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docx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论文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要求
写作提纲•••••••••••••••••••••••••••••••••••••••••••••••••••••••
(2)
内容摘要•••••••••••••••••••••••••••••••••••••••••••••••••••••••(4)
关键词•••••••••••••••••••••••••••••••••••••••••••••••••••••••••(4)
正文•••••••••••••••••••••••••••••••••••••••••••••••••••••••••••(4)
一﹑绪论•••••••••••••••••••••••••••••••••••••••••••••••••••••••(4)
二﹑本论•••••••••••••••••••••••••••••••••••••••••••••••••••••••(4)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4)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6)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措施•••••••••••••••••••••(7)
三、结论•••••••••••••••••••••••••••••••••••••••••••••••••••••••(10)
参考文献•••••••••••••••••••••••••••••••••••••••••••••••••••••••(10)
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要求
写作提纲
一、绪论
本文主要论证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
如何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财务风险,严格纪律,提升管理水平,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健全稽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价机制等。
最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要求。
二、本论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1、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对象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薄弱而且内控工作执行相对滞后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大多财务人员素质仍需提高
3、相关部门内外监督机制不到位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措施
1、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2、制定合适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明确会计岗位职责
3、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明确经费的审批权限,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的控制
5、加强财产保全控制和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加强风险管理
6、健全稽核制度,强化内部会计审计,加强政府监督
7、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价机制
三、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个系统工程。
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越来越重视,建立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摆在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浅议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要求
江世晓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论证行政事业单位如何更好更有效的进行内部控制。
如何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财务风险,严格纪律,提升管理水平,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健全稽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必要的检查评价机制等。
最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提出了几点要求。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或收支自身平衡,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财务工作,业务核算相对简单,缺乏内部压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因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出现财务收支失控,会计信息失真,财产管理不善,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
随着我国内部制度的愈加完善,监管与审计也越发严格,如何通过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防止财务风险,严格内控纪律,提升管理水平,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面对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所以有必要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此进行探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
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原则
从2012年11月29日国家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来看,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4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
如何更好地体现这一原则,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第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抓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各级领导和各级管理者是内部控制管理第一责任人,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第二,建立上下互动和共同参与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全单位性地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
第三,建立和完善检查监督体系。
为实现全过程控制,全方位覆盖,检查监督必不可少。
第四,推进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内部控制文化是构建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内部控制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2、重要性原则。
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应当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与本单位其他管理活动息息相关,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单位在公众当中形象和影响力。
3、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内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则保障单位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良性循环。
在制衡性原则贯彻过程中,单位容易出现不相容职务未实施严格分离、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等问题,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应当注意完善单位治理结构、正确处理单位的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问题、重视企业的业务流程监管,充分发挥单位内部控制的作用,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4、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条件
制定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相关岗位,明确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基本控制点;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机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的合理性,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和回避制度,确保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应当随着社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而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薄弱而且内控工作执行相对滞后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专业且不切合实际,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只是把内部控制制度看成束缚人限制人的条条框框,现实中有的单位尚未建立起内部控制系统,导致执行起来难度大;有的虽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但不尽合理,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有单位虽建有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内控管理,有关人员怕得罪人而不执行相关制度,也导致了执行效果差。
由此就造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增减不够及时或者甚至没有调整相关账目,库存现金严重也超限额及超范围支付,随意地核销债权债务,接受票据不合规章,财务公开也不够规范详细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大多财务人员素质水准较低
相当一段时间,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里使用会计、出纳工作管理规定及现金管理规定,这些规定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但这些规定之间却大多缺乏横向联系,并偏重于财务人员职责方面问题,也就不能称作内部控制制度。
而且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不能有效的实现人员之间合作与相互牵制作用,从而使规定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也就容易造成资金管理上的漏洞和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核算较企业而言相对简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如企业会计那么高,致使会计人员素质过低。
会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是品质、能力和知识等素质问题。
知识不足、观念落后,使业务判断不够准确,造成了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等,也可以说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准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相关部门会计内外监督机制不到位
