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1921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docx

供应链信任实现机制

 

毕业论文

 

题目:

供应链节点企业信任及实现机制

专业:

物流管理

考号:

姓名:

 

摘要

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

因此,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成为供应链成功动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本文是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的一些理论研究及实现的机制为主要内容。

阐述了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形式的主要特征、信任的影响因素、信任机制的实现、建立和发展供应链企业的信任保障机制、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无形效益。

针对供应链企业合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信息化;节点企业

目录

摘要I

概述1

1供应链、节点企业及相互的关系1

1.1供应链1

1.2节点企业1

1.3供应链与节点企业的关系2

1.4供应链节点2

2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间相互信任的无行效益2

2.1实力和声誉2

2.2机会主义3

2.3生命周期3

2.4信息交流的程度3

2.5成员相互间的利益依赖性3

2.6文化差异3

3信任机制的实现3

3.1信息共享5

3.2信任机制6

3.3风险防范7

3.4激励机制8

4.5信任保障机制8

5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无形效益11

5.1信任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目标11

5.3信任能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敏捷性12

5.4信任可树立供应链企业外部的声誉12

5.5信任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性12

5.6信任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便利12

5.7信任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12

结论13

参考文献14

概述

近十几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经济的兴起,给变革中的中国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首先,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开发产品的规模已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变化,企业越来越依赖基于时间的竞争(time-bosedcompetition);其次,产品的种类剧增,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第三,企业面临全球的竞争;最后,环境不稳定,需求的快速变化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企业所处的环境基于不稳定。

供应链管理是随着全球制造的兴起、以及适应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它己成为世界各国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其管理范围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将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企业的用户以及用户的用户都集成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资源利用,有效地控制供应链上的物料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决策流,从而实现快速、灵活响应市场需要、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目的。

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取得成功的供应链企业,不仅应用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而且在供应链管理中特别重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样的竞争态势下,企业需求要以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运行的模式,在更大的思维时间和时域空间惊醒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战略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21世界的竞争,将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供应链上增强竞争力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任!

1供应链、节点企业及相互的关系

1.1供应链

供应链通常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与商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流当中涉及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1.2节点企业

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k如图月于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

1.3供应链与节点企业的关系

在供应链这一网链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中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他们即向其上游的贸易伙伴订购产品,又向其下游的交易伙伴供应产品。

一个企业是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间是一种需求也供应的关系。

1.4供应链节点

供应链是围绕主导企业,有多个具有需求关系的企业构成的网络化系统,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完成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分销等环节,直到最终客户的增值过程。

企业间合作关系的建立是供应链在动态环境中高效进行供需协作过程的基础。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指在一定时期内,基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原则的一种协议关系。

这种合作关系是为了特定的目标和利益,通过信息共享实现集成化的供应链管理关系。

合作的原因是为抓住机遇,占领市场,取得竞争的成功。

显然,合作关系要强调企业间的互利和相互的信任。

供应链中企业间的合作通常表现为以下一些形式:

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制造商—客户。

合作伙伴关系有以下主要特征:

两者高度的信任机制;双方有效的信息共享,信息交换包括成本、进程与质量控制等信息的自由交流,大量运用ED工//Internet;供应方直接参与购买方的产品研发,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而非寻找新的伙伴;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以实现系统双赢为目标。

2供应链中节点企业间相互信任的无行效益

2.1实力和声誉

一个企业的竞争实力包括技术水平、资源优势、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等。

企业声誉指企业在以往经济活动中是否诚信、遵守诺言等,在社会中对其他企业和消费者产生的影响。

供应链企业成员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是盟友行为的可预测性,如果双方以前没有合作经历,就有依赖彼此的声誉。

一个企业拥有诚实、可信赖的声誉,意味着它在

将来的合作中的行为更加透明,更值得信任;反之,一个声誉不好的企业即使有实力也难以赢得信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声誉是品质信任的等价物,良好的声誉意味着能得到更多的信任,但它也依赖于实力而起作用。

2.2机会主义

机会主义使得信任的存在成为必要,但同时也削弱了信任的基础,而且长期的机会主义行为很容易遭到对方的报复和效仿,形成恶性循环,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

而一个企业若能确信供应链企业能有效阻止欺骗行为和机会主义,其他成员企业能够做到理性化,则它必然表现出让其他成员信任的行为。

2.3生命周期

信任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如果与伙伴缺乏合作的经历,时间就成为信任发展的一种试验。

经过证明,合作关系的时间长度与机会主义负相关。

供应链企业的生命周期,即供应链企业成员合作的时间长度。

因此,_供应链企业生命周期越长,成员企业机会主义行事的概率就越小,信任也就越容易得到延续。

2.4信息交流的程度

在供应链企业内部涉及到企业间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而成员企业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性,使成员企业间难以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而信息交流有利于合作者之间的沟通,消除误会与隔阂,增进了解与信任。

