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37078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9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docx

神木县瑶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附录:

1.《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委托书》

2.煤矿向核定资质单位提供资料承诺书

3.采矿许可证

4.安全生产许可证

5.营业执照

6.矿长安全资格证

7.陕国土资储备【2008】125号《陕西省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地质报告》评审备案证明;

8.陕煤局发【2009】158号《陕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

9.陕煤局发【2011】162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的批复》;

10.陕煤安局发【2010】2号《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

11.陕煤安局发【2011】196号《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安全设施变更设计的批复》;

12.陕煤局复【2014】34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炭资源整合开采设计(变更)的批复》;

13.陕煤安局发【2014】29号《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

14.陕煤局发【2014】124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60万吨/年)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

15.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煤矿在用带式输送机安全生产检测报告》,2013年6月8日;

16.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主通风机系统性能测试报告》,2013年6月8日;

17.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报告》2013年6月9日(摘录);

18.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煤矿在用主排水系统安全生产检测报告》,2014年8月27日;

19.《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尘爆炸性、煤自燃倾向性检验报告》,2013年6月23日;;

20.《陕西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瑶渠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评审意见;

21.《陕西省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资源整合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评价结论;

22.矿山资源储量报表;

23.陕煤局发【2012】270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2012-2013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

24.陕煤局发【2015】14号《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2014-201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通知》。

附图:

1.井上下对照图

2.采掘工程平面图

3.矿井通风系统图

4.矿井运输系统图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核定矿井概况

一、矿权设置

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瑶渠煤矿)地处榆神矿区二期规划区的的南缘,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解家堡乡。

依陕政函【2007】167号文批复,该矿是由神木县瑶镇乡瑶渠煤矿和神木县瑶镇乡讨老乌素煤矿两家煤矿整合组成(均属移地置换),属神木县Z70整合区。

该矿井田面积20.3555km2,批准开采5-2、5-2下煤层,属瓦斯矿井,易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二、开拓及开采

井田内可采煤层2层,5-2煤层平均厚度2.32m,下距5-2下煤层3~4m,5-2下煤层平均厚度0.75m。

瑶渠煤矿工业场地位于井田中北部的新舍科沟南沿附近,采用三条斜井单水平两个盘区开拓全井田5-2、5-2下煤层,主水平设在5-2煤层,水平标高+1098.00m;矿井沿井田中央划分为东、西两个盘区,在5-2煤层布置三条主大巷;矿井采用综采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首采5-2煤层装备1个综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保证正常生产;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原煤,副斜井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承担人员、设备运输任务,回风斜井担负全矿井回风任务兼安全出口。

三、竣工验收及批复

矿井按该矿开采(变更)设计进行土建、矿建及安装施工,2013年11月,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2013年12月19-21日,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竣工验收,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并以《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的批复》(陕煤安局发【2014】29号)。

2014年11月,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综合验收,矿井各项主要生产系统和设备运转正常,通过了竣工验收,并以《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资源整合项目(60万吨/年)竣工验收结果的通知》(陕煤局发【2014】124号),同意该矿60万t/a组织安全生产。

第二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

瑶渠煤矿目前正常安全生产、运营,由于该矿资源储量丰富、煤质好、开采条件好,井下机械化装备程度高,采用综采采煤增产潜力大,具备扩大生产能力条件,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检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的要求,我公司受矿方委托,于2015年8月组织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及下井调查,搜集有关图纸资料及基础数据,并严格按照《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及《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及有关规程、规范,对瑶渠煤矿资源储量、服务年限、矿井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等主要系统进行了生产能力核定。

第三节核定的依据

一、核定的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5.国务院令第446号《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6.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文);

7.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544号文);

8.国家发改委关于发布《核定矿井(露天)选煤厂生产能力实施意见》;

9.《陕西省煤炭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通知》(陕煤局发〔2012〕57号);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

1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检察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4】61号)。

