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5061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docx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

浅谈埃及古王国雕塑及绘画之正面律

摘要:

正面律,是古埃及雕塑、绘画中的一种独特的风格。

这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与有很大的关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

人物不论处于何种状态,做何种动作,其双耳、双肩、臀部及两膝构成的水平线始终保持平行,且垂直于人体的纵轴线。

动作多为静态表现,或端坐或直立,这种艺术手法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具有庄严及稳重的审美效果及侵摄人心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正面律宗教信仰雕塑法老

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

埃及人崇拜太阳神、水神和其他诸神,相信法老是神的化身,生前死后都享有神的特权。

当人们在世上的日子结束之后,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灵魂如果存在,将会在何处生存?

这是恒古以来人类社会无时不回顾的问题。

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的死后世界观,他们认为,人死之后,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恒的。

在古王国时代,在国王、贵族的墓葬中有相当丰富的表现:

如壁画、死者雕像等,雕像的意义在于表现死者的身体,因为埃及人相信人死之后可以复活,而复活之后必须有一躯体供灵魂回归。

一、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

与希腊罗马艺术相比,埃及艺术似乎有着许多不可逾越的规范,不论是雕像绘画还是浮雕,任何动作行为都有着一种不可挣脱的模式与框架,战争,祭祀,祈福,各个场合都有其标准的动作,为了达到各个人物动作的规范统一性,在画画与浮雕时,作者甚至会整齐地在底稿上画上方格,而人物每一个部位所占方格数都会有严格而统一规定。

古埃及在艺术创作中从来没有如希腊艺术那般大胆真实的表现,也很少有自由的肢体语言,给人威严肃穆却稍显呆板的感觉。

这种表现当然也符合上述的“正面律”与埃及人永恒稳定的观念,但这种艺术中人性化淡薄的现象与古埃及另一种强大的力量——王权,也有密切关系。

作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人间之神,法老靠的是严格的秩序来统治整个国家。

埃及是东方最古老、最典型的奴隶制国家之一,法老、王公和平民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座紧密森严的金字塔,稳定而规范。

在埃及人眼中,不管是斗转星移,还是世界的运转,都有它背后隐藏着的诸多伟大的秩序在维持,法老不仅要在现世宣扬这些秩序,更要把它带到永恒的来世去。

王权与信仰,王权的起源和国家的起源相似,应当是在史前时代部落社会。

在埃及进入历史时代的时候,王权已经和宗教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宗教一词,原来的意思是“遵循神圣的仪式”,而所谓的神圣是指一个系统中的人认为非常重要、有权威,可以为生命和世界定义的一些存在体,如神灵、传统、原则等。

我们也可以说是任何一种宗教,其基本上表现的是人对于人之外的力量的一种信仰。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除宗教因素外,一个政权的逐渐形成,起背后总是有一组利益集团支持。

谁掌握利益集团中枢,谁就是神力。

埃及的王成为一个神,成为整个国家的中心。

在第三王朝就已经可以明显看到法老等于埃及。

由于国王有如此的神性,他和所有埃及人之间就隔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臣子对国王的崇拜也如对神明崇拜,这种情况可以从各类的公共建筑、政府文献之中可以看出。

统治阶级的需要和埃及人的对传统习惯的关系如下:

㈠为了某中观念而必须突出人物的正面形象;㈡为了在平面中较完整的表现人体、突出人体各方面的特征;㈢使人物懂得活动具有方向性;㈣保留动物的表现方法。

二、正面律的特征

正面律(正面性法则fren.tality),在程式化中,是埃及艺术作品谨守着的一种程式作风。

特别是在雕像里面。

所谓的正面律即以人的鼻尖与肚连成之线作左右对称,不论坐姿、立姿都要依此原则,例如图

(1)《书吏凯的雕像》、图

(2)《村长像》,以符合‘死后再生’的理念。

 

不管是站着的或是坐着的,是行走的或是不动的,所有形状都是对着观者的,头的顶部,颈与肩的连接部分,以及腰的中部,都是处在同一个垂直平面上。

凡是违犯直立的柱状的,即凡是稍微向左或向右倾斜一点的,都被禁止之列。

在古王国最初的壁画鹅鸭图,也体现了正面律的一些特征例如图(4)。

而当几个人物形象集合在一个台上时,它们的垂直轴心,必须互呈现严格的平行状态。

埃及艺术中人物的重心,从来都不放在一只脚上,男性人物几乎是左脚在前地走着,女人和小孩,一般总

是两脚并一起地坐着,例如图(3)。

在绘画和雕刻上还有一些特征是:

头作侧面,眼睛作正面;肩胸作正面,腰部以下作侧面。

牛羊等带角的动物,全身作侧面,角作正面,特别对于牛角,要求尤其严格。

雕像姿势,不论直立或端坐,头部躯体和两腿必须保持垂直。

立像一脚踏前,双手紧握,双臂下垂,间或有抬举等动作,仍以靠躯体为原则。

人像都采用正襟式,上身端正,两腿并紧、两手按膝,或一手按胸,或交叉在胸前。

这是观念性的表现而非实际观察的结果。

古代的希腊、中国、日本、波斯、亚述、巴比伦、以及早期的基督艺术中的雕刻,都可见形式的类似。

三、正面律的具体表现

⒈正面律在法老、贫民、仆人不同地位阶层有不同的表现

雕塑作品中人物雕像除了下层人民、劳动者外,一般都要按照其社会地位遵循着严格的法则进行创作。

神和王公贵族的雕像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行进式和坐式。

前者往往是人物的左腿往前迈开一小步;后者有时人物坐在底座上,或者盘坐在地面上。

人物雕像的表现手法,一般都采用“正面律”的原则。

不论雕塑的人物直立或端坐,其头部和躯体必须保持垂直。

面部、双肩和胸部则正面展示。

面部雕刻,除了相貌和真人相似外,往往还要有与人物本身的不同等级的社会地位相适应的特殊标准的形象。

国王的理想化的雕像与一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神圣性和威严性。

人物形象的尺寸是遵循一定法则的,即重要者大于不重要者。

国王要比臣民大,主人要比仆人大,父母要比子女大,丈夫要比妻子大。

《礼拜阿顿神的阿赫那顿一家》,法老比其妻子尼菲尔

村长像木第四王朝

提提(Nefertiti)大一倍,例如图(5)。

王后又比其女儿大一倍,这显示出各人物形

 

象重要性的次序。

这种放大主要人物尺寸的方法,给人的感觉并非不真实不准确,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heim)所说:

“在心理反应和艺术中,大小因素并不影响绘画对原物的准确复制。

”我们这样说看来是不会错误的:

如果仅仅是为了真实地进行模仿,并不需要考虑大小方面的等同。

在艺术欣赏中,当一定空间的、情绪的、或象征性的关系需要大小差别出现的时候,它自然在陵墓中陪葬的各类劳动者雕像与传统的严肃呆板的“正面律”表现的王公贵族的形象截然不同。

这些劳动者雕像没有严格的造型限制,所以,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为自然,尤其是那些酿酒、磨谷的女仆雕像,身体丰满健壮,形象生动逼真。

陵墓建筑的发展促进了雕塑的发展。

作为主要随葬品之一──死者的替身,各种形式的雕像被制作出来,放置于陵墓不同的墓室中。

墓室中不仅有墓主本人的雕像,还有大量仆人、奴隶的小雕像,其内容丰富多样,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地下现实世界。

人物雕像的主要特点是:

严格遵循正面律的表现方法。

男像一般半裸上身,只在腰间围一短裙,一手紧握权杖,一手置于胸前,左脚迈向前方,重心平均落在双脚上;女像则身着紧身衣袍,双脚并拢,两臂紧贴身体或平放膝上;法老另戴有象征性头巾和假须或戴上、下埃及王冠。

人物五官各部位由固定的比例数字确定,眼睛的刻画多有眼珠而无瞳仁,目光茫然,无所定视。

相貌与真人相像,但不突出个性特征,而以各等级的一般特性为标准,如法老要威严、神圣,不能带有世俗情感;皇亲贵族要富裕、满足;官职人员要认真负责、驯服听话等等。

大部分雕像原来都涂有颜色,头发、胡须为黑色,衣裙为白色,肤色则男像为棕色,女像为肉色或浅黄色。

雕像基本都附有靠背和底座,人物正面雕刻精细,背面比较粗糙,基本按浮雕的空间概念和雕刻程序进行雕刻。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哈夫拉法老像》用闪长岩雕刻而成,他端坐王座,头部后面有一只神鹰伸开双翼包着他的头,象征神的保护。

《拉胡泰普王子及妻子奈费尔特坐像》为分开的两座着色石灰岩雕像,颜色的使用较为典型。

眼珠为镶嵌的透明石英石。

女像衣袍开

 

领很低,露出丰满的胸部和双肩,紧裹在衣内的乳房线条柔软优美,富有弹性。

《书记像》表现了一个忠心耿耿、一丝不苟的文职人员形象。

这类雕像较多,书记们多是盘腿而坐,左手拿着纸草卷,右手似拿着笔在书写。

木雕《村长像》是一个现实主义杰作,再现了一个粗壮结实、矮胖敦厚的中等阶级的监工,他肥胖的身体、骄傲的神情,反映了这一等级生活的富裕和满足。

古王国陵墓中还有一种石刻头像,手法简练、概括。

2.地理特征与神的关系

上埃及在岩画基础上注意描绘周围环境;下埃及则发展缓

慢,在技术上和丰富性方面都不能与上埃及相比。

上、下埃及两地不同的墓葬习惯,形成了以后各自不同的陵墓建筑形式。

在下埃及,死者一般被葬在生前住过的屋子或村子里,表示仍然是家庭成员之一,很少有随葬品;在上埃及,死者则被葬在居住区以外的沙漠边缘地带,常供以食物、武器装备和日用装饰品,因此,坟墓有房屋式和坟冢式两种形式。