特别是在供应链企业中,成员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更应提倡相互间的交流。

2.5成员相互间的利益依赖性

企业之间的利益依赖性越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越高,因为利益依赖会大大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研究学者强调,信任形成于相互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的信任水平就是信任与相互依赖性适当的匹。

2.6文化差异

文化的差异往往导致合作伙伴间的误解和冲突,使合作关系处于一种不均衡状态,并且文化差异越大,越不利于企业间信任的维持。

3信任机制的实现

在1999年4-6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我国一些企业虽然有一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但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却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

在合作过程中缺乏与供应商及用户的有效沟通;企业之间合作、集成和反馈信息流不通畅;新产品开发中没有共同开发意识;企业之间很少有科学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各种拖欠货款、隐藏努力程度等道德问题普遍存在;等等。

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还没有真正理解。

成功地实践表明,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要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集成的最高层次就是企业间的战略协作,当企业以动态联盟的形式加入供应链时,即展开了与其它企业合作的过程,企业之间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共同实现“双赢”的目标。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能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

1998年3月,PittigiloRabinTodd&McGrath公司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实施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后,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效益:

交货能力提高16%一18%;库存量减少25%-60%;定货周期缩短30%^-50%;预测准确性提高25%-80%;总体生产率提高10%一16%;供应链成本降低25%一50%;补给率(FillRates)提高20%一30%;产量提高10%一20%0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信任和相互支持是分不开的。

?

?

?

我国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是中国摩托车制造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它采用敏捷供应链技术,配置了一个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了一个在线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了快速信息反馈系统,并且是全面实施敏捷化供应链项目,从而改变了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以及客户之间的信息不畅通、采购计划下达的滞后性、销售、客户、维修、质量等信息反馈不及时且不完整、销售计划的制定缺乏可靠依据、对市场应变能力差等问题,获得良好的收益。

经过研究后发现,这些取得成功的供应链企业,不仅应用了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而且在供应链管理中特别重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供应链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可以从战略合作伙伴的角度来研究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任以及实现机制,研究其中的各种问题,例如供应链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研究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激励一约束机制、信任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协商机制等合作实现机制等各种问题。

3.1信息共享

3.1.1价格激励

例如在供应商和制造商实现信息共享的初期,制造商为了获得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可以采取价格激励,促使供应商加入信息共享中。

这实际上为供应商在增加信息共享的成本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价格补贴。

另一方面,制造商的库存费用、交易费用降低保障了其稳定利润水平,从而使这种策略具有可行性。

当把产品的价格降低时,对对方而言是很信任的表现,可以更牢固彼此的合作关系。

3.1.2减少零售商的提前期

在与零售商的信息共享时,除了采用价格折扣等优惠策略外,还可以采用减少零售商提前期的措施。

虽然零售商提前期的减少会导致零售商库存水平的下降,也会影响制造商的库存费用和缺货损失费用,但就供应链整体来看,这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整体的平均库存水平,另一方面也使零售商订货模型更加稳定,提高制造商生产决策的准确性,实现两者的双赢。

长时期的准时送货,可以提高企业的可信任度,提高彼此的合作效率。

3.1.3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

对有利益冲突的节点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是无法也不应当改变这种竞争关系的。

因此,供应链应该制定一定的信息共享标准,下游企业应该依据此标准对所有上游厂商提供统一的信息,而不能有所偏好,保证上游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

此外,公平竞争的环境还可以保证消费者,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中间厂商的利益不受垄断企业的损害。

共享的信息可以减少企业间的距离,这更能促进彼此的信任,加强合作共赢的理念。

3.1.4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对不合作的节点企业,供应链管理还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

但这种强硬式策略需要以善意、宽容和简单为原则,在反复沟通中进行并防止盟主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过分要求。

其实,在监督的同时就降低了企业间的相互信任的程度。

因此,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解决企业间出现的问题。

3.1.5克服企业文化的差异

在全球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下,节点企业的地理分布更为广泛,因而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背景下的企业文化有着巨大差异,使这些企业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见解,对信息共享的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

因此,加强企业间的沟通,消除企业文化间的偏见,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文化融合,形成互补优势对增强企业间的信任且提高合作效率是很重要的。

3.2信任机制

可以说凡是有合作的地方,都需要信任。

信任是合作关系的基础。

信任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加强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

要达到此目的,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培养企业间的信任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

3.2.1信任可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

监督的存在意味着对对方的信任不够,而信任具有感染性,所以加强监督往往会减少对方的信任,结果损害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损害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加强相互之间信任的培养则将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企业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以及在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时双方的责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

