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40213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docx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高一上

《生涯起步走》教案

洪幸福

【新知识点】

1.高中生心理阶段的划分。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方面。

3.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重点难点】

理解并牢记高中生心理发展诸方面的主要表现。

分析并掌握高中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老师列举出与健康心理有关的一些行为与现象,由此提问:

心理健康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引出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关于心理健康含义的界定。

2.引人新课

人的心理发展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特有的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高中生,也就是我们自身的各种心理现象。

3.教学实施

互动问答:

进人高中,我们就自然成为高中生了,谁知道高中生具体是从几岁到几岁?

以此引人对高中阶段的具体划分及相关介绍。

从小到大,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一般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

学生会回答“三好学生”、“五好学生”、德、智、体、美、劳等,从此引出学生对个体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讨论与学习、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老师要善于引导,做到准确不遗漏。

具体到每个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呢?

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告知学生要认真领会,理解并牢记。

4.作业设计

开放性讨论:

对照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看看自己对自己到底了解多少?

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

【教学过程】

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约从14上5岁开始到17、18岁结束。

经过前几个阶段的连续发展,高中生在生理发育上已基本成熟,在智力发展上也已接近成人水平,在个性及其他心理品质上表现出更加丰富和稳定的特征。

青年人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趋于成熟,开始走向生活。

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

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的迅速发展。

高中生的感觉、知觉灵敏度、记忆力、思效能力不断增强,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占主导地位,他们开始以批判&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论。

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思考人生和世界,提出许多有关“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生活理想”等一类的问题。

由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常常会为此感到苦恼、迷茫、沮丧与不安。

(2)自我意识增强。

随着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以及独立安排生活道路这一客观要求的逼近,高中生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他们倾心于认识自己的身心发展及其社会价值,独立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并逐渐克服评价的片面性,力求全面分析,逐步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能较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

高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已逐渐趋向于成熟和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动荡不稳,这个时期的学生办事积极、富于热情、情感易被激发、行动迅速,表现为奔放、果断。

但由于生理和自我意识上的急剧变化,有时学生的情感、情绪容易过于激动,随着智力的不断增长和社会需要,学生慢慢形成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义务感、正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其深刻性和持久性明显提高,由于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高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走向稳定。

(4)意志发展迅速。

高中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乐于独立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不像儿童那样轻易求助于别人。

同时,高中学生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也逐渐增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冲动。

此外,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尤其是内抑制功能的发达,以及动机的深刻性和目的水平的提高,使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坚韧性。

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认输,即便受挫也不灰心。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

言语和行为特征是表达高中生心理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

高中学生的词汇已很丰富,且内容日渐深刻;语言表达中的独白言语趋于完善;书面语言表达趋于成熟,内部言语表达已达到完全“简约化”的水平、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求完全摆脱成人的干预,独立行事;要求社会承认他们行为的社会价值;要求两性交往、恋爱等。

他们要求像成人一样的参与社会生活,但又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在情感受到挫折时容易冲动。

(6)性意识的发展。

我国学者一般将性心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异性疏远期(12~14),接近异性期(14~16),向往异性期(16~18),恋爱期(18岁以后)。

高中生经过短暂的异性疏远和相斥之后必然是渐浓的关注与接近。

男女生开始注意异性对自己的态度,往往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异性的好感。

此时期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钟情、思春的股陇状态。

他们对异性的关注具有好奇性、实验性和盲目性。

其交往指向是泛泛的,多数是因相互的好感自然吸引。

这个阶段的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对特定异性的倾慕,但也有少数男女生开始倾慕特定的异性,出现了恋爱。

这时性机能虽然日趋成熟,但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一般尚未形成,如果他们之间的正当交往受到压抑,又受到不良影响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可能导致他们的越轨行为和不正当的交往关系。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上与少年后期相接,下与青年中期相连,因此,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与之互有一些交叉。

而作为少年期的结束,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不平衡性:

