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1676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脉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脉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脉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脉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脉象.docx

《脉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象.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脉象.docx

脉象

百草益寿为您讲述经络不通的表现:

1.心包经不通:

失眠多梦容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闷口干神经衰弱;最终导致心脏病,心梗心衰。

2.三焦经不通:

偏头疼,头晕头痛耳鸣上火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耳聋。

3.肺经不通:

怕风容易出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闷皮肤五华;皮肤病。

4.大肠经不通:

牙疼,头疼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疼慢性咽炎;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糜烂性胃炎,胃功能丧失。

5.脾经不通:

腹胀,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憋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足底坏疽截止,肾病综合征,肾衰竭。

6.胃经不通:

喉咙疼,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疼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甲亢,胆结石胆囊炎,脾胃功能丧失。

7.心经不通:

心烦心悸心惊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衰。

8.小肠经不通:

小腹绕脐痛,头顶痛头闷;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胖;肩周炎;头疼、结肠炎、肠梗阻、肠粘连、肠癌。

9.督脉不通:

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疼腰椎疼痔疮便秘,阴阳失调

10.人脉不通:

怕热寒多阴阳失衡月经不调;养胃性冷淡消化不良胸闷气喘。

11.膀胱经不通:

怕风怕冷颈肩不舒服,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急;尿黄前列腺肥大。

12.肾经不通:

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肾病综合征,肾衰竭。

13.胆经不通:

口干口苦偏头疼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疼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肿瘤。

14.肝经不通:

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定易怒冲动;皮肤萎黄容易倦乏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抑郁症、肝癌等。

 

中医脉学是诊断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作为中医初学者来说必须掌握学习方法与诀窍,本人认为下列分类有助于初学者对脉学的加深印象,重点记忆.现整理成分类表在这与同仁们共同学习.

脉纲脉名脉象主病

浮脉类:

浮:

轻取即得,重按稍弱而不空.主表证,赤主虛证.

洪:

指下极大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热邪亢盛.

濡:

浮而细软.主虚又主湿.

散:

浮散无根,至数不齐,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

革:

弦急中空,如按鼓皮.主精血虚寒.

沉脉类:

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伏:

重按推筋著骨始得.主邪闭,厥证,痛极.

牢:

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实,疝气,癓瘕.

弱:

柔细而沉.主气血不足.

迟脉类:

迟:

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

缓:

一息四至,脉来怠慢.主湿证,脾虚.

涩:

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结: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数脉类:

数:

一息五至以上.主热证.赤主虚证.

促:

脉来急数,时见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气滞血瘀.

疾:

一息七至以上,脉来急疾.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

脉短而豆,滑数有力.主痛,惊.

虚脉类:

虚:

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至数不明.主阴阳气血诸虚,阳虚危候.

细: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

代:

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主脏气衰微,跌扑损伤.

短:

首尾俱短,不及本位.主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

实脉类:

实:

举按均有力.主实证.

滑:

往来流利,应指园滑,如盘走珠.主痰饮,食滞,实热.

紧:

紧张有力,如转绳索.主寒,痛,宿食.

长: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主阳气有余,热证.

弦: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疟疾.

 

简易脉象10日通

(2009-09-2412:

20:

09)

转载▼

标签:

周萧阳脉象总结

健康

分类:

中医杂文、针灸脉法

脉分类

主病

脉象特征

脉理

鉴别

脉象通常主表证时,则脉象有力,不大亦不小

当浮脉主虚证时,则脉象表现为浮大却无力。

浮脉也可能出现于风水或皮水的患者,也就是说,当风邪夹着水湿壅积于肌表时,也会出现浮脉。

切脉时,用指轻按肌表上就可以感到搏动,当用力重按时,反而感到指下的搏动减弱,但脉体并没有空虚的感觉。

当外部有治病之气侵袭肌表时,人体卫气与外邪相互斗争,因此脉气搏动有力,脉位符而明显。

当人体因久病而虚衰时,由于体内的气血亏损,阳气不能附于阴液而浮越于外,此时的脉象就显得浮大而无力

浮脉与芤、濡、虚、散4种脉象类似。

这些脉象的特点是脉位都位于肌表浅处,因此很容易与浮脉混淆。

脉象的特征的差别:

1.脉象的脉形不大不小,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脉体没有空虚感。

2.芤脉的脉位浮,脉体形大却有空虚感,如同按在葱管上。

3.濡脉的脉位浮,脉形细小而柔软。

4.虚脉的脉象软弱无力,脉形细小并且有空虚感。

5.散脉的脉位浮,好像没有根基的浮萍一样散乱,脉形细小并且至数不齐。

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因而会出现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的洪脉。

洪脉的脉体浮大,有如波涛般汹涌,来势强而有力,之后就逐渐衰减,因此脉象在去时比来时显得势缓而力弱。

当人体内的邪热炽盛时,由于邪热会灼伤阴液,以至于阳气独盛而冲击血脉,此时因脉管中的血液远远不及阳气的强盛,因此导致脉管扩张,出现脉来洪大,脉去稍减的洪脉

洪脉与实脉类似,脉象都是强盛有力。

脉象的差别:

1.洪脉轻取时如波涛般汹涌,来盛去衰,沉取时反而略为衰弱2.实脉虽然不如洪脉狂急,但在浮取或在沉取时都极为有力。

不论来去都十分强盛。

1.濡脉主阴阳气血诸虚。

2.濡脉也主湿邪内蕴,凡是由于湿邪壅滞于体内,以至于阻遏阳气而不能正常输布,产生如头重如裹,痰湿困重,肌肤浮肿,胸闷浮肿等症状时都会出现濡脉。

濡脉的脉形细小柔软,浮取时才能感到微弱的搏动;用指力重按,反而感觉不到搏动。

1.濡脉主气血诸虚。

当体内的气血亏损时,由于阳气衰弱而无力运行血液,以至于血液冲击脉管的力道不足。

因此会出现浮软而无力的脉象。

2.湿邪壅阻于内气血的输布受到阻遏,此时也会出现濡脉。

濡脉于微脉,弱脉类似,都属于细软无力的脉象。

脉象的特征:

1.濡脉的脉位浮轻取就能感觉的到。

2.弱脉的脉位沉必须重按才得。

3.微脉的脉位可以在浮位或沉位,虽然细而柔软,却模糊不清,好像是若有若无,欲绝非觉的形态。

散脉

散脉主元气离散,如果人体于精血严重损伤,由于阴阳离绝,脏腑气血即将衰竭,因而会出现散脉。

散脉沉浮无根,浮取时脉象时快时慢,来去不明,重按反而摸不着脉。

当脏腑元气即将绝竭时,由于心力衰竭,阳气离散,以至于血液难以运行,因此会出现浮散而无根,时快时慢,没有规律的散脉。

散脉与濡、虚、芤脉类似。

都属于脉位浮的脉象,脉象的差别:

1.散脉浮散无根没有规律。

2.濡脉的脉位浮,细小而柔软,且有脉律。

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都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4.芤脉的脉位浮大,浮取时脉管中空,大而柔软。

芤脉主失血或阴液耗损等症候。

比如吐血、崩中、尿血等出血证,或是吐泻、大汗等因素使得体内的律液大伤时,都会出现芤脉。

轻取时脉管柔软中空,脉形大,像在按葱管。

脉管周围力道较强,脉管中空处显得无力;重按时脉象减弱。

当人体因失血过多或是因体液大伤时,由于体内的血量突然减少,使得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导致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的芤脉。

芤脉与革、虚两脉类似,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

脉象的差别:

1.芤脉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极为柔软,2、革脉也是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

