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2612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

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广、辐射带动作用强,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态势,将带来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浪潮,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信息采集与智能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规模发展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时机日趋成熟。

加快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我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电子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我市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通过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我市建设成为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领先、应用模式可持续的先导城市。

  一、发展现状

  

(一)技术研发现状。

  物联网技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与应用层技术。

经过多年的积累,深圳在发展物联网技术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信息通信、传感技术、射频识别等产业链环节,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感知层技术主要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音视频采集技术、条码技术等,其中RFID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环节。

在RFID领域,深圳有企业330多家,拥有国民技术、远望谷、先施科技、鼎识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产品以电子标签、读写器具、系统集成为主,其中约80%的企业有自主开发的产品,超过40%的企业拥有专利;先施科技的RFID防伪技术已成为防伪行业领域极具发展前景的分支,远望谷已成为国内“铁路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产品与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

在传感器技术领域,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智能传感中心,致力于现代传感器及智能处理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开发;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思科公司于2009年联合组建了智能传感网联合实验室,主要研究传感器之间的路由方式、传感器的特殊应用等。

  传输层技术包括ZigBee、UWB、Bluetooth等近距离通讯技术,Wi-Fi、LAN等局域通讯技术,以及WCDMA、TD-SCDMA、HSDPA等广域通讯技术。

深圳是国内通信产业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通信产业基地,拥有600多家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和100多家通信技术服务与内容服务企业。

深圳企业在GSM、GPRS、CDMA、3G移动通讯和光传输领域掌握了一批核心专利,技术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产品在海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应用层技术主要体现为各种应用解决方案。

深圳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先后推出了警务通、城管通、物流通、手机深圳通、企业一卡通、校巴管理、学生安全保护卡、智慧医疗、快递业物流巴枪等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培育和建设本地物联网应用。

深圳的科研单位和企业相继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辆监管系统、医疗废弃物监控系统、远程老人监护与社区紧急救援系统、食品追溯平台、产品防伪平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管理平台等应用中取得突破并能提供较成熟的解决方案。

  

(二)产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产业分为核心产业、支撑产业和关联产业。

近年来深圳企业利用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努力抢占物联网核心产业的制高点,在RFID、传感技术、信息集成平台、智能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物联网核心产业群正初步形成。

其中,与物流和供应链密切相关的EPC标准产品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先施科技、远望谷等企业在超高射频产品领域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内RFID读写机市场几乎为深圳企业所垄断。

  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互联网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与支撑。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深圳已在计算机、通信、软件、电子元器件、数字视听等领域形成集群优势,产业规模位居全国首位,是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出口基地、配套中心和交易中心。

2010年,我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达10544亿元,软件业务收入1891.4亿元,互联网产业规模达350亿元,拥有华为、中兴、腾讯、迅雷、金蝶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

同时,深圳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电子元器件、家电、数码产品的重要聚集地,华强北电子市场每年实现的IT产品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及其它传统产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关联产业。

2010年,深圳经济总量达到9511亿元,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文化产业四大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珠三角地区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深圳具有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拥有全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和便捷的通关,集聚了一批物联网关联产业的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奠定了良好的物联网大规模应用基础。

  (三)应用推广现状。

  近年来,深圳积极拓展物联网应用领域,在高铁、公交、海关、治安、检验检疫、图书管理等行业领域开展示范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广深铁路高速客运专线是国内第一条应用RFID电子客票的铁路线路,广深直通车沿线各车站已全部使用纸质RFID电子车票,将对珠三角轨道交通公交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重要影响。

  RFID技术已经在深圳公交系统实现了规模化应用,截至2009年底,“深圳通”累计发卡量已突破700万张,公交刷卡优惠总额和优惠人次均有大幅度提高。

2011年6月,中国移动深圳分公司正式推出“手机深圳通”服务,逐步为市民的公交出行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

