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1626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docx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与临建设施安全方案汇编

 

中长期科学技术工作计划

一、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战略目标

1、远期目标(年)

2、阶段目标(年)

(三)基本思路

二、区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品(技术)

1、电子信息领域

(1)微电子技术

(2)高清晰、高灵敏显示器

(3)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

(4)计算机及软件技术

(5)半导体照明

(6)汽车电子

(7)信息安全

2、新材料领域

(1)生物降解材料

(2)高科技防伪材料

(3)生物医用材料

(4)新型建筑材料

(5)其他高性能材料

3、环保与节能领域

(1)城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城市节能技术

(3)环保设备

(4)环境监测与治理

4、生物医药领域

(1)疾病诊断与治疗

(2)血液制品技术

(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1、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凸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2、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二)打造“创新的空间”,加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集聚

1、依托张江,建设知识创新基地

2、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三)以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高地建设

1、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

2、积极培育高技能人才

(四)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合力机制

1、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

2、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推进研发服务支撑平台建设

4、建立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五)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1、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2、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

(六)制订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创新活动

1、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法规的落实

2、制定相关科技及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一、区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加快推进知识创新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为主线,深化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围绕“功能凸现、内涵深化”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域内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使之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完善和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聚焦重点领域,着力提升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将区域科教资源优势转变为区域竞争优势,确实发挥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二)战略目标

根据国家、市科技发展战略,结合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发展的目标。

1、远期目标(年):

区域创新体系高效运转,中小型科技企业集群化发展,若干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根据市要求,逐年提高区财政科技专项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和区域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达330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500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30家,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左右,基本建成知识创新区,成为立足、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科教中心区、创新型城区和知识经济密集区,成为重要的创新基地。

2、阶段目标(年):

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区财政科技专项投入总量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区域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65%),百万人年专利授权数量达1650件(其中百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220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10家,知识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4%左右。

(三)基本思路

围绕把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的目标定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的体制机制。

坚持聚焦国家和市科技发展战略,聚焦创新基地,聚焦自主创新企业,聚焦创新型人才,发挥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集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化落实“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核心理念,以“三区联动”为重要突破口,坚持“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进一步树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展优势产业和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早日建设成为知识创新区、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作出重要贡献。

二、区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

(一)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品(技术)

1、电子信息领域

(1)微电子技术

重点研发高性能微处理器CPU/MCU、通信电子、有线或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电路交换或接口功能设备、消费类电子片上系统芯片(SOC)、智能卡芯片等。

(2)高清晰、高灵敏显示器

重点研发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重点攻关快速反应型高分子电阻器,以及发光材料合成工艺、器件制备,建立具有自主研发部件和关键设备能力和知识产权的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显示产业及其产业链,带动相关材料、行业发展。

(3)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

重点研发新一代无线宽带多媒体数字通信和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力争主导制定相关国内标准。

(4)计算机及软件技术

重点研发无线局域网加安密接入设备系统、网络信息安全监管系统、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等信息服务;重点研发交互式虚拟应用系统平台、嵌入式宽窄带视讯交换系统、网络交互式视频通讯系统、多媒体分发网系统等计算机服务;重点突破LINUX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动漫设计、信息安全、家庭网络核心SOC平台、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创新技术研究、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重点研发数据库及用户系统软件、金融分析系统、集成电路芯片分析验证系统、证券行情分析与服务系统等。

(5)半导体照明

开发对LED器件的主要指标进行自动测试、分选的装置,满足LED器件生产厂的需求。

(6)汽车电子

重点研发开展汽车总线技术攻关、汽车导航和安全系统服务、电子和液压制动系统、初定和底盘控制系统、电子空气悬挂系统和传感器等。

力争在汽车动力总线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

(7)信息安全

重点研发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

2、新材料领域

(1)生物降解材料

重点研发“一步法”低成本聚乳酸的制备,形成产业规模,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2)高科技防伪材料

光学高分子新材料及其防伪应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进高科技防伪产业的形成。

(3)生物医用材料

重点研发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病损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新材料。

(4)新型建筑材料

研发建筑材料的绿色制造及绿色节能型建筑材料。

(5)其他高性能材料

对纳米单体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高分子材料的环境友好技术、新型纤维材料(聚乳酸纤维)等先进功能材料和技术进行开发与应用等。

3、环保与节能领域

(1)城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开展城市水环境质量综合改善技术、城市饮水安全保障技术、城市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安全回用技术、城市水质安全保障技术设备和药剂、城市节水技术及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系统集成,提高相关技术和装备的适用性,形成适用于我国城市水资源特点的应用技术体系。

