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寂寞和孤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84543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寂寞和孤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寂寞和孤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寂寞和孤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寂寞和孤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寂寞和孤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寂寞和孤独.docx

《论寂寞和孤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寂寞和孤独.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寂寞和孤独.docx

论寂寞和孤独

寂寞和孤独

孤独是自成体系、自成空间的独处。

孤独和寂寞不是一回事,孤独是一种圆融的高贵,就如真正的禅者,那些道教羽化冥想的人是圆融的,同时也是孤独的,是完整的状态,是无所缺憾的。

而寂寞则是无所事事、迫于无奈的虚无,就像困兽,在斗室中踱来踱去。

看书看不进去,打游戏没心情,想看电影看不进去。

怎么办?

怎么办?

·······这种焦虑而无奈的感觉,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可怜。

孤独是一种由思想带来的挥之不去的气质。

我们可以从人群中一眼识别出一个圆满的、圆融的孤独者,因为他周围笼罩着思想。

他给人的气质感觉是娴静的、是淡定的。

但是寂寞不一样,它是由虚无所引起的恐惧感,他往往是由于自己找不到伴,而自己又不能很好的独处,所以他便显得非常的焦灼,百无聊赖。

孤独对环境则没有必然的要求,孤独者可以身处闹市,可以被人群包围着,甚至很多时候是和很多朋友在一起。

孤独者对环境也没有刻意的要求,因为他是自己的一份心境,所以,即便身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他也能做到和敬清寂。

无论何种环境,他都能与环境和谐;无论周围是何种人群,他都能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尊敬。

但同时不会影响他个人的清寂。

和敬清寂,茶之道也;茶道,茶道,茶之道;道,真理也、精神也。

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感觉到寂寞时,那么已经生病了。

现在你需要的是药方,药方是什么呢?

是人群,是喧闹,是有人陪着你,或者说是社交。

对于一个寂寞的人来说,社交是必要的。

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交是非常吸引人的,它意味着酒会,意味着精英,意味着优雅的微笑,意味着法式的问候。

社交其实是非常廉价的,廉价并不代表没有价值,只是这种价值不高。

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盘问自己为什么要社交,社交的动机是什么。

社交的目的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出于利益和将来的实用关系,需要在这样的场合当中去搭建我的人脉。

所以它是功利性的目的。

每个人在此过程中都只不过是一个节点,每个人在其中都是被他人利用的工具,或是利用他人的工具。

第二种目的,就是一群寂寞者在相互取暖,为什么呢?

因为人与人之间在社交的过程中接触是如此短暂,你们的交谈时如此的肤浅,怎么可能在彼此间达到深刻的了解,又怎么会意识到你之为你的价值之重大?

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呢?

寂寞者的累加,再多寂寞者,他也逃不出寂寞的,正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你把他重复一千遍还是无意义。

所以,一句无价值的话,重复一千遍还是成不了真理。

寂寞群体是逃不出寂寞本身的,所以然是需要孤独的。

因为人在孤独的时候,在独处的时候,你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会还你一个真实的自我。

我们知道真正属于我们的时间是非常非常少的。

你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大多由父母支配,你也很认可;跟同学在一起的时候,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跟哥们在一起的时候,你的时间是共同的。

在教室上课的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你的时间是老师占用着的。

即便你一个人在自修教室里,你好像是孤独的状态,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作业的,你的时间是属于你的专业的,属于你的功课的。

退一万步说,即使你独出一个小屋子,你的功课也是做完了的。

你说我应该孤独了吧?

不,你会非常自然的打开你的电脑,开启你的QQ,你会发现在这一瞬间,你的时间属于任何别人,就是不属于你自己。

它甚至属于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

然后你会说没有啊,我会一个人出行啊。

然后出行的时候你会在公共汽车上盘算自己的思想啊,并非如此,因为汽车上还有电视之类的东西把我们的五官占用了。

它使你剥夺了唯一属于你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便没有它,你也有MP3,没有MP3也有手机,有电脑,所以你的每时每刻都被其他东西占用着。

但你仔细想想有多少时间是属于你自己的,有吗?

很少,但是你没有属于你自己真正的时间,你没有办法做到真正自如的生活。

所以我们格外的需要孤独,因为只有孤独的时候我们才能自如的生活。

人跟人很多时候就像两个国家一样,怎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要保持一个适度的、宽阔的、自然的领土。

并且在人跟人之间,在两个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疆界之间还应该有一段中立的地带,这段中立地带我们把它称为是人与人之间恰当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没有距离,你就根本领略不了对方的美。

如果两个人走得太近,两个疆界直接临近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知道你和一个人凑得太近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被夸张了的缺点,或者被夸张了的优点。

但是你却领略不了他的全貌的。

再举个例子,我们每天都在照镜子,当你离镜子很近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一个鼻子,一双眼睛,最多一张脸。

