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216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docx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1)

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

   ①当瑞典学者安特生1921年在渑池县发现了仰韶文化后,推断这一文化并不是孤立的。

囿于他当时所具有的彩陶知识,以及他以欧洲人的习惯性思维,认为这些陶器是从西往东传播到中原地区的。

因此,他溯着黄河来到兰州寻觅,最后来到了临洮,终于在马家窑村发现了一大批彩陶,时间要晚于仰韶文化,他把它们命名为马家窑文化。

   ②在经过中外学者几十年的后继研究之后,终于认定中国的彩陶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不是从外国传播过来的。

安特生为这次考察写了一本书,题目叫《黄土的儿女》,讲述四千多年前黄土地上的儿女们,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来装饰自己的器具。

   ③使用黑色来装饰红色的陶器,这是马家窑彩陶的一大特色,红、黑两色并列而形成的艺术之韵在马家窑彩陶上被发挥到了(jízhì)。

马家窑陶器上的黑彩,装饰的面积之大,前所未有,从器口到器底,几乎全部遮盖殆尽,有的甚至爬到了器口的内部,从而形成了内彩,具有了一种“满、平、匀”的装饰美。

但是,绘器者又极有分寸,这种繁密的布局并不令人感到窒息和不快,反而给人一种“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美。

   ④在彩陶的装饰上富有感情,这是马家窑的彩陶留给人们的印象。

密布于马家窑彩陶上的,都是一些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它们刚健粗放,富有强烈的动感和弹性,在器物上组成了一幅幅旋转着的画面,犹如江河泻地,激浪奔腾,但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漩涡当中,又会有一些空白的中心点,从而给人以静止的感觉。

欣赏着马家窑的彩陶,犹如在聆听一首旋律感极强的乐曲,留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⑤马家窑彩陶具有抽象的纹饰,这一特色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这些涡漩的样式多种多样:

有的呈带状的二方连续图案,有的呈四方连续图案,有的是独立纹样,有的漩涡当中留下了一些带点的圆圈,好像是溅起的泡沫。

   ⑥还有一些螺旋形的纹饰像是植物的叶子或花朵,它们互相组合,交织成了美丽的图案,有的花叶中还画有点状的果实。

这表明,当时的马家窑人已经进入了农耕的时代,种植业已经成为人们依存的主业,他们通过对植物的崇拜来祈求五谷丰登。

   ⑦1973年,在马家窑地层的墓葬里,出土了一件敞口的陶盆,就在这件器皿内沿,古人用黑彩画了一圈三组人形的图案,每组五人,都留着辫发,手牵着手,似乎在水滨的树丛间欢乐歌舞。

如果这只盆内装了水,水位线在四道横线处,那么就可以看到舞蹈人物的美丽倒影,犹如生活一般真实。

   ⑧马家窑彩陶上的乐和舞,是研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富矿,也是华夏文明起源和繁荣发展的历史见证。

安特生在晚年坦承了自己当年持“文化西来说”的错误,为自己粗率的论断而道歉。

(1)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zhì(________)

(2)第①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其作用是________。

(3)第⑤段加下划线词“绝大多数”能否去掉?

为什么?

(4)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一项是(   )。

A.马家窑彩陶使用黑色装饰红色及具有抽象纹饰的特色。

B.马家窑彩陶上线条组成的画面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

C.马家窑彩陶上螺旋形纹饰所形成的图案显得逼真传神。

D.安特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承认了当年判断的错误并致歉。

(5)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第①③⑤段中的哪一段结尾处?