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均有根。

革脉住亡血,失精的症候,当人体因气血亏虚,精液损耗严重时,都会出现革脉。

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象显得较为干硬,中空无力;重按脉象减弱。

当体内的精血严重亏损时,由于阴血不足以充润脉管,因而造成脉管空虚,此时阳气没有阴液可以依附,而浮越在外。

于是形成脉管浮大中空之革脉。

一般来说,革脉的脉象比芤脉更强而有力,显示革脉的阳气比芤脉更为强盛。

革脉于芤脉、虚脉类似。

三者都具有脉管中空的脉象。

脉象的差别:

1.革脉浮大中空却搏指有力,如同按在鼓皮上,周围的脉管较为刚硬。

2.芤脉脉象浮大中空,如同按在葱管上,周围的脉管较为柔软。

3.虚脉的脉位浮大,浮中沉三候均软弱无力,却仍有根。

沉脉主里证。

沉而有力,表示为里实证,常见于痰食、气滞、寒邪积滞,或是下痢、水肿等症候。

沉而无力;表示为里虚证,常见于气弱血虚,阳气衰微等症候。

沉脉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显,只有重按接近筋骨时才能感觉到搏动,

1.里实证:

当病邪入里时,如果患者的气血充盛,能与病邪对抗,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以至于出现沉而有力的脉象,称为里实证。

2.里虚证:

如果患者的气血亏虚,无力输布气血,以至于出现沉而无力的脉象,称为里虚证。

沉脉与伏、牢、弱脉类似,四者的脉位都在沉部,重按时才可得。

脉象的差别:

1.沉脉位于筋骨处,重按才可得2.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位于筋骨内,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到脉象。

3.牢脉与沉脉很类似,但脉形比较弦长,像是附着在筋骨上,似乎坚牢不移。

4.弱脉也位在沉位,脉象柔软而无力。

1.伏脉主邪闭、厥证、痛证。

凡是实邪内伏,如气闭、寒闭、火闭、痛极、腹内积块造成脏痛的积聚、体内水液长期留滞所形成的留饮、脾胃消化不良,食物留积胃中之宿食、霍乱吐痢等病症,都容易出现伏脉。

2.伏脉亦主阳衰,凡是心阳衰弱,阳气欲绝而出现神昏厥逆时,也会出现脉伏而无力。

伏脉位于筋骨内,即使重按也不可得,必须贴着筋骨才能诊到脉象。

1.当体内的邪气炽盛时,容易阻遏气血的运行,以至于脉气无法正常运行,因此会出现脉象深伏的伏脉。

2、如果因久病不愈而正气衰微时,阳气不足以鼓动血脉也会出现伏脉。

伏脉与沉脉类似。

脉象的差别:

1、伏脉比沉脉的脉位更深沉,几乎时贴着筋骨。

2、沉脉在浮位和中位都不明显,只有重按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搏动。

牢脉主体内的阴寒之邪亢盛;比如阴寒内盛所致的心腹疼痛,风痉拘急等症候都会出现牢脉。

牢脉附着在筋骨上,坚牢不移,因此脉形比较弦长。

当体内的阴寒亢盛时,由于寒邪的特性为收引凝滞,以至于阳气潜藏而难以升张,因此会出现沉而弦长,坚牢不移的脉象。

牢脉与沉脉、伏脉类似。

脉象的差别:

牢脉比沉脉深沉,几乎是贴着筋骨固定不移的搏动,但是相对来说,牢脉还比不上伏脉来的深沉。

弱脉主气血亏虚,如果因久病不愈而耗伤元气,或是因失精亡血,虚劳久咳,或是因脾虚泄泻,胃弱纳呆,筋骨萎弱等症候都会出现弱脉。

弱脉轻取不得,必须重按才诊得,并且显得柔软无力。

当体内的气血不足时,由于血液不能充盈脉道,阳气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因此会出现沉而细软的弱脉。

弱脉与濡、微脉类似,都是细软而无力。

脉象的差别:

1、弱脉在沉位。

2、濡脉在浮位。

3、微脉可以出现在浮位或沉位,脉象却模糊不清,若有若无,欲绝非绝。

4、细脉的脉形细长却应指明显,不似微脉的体像模糊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