你看不到人之为我的一个全貌。

再说你把两块石头扔进水里,它们彼此之间会影响美丽的涟漪,它们已不再完整,干扰了,破坏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适当的距离,适当的距离会使每一个人成为一道完整而独特的风景。

适当的距离会使人与人在距离之外彼此产生思恋。

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坏了很多大事。

很多人我们看得见的时候仅用视觉,但是你会发现当你看不见他的时候,你才会动用全身的细胞去感知他,因为你怕忘掉他,他是如此重要,你不能忘掉他,而你又看不见他,于是我们就去怀想他,我们去奠记他,去思恋他。

当我们看得见一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其他细胞都死亡了,我们只用眼睛在领略对方,这个或者那个,但是我们感觉不到对方的气息。

感受不到他的磁场,感受不到他对我的影响。

距离产生美,很多时候,人就是那么贱,只有真的有距离时,才会懂得美。

在一起很容易忽视这种感觉,这就是距离带来的思念。

很多时候,人就是在一个拥挤的环境,不管你愿不愿意,人与人之间总在互相干扰,总在互相影响。

就如这长条桌子,如果有一人在上面晃动,那么整条桌子都在颤动,在上面所有的人都会受到干扰,正因为这样人与人之间缺失了敬意。

而且,正因为我们需要不断与人讲话,不是与同学讲话,就是与朋友讲话,不是与朋友讲话,就是在QQ上讲话,。

正因为我们一直在和别人讲话,我们很少和自己讲话;正因为我们被人不停的包围着,被人群包围着。

你要知道,经常出现的东西就会让我们长生审美疲劳,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总想找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为上什么?

因为我们对人产生了疲劳。

而且,拥挤会带来喧闹,喧闹剥夺了我们的宁静,剥夺了我们的闲情。

但你要知道,人只有在宁静,在闲情的时候才会去欣赏他人之美,去欣赏生活之美啊!

所以我们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孤独。

只有无需迫于无奈恢复跟人家对话,你才能跟自己对话;只有你不跟人家打交道的时候,你才会跟自己打交道。

一旦人跟自己打交道,跟自己对话的时候,人才会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才是一切思想的源头。

你要知道,人并不是在思考他人的过程中产生智慧,而是在我的反思中才会产生思想的智慧,人是在自我批判,并不是在批判他人的过程中才展示自己的勇气。

所以,人自己何等重要?

一个陪伴我一生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对他很疏忽,这就是孤独的重要性。

对孤独者,其实我们产生过很多误解。

比如快乐和开心并不是一回事,是有区别的。

比如浪漫不是我们所说的乌托邦,也并不是我们通常的所认为的虚伪,浪漫是一种崇高、美丽,甚至是神圣的情感。

很多人认为孤独者是很无趣的,其实,孤独者是极其有趣,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人。

因为他并不是迫于无奈而陷入寂寞,那是他自我选择,自我消遣的一种方式。

想想一个人能够保持孤独,一个人能在孤独的状态当中始终自得其乐,这个人该是多大的矿藏。

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乐趣,不断提供给自己的生活新鲜的资源,还有比这样的人更加有趣的吗?

让你一个人孤独的呆上一天,你会从中获取到乐趣吗?

孤独者是圆融状态,孤独者不是缺失状态。

所以孤独者不是囵圉寂寞,而是自我选择的消遣方式,自得其乐。

同时,一个甘于孤独的人,一个真正的孤独者,他一定非常热爱思想,因为你能够让一个人始终充满情趣,始终保持创意,他的源头只有一个,唯一的一个,那就是思想。

人是因为有了思想才成为人的。

所以,孤独中的快乐是思想者的快乐,因为思想的宽广,所以他的快乐十分的持久。

帕斯卡曾经说过:

“人在宇宙的是一个小小的微粒,而比这个更小的微粒的头脑却能够思想整个宇宙。

”思考是多么的伟大!

孤独是让思想与思想者的交流更加的畅通。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自己觉得自己进入了羽化的状态。

羽化,自我已经消失了,自我消失在弥漫的空气里,自我如羽毛一般飘起来,有一种物我两忘,你我皆忘的境界。

我们看书看得投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境界,对方说的不是他自己的心里话,多方说的是你心里想说去无从表达的话。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是不是会说,it`sme.他在描述我,让我说出了我的感受,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会有时光交错的感觉,就会产生一种共鸣感。

你原本有很多疑惑,这些疑惑就像尘封的角落,你不去触碰它,即使你去触碰它,你也得不到解决。

但是就在这一瞬间,某一个前人智者思索,就让你在一瞬间畅然饮下。

饮下的同时,你的那些尘封的角落就被成功的点燃。

有时我们对一个学科的热爱是从一本书开始的,有的时候对一门课的热爱是由于教师点燃的。

这就是思想与思想者之间的交流,这是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妙。

所以真正的孤独者一定极其热爱思想,一定热爱读书。

同时孤独者也喜欢冥想,因为很多时候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是与自然在对话,是在和自己的灵魂、思想在对话。

不要小看灵魂只是囚禁在我们的皮囊中。

当你快乐的时候,你能感受一株小草的快乐;当你轻盈的时候,你能看到一朵云彩的轻盈。

因为我们的灵魂是弥漫的,所以,我们冥想的时候,就是在和自己的思想在交流,那么,就让自己的灵魂弥漫的更远吧!