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

作为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

在这一时期、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

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一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

“青年期也就是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往往总是分裂、不调和的……一个人已经不满足于自然的意识和朴素的感觉,他想知道更多。

可是因为他在获得令人满意的知识之前,必须经过千百次的迷误,必须与自己作斗争,所以他也有磋跌的时候。

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或是对于人类,都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法则。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例如,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

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

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变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有人说,青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

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承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

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要求有事实的证明和逻辑的说服力。

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

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前瞻性:

青年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中介环节,是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过渡阶段。

正如F马赫列尔所说:

“青年是在把过去一现在一未来联结起来的连续轨道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处于青年初期的高中生有着最广阔的未来前景和最佳的前景距离,他们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发展与未来是高中生最向往也是最广阔的领域。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在《冬天的晚上》~诗中这样描述青年占有未来的优势:

年轻的一代,他们并不谈到过去。

生活在他们前面而不在后面,

对于过去,他们何必考虑。

他们的灵魂漫游到未来的边际。

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使得高中生特别地富于理想,它引发高中生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这种对未来的占有优势,使得人们总是把青年同社会的未来相联系,指出“谁赢得青年谁将赢得未来”。

(5)进取性:

由于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熟,以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如果说成老年人容易满足于已得到的利益,趋于保持现状,不思进取,青年则事事正在有待解决之中,常常是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对此梁启超有一段极妙的对比: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作者注:

当时青年的概念尚未普及,这里讲的少年泛指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常思未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放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

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放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之皆其所以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

(6)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

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的住宿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无什么要紧的东西。

他们不大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面前显得寡言。

高中生爱写日记,也是这种闭锁性的表现。

记日记既可倾吐心声,又可保守秘密。

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7)社会性:

虽然心理内容的社会性早在儿童时期就已开始出现了。

但是更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化,则是在青年期完成的。

小学生进人中学后,就好像在人生的旅途中,豁然开朗地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说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接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那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心理的发展就愈来愈多地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高中生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

如模拟角色活动“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班主任”,对自治、自理、自立、自行结社、创办协会、刊物等的要求,充分表明他们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

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意识中的重要问题。

他们在考虑未来的志愿及抉择时,比小学生和初中生更具现实性和严肃性。

而这种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对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附:

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

1.正常的智力

正常的智力是高中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高中生智力正常发展的标准是:

乐于学习、工作,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欲,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努力获得优良成绩;否则,纵然智商在正常以上,也不能视为心理健康。

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同龄人正常水平,在一定场合能发表个人见解。

能将绝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学习,有正确地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2.健康的情绪

良好、稳定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高中生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反应恰如其分,强度适中,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情绪比较稳定协调,基本上能保持较好的心境,一般情况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能把握好时机和分寸。

3.积极的意志品质

主要表现为行动具有较高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学习生活中有自觉的目的性,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较合理的反应方式,主动克服困难。

行事有较明确的目的,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调节力,有克服困难的恒心和毅力,基本上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适度的反应

人的行为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反应敏捷,有的反应迟缓。

但是,这种差异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不正常。

兴趣广泛,对某些方面的兴趣有稳定性和专注力,能积极参加课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5.统一的人格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其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既有自知之明,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和完善自我,既不自视清高,也不自轻自贱、自惭形秽,而是言行一致,所想的、说的、做的是统一的。

自尊、自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己,在法律和道德所允许的范围内能适度追求和满足自身需要。

对生活有较大的热情,有进取的精神面貌,对自己的隐忧能尽量地“放开去”,能较愉快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性格较为开朗,处事基本上做到言行一致,有正义感。

6.和谐的人际关系

具备健康心理的高中生,善于理解、尊重、信任和帮助他人,以真诚、谦让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

乐于交往,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大都保持比较和谐和亲密的关系,对友谊有正确的理解。

