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作文之嵩阳书院导游词400字.docx
《书作文之嵩阳书院导游词4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作文之嵩阳书院导游词400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作文之嵩阳书院导游词400字
嵩阳书院导游词400字
【篇一:
嵩阳书院解说词】
嵩阳书院
概况:
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书院之一,文物瞻丰,名扬古今,和湖南岳麓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以及河南商丘睢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
嵩阳书院因位于嵩山之阳而得名,它背依嵩山主峰峻极峰,面对清澈缓流双溪河,东傍林泉深幽的逍遥谷,西望如凤飞舞的少室山,景色清幽、环境宜人,确是一个修身、读书、著书、讲学的好地方。
嵩阳书院的前身叫嵩阳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僧徒曾达数百人。
隋时更名嵩阳观,著名道士潘师正、孙太冲等曾在此修炼。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许多有识之士为孔孟思想不至没落,纷聚嵩山开课授徒,后周皇帝柴荣将嵩阳观更名为太乙书院。
北宋之后,文风大行,著名学者吕蒙正、滕子京及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朱熹先后在此聚徒讲学、传播儒家理学思想,这里成为“洛派理学(程朱理学)”的诞生地,宋仁宗亲赐匾额更名嵩阳书院。
王安石变法之后,许多大臣与其政见不和,便退居朝廷,因这里和都城开封很近,他们便云集于此、著书立说、传徒授艺,嵩阳书院因之名噪一时,范仲淹、司马光、杨时等均曾在此执教,《资治通鉴》其中9至21卷也是在这里写就的。
明末,嵩阳书院不慎遭了一场大火,殿堂建筑焚烧殆尽。
到了清朝,
由于嵩阳书院盛名远播,登封知县叶封、名儒耿介、河南巡抚王日藻等人先后主持重修书院,到康熙年间累计学田1427亩,四方求学者不远千里而来,恢复了往日书声朗朗的场景。
1711年,全省在开封选拔举子,按照录取名额每县不到一人,可单是嵩阳书院就考中5人,在全国都引起了轰动。
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占地近1万平米,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东院博约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
先圣殿内祭祀孔子及四大弟子像,道统祠内有周公、大禹、尧帝像。
藏书楼原为存放儒家经典的书房。
在讲堂之后有泮池。
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
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部分建筑。
纵观嵩阳书院的建筑,古朴典雅,蔚然壮观。
一、仪门
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
建筑,上书“高山仰止”
四字,意思是说孔子的品
质和学识像大山一样让后
人敬仰。
因书院除具讲学
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作用,所以在这里设臵仪门,是提示学子到这里要注意言行穿戴、不至失礼。
二、魏碑亭
这里有一块刻立于东魏时期的一块石碑,也是嵩山地区保留下来历史较早的石碑之一,从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里作为一处佛教寺院的兴旺。
石碑上有许多佛教造像,保留有北魏时期造像“曹衣带水”的风格,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人为破坏,许多造像已经面目全非。
上面的文字是典型的魏碑体,字体刚健、笔力圆阔,是魏碑书法的上品。
三、古井和杏坛
在附近有一口古井,是以
前书院所用,现在用来凭吊历
史、追思往事。
沿台阶向上,
有一个圆形的坛子,中间一棵
茂密的杏树。
清初著名学者
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
孔子杏坛讲学旧说,在此除
地为坛,讲解学问,坛上古
杏树,传为耿介手植。
四、大唐碑
书院门口,有一座唐碑。
高9米,宽2米,厚1.5米。
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碑制宏大乃嵩山之冠,是嵩阳书院三宝之一。
整个嵩阳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这块石碑却是国家级文物。
同时,它也是河南最大的一块
古碑。
石碑的正式名字叫“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刻立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碑文记载的是玄宗李隆基游览嵩山,身患疾病,嵩阳观道士孙太冲献上一颗九转金丹,治好了病,李隆基遂下令为其立碑表彰。
碑文为幸臣李林甫所写、书法家徐浩所
书。
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
疾贤妒能、臭名昭著的一个
大奸臣。
徐浩这个人有必要
仔细介绍,他是浙江人,为
当时书法名家,得其父徐峤
真传,精于楷隶,“不在北海(唐书法名家李邕)之下。
先后经历四个皇帝,“四方诏令多出浩手”,他的字圆劲厚重、自成一家。
目前全国保留徐浩所书写的石碑仅存三品,都在河南,登封就有两块,而大唐碑是字体最多(1078个字)、保存最好的。
整个作品书体工致、无一懈笔,是为一绝。
其实这块石碑原不在此,而在西北约35米靠近悬崖处,那里的一块小石碑就是为纪念原址而留。
为什么要把石碑迁移过来呢?
