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9325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总分

评卷人

初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卷必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第一部分(1—7题31分)

1.默写(6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诗人在《水调歌头》中“把酒问青天”,问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

(4)在《登飞来峰》一诗中反用了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

(柳宗元《小石潭记》)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6分)

旅游卫视5月4日播出的一期节目遭到众多动物保护者的抗议。

在这期节目中,A一只猫当作实验品从四楼抛下,以证实猫从高处摔下是否仍安然无恙。

据相关资料显示,B虽然猫在下坠过程中能迅速调整体位,变为四足向下着地,但这只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C仍不能完全避免不骨折和内脏破裂。

动物保护者对这种虐待动物的节目表示愤怒。

今天,旅游卫视节目中心负责人表示,D今后将不再播出动物活体实验的节目,并向观众表示致歉。

(1)划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填字母)(3分)

(2)段落中“安然无恙”中的“恙”用音序检字法应该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3分)

3.选出下列词语家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粗犷guǎng龟裂jūn亘古不变gèn慰藉jí

B.回环曲折qū涟漪yī恣睢zìsuī相形见绌chù

C.狡黠jié鳞次栉比zhì戛然而止jiá刽子手kuì

D.伫立chù垂涎三尺xián荒谬miù闷热mēn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3分)

A.我问那个卖东西的人:

“应付你多少钱?

先生。

B.你中午吃什么呢?

是吃面条呢?

还是吃饭呢?

C.那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

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D.过去、未来、现在,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3分)

A.读书的方法。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B.台湾《联合报》16日载文称,事(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湾渔民)发之初,就有媒体即呼吁当局应该据理力争,但各界须保持理性,不必流于民粹或意气用事。

C.芦山地震发生后,许多青年志愿者纷纷奔赴灾区,我市的医务工作者也蠢蠢欲动。

D.安倍绑架民意急速右转,一如既往挑战中韩等亚洲邻国的同时,也让美国警惕日本会否反戈一击,二战珍珠港梦魇再临并非杞人忧天。

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说起京剧,有些人误以为它是北京的地方戏,其实不然。

_____________

①可以说,京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中经过杂交的优良品种

②京剧虽然名为“京剧”,但却不“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戏

③京剧的形成是多种民间戏曲在北京汇聚、交流、融合的结果

④它是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等剧种的精华形成的剧种

A.②③④①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①②③④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7分)

材料一: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就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然而如何管理却成为各大城市头疼的问题。

近期,一些地方开展整治行动,对交通违法行为严管严罚,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处罚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等行为。

据《北京晨报》日前报道,自3月1日起,浙江严管严惩8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来,全省已查处行人“中国式过马路”的闯红灯行为8000多起。

材料二:

某校学生路遇红灯后,

行为与心理状况的统计(右图)。

(1)请说说“中国式过马路”的

特点,并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材料二的饼状图,提取一条文字信息。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危险行为,请你拟写一句劝诫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的宣传语。

(不超过1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8—26题69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8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3分)

9.这首词抒情浓郁,“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道出了____________(2分)

10.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乙)孙晷①见人饥寒,并周赡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

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

欣所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

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

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注释】①孙晷(guǐ):

人名。

②赡:

供给,供养。

(选自《晋书·孙晷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____________

(2)蹴尔而与之蹴:

______

(3)恒往来告索恒:

___________(4)人有生刈其稻者刈:

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说》

B.舍生而取义者也拔山倒树而来《童趣》

C.寒则与同衾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D.或解衣推被以恤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晷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语句最合适作为(甲)文段中心思想的是(),孙晷的行为中最能表现文段中心思想的是()。

(4分)

A.鱼,我所欲也B.舍鱼而取熊掌C.舍生而取义

D.乡里赠遗,一无所受E.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F.乡邻感愧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与真理为友》回答问题(13分)

①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曾说:

“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

思想胜于权威。

②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③思想崇尚的是自信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

相反,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④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⑤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

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

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

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

歌德说:

“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

”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依靠科学,依靠真理,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覆。

⑥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

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

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杰弗逊以自己的理想和激情,战胜权威,将人人平等的思想作为了独立的灵魂,立国的根本。

⑦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

曾经因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

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

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新知于世界。

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⑧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