(2)城市节能技术

开展清洁高效发电技术与城市新能源、节能(电、水)技术与水(大气)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攻关。

(3)环保设备

研发活性氧废气净化设备,发展以绿色产品设计、清洁生产、废旧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的环保设备技术。

(4)环境监测与治理

开展对生产与生活等各类污染源排放的液体、气体、固体等污染物或污染因子,以及对生态系统指标进行的测试和检测等;重点开展对城市市容、城市环境卫生、水污染、危险废弃物等领域的环境治理、技术开发与服务活动。

4、生物医药领域

(1)疾病诊断与治疗

开展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愈后诊断高灵敏、高特异诊断试剂的开发。

(2)血液制品技术

开展人造代血浆技术的攻关和应用推广。

(3)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

重点研发医用射线数字图象处理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装置系统、移动式射线机等。

(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

依托区域内大学、大厂、大院、大所资源优势,着力于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和产业能级的提升,按照“两个优先、两个提升”的产业发展方针,着力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朝着科教主导功能方向转型,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全区经济总体又好又快发展。

1、优先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知识型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继续实施聚焦五角场战略,重点发展创意产业,积极引进品牌培训机构,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增加。

——研发与技术服务。

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中小企业研发外包服务中心为有效抓手,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研发机构,培育发展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服务市场,承接国内外研发外包业务。

以市开展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为契机,鼓励、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对外开放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享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为企业提供研发技术服务。

——创意设计。

充分运用滨江地区近代工业遗产和大学周边区域资源,积极推进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推进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发展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软件设计、传媒设计、时尚设计等领域,整合区域、企业和产品品牌,把建设成为规模最大、能级最强的创意设计中心之一。

——教育服务。

依托区域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资源集聚优势,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做实教育服务园区的平台功能,引进扶持中外著名教育集团和职业培训、中介服务等机构,重点发展教育培训、教育中介服务、教育信息咨询服务,逐步扩大留学生服务规模和服务层次,力争成为的品牌教育服务集聚地。

——科教商务。

以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大连路-控江路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技术、人才、创业资本、信息等要素的集聚共享,重点发展商务办公、知识产权服务、专业技术服务、风险投资服务和中介服务等,努力建成全市乃至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科教特色中心商务区。

2、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发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功能,全面推进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体系建设,以研发设计为引领,打造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

——电子信息。

扶持一批重点项目与核心企业,建立若干行业技术支撑服务体系,重点发展数字音视频、计算机及网络产品、软件和信息服务,形成从设备研发设计到内容开发应用的产业链。

——环保节能。

依托区域高校在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的强势学科,以及污染控制、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的科研优势,围绕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等循环经济重点环节,重点发展水净化及循环利用研发技术、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研发技术、节能与绿色建筑、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加快建设环保节能产业载体和技术服务平台,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节能科技产业集聚地和服务中心。

——新材料。

依托复旦、同济与中科院、上科院等国内外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在材料研究领域的优势,建设新材料科技园。

重点发展以纳米材料、光电材料、新型建材、生物医用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

以聚乳酸(玉米塑料)、芳砜纶纤维技术等为突破口,形成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

——光机电一体化。

整合滨江产业布局,引进和发展内外资研发机构,重点发展数字医疗、先进光学器件、新能源等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支持理工大学国家级科技园整合有关都市型产业园,打造光机电一体化研发基地。

三、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凸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简化科技型企业认定手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火炬计划、创新基金以及各类创新支持项目;支持企业联合大学和科研院所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积极通过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科技型企业研发成本,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加快企业创新步伐。

2、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

按照国家和市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技术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积极组织优势企业申报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国家和市重大科技项目在优先布局,力争每年有1-2个国家级科技项目或市的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落户,对落户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和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3、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建立集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和技术供给发布,技术成果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鼓励科研人员主动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加强与美国旧金山湾区的全面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以科技招商的形式促成区与外省市的产学研合作。

“”期间,争取建立3-5个不同领域的产学研成功合作模式。

(二)打造“创新的空间”,加速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集聚

1、依托张江,建设知识创新基地。

以知识创新基地纳入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小组协调管理范围为契机,充分发挥区域内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教人才、资源集聚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知识创新基地开发建设,加快知识商务中心的开发建设,加速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产学研一体化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用,重点打造新材料研发基地和创意传媒产业基地,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使知识创新基地成为开放、集聚、辐射的自主创新高地。