因此,注重培养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对于企业来说更为重要。

3.2.2信任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首先,对供应链企业来说,信任意味着遵守合同。

即按时交货、按时付款、保持一惯的高质量、严格遵守合同条款。

因此相互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减少了不必要的谈判与协商,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耗费。

其次,信任还意味着超越合同之上的柔性,即合作双方准备交换商业信息、承诺非正式的理解、准备在任何时候就合同条款进行新的谈判等。

这种柔性将减少企业在应付突发事件中的相互推诿,随之减少了企业在处理未预见的偶然事件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精力。

这种柔性准备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准备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有所出入、愿意忽略偶然的缺陷。

增进企业间的信任,促进企业间的融合。

总之,相互信任提高了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3.2.3信任使企业不必重新选择新的合作伙伴

如果两个企业认为他们是相互信任的,就意味着他们对彼此的合作比较满意,那么他们都没有必要重新选择合作伙伴,也就减少了由此而产生的成本。

这对供应链的运作是有好处的。

因为合作时间长,合作双方对彼此都比较了解,也能预测出对方在未来事件中的行为方式,而选择新的合作伙伴意味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行为风险与合同风险,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果。

因此,信任能够减少由选择新的合作伙伴带来的行为风险与合同风险。

3.3风险防范

针对供应链企业合作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特征,应该采取不同的防范对策。

对风险的防范,可以从战略层和战术层分别考虑。

3.3.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企业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客观上要求供应链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双赢局面。

因此,与供应链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成为供应链成功运作、风险防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求供应链的成员加强信任。

其次,应该加强成员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第三,建立正式的合作机制,在供应链成员间实现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

3.3.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

供应链企业之间应该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来消除信息扭曲,从而降低不确定性、降低风险。

这也是需要信任作为大前提。

3.3.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

对供应链企业间出现的道德风险的防范,要是通过尽可能消除对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出现败德行为的土壤,同时,要积极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使合作伙伴能得到比败德行为获取更大.的利益,来消除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3.3.4柔性化设计

供应链合作中存在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供应链企业合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合同设计中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传递供给和需求的信息。

柔性设计是消除由外界环境不确定性引起的变动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柔性的设计又是需要通过有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来实现的,企业间的信息传递又要依赖于企业间相互信任才能得以实现。

总之,上述所说的风险机制也是需要各个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作为前提。

3.4激励机制

在供应链设计的过程中,核心企业必须贯彻激励兼容原则,即核心企业希望各合作伙伴所采取的行动只能通过使各合作伙伴利益最大化的行动来实现,激励各个企业的相互信任,使各合作伙伴有足够的激励按照核心企业的意愿去行动。

3.4.1针对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

首先,根据合作伙伴的行动结果确定其收益。

由于合作伙伴的行动结果受其行动努力程度的影响,核心企业在拟订供应链协议的时候,首先应努力确保各合作伙伴的收益与其行动结果的对应关系,即行动结果越有利,收益就越高。

还有加强企业间的相互信任。

其次,考虑到外生变量对行动结果的影响确定合作伙伴的收益。

由于行动结果还取决于外生变量的影响,因此应对外生变量所引起的风险在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进行分摊。

这更需要彼此间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

3.4.2针对隐藏知识的道德风险的激励机制

以合作伙伴的行动努力程度作为其收益确定的主要变量。

由于合作伙伴的行动努力程度能够被容易地观察到,则核心企业首先应根据合作伙伴的努力程度确定它们的收益。

各合作伙伴努力程度越高,所获得的收益越多。

同样需要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加强信任的程度。

4.5信任保障机制

4.5.1建立权威信息平台

权威信息平台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使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信息发布及信用和实力等级评定。

权威信息平台的信用数据库可以由专业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如资信调查公司、信用评估机构的信用数据库联网的构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和政府监督下进行市场化运作,客户要获得某企业的资信情况须向中介服务机构支付服务费。

这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主要负责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估、企业综合实力评估、提供信息服务等,但必须保证信息的权威性。

4.5.2建立“信誉机制”

依靠“信誉机制”可建立和维护供应链企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如果一方为了眼前利益而欺骗对方,那么会损害其信誉而影响到合作的利益,最终会失去伙伴的信任。

而信誉的建立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4.5.3社会信誉机制

即政府建立的信誉保障制度及法律等,以及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信息机制的建立,以保证信息平台的权威性和企业成员依法从业、健康发展。

这要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层面上狠抓,一定要讲法律信用,起到惩罚失信者、警示企图违约者和保护守信者的效果。

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都是“经济人”,在做出某种行为时,都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对失信者不加重处罚,使失信者获得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成本,即失信者有利可图,企业当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

