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040628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docx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工法

1前言

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法首先采用螺旋钻对地基进行打孔,用PE管对注水孔进行注水作业,使得地基土含水率达到最优含水,在采用SDDC桩法进行强夯。

SDDC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或边填料边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以下简称SDDC法)。

陡沟调蓄池是一座以供水为主的IV等小

(1)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5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建筑物。

调蓄水池位于红柳沟镇东南约5.8km的陡沟村以西凹地,设计总容积976万m3,主要由砂壤土组成;并且工程区域内降水极不平衡,地下水深达70m,土壤含水率极低。

为消除坝基8m以内湿陷性,且压实度大于90%,采用了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桩进行试验。

2特点

㈠SDDC桩采用正三角形布置且注水孔分部其桩周围,每个桩外围为6个注水孔,布置科学合理。

㈡注水系统采用管网布置,注水时采用“少食多餐”原则,全过程严格控制注水量,并控制水头与孔口齐平,使其能够充分均匀的渗透。

㈢夯击时采用隔排跳桩,且回填土料为提前闷制而成,回填土料的含水率为最优含水率,夯击后能够使其很好的粘结,很大程度上的减少夯击后土的孔隙率,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㈣SDDC桩施工时振动较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小。

㈤SDDC桩对桩身处理效果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对桩间挤密效果也比较明显。

㈥SDDC桩适用于素填土、杂填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等地基的处理。

㈦SDDC桩处理基础,代替一些桩基础节省石灰、钢材和水泥,而且速度快、效果好、投资少,是一种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

3适用范围

SDDC桩法可用于机场、道路、港口、堆场、储罐、仓贮、工厂和房屋建筑等工程场地的地基处理。

4工作原理

SDDC桩强夯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先成孔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或边填料边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

 

5.2强夯施工参数

(一)施工参数表

(1)注水参数

注水孔间距(m)

孔径(mm)

深度(m)

注水量(m³)

间歇期

SDDC桩间距(3.0m)

1.732

200

7.3

2.23

根据实测地层渗透情况确定。

SDDC桩间距(2.8m)

1.617

7.3

1.95

SDDC桩间距(2.6m)

1.501

7.4

1.67

(2)SDDC桩参数

桩间距

布桩

形式

成孔

直径

成孔

深度

平均成

桩直径

强夯

能级

夯击

遍数

单次回

填方量

有效处理深度

3.0m

正三角形布点

1.2m

7.5m

1.7m

1000

KN.m

隔排跳桩,四遍完成。

约2.5m3,每孔填土5次左右

8m

2.8m

2.6m

㈡水孔和桩位布置图

图1SDDC桩桩间距3.0m桩位、注水孔布置图

图2SDDC桩桩间距2.8m桩位、注水孔布置图

图3SDDC桩桩间距2.6m桩位、注水孔布置图

5.3强夯机具的选择

液压步履式长螺旋机(CFG23):

用于注水孔成孔,成孔直径为200mm,成孔深度为7.3m和7.4m,每个SDDC桩周围分布6个注水孔。

液压履带起重机(QUY50A):

用于SDDC成桩时的强夯,起吊夯锤高度为11m。

旋挖钻机(SR150C):

SDDC桩成孔设备,成孔直径为1.2m,成孔深度为7.5m。

成孔时应保证其垂直度。

装载机(LG953):

用于成桩夯实时分层填料,每次填料2.5m³,孔内所填土料为提前焖制切达到最优含水率的土料。

5.4施工程序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标出第一遍桩点位置,测量场地标高。

调整素土含水率满足最优含水率要求。

旋挖机就位,对正桩点位置进行钻孔作业,达到设计要求深度。

强夯机就位,夯锤对正孔中心提升要求高度后释放,对孔底空夯后使用装载机填入定量素土,并按照工艺规定击数、落距对填料冲扩夯实,以分层填料、分层夯实施工。

循环施工直至达到设计桩顶标高。

施工完成后对场地进行清理并整平。

标出下一遍桩点位置,测量场地标高。

重复

-

步骤,直至四遍成桩施工完成。

5.5操作要点

为确保注水增湿效果,应严格保证注水孔内水头与地面齐平,安排专人值班,及时补水。

严格控制注水量,注水时间、注水流量应有施工记录,并确保数据真实、完整。

为保证桩端土层的密实度,旋挖成孔至设计深度以上0.5-1.0m处,使用夯锤冲击成孔至设计桩底标高。

做好质量自检工作,现场质检人员每天对填料含水率进行抽检。

填料含水率如与最优含水率偏差过大,采取预干或预湿处理后再作为填料使用。

根据长期施工经验,采用人工超大能量夯击工艺处理素土填料含水率控制在最优含水率±2%左右。

成桩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进行过程监控。

如发现地基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并影响施工时,应立即查明情况并向相关单位负责人汇报,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如孔底出现软弱土层或积水时,可采取向孔内填入一定数量(数量由现场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含水率低的素土,经夯实并反钻处理完毕后,再分层填入素土成桩。

如场地局部降雨积水含水率较高,应防止车辆、设备反复碾压,或采取硬化措施,避免形成橡皮土,为下道工序带来施工难度。

成桩次序:

采用先外排后里排,隔行、隔列、间隔跳打的方法四遍成孔、成桩。

成孔、成桩顺序如下图所示:

(○为第一遍成孔、成桩,⊙为第二遍成孔、成桩,◎为第三遍成孔、成桩,●为第四遍成孔、成桩)

┼⊙┼●┼

┼○┼◎┼○┼

─⊙┼●┼

经常性观测场地标高,如发现场地标高变化较大,及时采取措施,使之满足设计要求。

5.6取样检测

㈠强夯处理质量检验合格标准为:

坝基清表1米深度后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桩法(SDDC)法消除8米深度范围内的湿陷性,处理后坝基土湿陷性系数应小于0.015,压实系数不小于0.90。

㈡强夯施工完成14天后进行取样检测,采用人工开挖,取样深度7m,开挖探坑底部取样,间隔1m取样1组。

㈢取样完成后对取样孔进行回填处理,边填土边用重锤夯实。

6材料与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备  注

1

液压步履式长螺旋机

CFG23

1台

2

液压履带起重机

QUY50A

1台

3

旋挖钻机

SR150C

1台

4

装载机

LG953

1台

5

GPS

2台

6

环刀

100㎝³

30套

7

干燥箱

101-2

1台

8

三联固结仪

/

4台

9

百分表

10㎜/0.01㎜

12个

7质量控制措施

7.1施工准备阶段

(1)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主持下,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按照《施工图纸会审规定》的要求进行图纸会审,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确定具体的施工方法。

(2)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本项目部技术人员,按照合同要求和具体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图和有关规范,完善、细化施工组织设计,送有关部门审核、审定、批准。

(3)施工组依据合同规定的工期,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进度控制要求,编制生产计划。

(4)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人员及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安排选配具备资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他操作人员,并按质量手册的要求对相应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5)技术组负责按照《施工技术交底管理规定》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6)开工前两天指定施工用电、用水接驳口,并保证施工用电所需容量。

提前一天完成施工用电、用水接驳。

(7)试桩施工设备提前两天组织进场,进行现场安装调试和试成孔。

(8)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长提前两天进入现场,施工人员提前一天进入现场。

(9)质检组对检验计量器具的状况,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鉴定。

7.2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控制测量

为便于场地桩位施工放线,应将坐标控制点按照轴线布设在基坑周围,高程控制点布设在基坑内,并加以保护,防止在施工中机械碰到及碾压。

上述场区控制网经自检合格后,由监理单位验测后方可使用。

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准点和场区控制网进行复测。

精度控制: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本工程场区控制网精度应符合下表要求:

测量等级

测角中误差/mβ

变长相对中误差/k

二级

±8″

1/20000

定位放线:

按照控制测量确定的控制点,依据坐标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施工图纸,采用全站仪测放确定出本工程坐标控制点,误差不大于12″,并采取措施妥善保护,防止设备、人员造成损毁或移位。

并对图纸设计桩位进行编组、排号。

复核无误后,根据桩位坐标,使用全站仪确定桩位点,点位误差不大于2cm。

确定好桩位后用白灰粉标记,并做好放线记录,移交现场记录人员使用。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成孔施工。

施工前应做好控制点和桩位点的保护工作。

桩位的分组、编号完成后上报甲方、监理单位,以便施工检查需要。

填料拌制:

严格按照工程试验设计标准要求的材料质量标准进行选料,操作标准、质量要求按《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

2006)进行施工。

按照《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相关规定,粒径控制在0.1-0.2D。

土料有机物含量≤8%,含水率要求应根据击实试验得出的最佳含水率控制在±2%。

一般现场测试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

如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应稍晒干或洒水湿润后使用。

经现场监理人员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成孔:

成孔垂直度和轴线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旋挖机机架整平,铲心对准桩孔中心点,进行预成孔,孔径1200mm。

成孔后随即测孔深、垂直度和孔径,使误差在设计范围允许内。

为保证桩端密实,成孔后须底夯,确保桩端密实,地质无异常,方可填料入孔夯实成桩。

因此旋挖钻孔深度应比设计桩长少1m,经冲击成孔达到设计桩顶标高。

深度符合工艺要求后随即测孔深、垂直度和孔径,使误差在设计范围允许内。

(见下表)

项目

孔位偏移

垂直度

孔深

允许偏差

≤5cm

≤1.5%H

+500mm

采用机械引孔施工的桩位,按照从边缘开始,均匀分布,逐步加密,及时夯填的原则。

为防止相邻孔位挤塌,采用隔排跳桩成孔施工。

成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立即做好防护工作:

孔口应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人员误入和杂物掉入;若遇连续阴雨天应用彩条布覆盖,并在孔口周围用土筑高度为100-150mm的挡水堤,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孔内;每班交接班时,应按图纸在现场复核成孔桩位号,看是否有漏孔和成孔错位现象,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科学、合理安排设备运行路线,规范现场管理,避免各道工序交叉作业。

强夯成桩:

填料前应对孔底进行空夯2-3击,观察夯沉量变化,确保影响深度范围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在孔深达到设计孔深时,方可填料夯实成桩。

强夯重锤对准孔中心,机身要平稳,门架、斜撑要牢靠,脚盘下密实可靠。

提锤高度要足,落距、击数要符合设计工艺,每次填料方量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确保桩体的均匀性及密实性。

成桩顺序为由外向内、逐步加密,隔排跳桩施工。

为保证地基处理效果,桩头应高出原场地标高。

施工过程中,设专人监测成孔及回填夯实的质量并做好施工记录。

如发现地基土土质与勘察资料不符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