请阐述理由。

   马家窑文化位于洮河之滨,濒水而居的人们常见的就是奔腾咆哮的洪水,对水有一种畏惧和崇拜之情,当然会把这常见的自然景观表现在他们的生活器皿之上。

【答案】

(1)极致

(2)安特生按照彩陶是从外国传播到中国的推断一路寻觅,引出了说明对象马家窑彩陶;并与文章结尾(安特生道歉)呼应。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3)不能。

“绝大多数”指数量比例很高。

表明马家窑彩陶上抽象纹饰中表现水流漩涡的螺旋形图案占比很高。

此外,还应有少部分像植物叶子或花朵的螺旋形纹饰不能排除在外。

删除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4)B

(5)第⑤段结尾处。

这段文字写了马家窑文化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水的情感。

这与有人认为对彩陶上螺旋形图案表现的是多种水流涡漩的内容相一致。

“当然”一句的推测与第⑤段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解析】【分析】

(1)“极致”这个词平时用得不是很多,所以书写时要注意。

平时对于类似的这些词语要积累识记。

(2)第①段列举瑞典学者安特生发现马家窑彩陶的过程一方面引出说明兑现,同时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另外这一情节与结尾的安特生承认错误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

据此理解作答。

(3)“彩陶上绝大多数抽象的纹饰是螺旋形的图案”一句中的“绝大多数”意思是“大部分”,但不是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所有的,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B项中“给人极富动态的旋律美”表述有误,应该是“给人的是一种音乐之美”。

故选B。

(5)材料写到了马家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们对水的感情,这恰好与第⑤段的内容相吻合,第⑤段中的“有人认为表现的是水流的涡漩”,“好像是溅起的泡沫”与材料内容相照应。

所以应该放在第⑤段最后。

故答案为:

⑴极致

⑵安特生按照彩陶是从外国传播到中国的推断一路寻觅,引出了说明对象马家窑彩陶;并与文章结尾(安特生道歉)呼应。

(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⑶不能。

“绝大多数”指数量比例很高。

表明马家窑彩陶上抽象纹饰中表现水流漩涡的螺旋形图案占比很高。

此外,还应有少部分像植物叶子或花朵的螺旋形纹饰不能排除在外。

删除就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⑷B

⑸第⑤段结尾处。

这段文字写了马家窑文化的地理位置及人们对水的情感。

这与有人认为对彩陶上螺旋形图案表现的是多种水流涡漩的内容相一致。

“当然”一句的推测与第⑤段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⑵此题考查的是开头的作用。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通常有:

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准确运用,注意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语义明确词语表达的作用。

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⑸此题考查的是材料的作用。

面对此类试题,首先看看所给的材料说明了什么内容,然后看看与文章中哪个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致,就可以确定它的位置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5G会改变什么

   ①你或许已经对手机网络的周期性升级司空见惯。

2G网络诞生于1991年,随后在2001年被3G网络取代,2009年,4G网络又把3G抛在了身后。

现在,我们又听到了5G网络的脚步声。

   ②但是相比以前的更新换代,5G网络是一次更大的飞跃。

事实上,高通在其网站上宣称其“革命意义可比汽车和电力”。

   ③显然,5G网络会比4G快得多——在实际应用中,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网速可达4G的9—20倍。

而5G网络下的延迟(在开始高速数据传输前的迟滞时间)也只有4G的1/10。

5G的到来也意味着流量的巨大提升——到时候,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

“这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影响,”高通5G市场主管谢里夫·汉纳(SherifHanna)说道。

   ④举例来说,即使没有WiFi无线网络,手机应用也不再需要降低视频或图片的分辨率。

事实上,你很可能会更倾向于利用手机网络来下载,因为5G的速度将会比WiFi更快。

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手机也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今天的手机处理器会受到散热和电池容量的限制。

但是想象一下,如汉纳所说,如果你的手机通过5G网络与更强大的计算机相连接,“处理都会在远程完成,但是由于网络速度足够快,就好像是为你手中的手机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处理器一样。

   ⑤另一个巨大的变化在于:

5G不仅仅是为手机设计的。

它体现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新世界,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

举例来说,5G协议允许一些数据插队,在其他数据之前进行传输。

也就是说,在2023年,当两辆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通信以避免碰撞时,它们的数据可获得比你正在线观看的《星球大战25》更高的优先级。