4.5.4企业自身信誉机制

开放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是现代沟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通过大众传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社会公众所了解,企业间的竞争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产品、技术竞争向综合性的企业信誉竞争转移的趋势。

一个企业信誉好坏,是它的公众舆论及公众关系状况的折射和反映,又反过来作用和影响企业的社会舆论和公众关系,直接影响着能否为其他企业接受、与其他企业合作。

企业信誉已日益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制约性因素。

对企业来讲,拥有信誉,就意味着利润和效益。

企业自身信誉机制建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合作过程中正确运用合作策略,以建立信誉;在企业信誉上进行长期“投资”、把信誉当作资本来经营,保持良好的信誉记录;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关系,增大对今后长期合作利益的期望,以增强合作中的信任。

4.5.5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时,要及时了解伙伴企业的合作经历及背景,企业的合作经历可以用于判断伙伴信任度的高低。

如果伙伴在前面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非常融洽并取得成功,则它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否则,要谨慎与其合作。

另外,也必须对该企业的经营业绩、资源能万、资信状况等进行细致考察,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出值得信赖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为今后的相互信任打下基础,从而保障供应链节点企业生命周期的完整性。

4.5.6加强企业间互动

互动有利于信息交流和学习。

学者指出,持续的互动是将合作者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机制。

因此,互动过程是供应链节点企业合作和信任关系的产生与维持中不可或缺的。

通过重复的互动,成员企业能识别并发展更多的公平,这些公平反过来又增强了信任。

互动可由信息交流平台来实现,即供应链节点企业成员通过工nternet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4.5.7建立合理公平的利益依赖和分配机制

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体,企业不可能不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而较好的经济利益预期及合理公平的利益依赖和分配机制,可以促使成员企业信守诺言,努力合作,从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

利益依赖和分配机制可靠供应链企业的协议来规定,协议中应在加强成员企业利益相关性基础上,明确利益分配的依据及原则,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利润核算和分成方法。

这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成员企业间的相互信任。

4.5.8建立规范的联盟制度

信任的建立和维护依赖于各组织所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

因此,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应尽可能地制定出一个合理、共赢的协议,让各自独立的伙伴在联盟中感受彼此之间是相互平等的,并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减少文化冲突,并明确其责任、权利和义务。

5供应链企业间信任的无形效益

对于“信任”,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了解释,特别是随着供应链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信任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沙贝尔(Sabel)认为:

“相互信任就是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弱点去获取利益。

”库玛(Nirmalyakumar)认为:

“真正能够区分信任关系的是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能力,他们相信,一方关心另一方的利益,任何一方采取行动之前都会考虑自身行动对另一方所产生的影响。

信任在结果作为其收益确定的辅助变量。

由于合作伙伴的行动结果同样可以观测到,核心企业就可以对合作伙伴的行动努力程度与行动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行动努力程度与行动结果出现明显的非对称,则要追究其中的原因。

在前面所提到的例子中,如果经销商所有的促销赠品都己发放完毕,但促销期间产品销售数量并不见增加,则制造企业就应认真查一查其中的原因了。

为了杜绝这种道德风险的发生,核心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将合作伙伴的行动结果作为考察的辅助变量,使合作伙伴的行动结果与其收益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

这样,促使合作伙伴确实根据外生变量的实际发生情况,选择核心企业所希望的行动。

5.1信任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目标

供应链企业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整合企业的核心优势、快速响应市场,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企业间相互猜忌,提供虚假信息,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相互信任是企业间合作关系顺利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根本保证。

5.2信任能减少企业间运作中的交易成本

供应链企业成员之间是以契约为基础的联盟关系。

企业间在合作中为了防范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通常会在合同中尽可能地制订详尽的契约条文,但这些合同或协议的签订也是一种成本。

而通过成员企业间的互相信任可提高其自觉性,减少对合同的细节化要求,从而减少了签约成本。

再者,在现实中仍不免存在合同没有涵盖的情况,此时,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囚徒困境一样的博弈,从而造成整体利益的损失,进一步加大了分摊到各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使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仍能共担风险、精诚合作、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相互信任是不可或缺的。

5.3信任能提高供应链企业的敏捷性

为了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更快地为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供应链企业间合作主要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

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要求成员企业必须具有严格的履约能力和紧密合作的团队精神,相互信任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在零部件组装成产品时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成员企业必须按时按量交货,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都会影响整体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5.4信任可树立供应链企业外部的声誉

相互信任的合作经历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成为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它不仅为供应链企业可能的后续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而且还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甚至全球范围内,以及消费者的心中树立良好的声誉形象。

5.5信任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性

信任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性,提高了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提高企业联盟的竞争力,减少决策的失误和事故。

5.6信任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便利

信任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库存、定单、财务计划,人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