12.其他适用于生产能力核定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核定的规范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3.《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2014年版)。

4.采用或参考了在煤炭生产建设的实践中经实测、统计、分析和总结,并已取得合法依据的有关技术参数;

三、核定的技术标准依据

1、原煤炭工业部制定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工业计划和统计常用指标计算办法》;

2、煤炭工业在实践中经实测、统计、分析、整理、总结出的并已取得合法依据的有关技术参数;

3、煤炭行业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

四、核定生产能力的原则

1.以《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为依据,按照原批复的设计能力为基础,对各主要生产环节进行实地测定、科学计算,综合平衡后确定;

2.以煤矿最薄弱的生产系统能力作为矿井最终的核定生产能力;

3.矿井核定能力为年度生产能力,年工作日按330天、每天工作时间为16小时,主井提升系统提升时间可按16小时/日计算;

4.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学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5.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择准确、合理、可靠的参数,做到依据充足、来源可靠、结论正确。

第四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

瑶渠煤矿属于资源整合矿井,根据神木县矿业地质测量管理站提供的该矿矿产资源储量报表,截止2015年7月31日,矿井可采储量2242.6万t,按本次核定的生产能力100万t/a考虑,矿井剩余服务年限17.3a。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规定,分别对瑶渠煤矿的煤炭资源储量、提升系统、井下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井下运输系统、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等主要生产环节进行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核定结果见表1-4-1。

表1-3-1各主要生产系统环节核定结果表

生产系统

核定结果(万t/a)

生产系统

核定结果(万t/a)

提升系统

105

供电系统

208.5

井下运输系统

105

采掘工作面

117.3

通风系统

144.3

地面生产系统

316.8

排水系统

300

选煤厂

/

瓦斯抽采达标能力

/

第五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和核定标准》规定,以煤矿各生产系统(环节)中的最低能力为煤矿综合生产能力。

瑶渠煤矿的副井提升系统以及井下辅助运输均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核定其运输系统能力最低,为105万t/a,按就近下靠档次的原则,确定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00万t/a。

 

第二章矿井基本概况

第一节自然属性

一、矿井基本情况

1.矿井名称:

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2.矿长姓名:

王建成

3.经济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

4.法人代表:

刘文彦

5.矿井相关证件:

见表2-1-1

证件名称

证件颁发单位

证件颁发时间

证号

采矿许可证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2011年4月9日~2016年4月9日

C610000************1017

安全生产许可证

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2014年1月27日~2017年1月27日

(陕)MK安许证字[121126]

营业执照

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014年4月21日(长期)

注册号61000010013437

矿长资格证

陕西省煤炭生产

安全监督管理局

2014年9月21日

14061011100321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瑶渠煤矿位于神木县解家堡乡大柏堡村,距东北方向神木县城约15km,行政区划隶属神木县解家堡乡。

西(安)包(头)铁路从煤矿北部的西沟通过,该矿向北至榆神公路6km,距西沟火车站7km,神木县南站17km,榆林市112km,延安市382km,西安市773km。

矿井交通条件便利。

煤矿交通位置见图2-1-2。

三、地形地貌

1.地形、地貌

矿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矿区东部主要以黄土沟壑地貌为主,西部低洼处多有沙土沉积。

在沟流两侧多有第三系红土和基岩出露。

地形总体呈东高西低,区内最高点在M5号孔以东,海拔1270.2m,最低点在山峰则沟西侧处的小沟内,海拔1012m,一般高程为1200~1230m,相对最大高差为258m。

 

图2-1-2煤矿交通位置图

沙丘滩地,主要分布在南峁沟~菜地峁一线以西,长约3.5公里,宽约2.2公里。

占矿区面积的50%。

物质组成为第四系松散粉砂、细砂和沙质粘土,多呈半固定状态。

地表形态以沙垄和沙丘为主,沙丘高一般2~3m不等,多生长有沙蒿、沙柳、柠条和杨树。

黄土梁峁:

主要分布在南峁沟~菜地峁一线以东分布,约占全区面积的50%,组成物主要是粉砂、粉质粘土、粉土,且以粘土为主,表面常有现代风积沙覆盖。

由于水的冲蚀作用,梁峁坡面冲沟发育,沟谷直立,黄土见垂直节理。

沟梁相间,地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坡面平缓区为耕田,其余主要为林区和草地。

沟谷地貌:

主沟沿东西展布,沟谷两侧基岩断续出露,沟底开阔地带形成一级阶地和河床漫滩。

河床漫滩主要分布于南部边缘的柳沟及北界外的瓦窑沟沟底,高于河床约1~2m左右,漫滩平缓,与河床以陡坎形式连接,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

一级阶地主要分布于毛峰则沟、山峰则沟、杏树梁、小墩沟及麻堰渠,常在侧沟口形成堆积阶地,宽约10~50m,长约100~300m,高出河床2~4m,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组成。

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多经人工平整成梯田,为区内农作物主要种植区。

2.河流与水体

①河流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除矿区南部边缘有柳沟,北界外有瓦窑沟河谷较宽外,其余皆为上述沟流的次级岔沟,较大的有毛峰则沟、山峰则沟、杏树梁、小墩沟及麻堰渠。

发育在矿区东北部、东部及南部的黄土梁峁范围内,长度1~1.5Km。

沟流:

河谷宽10~15m,角度一般在1.6°,流量2.97L/s,流速0.40m/s,最高洪水位线3m(1003~1128m)左右,为常年性溪流。

溪水无色无嗅无味,清沏透亮,没有污染。

水源主要为降雨和泉水补给。

②泉水

矿区内泉水较多,主要分布在沟壑地带,是沟流的主要水源。

泉水水源主要是地表水渗入,泉水出露点多在基岩面,所发现的泉眼皆为下降泉。

四、气象与地震

1.气象

本区为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为:

冬季寒冷,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冷热多变,昼夜温差悬殊,干旱少雨,蒸发量大,降雨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

全年无霜期短,十月初上冻,次年四月解冻。

据神木县气象局近年气象资料,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极端最高气温38.9℃(1996.6)

极端最低气温-29.0℃(2003.1)

多年平均气温8.6℃(1961-2003)

多年平均降雨量434.1mm(1961-2003)

日最大降水量141.1mm(1991.7.21)

枯水年降水量108.6mm(1965)

丰水年降雨量819.0mm(1967)

多年平均蒸发量1712.0mm(1961-2003)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56%(1961-2003)

多年平均风速13.4m/s(1961-2003)

极端最大风速19.0m/s(1970.7)

最大冻土深度146mm(1968)

2.地震

本区地壳活动相对微弱。

据历史记载公元1448年在榆林发生过4.7级地震,烈度为6度。

1621年5月在府谷孤山一带发生过6.7级地震,烈度为6度,此后再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

1477年银川6.5级地震、1739年银川平罗8级地震、1920年海源8.5级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曾波及到本区,受到轻微破坏。

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反应普特征周期区划图》的烈度划分,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0.05g,地震烈度小于Ⅵ度。

五、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该井田由6个拐点坐标圈定,东西长3.4~6.5km,南北宽2.1~3.9km,井田面积20.3555km2,井田拐点坐标详见表2-1-3。

表2-1-3井田范围拐点坐标表

点号

X坐标

Y坐标

1

4291952

37444159

2

4289910

37444800

3

4289374

37451228

4

4293252

37451805

5

4293252

37448373

6

4291952

37448339

开采深度:

1130~1085m

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二)资源储量

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国土资储备【2008】125号《陕西省神木县瑶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整合区)勘探地质报告》评审备案证明,截止2008年4月30日,该矿5-2、5-2下煤层资源量为3844.9万t,其中原小窑开采5-2煤层的动用量22.7万t,保有资源储量3822.2万t(5-2煤层3304.9万t,5-2下煤层517.3万t),见表2-1-4。