据了解,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形同虚设,或由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审计知识、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据了解,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内部审计机构或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没有建立起对单位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的监督机制。
外部监督的弱化也容易使内部控制失效,不产生压力。
单位往往重视资金预算分配和使用,而轻视资金使用效益和监督,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有关部门在检查时也只是简单的检查制度的制定情况,却忽略了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从而导致内控制度的制定只是走走过场,内部控制制度降格为“放在抽屉里,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
三、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措施
(一)提升自身内部控制意识,并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与管理
首先,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改变陈旧观念,自觉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
其次,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录用标准,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同时还需加强其岗前培训及在职人员继续再教育,使他们熟悉法规、掌握技能,完全胜任财务工作。
此外,也不能忽视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应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重大危害,强化其对内部控制制度自觉执行的力度,形成自上而下全面重视单位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有效促进财务工作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制定合适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和明确会计岗位职责
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
适合的会计制度建立,能更好的明确本单位会计岗位之间的权责,有利于明确单位的财务支出与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不需进行成本核算,但多数单位收款项目多,支出分类项目细,政策性强,对各收、支项目需要准确地核算和反映。
明确会计岗位职责,把好会计核算关。
一是要重视人才,选用原则性强、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上岗。
二是会计人员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做到不隐瞒、截留应上缴的各项收入,不乱挤乱列各项支出。
三是要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要求,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
四是要明确责任,凡是在财务检查中被查出隐瞒、截留收入或乱挤乱列支出,而这些行为又不是领导授意、指使和强令的,其所受到的处罚应由会计人员承担,或至少承担一部分,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为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能够按预期目标稳定有序地进行。
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
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
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
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此过程中,应坚持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原则,防止会计工作发生低效率或不法行为。
加强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物资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对外投资等;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
制度建立后,要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尤其要适应于内控的变化,忌流于形式,不能一劳永逸。
(四)明确单位经费的审批权限,加强对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授权批准的控制
我们有必要保证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财务人员对每一项经济业务要严格把关和审批程序,对不规范和违规的审批要拒绝办理。
另外部门预算也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事业单位经济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
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控制,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财务部门要注重对各部门、各项目进行技术性审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并监督各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
授权批准控制对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明确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资金实行集体审批。
预算收支项目要尽可能细化,依据和标准要尽可能充分、可靠。
(五)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财产保全控制和树立风险控制意识,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财产保全制度。
财产保全控制是对财产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往来多,身份复杂。
且单位部门交错较多,各项办公电器及易耗品也多为公用,物品也大多无专门人员管理。
财产保全控制难度较大。
加强内部控制也对单位财产保全控制提供很大帮助。
行政事业单位还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
(六)行政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会计审计,健全稽核制度,加强政府监督
首先,对会计一般主体而言,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和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同时保持其与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增强其公正性。
其次,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设置专职人员,监督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内审应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和修正,通过实践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例如: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明确经济责任,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
在现实工作中,出在原始凭证上的问题不少。
例如:
1、白条和其他非法凭证多;2、虚假发票多;3、原始凭证内容不全,手续不完备,甚至出现了无日期、无经济业务内容、无经办人的发票等。
因此要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各单位一是要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
对于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
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合格、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
特别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注重控制全面的基础上要抓重点和关键点。
另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严格审计审查要求,认真落实清查各单位的财产状况,定期与不定期对各单位进行财务核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
(七)检查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落实
1、设置检查评价组织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单位应设立专门机构(如内部审计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工作。
也可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日常考评推优等相结合,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
2、健全检查评价制度
检查评价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进行检查和评价;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相关业务的内部控制提出建议;对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评价;提出定期、不定期、全面或专题检查评价的方法、程序以及结果的处理办法等等。
制度的健全与内部控制的好坏息息相关,好的检查评价制度必然能够为内部控制的进展工作带来更有效的提升。
3、完善奖惩制度
要明确实施内部控制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
建立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是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一种激励,它能有效促进相关工作的进展,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出更好的工作建议,规范内部控制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实践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作用。
特别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管理,为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注重控制全面的基础上要抓重点和关键点。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个系统工程。
如何建立一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摆在事业单位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内部会计工作规范-基本规范.》
2、高雅青:
《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案例分析》,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杜咏梅,程秀婷,张朴:
《浅议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与措施》
4、许新华:
《内部控制的环境分析》,《会计之友》,2006年第29期
5、杨召民:
《内部控制的目标对象及本质》,《财会研究》,2007年09期
6、吕丽:
《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6)
7、田朝阳:
《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8、孙丽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现代农业》,2008,(09)
9、杨晓东,徐显萍:
《浅谈农垦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农场经济管理》,2008,(02)
10、祝伯红:
《推行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财会》,2006,(07)
11、财政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