能够过得更自如!

当然,孤独者的有趣一定是真实的有趣。

人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你还在乔装打扮,那你真是无可救药了。

任何的模仿,任何的迎合,任何的乔装打扮,最终表现出来的有趣都是乏味的。

因为他的真实无法有趣,所以他不得不用一种模仿,或者迎合来是自己显得有趣而已。

显得只是显得,他跟真实相距甚远。

一个人在自处的时候是蛮真实的。

一个人在寝室的时候,你会感到真实,一个人,或者室友一下子闯进来,闯进了你的生活,表演由此开始。

因为你不得不跟他对话,你怕冷场,而这种对话其实是非自然的,是刻意的,是非自然的,这就是一种表演。

繁华的世界中,充斥着这种表演,存在着生活上,工作上,感情上的矫揉造作。

我们很多时候恭维,用这种互相的恭维来表现自我的谦虚;很多时候,我们互相闲聊着,用闲聊来表现自己的优雅品味,表现自己性格的温和。

我们取悦了对方,好像自己也很快乐,我们叹息着,让自己感觉自己很善良,但这一切,大多数是假的。

因为这是一种自欺欺人,他没有真情实感,在这些恭维也好,闲聊也好,叹息也好,取悦也好,都没有思想与灵魂,都是矫揉造作,这就是矫情。

真实是最高的高贵。

艺术大师凌风绵有这么一句话:

“美是没有领域的,美不分区域,美只有真和假之分”。

真的就是美的,假的就是丑的,不管你假的伪装的有多么美。

在现实生活中,又很多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们的很多作品都表现了老人的皱纹,老然衰弱。

你以为他们是在展现丑吗?

不是的,反而是因为衰老而出现了柔和线条。

我们正值风华盛茂,我们的线条还很饱满。

有时候,看到爸爸妈妈的条纹真的很奇妙,那一刻,我还感叹自然的刀工真的很不错,能够根据人的年龄,如此精巧的表达出来。

所以,你想想看,一个很衰老的女子,她还在浓妆艳抹的时候你不认为那是美,她展示的是一种人性的悲哀,所以真是才是最高的美。

美只有真和假之分,没有领域之分。

所以,真是善和美的前提,若果没有真,那么善也只是伪善;没有真,美也只是假的美。

因此,孤独很多时候能帮助我们在冷寂中去寻求美。

很多时候,我都会对着无月的虚空进行自我的对话,在冥想中去塑造自我。

孤独是心灵的一份栖居,孤独是不需要任何角落。

即使是在人流当中,你都是一块激流的浮木。

孤独者是思想的流浪者,是精神的流浪者。

孤独不是你用抽烟和喝酒来麻痹,来营造的一个虚假的表象。

孤独需要思想的,你没有思想,你是孤独不起来的,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寂寞者而已。

你是用你的烟灰点燃你寂寞的冷清。

孤独是最原始、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

孤独源于恩赐。

感恩心

这个世界上都不存在谁谁谁理所应当对我好,没有什么理所应当的爱,这个谁谁谁尤其包括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朋友,跟你亲密的人。

为什么?

为什么他要对你好?

他对你亲密的原因是应为他爱你,这种好他要端其心而落其行,落到对你的理解、对你的包容、对你奉献。

问题是,为什么两个平等的人之间,就应理所当然的对另外一个人好?

不好了又会怎样?

因为要知道什么是爱,每一份爱归根到底、解构到底就是只付出。

一个人为什么又要为另一个人付出?

为什么这样的付出不应得到感激,而觉得是天经地义。

任何的爱都是一种自我的牺牲,都是一种自我的奉献,它都是源于对他人的关爱。

我们这个人世间,我们这个人类社会,我们的人类世界,之所以还值得我们留恋,之所以还值得我们去努力和奉献,就是因为我们有爱。

这种大大大小小的爱,才让我们产生了真正的暖意,让我们人与人之间感受到了距离之外的那份亲情。

但是我们往往会铭记他人给我们的一点小小的恩惠,一个陌生人对我们一点小小的把帮助。

然后时时刻刻而想要回报他,但很多时候我们记不住亲人,记不住家人,离自己最近的那些人对自己那么好。

人既是远视眼,又是近视眼。

说他是近视眼的原因就是人类有一个共性:

缺乏远见。

什么叫缺乏远见?

