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
《攀枝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枝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攀枝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2019-2020攀枝花市古诗词曲鉴赏题模拟题汇编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下列对这首曲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
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2.你怎样理解结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
1.D
2.结尾揭示出一个道理:
无论王朝兴盛还是灭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因为兴盛了,统治者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衰亡了,就会战乱连连,人们流离失所。
这一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析】
1.D错误,应是:
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亡,百姓苦”好理解。
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
“兴”,怎么也“百姓苦”呢?
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
“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表达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结合词的上片,说说这首“壮词”是如何描写“壮景”的?
2.“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示例一:
回忆梦中情景时,调动多种感官,构成形与声的军营画面;示例二:
引用“八百里”的典故,写出官兵分食的豪壮情景;示例三:
“沙场秋点兵”,在特定的自然环境里,写出主帅的威力,组成壮美雄豪的景象。
2.对军营的生活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作者年迈无法实现理想,充满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意思为“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如: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分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
“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
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
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
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
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表达了作者年迈无法实现理想,充满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意为“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即将与好友分别,难舍之情让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离开好友后我心里孤独茫然”。
C.“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述了“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的情景。
D.“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为“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2.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D.两首诗词都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
【答案】
1.B
2.D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并非选项中的“与朋友分别”。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对人生前景充满信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两首诗词虽然运用了典故,但都不是表现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之情。
故选D。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题中的“岳”是指______,请写出“五岳”中另一座山的名称:
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青未了”写出了山色郁郁苍苍,连绵无际,浩茫混涵,难以言尽。
B.颔联中的“割”字既写出了山之高险,又表达了诗人志向之远大。
C.颈联中的“层云”与“归鸟”写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巅远眺的景色。
D.尾联中的“凌绝顶”和“众山小”表现诗人勇攀高峰、壮志凌云。
【答案】
1.泰山填写“嵩山”“衡山”“恒山”“华山”任何一个均可
2.C
【解析】
1.考查对诗歌文学常识的理解。
“岳”指泰山。
中国五岳分别是: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2.C错误,“层云”与“归鸟”是诗人“细望”中所见到的景色,不是登上之后看到的景色。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山①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
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②陂(bei):
池塘。
③堑:
这里指水渠。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
(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
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
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
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
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
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6.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观沧海
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______的雄心壮志。
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答案】
1.统一中原建功立业
2.C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根据诗歌内容可知,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开阔,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C.表述错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眼前大海和山岛景色的描写,写的是眼前实景。
故选C。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⑤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⑥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
③踯躅:
杜鹃花科。
④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⑤炎瘴:
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⑥斗:
通“陡”。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绘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之景。
B.颔联“筼筜竞长”运用了拟人手法,把“筼筜”人格化,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
C.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
D.尾联含蓄委婉,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共悲的哀痛。
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E.本诗是赠答诗,张十一客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愈也用此“闲”字回答了他此时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
2.诗歌前两联在景物描写上有“远近结合”和“以声衬静”的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1.BD
2.
(1)远近结合,点面结合。
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
(2)动静结合,以声衬静。
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蹄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
【解析】
1.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项,诗歌的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属于白描勾勒,并非浓墨重彩。
故A项理解有误。
B项,正确。
C项,诗句“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
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所以C项中“抒发了诗人自知生命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以致无法报答皇恩的痛苦”的说法不准确。
D项,正确。
E项,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的是自己内心深处的被贬无奈、愤慨之情。
并非自在悠闲、无所事事。
所以,E项中的“自在悠闲、无所事事的状况”理解是错误的。
据此,答案为BD。
2.试题分析:
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写法分析作答。
诗的前两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的意思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从描写的顺序看,“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是远景的描写;“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是近景的描绘。
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从视觉和听觉来描绘的,“山净江空水见沙”描绘了山村的宁静,“哀猿啼处两三家”则写猿啼,采用了以声衬静的写法,更突出山村的静寂。
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
8.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前两句的句意分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树栖鸦”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使人联想到孤独难眠的望月者。
“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联想到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久久地望月苦思:
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
诗人表达心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直抒胸臆。
该诗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借景抒情,“地白”“栖鸦”“冷露”烘托出诗人一种凄凉的心境,结合后两句的苦思: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可见诗人心境的凄凉。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根据题意,可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歌的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以动写静、借景抒情、侧面烘托、忽然宕开、对比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是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二是抒发情感含蓄,委婉,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竹里馆①
王维
独坐幽篁②里,弹琴复长啸③。
深林④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⑤。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wǎng)川时期。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②幽篁:
幽深的竹林。
③长啸:
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④深林:
这里指“幽篁”。
⑤相照:
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1.这首诗具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雅致、悠然自得的月夜独坐图:
诗人独自坐在茂密而幽深的竹林里,优雅的弹着琴,自在的长啸,周围静无一人,唯有月光心有领会的照耀着、陪伴着诗人。
2.诗歌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境界,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活动环境的清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后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将它当知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澄净,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
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幽篁”“琴”“月”,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幽”“深”“明”,以及诗人的行为“独坐”“弹琴”“长啸”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叙述和描写。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要结合写作背景和关键词句分析。
这首诗写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诗人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借景抒情,二是直抒胸臆。
该诗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表现诗人活动环境的清幽和诗人情趣之雅趣,“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将明月人格化,将它当知己,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10.古诗词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______,颔联写出了泰山的________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眦”的意思是“眼角”,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特点。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
1.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所写景物特点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
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1.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按要求答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上阕一个“________”字,不仅表现了出猎场面的盛大壮观,而且写出了随猎者矫健的身影和如虹的气势。
2.请对下阕中“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作简要赏析。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
1.卷
2.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解析】
1.考查对诗句中关键字眼的提取能力。
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关键。
“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所以可提取“卷”作为答案。
2.赏析诗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
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节:
兵符,古代使节用以取信的凭证。
持节:
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
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苏轼当时在政治上处境不甚得意,在这里以守卫边疆的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
这种表现方法我们称之为用典,用典的好处是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表现出一种含蓄雅洁的风姿,内蕴比较丰富。
还有就是言简意丰,以少胜多,能“寓万于一”,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考查结句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情感。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句中的“挽”“望”“射”是三个顺序联贯的动作,勾画了一个动感鲜明的特写镜头,诗人是以挽弓射箭的壮举,来表达内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在这里感情达到了高潮,从而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这首词的爱国主义主题。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1),
(2)。
烟水极天鸿有影,(3)。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请从A、B、C三句中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原诗
(1)
(2)(3)处。
A.新月偏明落叶时B.霜风卷地菊无姿C.寒山常带斜阳色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C
(2)A(3)B
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
【解析】
1.《秋暮吟望》完整的诗句是: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
此诗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
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终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