“十”期间,完成知识创新基地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有关工作。

2、大力推进科技园区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按照“品牌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区功能凸现、内涵深化,形成各自的品牌、特色和产业集群。

支持复旦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科技园、理工大学科技园等国家大学科技园做大做强,加大对财大科技园(财大财经服务产业园)、电力科技园等大学科技园和复旦软件园等专业园区建设的支持力度,争取把科技创业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火炬”创新创业园。

(三)以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建设为抓手,推动创新高地建设

1、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

以战略性产品(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载体,引进和培养对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关键作用的科技领军人才。

设立知识创新区人才发展专项基金(鼎元资金),用于资助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创业、紧缺人才和海外人才引进开发等。

2、积极培育高技能人才。

以区域内中职、高职和成人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市级开放实训中心建设为支撑,以中国()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培训和公共实训体系,培养出一大批中、高级技能人才。

(四)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创新合力机制

1、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

以知识产权园建设为依托,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类企业,夯实服务平台的基础,提高其综合服务功能,将其建设成为集专利、商标、版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展示和交易中心,同时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2、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抓住国家新一轮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的建设,以及区域内部分科研院所改制和国有企业调整转移的契机,结合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以纺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营为抓手,推进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积极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的环保和现代设计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到年,基本建成现代纺织、软件、环保和现代设计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3、推进研发服务支撑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的开发建设,促进高校先进适用技术向企业转移,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中小企业研发外包服务中心的运作机制,推动其与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发展。

4、建立科技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建立以商业银行贷款为主体、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通过实施统借统还、扩大政策性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规模、设立专项融资担保基金等模式,每年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设立1亿元规模的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和扶持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争取到年有3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五)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1、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一是要以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和科普进社区为重要抓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形式,继续开展面向青少年和社区居民的科普教育活动,不断增强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提高青少年和居民的科学素质。

二是以院士风采馆为基地,充分发挥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两院院士的丰富资源,举办院士科普讲座,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通过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

三是在高校中开展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科普活动,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敢为人先,敢担风险”的创业意识。

四是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促进职工发明创造、技术革新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

五是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科普志愿者队伍的综合素质。

2、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

鼓励大学师生开展创新创业,制定针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财政扶持办法,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继续办好“知识”创业投资论坛、创业大赛和创意大赛等活动,弘扬“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继续拓展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融资渠道,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风险投资服务,提供项目推荐、融资路演的通道,创造与风险资本实现对接的机会,帮助大学生创业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实现快速发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合作承担国家和市的重大科研项目,推动各方创新资源的相互交融和渗透,形成新思想迸发、新创造层出不穷、新企业繁衍生息的创新型生态环境。

(六)制订完善相关政策,规范引导创新活动

按法定程序,制订和修订与科技规划纲要实施密切相关的地方性规定以及产业政策,通过规章、政策规范科技行为,为知识竞争力的提升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与法制环境。

1、全力推动科技创新法规的落实。

认真落实国家和市的有关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中介服务、政府资助科技创新、科技资源共享、人才市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信用担保、科学普及等法规。

同时结合区情,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

2、制定相关科技及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研究科技创新相关政策,重点包括促进产学研结合、市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区的配套管理、公共财政资助项目的跟踪管理、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等。

同时,制订相关产业政策,鼓励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再利用技术的应用,促进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以及循环经济的发展。

临建设施安全方案

为落实文明施工及临建设施搭建要求,特根据国家电网及天津电力公司和本公司发放的临建标准拟定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1、临建房屋的外涂为白色且无污染物,无涂料脱落现象,整洁美观环保。

2、门窗要求玻璃齐全,无破损玻璃无报纸遮掩现象,开启灵活无锈,颜色一致密封作用好。

3、对室内的卫生每日设有卫生值班人员,并且再明显部位贴有卫生管理制度,室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无杂物,被褥摆放整齐。