传说石碑刻立之后,百姓由于十分痛恨李林甫,纷纷指着石碑上的文章痛骂,久之惊动了玉帝。
他便派一条神龙下界摧毁石碑,不让奸臣的文章立在嵩山下。
可是神龙来到石碑前,却发现上面的字写得太好了,不忍下手。
左思
右无法交差,就在没字的背面击下一条痕迹。
现在背面可以
发现一条清晰的雷击痕迹,上面的碑帽也遭到波及被毁了一半,后人重新修补了上去。
雷击过后碑身倾斜,加上以前下面还有居民,居民在石碑下面还挖有窑洞。
为保护古碑,当地政府于1984年动用起重机械和当时最先进的迁移技术,把石碑迁移了30多米,按照当时物价,花费了三万多元。
大家可想而知唐朝时期立石碑时所花费的代价了。
在石碑背面,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字体,都是各个时期的游人来此旅游的题记。
其中最负名气的是明代河南府巡按监察御史蒋机的一首诗:
“道旁林甫碑,读之面发赤。
心残似剑矛,言甘如醴蜜。
唐家对德辞,出自奸谀笔。
天怒春雷轰,勿久污太室。
”说的就是上述故事。
五、大门及汉封将军柏
大门上“嵩阳书院”
四字是由登封著名书法家
宋书范先生仿苏东坡字体
所写,宋书范人称艺术杂
家,他曾在登封市旅游局
工作,懂旅游、会摄影、
爱集邮、善书法。
这块匾额为嵩阳书院增色不少。
门两侧柱子上有副对联为乾隆皇帝御笔:
“近四旁为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气势磅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笔色彩。
【篇二:
嵩山导游词】
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
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
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
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
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
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
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
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
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
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
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
士游览祭祀的地方。
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
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
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
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
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
游览,加封中岳。
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
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
叫“大周升中述志碑”。
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
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
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
少室山又名“季
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
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
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
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
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
从
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
姓称为“九顶莲花山”。
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
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
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
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
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
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
室晴雪”。
少林寺山门前,各位游客大家好:
来到中岳嵩山,您可以领略地球最早露出海平面的陆地——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可以观
赏世界最早最精确的天文科学建筑——周公测影台和元代观星台;可以深入体验少林寺、中
岳庙、嵩阳书院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
中岳
嵩山既有36亿年形成的天地之灵气,更有历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传来的紫气灵光,在
这里既可以参禅习武,静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寿,荫被子孙。
将使大家求什么得什么,给每位
身怀虔诚之心而来的朋友带去幸福、美满和快乐。
篇三:
中岳嵩山导游词中岳嵩山导游词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
太室山下有启母
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
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
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
禹在凿山
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
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
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
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
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
“还我儿来!
”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
块石头就叫启母石。
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
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
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
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
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
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
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
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来就有“嵩
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
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
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
因为清朝
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
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
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
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
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
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
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
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
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
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
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
士游览祭祀的地方。
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
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
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
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
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
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
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
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
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
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
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
少室山又名“季
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
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
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
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
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
从山南北
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
“九顶莲花山”。
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
色绝佳,风景如画。
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
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
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
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
少林
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
各具风采。
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
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
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
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
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
这里既是古和隐
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
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
要地区。
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
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
文物古迹
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
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
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
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历
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
册。
比较贵生的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
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
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
国古代“四大书院”。
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山的历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风光更是千姿百态。
当你登上嵩山之巅极
目远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时,那扑面而来的不正是我们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风吗?
五岳中泰山
的雄,华山的险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
它给你的不正是华夏民族6000年文
化的风采吗?
各位团友,嵩山的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予的合作与支持。
中国有句古话叫“两
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期盼再次相会,谢谢!
篇四:
中岳嵩山导游词中岳嵩山导游词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
太室山下有启母
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
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
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
禹在凿山
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
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
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
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
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
“还
我儿来!
”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
叫启母石。
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
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
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
住的山叫少室山。
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
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
米,古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
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
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
多高呢?
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
峰顶平敞开
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
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
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
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
峰岳连绵,云雾缭
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
倘若你在夕
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
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
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
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
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
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
无数石刻墨迹。
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
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
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
禅祭游览,加封中岳。
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次年又
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
“大周升中述志碑”。
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
“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
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
少室山又名“季
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1512.4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
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
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
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
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
从山南北
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
“九顶莲花山”。
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
色绝佳,风景如画。
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
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
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
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
少林
寺山门前,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
各具风采。
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
北端坐,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
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
迎来送往。
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
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
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
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
要地区。
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
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
文物古迹
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
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
时改为“太乙书院”,宋朝改为“嵩阳书院”。
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历
经元、明、清各代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
册。
比较贵生的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
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
宏敞的官办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
国古代“四大书院”。
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山的历史悠久,嵩山的故事多,嵩山的自然风光更是千姿百态。
当你登上嵩山之巅极
目远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时,那扑面而来的不正是我们民族古老文明的雄风吗?
五岳中泰山
的雄,华山的险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嵩山呢?
它给你的不正是华夏民族6000年文
化的风采吗?
各位团友,嵩山的此结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给予的合作与支持。
【篇三:
嵩山导游词】
篇一:
中岳嵩山导游词
有一条少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
朋友们请往那边看,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
曳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
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
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
“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
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
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嵩山是世代相传的风水宝地,
也是儒、佛、道三教荟萃共存之地,是我国宗教活动的重要地区。
嵩山寺庙林立,风景秀丽,
72峰,峰峰有名,72寺,寺寺有故,寺相连,各有奇景,个时期建造的不同风格的寺、庙、
宫、庵、观、寨、台、塔、阙、石碑、书院等。
文物古迹遍布,书法雕刻满山,更有古树名
木,奇花异草装点着各个景区景点,真是美不胜收。
(嵩阳书院)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
到了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下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
年),隋朝时改名“嵩阳观”,唐朝改为“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
宋朝改为“嵩阳书院”。
此后一直是历代名人讲授经典的教育场所。
历经元、明、清各代
重修增建,鼎盛时期,学田有1700余亩,生徒达数百人,藏书达1000多册。
比较贵生的
书有《朱子全书》《性理精义》《日讲四书》等。
它是一所历史悠久,规模宏敞、、的官办
书院,和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睢阳书院,共称为我国古代“四
大书院”。
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司马光、范仲淹,都在此讲过学。
嵩阳书院明末毁于兵
火,清康熙十三年重建。
现存书院的基本布局,大体保持了清代的建制。
有房舍近百间,面
积10000多平方米。
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大门到藏书楼,前后五进院落,最前为卷棚大
门三间,正楹为先圣殿,次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为藏书楼。
中轴线两侧配房,
均为硬山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