只顾一己之私欲,只管自己今后的十年、二十年的生活,从来都不管我们的下一代会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当中。

当我们在用纸巾时候,当我们在用水的时候,当我们在拼命花钱的时候,我们从不考虑除我之外的人是怎么生活。

非洲的人是怎么生活,东南亚的人是怎么生活,灾区的人是怎么生活,我们考虑不到,因为我们是近视眼。

同时我们也是远视眼,因为我们在追求远处一个个层出不穷的新的目标。

我们忘记了我们现在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的珍贵呀,。

当父母健全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啊。

明天发生什么我们不知道啊!

!

!

我们要趁父母健全、父母健康的时候,表达我们感恩的心,他们对你好并不是理所当然对你好,是因为他们那么的爱你,这份爱就算再多的感恩也不算过分。

人有很多时候就是贪得无厌,不知感恩的。

人总是习惯于自私自利,习惯于他人对自己的牺牲。

如果一个人一直端药到你床边让你喝药,突然有一天他不端了,或者他端给你然后让你自己下床自己喝吧。

那个时候,有可能不会感恩他一直端药到你床边,这个时候,你会感觉他怎么对我不好了。

我们在家里我们用最好的,哪一天我们用的只不过是次好的东西的时候,这一次的经历就会告诉你的父母有一次对你不好了,而这次不好在你脑海当中的印象会超过以往的十几年所有的好。

人对于自己亲密的人无比残忍,无比冷酷,无比无情。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渐渐丧失了感恩的传统。

为何西方会有一个感恩节?

他们之所以有感恩节,是因为所有人类都在丧失感恩传统。

而这样的一个传统,是让你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日子里,在ThangksGivingDay这么特殊的日子里你要想一想,点点滴滴在你身边存在的善意。

而我们中国人不适应感恩节,我们所谓的感恩节就是吃火鸡啊,唯一的兴趣就是看到一只大火鸡啊。

可是火鸡真的能比得上咋们国家的那种小火鸡好吃吗?

答案是:

未必。

西方人的火鸡有二十来斤,那还叫鸡吗?

简直就是鸵鸟啊!

有时我们并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开自己的心扉,说出自己的感谢。

而且我们也很少思考过,或者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们应该感谢谁?

人生至今为止应该感谢谁?

当我们仔细去想、竭尽全力去想时,太多的人值得我们去感谢了。

那些东西都停留在我们记忆的某个角落里,我们从来都不去清扫它。

直到有一天,当我们去清扫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一打开,翻出来时,它就像衣橱一样,哗啦以下全部掉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就应该有这种感恩的传统,如果没有这种传统,我们会把那些点点滴滴的善意理解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但实际上每一次小小的善意,我们都应该“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

同时感恩并不只是言谢,不要以为一句谢谢,一句Thankyou就行了。

很多时候,人类的交流最低档次才是语言,最高档次是端其心落其行。

铭记这种善意,并传播这种善的种子。

我们说过“点滴之恩,当涌泉报之”,我们很多人的理解是:

我收他的点滴之恩,于是我应该涌泉相报的对象是施恩于我的那个人。

不仅如此,我们既然感受到了善的力量,并且是善的对象,我们要感恩的不仅是这个人,而且我们要把我们的这种涌泉相报报给那些我们接触到的人。

既然善感染了我们,为何我们不去感染更多的人呢?

所以涌泉相报不只是你的恩公,涌泉相报更多的是那些不能自理的人。

你想想看,以自己的心来度一度他的心。

如果你能够在生活当中,在校园中,每一个人都对你微笑时,你会多么的快乐,多么的幸福,你的生活是多么的阳光。

那么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不能对他人微笑相待呢?

这样的善意,这样的涌泉相报,其实是何等的容易啊!

但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

而且,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善就是出于对他人的奉献。

我们要铭记他人的善,从而用这种善去感染更多的人。

与人为善,则生命永恒。

如果我们走到哪里,就把善播种到哪里,那将是一个民族的远见。

你以为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你怎样的雄心壮志?

如果你有这样的远见就够了。

如果中国有一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播种善的种子的时候,不会有任何歧视,不会有任何对中国人的看不起。

这就是对于国家最大的奉献。

但是这是很难做到的,正因为很难做到,所以格外珍贵,这就是一种民族的远见。

所以我们不要拒绝接受爱,很多时候我们都拒绝接收爱,我们会觉得紧张惶恐,甚至担心接受别人的爱,我们就会展示我们的软弱。

接受他人的爱不代表你的软弱,但同时你也要记住,也不要惧怕奉献你的爱。

因为奉献你的爱不代表丧失,只有富有的人才会真的能奉献。

他人能向你索取的越多,就证明你的伟大。

当你在奉献的时候你应该是快乐的,这侧面证明了你是如此的富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