表2-1-4煤矿资源储量汇总表单位:

万t

资源

煤层

面积

(万m2)

煤类

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动用

资源量

保有资源储量

合计

331

332

333

小计

5-2

1432.7

CY41

22.7

1612.8

114.0

1578.1

3304.9

3327.6

5-2下

461.3

BN31

228.6

288.7

517.3

517.3

合计

22.7

1612.8

342.6

1866.8

3822.2

3844.9

注:

(331)为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2)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六、井田地质情况

(一)地层

据钻孔揭露和地质填图资料,矿区范围内地层从老到新依次为:

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第四系全新统风积砂(Q4eol)、冲积层(Q4al),从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

永坪组岩性为一套灰绿色巨厚层状的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有云母和绿泥石,分选性及磨园度中等,发育大型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顶面起伏。

露头处因风化而多呈浅灰绿色,向下逐渐过渡到灰绿色。

在矿区东北角及东南角沿切割沟谷出露。

2.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

延安组(J2y)为煤矿区的含煤地层,与下伏永坪组(T3y)呈假整合接触,顶部遭剥蚀。

根据钻孔揭露,区内保存延安组第一段(J2y1)和延安组第二段(J2y2)的一部分,含5-2和5-2下可采煤层。

残存厚度0~74.36m。

永坪组(T3y)零星出露。

因矿区东高西低,东部遭剥蚀强烈,保存厚度从西到东依次减薄。

①延安组第一段(J2y1)

基本全区分布,平沙地、杏树梁、瓜地湾、新舍科附近的冲沟内出露。

含5号煤组,段厚26.18~33.66m,平均约30m。

假整合于永坪组(T3y)之上。

岩性以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次为浅灰色到深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夹少量黑色泥岩。

在矿区大部分地区底部为粗、中粒砂岩;中部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含大部可采的5-2下煤层。

上部以砂岩、砂质泥岩为主,顶部为5-2煤。

②延安组第二段(J2y2)

沿矿区西部马莲滩一带沟谷内出露,厚度9.81~64.85m,平均31.8m。

该段上部多遭受剥蚀,其厚度为残存厚度。

西部较厚,东部变薄,北部厚。

本段地层以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煤层、炭质泥岩和菱铁质泥岩透镜体。

含4号煤组:

4-2、4-3煤。

岩性特征:

下部以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夹灰色粉砂岩及泥岩。

中部和上部以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并与灰白色中细砂岩组成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和菱铁质泥岩透镜体,粉砂岩中保存垂直层面的虫孔痕迹。

3.第三系上新统保德组(N2b)

分布于矿区东部平沙地一带。

厚度多在6.30~61.83m,一般厚度约12m。

岩性为一套浅棕红色粘土,含近水平状的钙质结核层,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4.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组(Q2l)

分布于矿区东部,南峁沟一带,地峁线以东,一般厚度15m。

岩性为浅棕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夹数层分散状钙质结核,具有柱状节理。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接触。

5.第四系全新统风积沙(Q4eol(e))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南峁沟~菜地峁一线以西区域,在东部黄土梁峁区多有不连续的片状分布,多覆盖于其它地层之上,厚度0~16.25m。

西部相对较厚,中东部多呈片状分布。

为浅黄色细砂、粉砂,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有少量黑色矿物及岩屑,分选性和磨园度一般。

6.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主要分布于侵蚀沟沟底,一般厚度0~4m左右,多为砾石和粗砂,分选性和磨园度均差。

(二)地质构造

矿区大体是单斜层构造。

NE-SW走向,倾向NW。

倾角1°左右。

显示为一个极其宽缓的箕状起伏。

水平煤层状态。

区内未发现褶曲,未发现断层,未发现火成岩入侵,构造极简单。

邻近矿井生产也未发现有断裂现象。

(三)含煤地层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2y)是煤矿的唯一含煤地层,矿区仅保存第一段(J2y1)和第二段(J2y2)的部分。

