国人家庭收入中位数为32229美元,不到非西班牙裔白人收入的60%;非洲裔美国人贫困率为27.6%,约为非西班牙裔白人贫困率的3倍。

……跟其他族裔相比,警察更袒护白人。

纽约市在2011年68.5万次警察街头拦截检查中,超过85%针对黑人和拉丁裔人群。

美国穆斯林人口不到美国总人口的1%,但是联邦政府调查的宗教歧视案件中,14%涉及穆斯林;在职场宗教歧视案件中,25%涉及穆斯林。

——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出怎样的民族政策?

如何评价两种不同的民族政策?

(1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存在哪些种族歧视现象?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怎样的教训?

(11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

运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就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要素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

共25分

 

历史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目计分。

作答时,请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各诸侯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及制造工艺水平悬殊,计算单位也差异甚大,币制极为混乱。

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

秦朝严禁私人铸钱。

从出土的实物看,秦半两钱分布的地区,西至河西走廊,东到山东、江苏,北达内蒙古,南抵广州市,东北见于辽东半岛,西南伸进大渡河上游。

文物中保存很好的秦半两,有直径三、五厘米的,更有三厘米以下的,重量有八克、五克的和五克以下的。

在字面上常用的文字是十二铢和八铢。

《史记》《汉书》都有关于秦半两“各随时而轻重无常”这样的记载。

 

(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币制改革的特点。

(6分)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9分)

46.(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6年,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提出对付苏联的长期战略,也就是遏制政策。

1947年,乔治·凯南又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美国要使用“抵抗力量”,对苏联的扩张倾向进行长期、耐心、坚定与警觉的“遏制”。

文中所提出的“遏制”苏联的主张,被普遍认为是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基础。

从此一直到冷战结束,美国对苏战略,乃至整个大战略都被称为“遏制战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美)加迪斯《遏制战略:

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评析》材料二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制定新的对苏政策,称之为“超越遏制”战略,宣称它是“美国战后对苏政策的彻底改变”。

“超越遏制”的主旨是积极同苏联发展关系,加强美苏合作,促使苏联逐渐实现“自由化”,把苏联拉进“国际大家庭”,使其融合到国际社会中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杜鲁门“遏制战略”和布什“超越遏制”战略的异同。

(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什“超越遏制”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6分)

47.(15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问题,有学者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

辛亥革命后,立宪派和革命派相互融合,两派之间的壁垒已不复存在,资产阶级内部的分野已渐次转化为“地方性利益集团的畛域”,而江浙集团这一地方势力的崛起,成为袁世凯“收拾局面”的支持力量。

袁氏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官僚,他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北洋任上,积极推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路线和政策,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中外所推崇,形成“非袁不可”的心理。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

当时资产阶级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稳定社会秩序和免遭亡国,必须寻求与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至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遂成了维持“平衡”的“保护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加以评述。

(7分)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历史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A

A

B

B

B

D

D

C

C

C

D

第Ⅱ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