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

⑨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⑩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有修改)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其作用是引出本文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画线句子可以理解为“许多思想家,面对传统势力的权威,毫不畏惧,勇于抗争,最终战胜了权威,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世信奉的真理。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与真理为友”。

D.本文在论证本文在论证作者观点时时,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16.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_论证方法。

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请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举出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历过的,能与此文观点相照应的一个事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四)阅读《植物的意识》完成后面问题(17分)

①2009年11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小城附近的树林里,一个伐木工被一棵突然倒下的树砸死。

警察找不到这棵树倒下的原因,因为伐木尚未开始。

有一位植物学家指出,这是树林在反击,树林里的树木不愿再受到砍伐,它们形成了一个警报链。

伐木一队开进树林,这一报警链便活跃起来,最后有一棵树会以一种自杀行为对伐木工实行报复。

这样的解释尽管让人费解,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伐木这一行当已经成为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

②有一种会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能感觉到一根重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克重的线,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一头动物能感觉到这么细微的线。

植物还能感觉到温度的波动、重力、紫外线、地磁场和电磁场。

植物根尖的某些细胞能分析土壤的质量、侦查土壤中的有毒物质。

必要时还会给别的植物发一个信号,让它们往别处长。

据报道,植物最多可“测出”22种参数。

③植物也有脑,长在根部,称“根脑”。

一棵黑麦有600千米长的根系和140亿条根须,根脑处理来自感觉器官和根尖细胞的数据并做出恰当的反应。

如果玉米的根发现土壤中有毒,在几秒钟内便会改变生长方向。

④有意思的是,要是植物在自己身上“诊断出”病毒感染,会分泌出制备阿司匹林的原料——水杨酸。

⑤植物的信号是溶于水的物质,它们随着植物汁水一起从下往上输送(比如从地下14米的根尖一直送到40米高的树冠)。

作为个体,每一棵植株的智能不会很高,但植物善于发挥群体智能,也就是说,它们习惯于互相沟通。

沙漠地区的植物在非常干旱的时候会发出人类听不到的超声波进行植株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有研究者认为,植株根系间的信息传递受到土壤中真菌丝的支持和牵系,如果没有海洋的话,植株间的通讯网就像一个万维网。

⑥植物是有意识的,但它们的意识没有人类的意识那么明显,所以被称为MC(微意识)。

某些玉米品种用一种有意识的杀灭方法对付它们的第一号敌人玉米螟。

只要有第一条玉米螟的幼虫啃咬某一植株,该植株便会进行唾液分析,确定敌人的种类,然后释放一种气味,向整片玉米地发出警报。

其他植株纷纷响应,玉米地于是笼罩着这种气体,引来大群马蜂。

马蜂在蛰刺玉米螟虫茧时同时送进一枚卵,接着从茧内长出一只马蜂,关起门来吃掉玉米螟。

最多两个星期,玉米地里所有的玉米螟幼虫便死于这场“血洗”。

⑦种种研究和结果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伐木工被树木压死的原因正是树木的反击。

(选自2013年4月24日《新民晚报》)

19.依据文章第⑥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4分)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分)

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根据最近几年的统计,发现每10万名伐木工中便有81名死于与此相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植物的意识?

(分点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五)阅读《搭车》回答问题(16分)

 跟朋友去省城进货,返回途中加油的时候,一位背着大背包的青年走过来找我们。

在他那因焦急而显得有些结巴的描述中,我们听了许久才明白,今天是他母亲的生日,他正是因为给他母亲买礼物才误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万般无奈之中才想到来加油站找顺路车。

朋友平时就是心地善良的人,听到小伙子回家是为了母亲的生日,很爽快的就答应了他。

 上车后,青年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最后还说他一定会按客车费付给我们双倍。

朋友回答说:

“如果你再提钱的问题,我就将车开回去,把你扔在加油站。

”青年憨厚地笑笑,说:

“两位叔叔真是好人。

 车行没多远,天空飘起了冻雨。

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离家还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如果冻雨加重,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将车停在路上过夜。

 几分钟后,青年的电话铃声响起,谈话中,只听青年不断地说:

“妈,真的没事,司机叔叔车开得非常好,您放心,车速真的非常慢。

”从谈话中我们能够想象出电话那头他母亲的担心,朋友将本已经放慢的车速又刻意的放慢了很多。

 看着慢慢缓行的车,不知道是因为焦急,还是另有心事,青年变得沉默起来,之后便不断地发短信。

我猜测着问他:

“跟女朋友吵架了?