可采煤层2层,为5-2煤和5-2下煤,5-2煤是主要可采煤层。

七、主要可采煤层情况

(一)煤层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2层,即5-2煤和5-2下煤层,5-2煤为主要可采煤层。

现将区内各煤层赋存情况分述如下:

1.5-2煤层

5-2煤层位于延安组第一段的上部,埋深在2.0m到108.38m,为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

在矿区东南部有小范围的火烧区,局部地段由于风化剥蚀使煤层厚度变薄形成残留煤(M23、M1)。

区内大部分段煤层分布比较连续,大部分可采。

5-2煤层厚度0.20~2.89m,平均厚度2.32m,变异系数为0.43。

煤层厚度变化总体自北而南自东而西变厚,以中厚偏薄为主。

最小厚度在东部的M19号钻孔煤厚0.20m,最厚处分布于矿区中南部的M34号钻孔厚度2.89m。

5-2煤层底板倾斜十分平缓,总体由西南向北东倾斜,底板标高变化在1092~1125m之间,东部四公里范围内高程变化仅有8m。

5-2煤层结构简单,在底部含1~3层夹矸,矸石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或粉沙岩。

2.5-2下煤层

5-2下煤层位于5-2煤层下2.35~7.33m,一般间距约3~4m,埋深44.50~111.46m,为局部可采煤层,可采区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可采面积约占矿区总面积的15%;其余地区由于沉积因素影响煤层不可采。

5-2下煤层在矿区内见煤点30个,可采点15个,不可采点15个,厚度0.20~1.18m,平均0.75m;属局部可采薄煤层,变异系数0.26。

该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矸。

该煤层底板标高变化在1090~1115m,起伏变化微小,大致呈由东南向北变化倾伏。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1-5。

表2-1-5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层利用厚度(m)

层间距(m)

夹矸

层数

对比可

靠程度

稳定

程度

可采性

评价

5-2

0.02-2.89

2.32(29)

1~2

可靠

稳定

大部可采

2.05-10.96

6.00

5-2下

0.20-1.18

1.0(31)

0

可靠

较稳定

局部可采

(二)煤质及工业用途

1、物理性质

区内各煤层为黑色,条痕为褐黑色;暗淡光泽为主,次为弱沥青光泽。

参差状断口为主,部分阶梯状及贝壳状断口。

煤层内生裂隙8条/5cm。

5-2及5-2下煤层中部含菱铁质鲕粒或钙泥质结核。

5-2煤层以线理~细条带状结构为主,5-2下煤层以线理状结构为主,水平层状构造。

煤的视密度平均值1.28~1.31g/cm3,煤的硬度2.30,孔隙率11.2%。

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夹镜煤条带或透镜体,局部地段镜煤厚度可达3cm,丝炭沿层面呈长条带状或透镜体分布,厚约1~3mm,并可见到破碎程度不等的炭化植物叶片和茎干薄片。

5-2及5-2下煤层中部含有褐黑色菱铁质鲕粒或钙泥质似豆状结核,直径1~5mm,其密度3.7~4.0g/cm3,局部聚集成层,厚度一般5cm左右。

宏观煤岩类型:

5-2煤层以半暗煤为主,次为半亮煤,5-2下煤层以暗淡煤为主,次为半暗煤。

2、化学性质

煤层煤质特征见表2-1-6、2-1-7。

表2-1-6原煤煤质指标一般分析统计表

Mad

(%)

Ad

(%)

Vdaf

(%)

St,d

(%)

Qgr,d

(MJ/kg)

焦渣

特征

ARD

5-2

5.58~7.76

6.67(26)

5.12~11.77

8.11(23)

36.93~40.41

38.90(25)

0.25~0.48

0.33(26)

29.40~32.31

30.60(23)

1

(1)

2(8)

3(17)

1.28~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