7.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能够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使自己的信念、目标、行为与时代合拍,与社会要求吻合,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愿望与社会要求、他人利益相冲突,即能放弃或修正自己的行动计划,以保持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能面对现实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环境,个人目标和行为经过努力能与社会、学校的要求基本一致,能识别和抵制不良的社会影响。

8.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高中生,应具有与自己年龄特征相符合的心理和行为。

他们了解高中男女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异性同学有广泛友好的接触,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有较强的抵制能力。

  

   【思考与讨论】

1.就心理健康而言,高中生心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参考答案】

(1)智力的迅速发展。

(2)自我意识增强。

(3)情绪、情感趋向成熟。

(4)意志发展迅速。

(5)言行趋于完善和成熟。

(6)性意识的发展。

2.青年期的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哪几个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1)不平衡性;

(2)动荡性;(3)自主性;(4)前瞻性;(5)进取性;(6)闭锁性;(7)社会性。

3.高中生心理健康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正常的智力;

(2)健康的情绪;(3)积极的意志品质;(4)适度的反应;(5)统一的人格;(6)和谐的人际关系;(7)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8)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我的高中蓝图

张丙奎

【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缺乏目标意识,一部分青少年学生缺乏远大志向、盲目做事的特点而设计的。

 青少年学生尽管在意志品质的发展方面随年龄的增长有所进步,但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不够,耐挫能力低,怕苦,怕累,同时也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很有必要进行关于立志方面的学习,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激励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确立远大的志向,学习一些如何达到目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榜样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自我激励水平,形成奋发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

   【活动目标】

   1.通过联想、讨论、小组交流、合理设计未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目标对人生的引导作用。

思考、分析自己的人生目标。

   2.学习达到某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体验达到目标时的激动心情,促进学生更加奋发向上,向新的目标迈进。

   难点:

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制订可实施的计划或方案。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张白纸、一个信封。

   2.一盒舒展、悠扬的音乐磁带。

   【适应对象】

   高中生。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

引题

   教师:

同学们,你们设想过自己的未来吗?

生命的旅行将如何到达理想的彼岸?

自己将成为怎样一个人?

从事什么工作?

取得怎样的成绩?

……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

   二、游戏活动:

未来畅想曲

   1.教师指导学生做“看未来”的游戏

   (关掉教室的灯光,有窗帘的把窗帘拉上)请学生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下心来,平稳呼吸。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将来”。

   导语: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到现在,又从现在走向将来。

大家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前进,前进。

看到了一些你曾经向往的事情变成了现实。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5年了,你看到了5年之后的自己,你在做什么?

”(稍作停顿) 

“我们继续前进,时间慢慢地流逝。

10年了.这时,你又在哪里?

从事什么职业?

”(稍作停顿)

“再往前走,时间不断地流逝。

15年了,我们又看到15年之后的自己,身体是否健康?

工作是否取得成绩?

少年时的梦想是否实现?

   (停顿一会儿)“大家慢慢地睁开眼睛,回到现实。

(教师在讲导语时,要做到声音低沉、平稳、缓慢,留有空间,令人产生联想)

 2.交流分享活动

 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看未来”的经历。

交流时可提出这些问题:

看到自己的将来了吗?

看见了什么?

如没看见,想一想,为什么看不见?

然后请几位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归纳

 同学们对未来的梦想或设想即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而目标就是你通过活动希望得到的结果。

每个同学看到的景象并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同的,实现的程度也不一样。

   目标有理想目标(长期目标)和现实目标(阶段目标)之分。

理想目标的实现需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来完成,并在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根据社会需要、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兴趣的转移而不断地修正。

一个恰当的人生目标应当介于理想和现实之间。

人生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环节组成的连续统一体。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而在于人的现实活动,在于对现实的突破和超越。

   三、情景讨论:

目标是海上航行的灯塔

   1.出示材料:

在一个跳高实验中,实验对象被分成两组,第一组,教练不作任何技术指导,只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差异,每天确定不同的跳高目标。

另一组也不作任何技术指导,不具体确定跳高目标,完全随实验者自己的意愿,想跳多高就跳多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有目标的一组与无目标的一组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2.小组讨论:

两个组的跳高成绩为何出现明显差异?