在耶拉孔波利斯的一座墓室中发现的一幅壁画---纪念统一上下埃及的《纳米尔石板》,顶端是两个人面牛角的哈手续女神像其正面居中的法老,有着侧面的头颈和双腿,而他的眼睛、肩膀的双手却是正面的是目前已知发现的最早的壁画。

画面中心是6只大船,船周围和其他空白处有很多人和动物。

人物的姿势、动作各有不同。

图的右下方,是两个搏斗着的武士,其中一人头朝下,说明被打败;左下方是一名战胜者,他手举棍棒,押着3名俘虏。

这一表现战争胜利的主题及表现方法,在埃及美术的历史上一直沿用不衰。

当上、下埃及经过不断战争、逐渐趋于统一的时候,由于战胜者和统治者的需要,埃及美术开始了它决定性的发展,这一发展反映在调色石板的雕刻演变过程中。

调色石板原是碾磨化妆颜料的工具,时常刻有动物装饰图案。

由于它的普遍使用,后来被作为宗教信仰的奉献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碑而被赋予新的内容。

现有的作品有《动物石板》、《战争石板》、《蛇王碑》等。

3.浮雕、壁画不同的表现方式

就雕像而言,表现的方式主要是正面视角,也就是说,人像不论是站这是坐或是跪,都是正面向前,两眼平视,两肩平放,全身均衡,没有任何扭曲或回转的动作。

这不能解释为埃及的工匠不如希腊工匠那样有“艺术”的表现能力,而应该要了解的是,这些埃及雕塑的用途是什么,因为用途决定了形式。

一般而言,我们目前见到的埃及雕像,不论是神明、国王或贵族官员,甚至平民,都是为了某一种祭奠仪式而制作的,是所谓的祭奠像(cultstatue)。

在墓中,墓主的雕像通常被放置在一个壁龛中,因而像是面向正前,是为了像主能够清楚地看见祭仪,同时完整地接受仪式所带来的祝福,甚至化为再生的力量。

这不但是一般人在墓中的情况,即使神明和国王在在神庙中的雕像,也是如此。

在神庙前的神像必须正面对着前来献祭的祭司,在神庙中,神像或王像常置于廊柱之间和神龛中,接受祭司的膜拜,因而正面平视的姿态就成为唯一合理的表现方式。

相同的理由,可以用来解释壁画和浮雕上的人像构图。

墓主、国王或神明的画像一般均保持正面、挺直、两肩平衡,立时两腿分开,坐时两腿并拢的姿态。

但是壁画中的其它人物,如农人、家仆、工匠等,因为不是受祭的对象,而是为了表现死者生前或死后世界活动,于是可以自由地表现出各种姿态。

埃及壁画中人像(其实也包括一切其他的动物和所有的物品)的独特构图方式,乍看之下也许会令人失笑:

当头向侧边时,眼睛和耳朵却是正对着画面前的观者;当上身向一侧时,肩膀和胸部却是正对着画面前方。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和信念观,关于“正面律”中国近代著名画家林凤眠对它曾经有这样的概括:

“埃及古王朝的绘画有一种极特别的方法,如描写人体头面,多用侧面描写;因为如用正面来摹仿头面,侧面部所特有之高鼻无从表现,肩部则复用正面,腰部则三之分之一向正面而表明腰之状态,三分之二向侧面而表明臀部之形状,膝之下多用侧面;使之形状能完全描写出来。

”②林凤眠对“正面律”的见解,更加体现了正面律的它独特的艺术价值。

埃及人“永恒”世界的信仰和政权神圣拭目以待绝对观念。

至使埃及的浮雕、壁画在“正面律”的表现中是如此的神奇。

正面律作为埃及造型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为宗教所作,古代埃及除与西亚和非洲的异族文化有一定接触外,基本上是一个封闭式的国家,文化艺术也因此形成自己独立的体系,呈现出一种极为保守的风格。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正面律”的产生与延续,也集中体现了古埃及人对庄严与稳定的热爱。

挺直的躯干,正放昂起的头,坚实的步伐,笔直下垂的手,以及深远的目光,肃穆的表情,使整个雕塑笼罩着一种威严庄重的气氛,给人一种坚实稳定不紊不乱的秩序感。

这也是尼罗河畔的人们固有的生活安定的一种反映,有如每年的7月到12月尼罗河都会定期泛滥一样;有如拉每日都会乘着太阳船从东航到西,在经历了冥府的十二道关口后,又会出现在东方一样,这种固定不变的秩序不仅是古埃及人习惯的更是他们所尊崇的,这种习惯与尊崇反映到艺术上便产生了这种“正面律”。

它将是埃及美术史的一个永恒的亮点,为世界闪烁她的魅力!

注释:

①刘汝醴.古代埃及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0.20。

②摘自浙江在线美术报[N]。

参考文献:

[1]刘汝醴.古代、埃及、艺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10。

[2]法·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3,12。

[3]范梦编.东方美术百图[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8。

[4]周正、于云香.简明外国美术史[M].陕西师民大学出版社,1991,12。

[5]李行远.西方美术史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0。

[6]蒲慕州.法老的国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7]范梦主.世界美术简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2。

[8]范梦主.世界美术通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6。

[9]罗塞娃.古代西亚埃及美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