4、每间宿舍内标准15人床铺位置间距600毫米以上,不得有通铺,并且不得有男女混住现象。

5、室外要求设置垃圾箱,选在明显位置放置,每排临建中间处设置一个垃圾箱,垃圾箱上要求有盖板。

6、在生活区内不得随意拉绳晾晒衣物,要求有专门晾晒处,并且设置明显标语提示。

7、临建房屋的搭设位置要求背靠背间距,消防通道间距应符合要求,不同排位置整齐,无突出部分,并且办公去与生活区必须划分清晰,且有隔离措施。

8、搭设临建房屋使用的板材要求全新板材搭设,横平竖直板材搭接牢固,搭设质量要求室内铁架搭设牢固规范无铁锈,屋面板材挺

括且与墙体连接牢固,

防水层与板材粘结牢固屋面无砖块,如有砖砌房屋要求全部砖砌无干码现象砂浆饱满沟缝。

9、室内地面要求全部硬化,地面平整不起毛,易于清洁卫生,室外地面主路砼路面,符路水泥、铺装路面并且要求设置明排水沟临建房屋之间要求设置明排水沟或作坡,排水沟宽300毫米起始深度100毫米要求上部设置铸铁或钢筋自制盖板。

(注:

污水排水沟与雨水排水沟不得混用,污水管道排放)

10、临建房屋搭设使用的材料必须保证符合消防要求,严禁使用易燃材料作为搭设材料,尤其为伙房禁止使用木结构或易燃材料。

11、临建房屋的搭设必须保证结构性能安全,紧固件必须牢固,防止出现坍塌现象。

12、伙房要求必须保证内部的卫生,并且内部结构符合消防要求室内屋顶双面起脊高度与宿舍相同(檐口到室内地面2600毫米)内墙全部抹灰到顶,全部罩面并粉刷白色涂料,灶台四面及周围500毫米侧粘贴白色瓷砖,地面要求设置水泥光面找坡,坡向排水明沟,明沟设盖板。

伙房内要求设置换气扇并且保证伙房内的空气流通,内部灯具要求采用防潮灯具光照明亮并且单独设置开关箱,保证一机一闸一漏保,用电器具外皮接地。

所有排水必须经过格栏进入明沟,设沉淀池及格油池室外设洗漱池排水经过两层格栏后进入排水管。

(注:

1、伙房必须设置消防设施并且伙房内的用电必须符合安全用电电压全部36伏,并且无电热器具,炊事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2、所购买的食品必须设置架子将食品放在架子上,不得直接地面放置;3、伙房内严禁住人)

13、室外要求在明显部位设置消防器材(消防桶、灭火器、消防铲配备齐全,灭火器要求在有效期内)院区门口处要求设置实体大门定时开关,夜间要求有户外照明设施,院区内地面整洁无垃圾,明沟盖板齐全,沟内垃圾定期清理。

14、院区内围墙要求高两米全部砖砌不允许干码内外粉刷白色涂料并且明显部位设置牌匾注明生活区名称。

15、使用涂料要求全部白色墙面不允许有污染和广告。

16、生活区及办公区用电明装必须全部穿管,低压供电,电线管横平竖直,与墙体固定牢固,灯具全部固定,户外线缆全部地埋其余做法按照用电安全规范执行,除伙房外房间不能有水源。

17、各临建房屋门口处应有表明用途的提示牌。

18、现场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应当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

19、现场内应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在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严格明火作业管理。

20、院区内应当设置符合卫生要求的饮水设备,淋浴、消毒等设施,厕所应当采用水冲,生活垃圾采用封盖密闭容器,院区内应当配备保健医药箱和急救器材,培训合格的急救人员,食堂要求卫生许可证,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进行收集处理。

21、夏季施工宿舍应当有防暑降温和防蚊虫叮咬措施。

22、临建房屋外作砼散水,周围设置排水沟单栋之间甬道硬化,甬道之间设置消防器材。

23、屋面檐口处应设置滴水檐、排水管防止雨水漫流地面要求有防潮层和铺装。

24、临建房屋应设置无水淹、无滑坡、无泥石流冲刷、稳固坚硬的基础上。

25、室内要求有良好的采光,空气流通,电气线采用暗装,如采用明装时应符合标准。

26、临建房屋搭设必须保证结构安全,采用非易燃或阻燃材料、符合环保和消防安全标准,严禁搭设木结构房屋。

现场及生活区安全用电交底:

27、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必须使用市安检站认可标准闸箱,严禁使用非标闸箱。

28、必须采用TN-S三箱五线供电,双色线作为保护零线,不得作为相线或零线。

29、固定闸箱箱底边缘距地1.3米,移动闸箱0.8-1.6米高度具体做法见附图。

30、配电系统必须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及一机一闸一漏保,闸箱内开关漏保必须齐全有效,做到日巡查有记录,月检查有措施。

31、总配电箱应靠近电源处,分配电箱应设置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的地区。

总配电箱与分配电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米,终端箱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