  深圳海关的货运业务约占全国的30%,快件监管业务占全国1/3,运输工具监管约占全国70%。

深圳海关作为海关总署物联网应用示范单位,采用自动感应和跟踪识别技术,全面应用自动核放系统,使每辆车的平均通关时间由2分钟缩减到5—6秒钟。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启动了物联网在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研究,研发了基于RFID技术的陆路口岸电子通道系统,开展基于RFID的深港一体化食品安全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及示范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深圳市公安局2009年为全市3000多名警员配备了警务通终端,实现了移动警务、警力调度、通信指挥、报警定位等新型应用,社会治安防控综合效益凸显,以福田区为例,2009年相比2008年的路面案件下降了30%,“两抢”案件下降了43.6%。

  深圳图书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标签的图书馆,便捷的自助借还系统,精确的查找定位,解决了图书馆面临的业务瓶颈问题。

  深圳建立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建成了基于3S技术“数字深圳”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广泛应用于规划国土、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医疗卫生、工商税务等30多个领域,为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奠定扎实的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深圳物联网产业的应用环节仍显薄弱,应用规模和覆盖领域有待扩展,商业模式亟待创新,技术标准与规范缺乏,制约着深圳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整体产业链的构建。

面对全球竞相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历史机遇,深圳必须紧紧依靠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活力,抓住核心、突破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使之成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深圳质量”的重要手段,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落实“智慧深圳”的战略部署,坚持高端发展、特色发展、优势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的原则,将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促进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公共服务与重点行业的典型示范应用,确立应用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培育骨干企业,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3年,将深圳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应用模式可持续、产业发展领先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和应用先导城市,物联网产业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

  1.技术创新:

组建一批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和检测技术平台,构建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为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参与完成20项以上国际、国内标准草案的编制。

以突破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瓶颈为目标,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攻关项目,在传感器和信息终端、网络传输、应用服务等三个领域新增超过80项专利和成果。

  2.产业集群:

打造物联网产业园,组建产学研紧密合作的物联网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扶持一批具有领先商业模式的物联网运营和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

组织我市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有效形式,实施一批物联网产品和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1—2家,超亿元的企业达3—5家,物联网上市企业达到3家以上。

  3.应用示范:

围绕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物流、交通、医疗卫生、政务应用等重点行业,以及家庭/社区等消费领域,建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明显的应用示范工程。

显著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应用模式,将深圳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区。

  三、行动方案

  

(一)重点提升创新能力。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集聚国内外人才优势,攻克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推进物联网技术标准化,为提升深圳物联网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础。

  1.推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化。

  全面跟踪分析国内外物联网标准的现状和趋势,结合深圳RFID产业、传感器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先发优势,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的物联网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参与物联网技术参考模型、物联网统一标识和解析等标准化顶层设计,开展物联网技术体制研究和核心基础标准研制,以及射频识别接口等自主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

  工作计划:

2011—2012年,每年组织实施5—10个物联网标准技术的研发项目,积极推进物联网试验网等必要的技术与标准验证环境建设,重点支持共性平台标准和应用子集标准两类标准制定。

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制定项目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草案的编制单位,予以相应的扶持。

  责任单位:

市科工贸信委、市场监管局牵头,各相关单位参与。

  2.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

  射频识别与传感节点技术。

重点加强超高频射频识别、新型传感器、低功耗传感节点、中高速传感器网络系统设备及节点专用操作系统等技术研发。

联合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共同开展应用于物联网各环节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形成包括MCU、协议芯片、微电源管理芯片、DSP、ADC、接口控制芯片和通信芯片在内的系列化芯片产品,并迅速推向市场。

  物联网组网与协同处理技术。

重点研究网络架构、网络与信息安全、节点间通信与组网、协同检测与数据处理等技术,解决物联网节点间的双向通信、路由和协同;研究物联网地址编码技术,并形成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专利。

  物联网应用软件与系统集成。

重点关注数据库软件、决策处理、协同处理、系统级软件、中间件等物联网应用抽象技术;着重研究海量数据存储、云计算、模糊识别、智能搜索、数字内容管理等智能技术,针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立专家模型,对海量数据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