   ⑥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5G而兴奋不已。

这一新标准之所以能够提升速度,一方面需要更高效地利用现有的网络频段,另一方面也需要占用毫米波频段。

这一宽广的无线电频段目前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

”汉纳说。

   ⑦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你的WiFi无线网络使用的是2.4G或5.8G频段,而毫米波使用的是24G以上的频段)。

这意味着它能提供前所未有的速度——但也要接受覆盖范围的损失。

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这也就是说网络服务商不仅需要升级现有的收发设备(小型基站),它们还需要安装更多的基站。

   ⑧因此,只有那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例如纽约、旧金山和北京才能充分享受毫米波支持下5G带来的超高速快感。

一旦到了荒郊野外,5G就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⑨需要安装更多基站,也就意味着我们会在灯柱上看到更多的方盒子,在电线杆上看到更多的线缆,在其他各种地方看到更多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工业形象。

这也意味着更多的法律诉讼、罚款以及无线通信服务商和居民之间的纠纷。

   ⑩但是5G这列快车已经无法减速。

到今年底,美国的主要网络服务商就将在一些城市部署5G网络,而第一台5G手机将会在2019年初上市。

“我想大多数人并不知道5G原本是为2020年准备的,而我们现在谈的是今年年底。

”汉纳说,“我们正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坦白说,这真的非常辛苦。

(选自《环球科学》2018年11月号 总第155期有删改)

(1)5G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改变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2)根据⑥⑦两个自然段,理解“毫米波”这个概念的含义。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5G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达4G手机的9—20倍,延迟也只有4G手机的1/10。

B.文字中提到的5G指5G网络和5G千机,到2019年初我们就可以用上5G了。

C.一旦到了荒郊野外,即使安装再多的毫米波基站,由于人口稀少,5G也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

D.即使在无线WiFi网络环境下,人们也可能更喜欢使用5G网络来下载,这是因为5G网络的传输速度比无线WiFi网络传输速度更

【答案】

(1)①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

②手机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③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

(2)毫米波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且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具有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特点。

(3)D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章第③④⑤段中筛选出5G网络给人们带来的改变的语句(各段的中心句)然后概括即可。

从第三段中筛选出:

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

第④段筛选出:

更进一步地说,我们的手机也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第⑤段筛选出:

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

(2)从第⑥⑦段中筛选出毫米波的特点的语句并用下定义的一般模式给毫米波下一个定义即可。

毫米波的特点有:

这是因为毫米波“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这个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

(3)A“5G网络的传输速度可达4G手机的9—20倍,延迟也只有4G手机的1/10”,这句话的前提是:

一部5G手机配合上5G网络环境,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B错在“到2019年初我们就可以用上5G了” 原文中只是说第一台5G手机将会在2019年初上市 ,注意“将”字,是估计,不肯定。

C错在“一旦到了荒郊野外,即使安装再多的毫米波基站,由于人口稀少,5G也只能提供9倍的速度提升”,5G传播速度和基站的覆盖度有关,和人口密集度无关。

D符合文意。

故答案为:

⑴①几乎所有的手机套餐都会提供廉价而且真正不限量的网络流量。

②手机会比以往更加强大。

③无论是电子设备、工业机器,还是农用机械甚至汽车,都会接入网络。

⑵毫米波频段的频率要比现有的手机网络频段高得多且毫米波基站只有150米的覆盖范围,具有极难使用,非常复杂,非常棘手的特点。

⑶D

【点评】⑴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内容的能力。

这类题目答题技巧:

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内容的范围;②有些内容,直接在提取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内容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⑵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要知道其属于哪一个范畴,然后要知道它的本质特征,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下定义。

⑶本题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概括主旨;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辨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

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

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

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

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

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

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駛等级划分标准。

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

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

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

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

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

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

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

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

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

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

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救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

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第①②两段中,划线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D.可以预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带来重大变化。