 3.教师归纳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

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没有目标,生活就是盲目的,人就不会运用和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就会无所事事、庸庸碌碌、虚度光阴。

确定积极的人生目标,能帮助我们掌握自己的生活,最大

限度地开发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填写“问卷”:

检视自己的目标概况

1.你曾经有过哪些目标?

 提示:

包括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以及其他日常活动,如游泳、学自行车、做风筝等。

2.你认为哪些成功了?

哪些失败了?

3.原因是什么?

 4.交流分享“问卷”的前两个问题。

五、讲述名人故事:

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教师向学生介绍约翰·戈达德的故事:

 约翰·戈达德,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会员。

他出生在洛杉矶,从小就充满了幻想。

15岁那年,他把自己一生想干的事情列在一张表上,题名为“一生的志愿”。

表上列着:

“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全球……”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现在约翰·戈达德在经历了8次死里逃生和难以想像的艰难困苦后,已经完成了其中的106个目标。

他说下一个目标就是游览中国的长城。

约翰·戈达德常说的话就是“我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目标,一有机会到来,我总是准备就绪”。

   2.小组讨论:

约翰·戈达德是怎样为自己确立目标的,又是怎样付诸行动的?

你听了约翰·戈达德的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3.教师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与展望,与学生分享成长的喜悦。

 (教师介绍小时候的梦想、对未来的设计以及人生格言)

4.请学生静静地回顾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写自己《一生的志愿》及人生格言。

 要求:

认真思考,想想自己究竟有些什么愿望,不管暂时有无实现的可能,写下来。

郑重写上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与日期,作为送给老师的珍贵礼物。

我们约定30年后再启封,看看自己的愿望实现了多少。

六、“心理透析”:

分享将梦想变成现实的策略,设计实现目标的计划或方案

   1.教师讲述:

 “人无志不立”,“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志向是生活的路标。

中学时代,正是立志的最好时机。

马克思就是在中学时代立下了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的远大理想,并为此奋斗了终生。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代读到一本《世界英雄豪杰传》,他为书中介绍的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的英雄业绩所感染,即给自己起名“子任”,表示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科学史上许多大科学家,也都是在中学时代立下攀登科学高峰的宏伟志愿,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明代学者王守仁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如果你想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大干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早早确

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一个人到了中学时代还浑浑噩噩没有明确的志向,就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2.出示配图多媒体:

向学生介绍“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

   动机斗争——确立目标。

目标要具体,可操作。

如“我要考上某某大学”、“我要在初二年级加入共青团组织”等等。

   暗示成功——相信梦想能实现。

梦想是很有力的暗示,虽然梦想不一定会实现,但没有梦想却是“零”;如果一开始就感觉自己会输,那么肯定会失败。

   自我激励——实现目标。

每个人都能通过暗示或自我暗示激励自己。

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就是记住一句话,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这句话能从下意识心理状态闪现到意识心理状态。

梦开始时总是可望不可及的,惟有不断地自我激励才能获得成功。

   3.小组讨论:

对“立志”的三个心理过程的理解。

   七、行为训练

   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现目标的方案(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技能、习惯、健美等都可以)。

   目标:

减肥。

   步骤:

购买吃了不会发胖的食物;不要像过去一样无节制地饮食;计划在第一星期后减轻体重一公斤;坚持每天跑三千米;把自己较瘦时的照片贴在床头。

   八、结束活动

再做一次“看未来”的游戏:

   请同学们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身体放松,情绪放松,静心,呼吸平稳。

   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听着引导语,渐渐地进入时间隧道,看自己的“未来”。

   导语:

“每一个人都从过去走过来,又从现在走向未来。

一个人的现实面貌并非是临时出现的,而是他过去生活的积累。

   “每个人都有一个未来,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