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748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表格教案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总第(5)课时

任课教师

吴文博

课题

因数和倍数

知识

目标

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能力

目标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思想

教育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方法

比较法

课时

本课共()课时,这是第()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

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

学生写算式。

师:

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

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学生写算式。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18的因数

 

汇报36的因数

 

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找倍数: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

找3和5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总第(6)课时

任课教师

吴文博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

目标

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能力

目标

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思想

教育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对比法

课时

本课共()课时,这是第()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说出20的全部因数。

②说出5个8的倍数。

③26的最小因数是几?

最大因数是几?

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学生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习新课: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

(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

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4,6,8。

教师:

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

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

(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

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

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偶数”,“奇数”。

 

学生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

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

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

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

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

(单数、双数。

3、练习: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①说出5个2的倍数。

(要求:

两位数。

②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

③说出15~35以内的偶数。

④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

奇数有多少个?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

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

 

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

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

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

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

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个位数字是0。

④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

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1—3题

板书设计:

2、5数的倍数的特征

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和5的数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总第(7)课时

任课教师

吴文博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

目标

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

能力

目标

培养总结3的倍数的能力

思想

教育

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方法

练习法

课时

本课共()课时,这是第(3)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谁能猜测一下?

生1:

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

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

学会一起或者分组猜猜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3:

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

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

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师:

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

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

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

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

学生汇报回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

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

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

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

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

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

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学生汇报,师总结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1:

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

“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

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

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

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

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

1—4题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是数字的各个数位加起来的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总第(8)课时

任课教师

吴文博

课题

质数和合数

知识

目标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思想

教育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

教学方法

教授法

课时

本课共(4)课时,这是第(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

(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

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

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

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

(指名说一说)

4、师:

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

会越多。

师:

确定吗?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

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

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

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

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

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

73。

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

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

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

(同学们都说“是呀”。

师:

这表从哪来呢?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

谁来说说自己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的想法?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

有三个或以上因数的数是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总第(9)课时

任课教师

吴文博

课题

知识

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思想

教育

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时

本课共()课时,这是第()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学生看书,自学

 

看课本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效果检测

(一)长方体的特征。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

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明确: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正方体特征。

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正方体

面:

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棱:

12条棱长度都相等。

顶:

8个。

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

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

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

 

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

教师提问:

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

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五、巩固反馈: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五、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

 

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少?

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

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

不同点:

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课时

总第(10)课时

任课教师

吴文博

课题

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练习

知识

目标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能力

目标

提高学生的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的计算的能力

思想

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

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棱长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练习法

课时

本课共()课时,这是第()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二、计算:

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

你是怎样想的?

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

40厘米=0.4米   80厘米=0.8米

2.2×4+0.4×4+0.8×4还可以(2.2+0.4+0.8)×4

问:

根据是什么?

2、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

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90厘米,宽55厘米,高20厘米,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问:

地面的四边不装,是指哪四条边不装?

计算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是求几条边的长度和?

独立计算

练一练: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16厘米,高是5厘米。

它的棱长和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和是48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

2学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分米。

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

四、作业:

练习五:

1题——3题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

长方体棱长=(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棱长*12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