(2)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

请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②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方面;③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方面。

(3)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事故责任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

【解析】【分析】 

(1)ABD正确。

C有误,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

(2)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筛选出第②③④段的中心句整理成答案即可,第②段: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第③段:

介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文章第④段:

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3)结合第④段内容分析。

这一段首先介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接着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最后介绍了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

这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的。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②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国际标准方面;③自动驾驶面临的问题方面。

⑶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安全性是自动驾驶最重要的问题,事故责任主体认定与安全性密切相关。

社会伦理是前两个问题的延伸。

【点评】⑴本题考查阅读说明文的多方面的能力:

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能力;品析说明文语言的能力;分析说明文段落作用的能力等。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

①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②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③掌握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特点,并结合有关内容进行赏析;④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首段的作用,并与选项进行比较,判断选项是否与原文相符。

⑵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信息筛选类题目答题技巧:

①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②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③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⑶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说明顺序的能力。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答题时要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使用的说明顺序。

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技术”,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很多科研界人士甚至压根没听说过“光镊”这种技术。

“光镊”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建立概念。

今天,我们就先试着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能够以光的力量来操纵细胞的诺贝尔奖成就。

“光镊”诞生的发想——光之力

   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激光束流相关的产生、控制技术的进展,利用光来操作微小物体的“光镊”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阿瑟·阿什金教授曾在贝尔实验室和朗讯科技公司任职,他很早就开始进行光操控微粒的研究工作,并最终于1986年公开了他的第一代“光镊”。

   大家都知道光可以协助动物产生视觉,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来源,可以加热物体,但是对“光的力学领域”可能并不熟悉。

实际上,光镊正是利用了“光的力”(也译为光压、辐射压等等),并诞生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什么是“光的力”?

   中学物理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谓波粒二象性。

与人体被飞来的棒球击中后产生冲击一样,光的粒子即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强烈的日光或者探照灯击倒在地呢?

   这是因为,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所以说能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然而,越是微小的物体,就越容易被微小的力所撼动。

例如,红血球、细菌一类人体细胞或者微生物等等都对光压非常敏感。

来自光的微小压力可以让微小的物体在不受到积压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移动。

光镊是如何让光操控微粒成为可能的

   具体来说,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

   照明光路负责采集成像所需的信号,而控制光路用来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的运动。

控制光路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激光的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汇聚到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上,这是普通光源所无法实现的。

   对于所要操控的微小物体来说,这种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会形成一个类似“陷阱”的机构(称为三维光学势阱),微粒将会被束缚在其中。

   一旦微粒偏离这个“陷阱”中的能量最低点(即位置的稳定点),就会受到指向稳定点的恢复力作用,好像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陷阱”一般。

如果移动聚焦光斑,微粒也会随之移动,因此便能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

光镊技术早已大显神通

   光镊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大显身手的时机。

   又比如,在环境科学领域,经常会有区分水中数种微小物体的需求,利用光镊可以将各种物质在无损条件下容易地分离,给之后的精密分析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在操控的同时,鉴于激光波长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光镊还可以同时获得大量空间测量数据。

   一个有趣的应用实例就是,有研究人员利用光镊测量了驱动蛋白在微管上行走的距离数据,从而推算出驱动蛋白每走一步的能量正好相当于一个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堪称光镊操控性和测量性结合的绝好案例。

________________

   其实,直到笔者打出“光镊”两个字的时候,搜狗输入法还没有录入这个词组……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光镊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

光镊技术所代表的一系列微操控技术,的的确确为人类在诸多领域带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

此番斩获诺奖,虽然出乎大多预测所料,却也名副其实。

相信随着诺贝尔奖的颁发,光镊技术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科普风潮。

(1)“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中“一般”能删除吗,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镊”技术,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完全明白。

B.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以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C.负责采集成像所需信号的是照明光路,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运动的是控制光路,后者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D.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技术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应用的印证。

E.光镊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