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099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第三单元

考试时间:

100分钟;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   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 论语(lùn)         不思则罔(wǎng)              三省吾身(xǐng)

C. 逾矩(yú)          不堪其忧(shèn)              一箪食(dān)

D. 曲肱(gōng)     不舍昼夜(zhòu)              博学笃志(nǔ)

2.   下列对《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莎莉文小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

B. 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

C. 莎莉文小姐把爱和欢乐带给了“我”,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D. 由于莎莉文小姐的教育,“我”最终成功地掌握了学习语言的钥匙,也最终成为了一个作家。

3.   下列对文中“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了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说明农村当时还很落后。

B. 寄托着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那是作者生活历练后的结果。

C. 为了表现百草园里藏有赤练蛇的事实,这具有暗示性意义。

D.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 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5.   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 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 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 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二、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6.   填空。

(1)亚运会期间全国人民喜迎亚洲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2)《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子夏曰:

“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 

7.   根据提示填空。

(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2013年5月下旬,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表达我们对世界各国嘉宾的欢迎之情______。

(3)《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______,______。

(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温暖的你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

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

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

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

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就说忘记了……

⑤后来,她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

“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

”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

我们上去就一阵疯抢。

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就巴巴地问:

“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

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也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荐去县里参加作文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

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赛。

比赛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

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

毫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

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还往她宿舍的窗台上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疾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

呜地啼哭。

尘土飞扬,黄沙遍地,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

“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

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

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

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诚的祝福。

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

她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

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

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

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

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

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一个弃婴,那个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

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去世。

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

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地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5期,有删改)

 

(1) 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 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

从中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

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 请结合第⑦段和第

段谈谈你对“铩羽而归”这个词语的理解及这两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5) 读完全文,结合以下链接材料并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心目中的教师形象。

[链接材料]2015年12月16日,湖北英山县温泉镇长冲初中徐美容老师带着自己的四名学生穿过马路时,突然看见一辆摩托车快速驶来,她便将学生拦住。

不料,这辆摩托车竟直接冲向了五人。

两名学生快速跑开,另两名学生反应稍慢,徐美容一把将他们推开,可是,她自己却瞬间被摩托车撞倒,身体向后飞出了四五米。

徐美容老师被称为“最美”教师。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选文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按提示分别找一个例句。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味觉的:

                            

(4)写触觉的:

                            

(3) 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

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4) 选文中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

“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②,敏以求之者也③。

(《论语·述而》)

子曰:

“吾尝④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子曰:

“过⑤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

“巧言乱德⑥,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注①患:

担心。

②好古:

爱好古代文化。

③敏以求之者也:

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

④尝:

曾经。

⑤过:

犯错误。

⑥乱德:

败坏道德。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非生而知之者()

(2)夜不寝()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

 

 

 

 

 

(2)小不忍则乱大谋。

 

 

 

 

 

 

(3) 谈谈你对第一则中“患不知人”的理解。

11.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