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37927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程教学设计

《黄河颂》授课之——相寄两眼家国泪,但求一份缱绻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初步把握主旨。

2.能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

3.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4.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能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远程教育平台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条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的灿烂大河——黄河!

黄河浩荡,峰回路转,滚滚滔滔。

回望过去,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个辉煌;展望未来,黄河仍将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这首诗,一起感悟黄河雄壮的气势,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质疑探究

(1)时间和记忆踏歌而来坐标一:

千呼万唤始出来——寻作者

同学们好,请思考一下诗歌的题目“黄河颂”是什么意思?

(1分钟)

教师明确:

“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颂歌。

题目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2)时间和记忆踏歌而来坐标二:

千里相逢如故园——品语言

波澜壮阔、奔腾不息的黄河凭借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中华文明,凭借着九曲十八弯的险滩急流,抵御了外族的侵犯。

不仅如此,浩荡不息的黄河水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大声朗读这首诗两遍,注意朗读的节奏。

《黄河颂》(光未然)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

黄河!

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

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

黄河!

你/一泻千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下面我们来赏析几个句子,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

(5分钟)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屏障?

2.诗中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啊”?

有必要吗?

3.诗中为什么很多处都用到“你”?

4.作者为什么说黄河“伟大而又坚强”?

5.诗中哪些句子用到了修辞,分别是什么?

其作用怎样?

①教师概括:

1.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据说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曾几次发起渡河作战,但都没能跨越黄河半步。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黄河成为我们民族的天然屏障。

另外,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这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

2.第一个“啊!

黄河!

”之后用“摇篮”一词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第二个“啊!

黄河!

”之后用“屏障”一词赞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

那么,第三个“啊!

黄河!

”之后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上的激励。

这也体现了全诗感情基调,更使全诗读起来节奏铿锵,朗朗上口。

3.诗中多处用第二人称“你”,拉近了距离,使抒情更真切、自然。

4.黄河因为“哺育”“保卫”“激励”了中华民族,故表现出伟大的精神。

黄河又因为“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但仍依然执着地、义无反顾地“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又以无坚不摧的力量“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可见黄河的坚强。

5.例一: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解析】此句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例二:

啊!

黄河!

【解析】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也使诗歌形成三个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层次,表达了作者对黄河深厚的感情。

例三: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历代子孙的哺育。

②教师提示

作者眺望黄河,用生花妙笔为我们再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

毛泽东主席曾经感慨道: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任何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所以,赞颂黄河何尝不是赞颂我们这个民族啊!

③教师呼吁

用我们的声音和感情,再现黄河雄壮的气势、伟大坚强的精神,把心中汹涌的情感释放出来吧!

(老师读朗诵词部分,学生读其余的部分。

3分钟)

(3)时间和记忆踏歌而来坐标三:

千树万树梨花开——找特色

(一)同学们好,请思考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3分钟)

①教师总结: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解析】对黄河的“颂”是通过三类比喻逐层展开的。

首先作者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的发源地,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突出黄河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影响力。

接着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一个巨人”,写出了黄河的形象。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具体化了黄河的呵护作用。

最后作者把黄河比作“民族的伟大精神”、“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出了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体现了黄河在精神上对中华民族的滋养作用。

2.音韵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

【解析】全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尤其独特的是巧妙地运用双声叠韵词,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形成了绘声绘形、美妙动听的特殊艺术效果。

3.注重刻画黄河形象的气势美。

【解析】诗中“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画面。

(二)同学们好,我们来看一道词语辨析题:

把能否把“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一句中的“伟大”换成“高尚”?

为什么?

(2分钟)

教师点拨

【解析】不能换。

“伟大”既可以形容人的品德和作为,也可以形容一些气势恢宏的建筑物和一些具有历史推动意义的事件;“高尚”多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品行。

总体上来说,“伟大”的含义比“高尚”要广一些。

【提示】词语考查题的答题技巧

①看词语意义,从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等方面来辨析近义词。

②看搭配对象,从词语搭配对象的不同来区分近义词。

③看词性色彩,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区别来辨析近义词。

④看语法功能,看词语在句子中能作什么样的成分,有什么样的语法功能。

(4)时间和记忆踏歌而来坐标四:

千言万语诉真爱——传递情

(一)同学好,请画一下本首诗的结构示意图。

(3分钟)

教师明确:

序曲(朗诵词部分)主体(歌词开始到“发扬滋长”)剩下的是尾声

(二)同学们请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2分钟)

【解析】这首诗借助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发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三)请同学们想一下有关中华儿女爱国的故事。

(2分钟)

【故事1】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者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遭到台湾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故事2】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不为金钱和学位,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故事3】当武汉疫情消息传播开来,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教授第一时间发声,让大家不要去武汉。

可是,84岁高龄的他再度挂帅,第一时间赶赴武汉。

他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最美逆行者”。

(四)同学们请回忆一下有关黄河的诗词句。

(2分钟)

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④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三、课堂小结

诗人光未然在《黄河颂》中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

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要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去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

也是时代的颂歌!

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颂歌!

四、布置作业

1.整理今天的学习笔记。

2.背诵《黄河颂》,并默写一遍。

五、师生情结

从范仲淹的深沉的忧患和担当意识为主的家国情怀,到林则徐的国家民族命运休戚与共的情怀,再到当下为国家的崛起而努力的奋斗历程。

从古至今,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从未中断,而且历久弥新,成为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品质!

在古人与今人的精神传递中,我们能看到中华儿女的风骨和担当,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希望,我们更会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