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课内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不一样________,有不一样的________。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2)选文介绍的是大自然________的声音。
(3)选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声音,当________拂过,发出的声音是轻柔的,当________吹起,合奏出雄壮的乐曲。
(4)选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
【答案】
(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
(2)风
(3)微风;狂风
(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
故答案为:
(1)树叶;声音;季节;音乐;温柔;威力;
(2)风;(3)微风、狂风;(4)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专项阅读。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翠鸟
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当我端着钓竿的时候,一只翠鸟飞来栖息在钓竿上。
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钓竿被他压得有点弯曲。
我屏息静气,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
我相信他的惊走不是因为惧怕,他只以为是从一个树枝跳上了另一个树枝。
(1)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2)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①“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②“看到我的钓竿被翠鸟当作树枝,感到十分自豪”,是说“我”的钓竿跟树枝十分像。
③“我屏息静气”是因为“我”爱护翠鸟,担心惊走他。
(3)“今晚,鱼不上钩,但是我带回家一份不寻常的激情。
”你认为这份“不寻常的激情”是指什么呢?
【答案】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③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没有什么鸟儿比他更光彩夺目了。
仿佛一朵蓝色大花开放在细长的枝梢上。
(2)①;③
(3)指翠鸟栖息在“我”的钧竿上,令“我”欣喜和自豪。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课内阅读。
小蚂蚁们从四面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
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1)蚂蚁队长是怎么处理那点儿奶酪渣的?
请你在选文中写出相关句子。
(2)为什么蚂蚁们的“劲头比刚才更足”?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
(3)你喜欢蚂蚁队长吗?
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
(2)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队长没有把奶酪渣据为己有,值得信赖。
(3)喜欢。
因为他没有搞特殊,是个值得信赖的好队长。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一次性筷子由于卫生、方便受到餐饮业的青昧,同时,大批生产一次性木筷却使我国大量林地被毁。
中国市场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450亿双,每加工5000双一次性木筷要消耗一棵生长了30年的杨树,全国每天生产一次性木筷要消耗森林100多亩,一年下来总计3.6万多亩。
另外,造纸业也是另一项需要大量消耗树木资源的传统行业,年消耗木材也有1000多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被严重消耗了。
(1)中国市场制造一次性木筷每年消耗森林多少万亩?
( )
A. 100多亩
B. 3.6万亩
C. 2.6万亩
(2)制造一次性木筷和造纸业会带来什么问题?
( )
A. 森林资源被严重消耗
B. 森林灾害频繁发生
C. 生态环境恶化
(3)如何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写出你的两点建议。
【答案】
(1)B
(2)A,B,C
(3)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护森林资源。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改用非一次性的筷子;节约用纸,爱护书本。
【解析】【分析】
(1)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的提炼,注意找准问题中的关键词“一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查找出“一年下来总计3.6万多亩”。
(2)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生产一次性筷子和造纸业需要消耗森林资源,所以必然会对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ABC三个选项都是讲的对生态造成的影响。
(3)本题只要提出两点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B;
(2)A;
(3)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保护森林资源。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木筷,改用非一次性的筷子;节约用纸,爱护书本。
【点评】
(1)本题一定要读清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段落中寻找。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态生态问题的理解。
(3)本题考查对森林消耗所产生的生态问题的建议,合理即可。
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1)照样子,写词语。
①跑来跑去、________、________
②吱吱嘎嘎、________、________
(2)手推车感到“费力”的原因是( )
A. 它不愿再为农夫服务了。
B. 它慢慢变老了,骨头吱嘎吱嘎地响。
(3)在片段中用横线画出表示“真舒服”和“那一定会很好”的部分,认真思考,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的原因是相同的。
B.两者的原因是不相同的。
C.两者的原因有部分相同,部分不相同。
【答案】
(1)飞来飞去;一模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2)B
(3)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B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跑来跑去”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吱吱嘎嘎”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飞来飞去、一模一样、轻轻松松、开开心心
(2)B
(3)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B
【点评】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大声 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 流利)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细心 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
孙中山笑了笑,说: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大声 厉声)________问道 (一字不漏 流利)________地背了出
听得很________(细心 认真)
(2)请用横线画出孙中山回答同学的话,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为什么?
(3)从选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
A.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自然就明白了书中的道理。
B. 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只有多读多问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C.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答案】
(1)厉声;一字不漏;认真
(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意。
因为学习就是要动脑思考,勤学好问,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本领。
(3)B,C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厉声、一字不漏、认真
(2)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同意。
因为学习就是要动脑思考,勤学好问,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本领。
(3)BC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的四肢________,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________、________。
它浑身长满了________。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出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你喜欢哪种小动物?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点。
【答案】
(1)尖尖的;很小;锋利;特别长;很短;锐利;有力;硬刺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刺猬身上的硬刺;钢针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写。
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动物写生动,写形象;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故答案为:
(1)尖尖的、很小、锋利、特别长、很短、锐利、有力、硬刺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刺猬身上的硬刺;钢针
(4)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注意内容具体,结构清晰。
8.课外阅读。
美丽的秋季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
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
霎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
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
秋风过处,五谷飘香。
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像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果园。
看,树上硕果累累。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汪汪……好可爱啊!
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
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个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
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枫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
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呀,秋!
我赞美你啊,秋!
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文中的“你”指________,它是________的季节,也是________的季节。
(2)文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幅秋景图。
(3)在第3自然段中,写出描写田间作物的拟人句;在第4自然段中,写出描写果园硕果累累的比喻句。
(4)请你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
【答案】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解析】【分析】
(1)、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对秋天的感悟,言之有理。
故答案为:
(1)秋天、美丽、收获
(2)花园、田间、果园、山坡
(3)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
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
(4)秋天是画,是彩云,是流霞,是成熟,是收获。
【点评】
(1)、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考查学生对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河水________的特点。
(3)第4自然段一共有句话,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写的。
(4)本文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色,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________的美丽景色。
【答案】
(1)一碧如洗
(2)水面;明镜;平静
(3)原野热闹非凡
(4)天空;小河;原野;丰收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4)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一碧如洗
(2)水面、明镜、平静
(3)原野热闹非凡
(4)天空、小河、原野、丰收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声音(节选)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当微风拂过,声音是________的,当狂风吹起,声音是________的。
(3)为什么说“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案】
(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2)大自然中风的不同声音;轻轻柔柔;充满力量
(3)树叶不一样,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就不一样;不同季节的风是不一样的,那么风吹过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解析】【分析】
(1)拟人句: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理解句子的意思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
(1)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2)大自然中风的不同声音、轻轻柔柔、充满力量
(3)树叶不一样,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就不一样;不同季节的风是不一样的,那么风吹过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点评】
(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体会重要语句的意思,品味语言表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