 青年脸一红,说:

“给老婆发着玩的,没吵架。

”我笑了:

“我就觉得奇怪,打电话多方便,还发什么短信,原来是怕我们听见你们那些肉麻的情话呀!

”青年又一次露出他那憨憨的笑容表示默认。

 既然是小两口互述相思之情,我怎好去打扰他,于是我打了一个呵欠,佯装睡意袭来。

青年也不管我是否真的有睡意,埋头自顾发他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青年开口说:

“司机叔叔,我家就在前面,麻烦您在前面路口有两个人站着的地方停一下车。

 车停下,路旁站着的两人,可能是青年的母亲跟妻子。

放眼望去,四周并无灯光,这里是没有村子的荒山野岭,那这两人应该是走了很远的山路才来到这公路旁的,这么冷的天,也不知道是等了多久。

我心里不由得感叹道:

多么和谐幸福的一家人啊!

  青年人未下车,先对我们说:

“两位叔叔,我知道你们不会收我的车费,所以我想请你们稍等一下,我让家人带了一点小小的心意,希望你们收下。

” 青年下了车,将一大团包裹样物品提到车灯前。

“包裹”外面是塑料布,青年打开塑料布,是一床棉絮,再打开棉絮,是一只水桶,揭开水桶盖,里面有一只温水瓶及两副碗筷。

  我跟朋友同时睁大了双眼,不可思议地看着青年揭开温水瓶盖,从里面倒出热气腾腾的饭菜。

原来青年发短信是为了悄悄让家里人为我们准备这顿特别的饭菜,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拒绝冰天雪地里的这份温暖。

与那些饭菜一起咽进我们胃里的,还有感动的泪水。

  这顿装在包裹里的饭菜,足以温暖我们一生。

2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背包青年误了班车的原因是为母亲买礼物耽搁了时间。

B.青年与妻子发短信的内容是互述相思之情。

C.写青年发短信是为下文中我们吃到温暖的饭菜埋下伏笔。

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时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手法。

24.结合上下文,品析下列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

(1)车行没多远,天空飘起了冻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顿装在包裹里的饭菜,足以温暖我们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结合全文,分析青年的性格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分)

 

语文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1、

(1)学而不思则罔

(2)病树前头万木春(3)明月几时有(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5)俶尔远逝2

(1)B

(2)Yyang(或yàng)病3、B4、D5、C 6、A

7.⑴“中国式过马路”的特点: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1分)“中国式过马路”引发关注交通管理,一些地方严管严罚交通违法行为。

(意思对即可,2分)⑵98%的学生不遵守交通信号,以各种理由闯红灯。

或者:

遵守交通信号,没有闯过红灯的学生只有2%。

(答出任意一条,意思对即可,2分)⑶示例一:

抢灯快走乐一时,祸起难防痛一生。

示例二:

遇到路口莫闯灯,一慢二看三通过。

(共2分,表达出劝诫之意,符合宣传语易懂易记的特点,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超过3个字扣1分,扣完为止。

第二部分

(一)8、夕阳、落花、归燕。

(每空1分,共3分)9、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10、这首词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含蓄地表达了伤春怀旧之情,抒发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二)11.(4分)

(1)通“避”,躲避

(2)用脚踢(3)经常(4)割12.(3分)A

13.(4分)

(1)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

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分)

(2)孙晷看见别人忍饥挨饿受冻,就周济供养他,乡里人送给他的东西,他一点都不接受。

(2分)14.(4分)C(2分);E(2分)

(三)15.C16.举例有力的证明了“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这个道理。

17.首先提出本段的观点“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1分)然后运用举例论证,(0.5分)举杰弗逊将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成为美国立国之基的事例,有力论证本段观点(1分),接着运用引用论证(0.5分),引马克思的对《独立宣言》的赞叹的语句,强调人权宣言的历史意义(1分),最后运用道理论证,再次强调本段观点,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1分)。

18.示例:

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质疑,经过查阅资料、争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

性,这是不在权威面前低头,坚持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